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62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docx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

便利店行业系列报告

便利店系列文章一:

重估便利店价值

2015-11-1410:

26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陶冶 编辑:

经济观察网

导语:

现在便利店行业的两个问题同时存在:

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需要资金投入;而另一方面本身的历史盈利状态不佳,所以难以获得市场资本的认同和投资。

经济观察报陶冶/文 2015年中国连锁业大会上,便利店成为了最靓丽的一个板块。

在实体零售业态均增速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便利店逆势超过了20%的增长速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以来,现代业态的连锁便利店曾有过一次扩张高潮,但是随着大卖场的高速发展,以及住宅商业化和城市化开始以后的租金高速上涨,大批便利店开始收缩,甚至出现了若干关门倒闭的案例。

其后也一直面临着不温不火的态势。

尤其是最具标志性的一线大城市的便利店一直面临长期大面积亏损的处境。

那这次便利店的增长是什么原因呢?

是资本的推动,还是O2O带来的泡沫?

我们作为从业者观察到,虽然今年移动互联网和O2O引来了一些资本的关注,但在实质上,资本的参与并没有影响到便利店的增长,反而销售的转好和企业自身的市场选择是保证便利店增长的关键因素。

应该说,我们认为便利店即将迎来属于它的时代。

现在便利店行业的两个问题同时存在:

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需要资金投入;而另一方面本身的历史盈利状态不佳,所以难以获得市场资本的认同和投资。

机遇与挑战

对比美国、日本、台湾近代经济发展历史和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经济体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型阶段,就是便利店真正高速发展的起点,就像现在的中国。

在工业化时代,需要快速建立渠道、高效出售生产的海量商品,并需要具有跨区域市场的渠道来进行跨区甚至全国性的竞争和整合,顾客也需要一站式购齐的零售业态来满足购买各种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基础消费品,因此渠道高效率的大卖场和综合超市业态是最佳选择,所以大卖场和综合超市在过去15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当下,在居民已基本购齐生活消费品以后,对功能性购物的需求就在减弱,因此大卖场近年来表现低迷。

而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富裕,并开始更多的关心休闲、娱乐,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下降,并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到小型的便利店、餐饮企业消费的支出在大幅增长。

但从盈利状况来看,眼下便利店还是处于比较困难的经营时期。

首先是房租的压力。

2005年以来,随着城市商务化(需要大量配套服务业),住宅商业化带来的房价高速增长,以及零售业的增长,便利店的租金成本高速上涨(我们在北京的数据是基本上3到5年就要翻倍),但客流量却并没增多,商品售价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化,经营压力很大。

再就是劳动力原因。

国企改革以来,下岗再就业员工面临退休的问题,而80后对于工作性质和生活品质通常有较高的预期,因此便利店行业整体出现员工逐渐稀缺的状态。

同时从2005年开始逐步推行社会化的社保系统,便利店属于劳动力最密集的行业(因为大部分24小时或者至少16小时营业时间,需要换班,所以每平米员工密度一直远高于其他业态),因此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给便利店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是导致很多便利店收缩的重要原因。

以好邻居的数据来看,从2009年到2015年,单店营业额上升一倍,但租金和人工两大成本的上涨都高于一倍甚至接近两倍。

所以现在便利店行业的两个问题同时存在:

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需要资金投入;而另一方面本身的历史盈利状态不佳,所以难以获得市场资本的认同和投资。

便利店应该依靠高频的顾客接触和刚性需求来获取用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本地生活服务。

最终或许可以凭借极低的推广成本和边际成本,挤出原有的业态存在,从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零售服务业。

业态的特殊性

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便利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也没有独立的分析师,而是归入零售业并参照其估值模型,即以PE(市值对应利润的倍数)和PS(市值对应销售额的倍数)为主导的估值模型。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模型,服务同样的顾客群,便利店的估值则始终处于低位。

因为我们都知道,便利店要选择最方便但也是最昂贵的店铺,为了提供方便,便利店的客单价大大低于大型超市。

又因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人力配置也要数倍于大型超市。

从整个店面看,便利店最重要的成本投资是在后台;即包括IT、营销、高频度全温层物流设施、以及加工工厂和中央厨房等,这些投入都要远重于大型超市。

例如日本同行的投资基本上都在总部和后台的建设上,相反门店的投资其实是交给了加盟者。

如果我们依靠店铺销售规模来计算便利店的企业价值,那投资在后台的资产应该怎么计算呢?

或者说投资后台的资金应该如何取得回报呢?

难道我们中国的便利店未来就应该由这些来自日本的品牌主导吗?

所以,我们呼吁一次对于便利店行业价值评估的讨论,并研究分析便利店的估值模型应该怎么设计。

日本同行对便利店有一个有趣的描述:

小商圈、制造型连锁零售业。

类似的企业有日本的7-11、无印良品、德国ALDI、美国Rite Aid等。

这些便利店的共同特征是:

只服务于有限的商圈和用户;通过为用户精选高性比的商品和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长期发掘固定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终身价值,从而获得叠加收入。

便利店是一个服务业,而不是单纯的流通业。

便利店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取顾客和客流,在为顾客提供基本便利性购物的同时,同时满足他们的周边生活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服务溢价。

比如在台湾,不仅是饮料、香烟、零食等商品,例如午餐盒饭,生活缴费等也已经被便利店垄断了,现磨咖啡更是占据了便利店的最大份额,甚至连快递业务也被占据了相当份额。

连日本的罗森甚至是日本的第三大票务代理销售机构,而日本7-11的7-bank,则占据了ATM机的第一大份额,从而在小额和便利性的金融服务方面占领了国内第一的坐席。

也就是说,在台湾、日本、香港等与我们相似的城市生态中,便利店依靠高频的顾客接触和刚性需求来获取用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本地生活服务,并依靠极低的推广成本和边际成本,在很多服务上挤出甚至取代了原有的业态存在,最终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零售和服务业。

所以我们认为,便利店的估值其实不是基于店铺和销售额的估值,而是基于用户价值的估值,与电信业,互联网业,零售金融业等以来用户的行业类似。

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O2O平台的广泛应用,则让这一价值能够更快的体现出来。

现代的便利店竞争,既是传统商品开发和现场运营的较量,也是移动化营销和会员服务能力的较量

重建估值模型的探索

我们在2013年制定了好邻居的转型战略,设计了一个商业模型:

利用方便服务和刚性需求吸引客流进入,建立顾客账户和数据积累,然后通过独有开发的商品和服务以及针对会员的特别权益来完成会员化,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向顾客交叉销售除了常规便利商品以外的各种本地生活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上线了移动支付、查询周边门店和商品、线上购物、门店包裹提货、公共事业缴费和积分兑换、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业务,并且把与顾客的互动和营销活动迁移到移动应用中(目前主要通过微信平台),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试图证明:

便利店的价值,并不是简单的基于门店数量、规模,而是基于用户的本地生活服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价值基础,便利店完成从店铺价值到用户价值的转化,需要以下的考虑和部署。

第一,用户密度。

即每个店铺所能服务和覆盖的用户的密度,越高越好。

服务半径根据城市特点有所区别,但是一般来说,500米以内的用户才是核心用户。

所以500米内的目标用户密度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相反,如果顾客需要长途步行才能走到的便利店,就会让这个价值大打折扣。

第二,给定区域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度,或者覆盖能力。

在所选择的相对封闭的市场区域内,便利店只有高渗透率和高覆盖率才能完成全面覆盖,让各种营销活动和增值服务的边际收益最高,成本最低。

第三,维持客流的成本和效率。

便利店依赖店铺位置以及时间上的便利性来获取客流,如果租金过高或者店铺投资及运营成本过高,则需要更多的毛利和收入来维持。

当然,无论高成本/高收入还是低成本/低收入,只要匹配就是可行的。

只是一般来说,较高的成本需要更高的客流,自然会影响到店铺的选址和租金。

我们认为应该尽量探索那种较低客流就能够维持店铺运营成本的模型。

第四,用户的数字化程度和数字化能力。

前三条都是针对店铺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是每天都有数十万用户重复进来消费,但我们很难知道用户到底是谁、来过多少次、有什么需求。

所以我们常说实体店是有顾客没用户。

而互联网业务天生就具备顾客数字化的特点,从而产生更多交叉销售的机会,对用户也可以细心经营,获取更长远更宽泛的收益和价值。

所以,对顾客进行数字化能力的高低是考验传统便利店的一个新挑战。

比如前面提到的好邻居转型,在去年新系统上线后,通过支付和营销获取用户,用很小的成本开展各种针对性的营销活动,门店客流明显上升。

前三季度,单店平均销售额同比去年提升20%以上,而以前几乎可以忽略的在线业务增值服务达到30万次,业务规模已经近千万。

门店已经积累了近50万会员,相当于每个门店平均拥有2000个移动化、数字化的用户。

如果采用当下VC对互联网公司用户的估值模型,这个用户量级别已经是个惊人的数字。

第五,用户对便利店的认同度、依赖性和忠诚度。

普通的便利店所经营的商品,大体上是同质化的,在哪儿买都差不多。

但在现代,认可的顾客才是用户,所以我们要通过开发独有新商品和服务,比如自有品牌、可热可冷的鲜食服务,包罗万象的生活琐事服务来黏住用户,并通过灵活有趣的营销让长期用户拥有特殊的权益和情感上的认同,让用户高度认同身边的门店。

评价一个便利店系统的用户价值,除了看数字化的用户数量以及单一门店的用户密度以外,还需要看到店频次和忠诚度。

所以说,现代的便利店竞争,既是传统商品开发和现场运营的较量,也是移动化营销和会员服务能力的较量!

第六,向用户交叉销售多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转化率。

前面已经提到,便利店获取顾客并完成会员化后,后面的工作就是要考察对会员的交叉销售和变现能力。

这其实和各个依赖于用户数量的行业相似,就是顾客的货币化能力到底如何。

就算获得了大量用户,但如果始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交叉销售获得更多收入、以及扩展门店的商品和服务,则会员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考察一个便利店企业对用户交叉销售能力也是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体来说,便利店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这个行业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销售商品的通路,更重要的能够获取用户并长期持续的为顾客提供与时俱进的高性价比服务,并形成网络效应。

都说网络的价值是网络节点的平方。

本文一方面希望给资本市场提供一种思考便利店价值的新视角,也希望这些思考能够帮助便利店的从业者们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重点。

(作者系北京港佳好邻居连锁便利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便利店系列文章二:

“线上神话”已经终结

2015-11-1611:

43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盖虹达 编辑:

经济观察网

导语:

事实上,眼下在虚拟经济的狂欢背后,正是实体经济的重塑与升级。

经济观察报记者盖虹达 十一月是电商的狂欢节,各家电商双十一战绩都纷纷刷新,而与此同时,这一年“实体末路”的唱衰声逐渐消减,经历了电商寻求落地的探索,实体零售的价值正被重新审视。

事实上,无论电商多发达,它依然无法跨越与实体店铺的鸿沟,这是在过去一年间电商寻求线下落地,也是实体零售企业主们经历了冲击彷徨后开始意识到的核心。

但面对电商的冲击,实体零售无论转型还是创新,关键还在于以顾客为中心,如何弥补电商无法提供的体验感、进一步完善店铺的服务,直接影响了实体零售的盈利能力与融合下的筹码。

事实上,眼下在虚拟经济的狂欢背后,正是实体经济的重塑与升级。

掘金线下资源

线上流量资源是线上电商布局的下一个重点。

过去一年间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首的电子移动支付手段正以各种活动切入实体零售终端,阿里巴巴、京东也正寻找实体零售企业落地,融合是过去一年的主题。

“线下流量是持续的,而且对实体商业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是属于你的。

”微信支付副总经理耿志军说,实体零售业的互联网化历经了三个不同阶段。

首先是自建电商平台,此阶段的问题是获取用户成本高、无流量。

第二阶段是入驻大型电商平台,问题是用户数据无法沉淀,无法建立用户有效互动。

现在处于第三阶段,实体零售的自有终端门店和其代表的线下流量成为实地商业的核心优势,以此为基础建立智慧零售服务体系已成趋势。

如何让每个人变为有效的流量,进而产生商业价值,是实体零售互联网战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银泰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例,银泰早期重金投入建设银泰网,但收效甚微,之后在于阿里巴巴的早期合作中,给银泰带来了很多会员,但是并没有实现转化,“电商倒流的这些人基本不会去银泰百货消费。

”大商集团商务副总裁、天狗网CEO刘思军说,关键在于要让一线的营业人员动起来,不只是发个优惠券做个活动那么简单,要产生创造性价值,“得一步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有数据的支撑以后,还要能更精准的传递到我们想要到的用户,比如我们知道谁今天要过生日,会为过生日的朋友准备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样让用户能很轻易的知晓获得商品信息,而不是把店面张贴得五花八门,所有的这些精准数据的懂和传递,都是我们传统商业的痛。

”蚂蚁金服集团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律材说。

在他的规划中,支付宝要成为助力各个传统行业、线下的门店的一个有利的武器,来“对抗”线上。

但事实上,让实体零售企业相信基于阿里巴巴诞生的支付宝去帮助实体对抗线上,或许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

“我们不希望消费者在我们这买了商品支付完成时,还被提醒一些线上同类商品更廉价。

“一家综合百货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企业的选择不会只是受眼前利益左右,更多要考虑长远。

与此同时支付宝要求企业的系统完全在支付宝体系内搭建,这一点让企业感受到很大的不安全感。

显然,线下的实体零售企业并不愿意看到被线上通吃的局面。

11月11日-16日,17家实体零售商联合发起了“2015中国购物节”。

但仅仅一时的活动并不能改变顾客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实体零售的转变更应该从管理经营切入。

变革

“线下的实体需要结合线上的管理方法。

”万江龙CEO龚义涛说,线上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用户和数据。

“电商通过获取的用户和数据能知道什么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很精细的东西,到了线下,几乎没有数据,就是拍脑袋凭直觉在干。

“这几年,很多企业在迷茫、探索的同时,也在反思。

很多企业老板和我说,不是电商强大,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好,特别是零售的基本功,和一些先进的企业比,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最主要还是得益与中国市场、中国经济。

很多企业从反思中找到了差距。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

行业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但零售的根本未变,关键是如何围绕顾客为中心去创新和转型。

王府井百货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阔别了十几年的“买手制”已经重新回归到集团策略中。

“从单品(下称“SKU”)管理入手可以逐渐把原来缺失的部分再慢慢拿回来,并通过深度联营锻炼经营能力。

”王府井百货集团百货事业部副总经理左静坦言。

在王府井百货的规划中,北京市百货大楼、双安商场将率先告别纯百货模式,切换到与供应商同步的商品SKU管理模式。

未来这一变革将向王府井百货的全国门店推广。

在左静看来,SKU管理模式的推进,最大的难点在于工作量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但这一部分系统的建设也会对商品销售数据有更细化的了解和累积,对自营和买手团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百货是统一收银,购物中心是各自收,所以并不知道每个月卖了多少,这是一个挑战。

现在做购物中心O2O,很重要一个指标是会员消费占比,只有这个做上去,才能真正影响消费者和商家。

”龚义涛说。

但传统实体零售企业的会员管理系统一直饱受诟病,重点在于跟会员的互动性不足,无法发挥会员系统的价值。

“支付是顾客与企业的信息桥梁,每笔支付都是一次沟通,是服务的起点,也是下一单生意的开始。

”耿志军说,过去支付代表着生意结束,现在商店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积累用户,建立会员体系,并做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用户触达和服务。

目睹了中国零售兴衰起落,郭戈平很清楚,零售的根本就是用物美价廉的商品、高效的供应链、良好的顾客服务和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是有了互联网的新工具、手段、方法,能帮助零售企业更好的体现企业的根本价值。

下一个十二年

中国零售业最近几年经历的电商与实体从对抗到融合是又一次整个行业的学习、探索和转型,类似的一幕在十二年前曾经上演。

2003年,中国零售业即将进入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当时整个零售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未知和不安。

当时网上盛传一个预言,虽然无从考证,但绝对引起行业的警觉,就是在未来的3-5年,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份额将为外资占据。

郭戈平会长记得一场论坛上,大家对外资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争论不休。

十二年过去了,现状如何呢?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连锁百强销售2465亿,2014年达到20964亿,增长了8.5倍;2002年百强门店16986个,2014年达到107366个,增长了6.3倍,其中很多企业的增长超过10倍。

外资占百强的比重(按可比口径),2002年连锁百强中外资企业的占比为27%(百强3078亿,外资828亿),2014年为20%(百强20964亿,外资4248亿)。

被洗牌的预言最终被证明只是“假想敌”。

郭戈平回忆2003年在第五届连锁业大会上,她发言的主题是:

倾听顾客心声,回归零售根本,发言讲了三个方面,一是把超市建成顾客最放心的购物场所,主要讲食品安全问题;二是把超市建成方便顾客购物的场所,主要是讲服务和顾客体验的问题;三是讲培养顾客忠诚度。

今天看这三个问题依然是超市的关键问题。

如今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零售企业成功的走过了十二年的一轮。

今天,中国零售业又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

“特别是最近三年,面对电商的崛起,实体零售企业确实经历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几个阶段。

”郭戈平说。

但从市场总量来看,尽管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发展很快,去年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2014年),91.2%的份额还是实体商业的份额,今年以来电商发展很快。

1到9月占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份额达到10%,应当说实体商业仍然是主题,经历一年左右的发展只增长了一个多百分点,因为实体商业基数很大,电商尽管每个季度都增长40%,但是所占据的份额仍然不高。

“2002年的连锁百强中,今天还在百强之列的已不及半数,这其中有兼并重组的,有破产倒闭的,当然也有被其他企业赶超的。

展望下一个12年,哪家企业还依然在位,就看我们今天的努力了。

”郭戈平说。

便利店系列文章三:

便利店行业真火吗?

2015-11-1611:

41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王洪涛 编辑:

经济观察网

导语:

各方资源都开始关注便利店行业,便利店的从业者们脚底下开始有点飘。

此时应该当头棒喝,问一句,“咱们真的做好了吗?

”,相信问完这句后,大部分便利店的小伙伴儿们会出一身冷汗。

经济观察报王洪涛/文  眼下,在零售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之下,便利店业态却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看到我的人都在说,你们便利店行业真火。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在心里问一句,便利店行业真的火吗?

对于目前国内便利店的发展情况,有一些思考,在这里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为啥火?

作为零售行业的主力业态之一,连锁的便利店业态早在上世纪90年底就已经在中国落地,为什么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在才“火”起来?

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的带动。

便利店业态是一个以便捷性为核心竞争力的业态,所销售的商品价格要贵于其他业态。

在国际上,有一个以GDP作为便利店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这也就是说,在国际上便利业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

在过去的2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为便利店业态创造更加肥沃的土壤。

但眼下,这个土壤的环境已经足够肥沃。

消费者成熟的支撑。

当前,80,90后消费者已经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观与之前的60,70后有很大的不同,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的是消费的性价比,主张的是便捷、快速、随性、碎片化的消费,这与便利店的定位完全吻合。

“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百货、大卖场的商品被电商平台不断冲击,但便利店业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即时和便捷,这是电商平台无法替代的体验。

同时,便利店业态依靠其密集的网络,与消费者发生的频繁接触,已经成为O2O落地的最好的载体之一。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便利店业态是典型的与城市化进程共同推进的业态,远到日本、台湾,近到东莞,都可以看到便利店行业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便利店行业将不仅仅是北上广深,东部沿海城市的专有,未来还将在全中国版图上遍地开花。

从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部、西部等城市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便利店企业,并且发展的很好。

要灭火!

中国便利店行业的“春天”来了!

一时间,综合业态的大企业纷纷把重点向便利店业态转移、未从事过零售行业的“老板们”也纷纷投身便利店、O2O企业开始找便利店企业合作、资本纷纷看好便利店行业……便利店行业的小伙伴们感觉一夜之间华丽转身了,腰杆也硬了,十几、二十年的苦日子熬到头了。

各方资源都开始关注便利店行业,便利店的从业者们脚底下开始有点飘。

此时应该当头棒喝,问一句,“咱们真的做好了吗?

”,相信问完这句后,大部分便利店的小伙伴儿们会出一身冷汗。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调查显示,便利店行业的平均日销售额不到5000元,综合毛利率不到30%,这与国际同行,或者优秀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便利店企业的营运、商品等前台的管理能力,以及供应链、信息系统等后台的支持能力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行业热起来了,是绝对的好事,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下来,做扎实经营管理。

同时,利用整合好各方资源,顺应消费者变化和互联网+的外部环境,做出更多创新。

对于准备投资进入便利店行业的企业,也应该看到便利店行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不能盲目投入,盲目的进入,烧钱是小,扰乱市场是大,而且也是资源的浪费。

在这个时候,出来泼冷水,灭火,灭的是虚火。

需添火!

便利店行业很火,但是其实很小。

从销售规模来说,全中国连锁化的便利店企业的销售额加在一起,也只不过和连锁百强的老大一家的销售额差不多。

而且企业集中程度不高,单体企业的店铺和销售规模都不是很大,单个企业目前还很难发挥规模效应。

所以,便利店企业目前和政府、和供应商、和资本等各个方面的谈判和议价能力还比较弱。

但是,便利店真正的价值应该是密集的店铺网络和海量的消费者入口。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看到便利店行业在城市的市容市貌、夜晚安全、居民就业、居民餐饮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当给予便利店行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政策限制。

作为其他资源投入方,应该看到便利店的网络价值,从长远角度考虑,与便利店建立较为深入广泛的合作。

作为便利店企业自身,应该积极尝试建立合作的机制,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在经营管理上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在发展上应该积极合作,发挥合力。

(作者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

便利店系列文章四:

什么样的便利店值得投资

2015-11-1611:

39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翁怡诺 编辑:

经济观察网

导语:

为了深入的理解未来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趋势和价值点,我们也走访了日本和美国的行业专家,甚至有专家提出便利店是一种“终极业态”。

所以,我们试图站在机构投资人的角度去诠释今天便利店行业有哪些价值要素。

经济观察报翁怡诺/文 作为一个专注消费零售领域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重点关注便利店行业的各种投资机会。

为了深入的理解未来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趋势和价值点,我们也走访了日本和美国的行业专家,甚至有专家提出便利店是一种“终极业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