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622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docx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

总56-62(应届)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

举例

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重庆

过渡:

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

I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II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III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

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B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

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结合图2.3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分析说明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

C工业区

I形成: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

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II布局: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

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运用。

第二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城市地域结构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

(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

模式

形成

形状

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同心圆

(图2.7a)

扇形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扇形或楔形

(图2.7b)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

 

(图2.7c)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I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图2.8)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土地价格或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

最好

最贵

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次之

比较贵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比较低

 

I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

(本部分建议采取学生分析教材图2.8,完成相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

2.2城市化(3)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并能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城市概念

2、城市化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授过程]:

导入:

世界上最早的聚落不是城市,而是乡村,而乡村发展成为城市的过程即为城市化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

为什么乡村人口要流向城市?

(经济因素:

谋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水平)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中发生哪些现象?

(住房、就业、交通等方面)

前面描述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化过程的一种表现。

一、城市化:

内涵:

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2、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3、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城市化指标:

1、城市地域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2、城市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3、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4、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的扩散。

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工业革命至二战:

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但由于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相对较低,所以平均的世界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二战后: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且发展迅速。

全世界至2000年,平均城市化水平达46.6%。

这一进程也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读图]P36图2-2-3

发达国家: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上世纪70年代一般达70%)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1950年之后年增长率高达近5%,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表现在:

(1)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读表]2-2-1:

体现了大城市发展迅速的特征。

例:

墨西哥城人口占本国人口的17%左右,布宜诺斯艾利斯占本国人口的30%。

(2)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等。

[读图]2-2-4,世界主要城市带形成的有利地理条件是什么?

地形:

平原;气候:

适宜的气候;河流:

提供水源;资源:

一般都较丰富。

3、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产业空心化

逆城市化:

表现为中心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至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整个大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比较]一个是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一个是向城市外部的人口迁移。

再城市化:

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的防止城市及城市中心区衰退。

它是个别城市的现象。

而非普遍存在的现象。

P38,讨论:

发达国家经历的历程:

小图表示,问题:

最终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生态城市?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原因: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显著(城市较多的变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表现: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2)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经济发展速度亚于城市化速度)——导致城市发展不合理,即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具体原因:

推力与反推力

推力:

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反推力:

城市人口增长快,就业岗位有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结果:

形成内城贫民窟或城市外缘的棚户区。

(读图:

P35)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

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1)空气污染:

污染源: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居民生活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放的烟尘。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呼吸道疾病、二恶英(燃烧垃圾)与癌症的关系。

(2)水污染:

污染源: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危害:

人体健康等。

2、城市化与原有生态环境改变

城市的发展占据了地球上广阔的空间,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变成了以人类为主宰的城市。

也就是说其它物种所占据的空间在逐渐减少。

如果有一天,全球用地大部分都成为了城市,那么地球上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将不复存在,到那时,也可能人类社会也将不会再存在。

另外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等也会导致生态破坏。

例:

全球变暖,酸雨等。

3、城市化与地面沉降

中国目前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导致每年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其中长江三角洲、华北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人为造成。

长江三角洲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当中,上海情况最为严重,上海自1966年起开始限采地下水,并采取回灌等措施,稳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的情况,使下沉维持在每年平均10毫米左右。

去年,上海政府也因为300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加剧上海的地面沉降,宣布限制摩天楼的建造。

过去40年来,上海市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人民币。

而在华北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东部平原已成为全世界超采地下水最严重、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

4、其它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

 

案例:

中国的城市郊区化:

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差异如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大洲城市发展的差异,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人类活动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返三对本地城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学会与人合作,培养科学人文素质。

【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的核心应是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也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城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地关系和谐的表现。

本节就是要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理学中的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创造的文化景观,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要求:

图片和地图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并形成文字。

方式:

全班分为3个大组,每组负责收集一个城市的资料并选出2~3名中心发言人。

〖问题情境〗

[开场白]前面我们认识了城市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同学们也收集很多世界不同城市的景观资料,那么同学们发现每个城市具体的地域结构和发展历程是相似的还是各具特色呢?

(各具特色)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城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讨论城市的形成因素——自然环境、各种人文因素)

[转折语]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同时也赋予城市鲜明的城市地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地域文化的含义以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解决问题〗

1.布置学生阅读学习材料,谈谈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生分组研究本组收集的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资料,找出每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征2~3点,并分析得出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课后学生完成一片小论文(题目选其一):

①谈谈如何根据本地的地域文化并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本城市未来的发展②移民城市的发展之路——对深圳市未来的规划

〖讨论与交流〗

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学生派2~3名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发言,并在黑板上标出本组认为最能代表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表现的地理事物名称,教师和其他两组学生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充当听众,并给各组评论打分。

【自我评价】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讨,列举的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的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放手发动学生,采取自学与模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讨论、发言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城市中人地关系的互动,从中感受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素质,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欣赏不同地域文化之美,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①一定要让学生预先阅读学材;②布置给学生收集资料的任务要具体、责任到人,并且,资料最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③教师预先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以防学生在举例说明时出现冷场的局面。

城市的空间结构(6-7)

课程标准: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第一课时]

[情景·问题·感悟]

济南市在顺和街、经一路、纬六路、经七路围合地区内建设中心商务区;在泉城路、经四路东段、西市场商业集中地区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在段店、八里桥、金牛、泺口、大桥、七里堡、窑头、七贤、英雄山南部等地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结合居住用地规划,建设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住宅建设按照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市总体布局,将联系紧密、布局集中的居住用地组合成片,形成29个居住生活区。

工业用地由王舍人、贤文等8个工业区和美里湖、济文路等11个工业街区以及若干分散的工业点组成。

工业用地发展分严格限制区、限制区、适度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四个层次……仓储用地根据工业生产和生活供应的需要,结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布置……省级行政办公用地的建设相对集中在经八纬一地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利用纬二路两侧现有行政办公设施予以完善。

在十六里河地区预留行政办公发展用地。

以上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的一段文字,在文字中可以看出,城市中主要有哪些功能区?

点拨与提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等。

[阅读·积累·思考]

知识与技能

一、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________,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二、住宅区

1.地位:

是城市最基本的____________,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2.分化过程

___________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

同时,低级住宅区往往与___________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___________相联系。

在一些特大城市,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

注意:

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业区

1.形成:

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

加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拓宽原有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

3.区位特点

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思考:

为什么?

提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⑵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

思考:

为什么?

提示:

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

四、商业区

1.特点:

占地____________,大多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区位:

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城市_______________最繁忙的地方

人口数量的______________差别很大

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在水平方向上,

特征最中心处以________为主;垂直方向

一般来说,零售店多在___________,

而办公室多在______________,中间

多为一般商业活动占用

思考:

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提示:

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过程与方法:

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最近城市的功能分区,绘制平面图,看该城市有多少功能分区,各自分布的位置特征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疑点]

⑴为何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

它有哪些商业活动和服务机构?

等级如何?

反映中心商务区哪些特点?

⑵当地城镇的大型商场、高级酒店等分别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⑶为何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大?

思维基点:

⑴和⑵城市中心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干线的会合处,公交线路交叉最多,交通便捷度最好,可带来大量消费人口,具备市级商业中心的条件,无论从中心地等级还是所出售的商品等级或服务等级都是全市最高的,服务范围遍及全市。

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机构有:

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豪华旅馆和饭店、娱乐和文化设施等。

由此可看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最繁忙之地。

⑶白天来看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多,热闹非凡,而晚上,办公机构下班,商店关门,人流明显减少,甚至空无一人。

这与两种原因有关:

①来市中心上班、购物和办事的人们都不入住市中心,而是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住宅区内。

这与城市功能分区有关。

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巴黎市,白天人们从郊区赶往市中心上班,晚上回到郊区居住。

这与城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有关。

但是,有些CBD的人口昼夜差别不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些街区,白天人车川流不息,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思想·方法·技巧]

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不同特点。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占用城市土地面积比

区位特点

功能区内分异或特点

一般在40%~60%

最基本的功能区

地价较低,

污染较小

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

城内中心区

住宅区

城市外缘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中心商务水平分异:

零售在中心

区职能垂直分异:

零售在低层

每个区占地不超过1000公顷,10万人以下,工业企业10~15个;30万人以上城市工业区1~2个等

集聚性强(尤其是重工业),不断向城外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竞争

专业化程度高

协作

 

集聚

环地河流

铁路

境租港口

 

分散市郊

[思维误区警示]

1.各功能分区为避免绝对化,某一功能分区当中往往存在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2.城市的最中心处,大厦的底层租金最高,是零售活动区,而不是高级办公区。

3.工厂外迁除经济因素外,市区环境恶化也是重要原因

[第二课时]

[情景·问题·感悟]

泉城路是济南相城东西两条轴线之一,是老城中最重要的商业街区。

在一些老济南人眼里,泉城路鼎盛时期在20世纪30~40年代。

当时这条老商业街上店辅林立,众多老字号如日中天,几乎集中了济南的所有商业巨头。

新泉城路长1570米,宽50米,属于省城最大的一条商业街,百货大楼、贵和购物中心、贵和商厦、三联等许多大商场以及众多经营商店、专卖店都落记户在此,泉城路将成为省城商场最多最集中的商业街。

在第二次拍卖过程中,商用房购买价格最高达到了2.88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可谓“黄金价格”。

为什么众多的商场在泉城路落户?

点拨与提示:

⑴历史上的老商业街。

⑵地处市中心区,吸引消费人群多。

[阅读·积累·思考]

知识与技能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出示成都市的功能区分布和沈阳市的功能区分布两幅图。

分析:

⑴在同一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同。

⑵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_________________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如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形成;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如西方发达国家市中心边缘的住宅区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为什么北京市的市中心并不是中心商务区?

提示:

为了保护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文物古迹,体现了历史因素的重要性。

2._________________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