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720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

总分(150分)第

卷 选择题(36分,每题3分)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羹汤(gēng)徘徊(huí)承载(zài)

B.背鳍(qí)玄虚(xuán)刹那(shà)专横(hèng)

C.阻碍(zǔ)广袤(mào)蹩脚(bié)模糊(muó)

D.媒介(jiè)雏形(chú)乙烯(xī)萝卜(b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丰盈频繁嘻戏冠冕堂皇B.相像想象消受归根结底

C.吝啬贴近提炼稍纵即失D.躁动急燥检索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事物的本来面目。

②人类的语言生活已经达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神话了。

③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

④只要输入汉语拼音,以语词和词组等为单位,计算机就能自动成为汉字输出,不用任何字形编码。

A.接受境界消受转变

B.辨别世界消磨变换

C.接受境界消磨变换

D.辨别世界消受转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臂紧紧抱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5.选择一组短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使语意衔接连贯()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小说原来是“说”的,后来变成“写”的,现在又变成“说”的了。

D.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

卜宪群

①自秦代以后建立的历代王朝无论出于哪个民族,都试图以问鼎中原为己任,因为中原地区拥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一旦占据中原也就意味着占有了庞大的社会财富,拥有了“正统”的政治地位。

历代中原王朝以汉族为主体,但并不都是汉族建立的。

无论是谁入主中原,由于历史上的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族群众多,出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中原王朝周边的民族总是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

为了抵御这些民族的威胁,保护中原王朝能够控制的地域,稳定其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竭力思考各种办法和对策。

因而,如何处理与这些周边民族的关系就成了历史上许多王朝面临的棘手问题,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综合分析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②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而历代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同样也吸收了大量汉族杰出人物进入统治阶层,推进其封建化、汉化的过程,如孝文帝、忽必烈时期都是如此。

③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羁縻、和亲的政策。

“羁縻”原意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

“羁,马络头也;縻,牛韁也。

”所谓“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势力先后发展至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时,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历史事实,便是各少数民族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汉族地区不一样,因而不可能应用对汉族地区的那一套统治方式去进行统治。

于是,采取什么政策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问题便产生了。

随着各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势力的逐步深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问题的政策措施也愈来愈趋于完备,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制度”建立的由来。

唐代羁縻制度十分发达,设很多羁縻州、羁縻县。

这些州、县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中旧有的贵族制进行统治;在经济上维持原来的生产方式,尽管统治者有时号称他们羁縻的目的是“不贪其土地,利其人马也”,但实际上也要征收贡纳,只不过会有一定的照顾而已;在文化上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持族内原有的社会组织。

唐代的羁縻政策,是后来几个王朝土官(土司)制度之渊源。

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实际是一种高度的自治制度,历史经验表明其有效性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力量强大之时,中央政府一旦衰落,羁縻也就随之土崩瓦解。

④和亲是以公主、宗室女,有时也以平民女子冒充出嫁给少数民族首领为妻的一种政治联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维持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有学者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和亲至少有150次,因此和亲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经常性方法之一。

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羁縻的一种,但和亲的关系比羁縻更松散,形式也更复杂。

如既有在中原王朝强大时以中原王朝为主体的和亲,也有在中原王朝衰落时被动的和亲。

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周边还有不少独立的民族政权,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很复杂,可以用时战时和来形容。

例如,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就是这种类型之一。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8月25日)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自秦代以后建立的历代王朝无论出于哪个民族,都有问鼎中原的野心。

B.中原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庞大的社会财富,具有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

C.中国地区地域广大,地形较为复杂,族群众多,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推进其封建化、汉化,吸收了大量汉族杰出人物进入统治阶层。

8.下列对“羁縻制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羁縻制度”是指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B.“羁縻制度”主要适用于多民族封建统治王朝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

C.“羁縻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一政策是后来几个王朝土官制度的渊源。

D.“羁縻制度”的有效性以中央政府力量强大为基础,一旦政权交替,“羁縻制度”就随之瓦体。

9.不属于文中阐述的“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类型的是()

A.中愿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

B.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羁縻、和亲的政策。

C.中原王朝与周边保持独立的民族政权,呈现出时战时和的状态。

D.在文化上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持族内原有的社会组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

上怒,骂刘敬曰:

“齐虏!

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

”械系敬广武。

遂往。

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

高帝至广武,赦敬,曰:

“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

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①三十万,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

刘敬曰:

“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

“诚可,何为不能!

顾为奈何?

”刘敬对曰:

“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②,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何者?

贪汉重币。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

“善。

”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

“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

“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

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

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

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上曰:

“善。

”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选自《史记》卷九十九,有删节)

[注]①控弦:

拉弓箭,指射手。

②阏氏:

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虏!

以口舌得官口舌:

说话伶俐

B.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苦:

侵扰

C.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臣:

称臣

D.一日有变一日:

一旦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刘敬才智过人的一组是()

①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②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③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⑤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⑥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韩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高帝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

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刘敬则认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B.高帝率军攻打匈奴,果然在广武被匈奴奇兵围困,被围困了七天才得以解围,高帝回到广武城,赦免了刘敬,并对刘敬表达了自己的愧意。

C冒顿做了匈奴的君主后,刘敬认为无法再用武力去征服匈奴,但又不能用仁义道德去说服,因此,他建议采用和亲的政策。

最终,汉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刘敬出使匈奴缔结和亲盟约,回来后提出,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

此建议得到高帝赞赏并得以付诸实施。

卷(114分)

四、(24分)

13.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来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②贪汉重币。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2)题(9分)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①这首诗通过在谢罣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也流露出了的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

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15.名句默写(5分)

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

“。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语言综合运用(12分)

16.下面是2009年8月8日我国首个全民健身日的标志,请仔细观察,根据要求答题。

(4分)

 

(1)请根据你的理解,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此标志的创意。

(能说出两点即可)(2分)

(2)结合这一图标,为我国首个全民健身日拟一主题口号。

(2分)

17.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要超过25个字)(4分)

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

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18.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

要求:

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字左右。

(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18分)

一代宗师——薛暮桥

李剑阁

①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

一生经历了中国沧桑巨变的一百年,见证了三个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设计者和推动者。

②薛暮桥自学成才,早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调查。

上个世纪30年代,他作为左翼经济学团体“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主要成员,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从事实际经济工作,成为财经工作的领导者。

建国以后,他成为多个重要经济部门的负责人。

参与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三大改造”,可以说是最早为中国计划经济和公有经济奠基的参与者之一。

这些“骄人”履历并没有成为禁锢他思想的枷锁。

在“文革”中,他开始对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产生怀疑,并进行了默默的痛苦的思索。

③1979年,他发表了系统总结新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著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对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此书发行1000万册,成为我国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和坚持正确发展方针的启蒙教材。

④他最早提出,从改革流通制度着手,比从改革分配制度着手更为重要,要加快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

他主张在控制货币发行的前提下尽快放开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1980年9月,他代表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提出: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商品经济。

”开创性地提出了改革市场取向的主张。

⑤他呼吁,积极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对那些可以由私人经营的行业,公有制可以退出;可以将现有的国有小型企业进行公开拍卖;有些企业可以试行租赁经营;对竞争性行业可以试行股份制。

他主张开放农贸市场,在农村积极发展家庭副业,准许农民在城乡之间长途贩运。

他还为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很多政策主张。

他曾经说:

“我们既然要大力吸引外资,为什么就不能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的私营经济?

⑥他从中国传统经济学的播种者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僵化经济体制的批判者和改革开放的先驱,这可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思想解放。

⑦1989年以后,有些人对改革的正确方向产生怀疑甚至大加责难。

他们声称要重新肯定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并且把市场化改革当做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来批判。

部分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批判文章,这些文章把某些经济决策的失误,归咎于改革“过分推崇市场机制的倾向”;把“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同社会基本制度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改革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这时候薛暮桥再也坐不住了,他大声疾呼:

“我们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道路没有错。

⑧1990年7月5日,薛暮桥参加了政治局常委召开的经济学家座谈会。

会上,众人就经济体制改革应当是“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薛暮桥在会上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他觉得言犹未尽。

会后,他以一种“这个时候我不说谁说”的历史责任感,奋笔疾书给江泽民同志。

⑨薛暮桥解放以后就一直身居高位,但他给人的印象从来是学者多于领导。

在日常生活中,他甚至给人“书呆子”的印象。

朱镕基同志在“祝贺薛暮桥同志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六十年座谈会”上回忆说,薛老工作和研究都十分认真出色,但生活能力似乎比较差。

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时,每个人发了一个供开会时用的“马扎”。

开会时薛老不知道怎么用,竟然坐在腿朝上倒放的“马扎”上,一时传为笑谈。

⑩不过,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薛暮桥却是一位大师。

他在承担繁重的经济领导工作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笔耕不止,留下了丰富的著述。

经济界官阶之高如薛老者,著述的数量可能无人能够与他比肩。

(摘自《文摘》2009年6月,有删节)

19.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薛暮桥为“中国计划经济和公有经济”作出的贡献,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20.这篇传记是从哪几个方面评述薛暮桥的?

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概括。

(6分)

21.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薛暮桥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6分)

七、作文(60分)

22.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

有的人认为财富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是智慧,有的人认为财富就等于权力……

请以“财富”为话题,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

说明: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第三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1.D(A“譬”应读pì,;“徊”应读huái;B“刹”应读chà;C“模”应拼写为mǒ。

)2.B(A“嘻戏”应为“嬉戏”;C“稍纵即失”应为“稍纵即逝”;D“急燥”应为“急躁”。

)3.C(“接受”是被动的,而辨别有主动的意味;“境界”可以与“达到”搭配,“世界”不能;“消磨”多指虚度时光,“消受”是享受且多用于否定的语境;“变换”用于具体事物,“转变”用于某种情况。

)4.A(B“噤若寒蝉”是形容不敢做声;C“不拘一格”意为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D“处心积虑”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且此处不能修饰“努力奋斗”。

)5.C(主语是“老先生”,用A.B.D项都不当;C项字数、结构与上句“头发斑白,衣着朴素”一致,句式统一,音调和谐。

)6.C(A句中,“大师”带有讽刺的语气,要加上引号;B中“要不然”前的分号改成逗号;D中第一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起解释作用。

二、7.C(C曲解原文,“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的是“中原王朝周边的民族”,而不是中国地区的族群。

)8.D(曲解文意,“中央政府衰落”并不等于“政权交替”)9.D;

三、10.C(臣:

使……臣服)

11.A(②是高帝对刘敬的封职;④是高帝最终所采取的和亲策略,并不是刘敬所提倡的做法;⑤是当时关中的客观形势,并不能表现出刘敬的才智)

12.B(不是在“广武”遭围困,而是在“白登山”)

四、13.

(1)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2)①我不听您的意见,因而被困平城。

我已经把前面那十来批出使匈奴说匈奴可以攻打的使者都斩首了。

(“困”、“辈”,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②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

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他们,趁机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

(“遗”、“风谕”各1分,倒装句式1分)

14.①怀才不遇、抑郁难平;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

②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

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

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

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15.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天涯共此时③低头思故乡④露从今夜白⑤春风又绿江南岸

五、16.

(1)①设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之际的全民健身日标志以8月8日中的两个“8”作为主体,寓含着弘扬奥运精神;②巧妙组合出两个昂扬向上、充满朝气、极富动感和现代感的健身者图形,传递出全民健身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动意义;③图案简洁、活泼、明了,既具中国特色,又易于传播。

(2)“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要点;口号要简洁,不能冗长,要朗朗上口,具有鼓动性)

17.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

答这道题既要找到关键词,还要会概括。

尽可能不要漏点。

18.爸爸:

今天是您的生日,你在千里之外为事业、为家人的生计奔波,正因为有您,我才能坐在教室中参加高考,我一定会像您一样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

祝您生日快乐!

(本题考查考生写贺卡的能力。

开放性高、鼓励创新。

六、19.①凸显薛暮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他是中国计划经济和公有经济的奠基人和参与者之一;②薛暮桥并没有因为自己有“骄人”履历丽居功自傲,面从中国传统经济学的播种者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僵化经济体制的批判者和改革开放的先驱,反衬其与时俱进、追求真理、思想解放的可贵品质。

20.①学术上孜孜以求,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位重要设计者和推动者;②思想上与时俱进,坚持真理,胸怀天下,坚定支持“市场取向”的经济发展思路;③生活上虽身居高位,却尽显平易、谦和的专家学者风范。

21.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如朱镕基对薛暮桥的评述),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生动,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22.略。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羹汤(gēng)徘徊(huí)承载(zài)

B.背鳍(qí)玄虚(xuán)刹那(shà)专横(hèng)

C.阻碍(zǔ)广袤(mào)蹩脚(bié)模糊(muó)

D.媒介(jiè)雏形(chú)乙烯(xī)萝卜(bo)

2、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

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

《礼记》: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臂紧紧抱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D.全面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