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55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docx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

自律会《”消防精英“趣味知识竞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普及全民消防知识,勇争校园消防英雄。

二、活动背景

由于贪图便利,我国人的贫乏的消防意识正在悄然制造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济南市区中,随处可见故意堆积的杂物、纸箱,居民楼内的消防通道被自行车占用,还有私家轿车阻挡灭火车去路,导致火情加剧,甚至威胁民众生命的现象存在。

因此,对学校来讲,第一要义是将合理的,正确的消防知识植入学生的头脑,并使其印象深刻,以免日后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应对。

无论从学校安全维护的角度考虑,还是未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举办一次盛大的竞赛,来让山东建筑大学的全体大一学生意识到,充足的知识能够保护自身,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使我们在火灾发生的时刻免遭伤害。

本次竞赛历时一个月,采用班级竞争选拔的方式,最终选拔出三名“山东建筑大学消防英雄”。

 

三、活动安排

(一)承办单位:

院级自律会

(二)面向:

全体商学院大一新生

并邀请部分于前排观看比赛的嘉宾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5.12.07各班级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015.12.12班级初赛

2015.12.19参赛选手决赛

(四)地点

举行于博文楼教室,随当天具体情况决定

(五)奖项设置:

“消防英雄”奖冠军(一位)

亚军(一位)

季军(一位)

四、具体流程

(一)下达

由自律会传达活动要求至商学院各班级(共十八个)班长,由班长在本班内找出一名代表班级的参与选手。

(二)初赛

十二月十三日于博文楼展开初赛,每三个班级为一个竞争单位,每一个竞争单位按照规定时间依次入场。

竞争单位内的三个班级使用相同的答卷以及抢答题,每个竞争单位内只有一个班级成为最终优胜者参加决赛。

当全部班级完成比赛(共六个竞争单位),依据比赛得分选出最佳的六个班级。

详细见附录一:

初赛流程和附录二:

初赛答卷及抢答题

(三)决赛

十二月十九日于博文楼教室举行决赛,六位班级代表同时参加同一场比赛,最后依据问卷及抢答题得分选拔出前三名。

现场宣布最终结果,奖状及奖品将于二十一日传递至所在班级。

详细见附录三:

决赛流程和附录四:

决赛规则及题目

(四)观众

初赛不要求现场观众,流程越快结束越好。

决赛每班级必须出五人充当观众。

五、经济预算表

物品

数量

总价(元)

打印试题

20

证书

3(张)

15

小奖品

3(个)

30

矿泉水

5(瓶)

5

合计

70

 

附录一初赛流程

时间

具体内容

备注

7:

30

工作人员进场准备

布置会场,打扫卫生,准备考卷

8:

30

第一批竞赛单位入场,先进行抢答题回答,再发放答卷

以举手抢答的方式完成抢答题。

抢答题五分钟完成,问卷二十分钟

9:

00

第二批竞赛单位入场

9:

30

第三批入场

10:

00

第四批入场

10:

30

第五批入场

11:

00

第六批入场

通知班级参赛时,要按照竞赛单位入场的时间通知,例如:

财务151、152、153班为第三批入场,则通知其选手9:

30到达教室外等候。

附录二初赛答卷及抢答题

答卷(选择六十分,判断二十分,抢答四十分,共一百二十分)

选择题(请在四个选项内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两分)

1、消防工作具有(B)保障的性质。

(A)财产(B)安全(C)生命(D)后勤

2、消防工作是人们在同(A)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起来的一项专门工作。

(A)火灾(B)灾害(C)自然(D)环境

3、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D)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A)公共设施和个人财产(B)公共财产和个人财产

(C)公共设施和公民生命财产(D)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

4、中华民族组建消防警察,并从国外购置消防是从(A)末年开始的。

(A)清朝(B)北宋(C)明朝(D)元朝

5、“春秋,以木铎修火禁”这条古代下令是在我国(B)朝使用的。

(A)商(B)周(C)明(D)清

6、我国古时各地“救火会”、“水会”等民办或商办的消防组织是在(C)时期开始陆续增多的。

(A)南宋(B)北宋(C)明朝(D)周朝

7、所谓(C),是指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工作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A)预防为主(B)以防为主(C)防消结合(D)以消为辅

8、我国目前实施(A)的消防工作方针。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C)以防为主,以消为辅(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是党和政府在20世纪(D)年代初制定的。

(A)80(B)70(C)60(D)5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共六章(A)条。

(A)54(B)56(C)66(D)50

11、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工作任务的是(D)。

(A)努力防止火灾发生(B)有效扑救各类火灾

(C)保护公民生命安全(D)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12、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A)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A)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B)公安消防去除与群众相结合

(C)企业专职消防队与群众结合(D)义务消防队与群众相结合

13、我国消防工作是(D)安全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A)各地区(B)各部门(C)各单位(D)各地区、部门、单位

14、1975年,(A)签署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

“消防工作是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实行(A)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A)每日(B)每周(C)每月(D)每季度

16、我国消防法规从纵向法律效力上可分为法律消防法规、()法规、消防地方性法规等。

(A)消防技术(B)消防行政

(C)消防行政管理(D)消防基本法

17、从广义上讲,(B)是有关预防和扑救火灾,免遭火灾危害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A)消防技术规范(B)消防基本法规

(C)行政管理法规(D)消防基本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1998年(D)月1日起施行。

(A)11(B)10(C)9(D)8

19、消防法规规范作用包括(C)。

(A)指引(B)教育(C)辅助(D)强制

20、“通过宣传,使人们了解消防法规”是消防法规的(C)作用。

(A)教育(B)强制(C)预测(D)指引

21、“对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制裁”是消防法规的(A)作用。

(A)预测(B)强制(C)教育(D)指引

22、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机关在对火灾进行预防、管理、扑救的活动中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

(A)消防工作原则(B)谁主管谁负责

(C)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3、下列既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A)。

(A)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B)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C)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D)防火安全责任制

24、消防监督管理的实施主体是(C)。

(A)公安机关(B)消防机构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D)安全部门

25、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形成了以(C)为主的各种消防队伍并存的消防组织体制。

(A)公安消防队(B)专职消防队

(C)义务消防队(D)以上三个

26、专职消防队在业务上接受当地(A)的指导。

(A)本单位保卫部门(B)本单位安全技术部门

(C)公安消防机构(D)人民政府

27、专职消防队的日常管理由(C)或单位负责人领导,业务上应接受公安消防机构指导。

(A)公安消防机构(B)企业安全部门

(C)企业的法定代表人(D)法人

2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C)。

(A)安全制度(B)安全操作规程

(C)巡查记录(D)火灾档案

29、不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是(C)。

(A)图书馆(B)档案馆

(C)易燃建筑密集区(D)居民住宅

3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D)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A)半年(B)每年(C)至少每年(D)两年

判断题(请判断题目,并在括号内打√或×,每题两分)

(√)1、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2、消防工作具有安全保障的性质。

(√)3、中华民族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就实行了“春秋,以木铎修火禁”的政令。

(√)4、公元960-1126年汴京城内驻在望火楼下专门救火的军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官办消防队。

(√)5、中华民族组建消防警察,并从国外购置消防车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

(×)6、实行“春秋,以木铎修火禁”是在我国的北宋时期。

(×)7、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8、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火灾工作摆在首要地位。

(×)9、“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方针,正确地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

(√)10、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工作业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消防工作的任务之一。

抢答题(每题四分)

1、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是冷却灭火法;二是隔离灭 火法;三是窒息灭火法;四是(D)灭火法。

 

(A)分离(B)关阀断料(C)开阀导流(D)抑制 

2、在火场上用“1301”灭火属于(C)灭火法。

 

(A)冷却(B)隔离(C)抑制(D)窒息 

3、低温状态下具有较好冷却灭火效果的是(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氢气(D)氧气 

4、气体的燃烧有两种形式:

一是扩散燃烧;二是(A)燃烧。

 

(A)动力(B)稳定(C)蒸发(D)混合 

5、液体物质的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C)速度。

 

(A)分解(B)氧化(C)蒸发(D)汽化 

6、原有在燃烧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A)会逐渐向液体深层延伸。

 

(A)加热层(B)分离层(C)液化层(D)隔离层 

7、在火场上,燃烧产物大部分以(A)状态出现。

 

(A)气体(B)液体(C)固体(D)蒸气 

8、在火场上,可以根据烟雾的流动方向、温度和(C)来寻找火源。

 

(A)风向(B)风力(C)浓度(D)湿度 

9、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称为(B)。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完全燃烧产物(D)不完全燃烧产物 

10、燃烧过程有两种形式:

一是无火焰型燃烧;二是(A)。

 

(A)火焰型燃烧(B)动力燃烧(C)表面燃烧(D)扩散燃烧 

附录三决赛流程

时间

具体内容

备注

8:

30

工作人员入场

清理垃圾,布置会场(第一排与讲台之间的缝隙放置好相对的桌子供选手使用)

9:

00

观众,选手及观赛教师入场

9:

15

主持人介绍嘉宾及选手,宣读规则,宣布比赛开始

9:

20

第一阶段轮流淘汰

9:

50

第一阶段结束,主持人宣布剩余参赛选手,第二阶段开始

10:

15

第二阶段结束,记录人员与工作人员核对分数

10:

30

主持人宣布名次

从第三名开始宣读

10:

35

邀请嘉宾发表陈词

10:

50

比赛结束

 

附录四决赛规则及题目

规则

第一阶段:

轮流淘汰制

对六名参赛选手轮流提问,最先答错三道题的选手将被淘汰,每次回答时间不得超过半分钟(主持人提示只有三十秒作答),超过时间视为答错。

剩余存活的三名选手晋级至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抢答制

主持人依次询问题目,三名选手起立抢答,共二十道题,回答最多的选手最终获胜。

每一次抢答结束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作答时间30秒。

题目

第一阶段

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C)。

(A)进行扑救(B)抢救物资(C)立即报警(D)逃离现场

2、消防、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不得用于与(D)无关的事项。

(A)消防(B)抢险救援(C)救火(D)消防和抢险救援工作

3、公安消防机构在火灾现场救援时,火场指挥员可根据火灾的需要,划定(D),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A)燃烧区(B)重点单位(C)危险区(D)警戒区

4、对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者可以处(B)日以下拘留。

(A)5(B)10(C)15(D)30

5、对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者,处(C)日以下拘留。

(A)5(B)10(C)15(D)20

6、对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或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者,可以处(B)日以下拘留。

(A)5(B)10(C)15(D)60

7、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D)。

(A)燃烧(B)爆炸(C)着火(D)火灾

8、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C)所造成的灾害。

(A)闪燃(B)着火(C)燃烧(D)自燃

9、火灾是在(A)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A)时间或空间(B)时间或规模

(C)空间或规模(D)空间或领域

10、A类火灾是指(A)火灾。

(A)固体物质(B)液体(C)气体(D)金属

11、沥青火灾属于(B)类火灾。

(A)A(B)B(C)C(D)D

12、D类火灾是指(C)火灾。

(A)液体(B)固体物质(C)金属(D)气体

13、属于B类火灾的物质是(C)火灾。

(A)木材(B)镁铝(C)石蜡(D)甲烷

14、燃烧俗称(A)。

(A)着火(B)火灾(C)闪燃(D)爆炸

15、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称为(A)。

(A)燃烧(B)闪燃(C)着火(D)爆炸

16、燃烧是一种(B)反应。

(A)吸热(B)放热(C)恒温(D)降温

1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用公认的(C)反应来解释物质燃烧的本质。

(A)化学(B)氧化(C)连锁(D)燃烧

18、连锁反应又称(B)反应。

(A)氧化(B)链式(C)还原(D)化学

19、连锁反应机理认为:

燃烧过程要经过许多瞬间反应,生成活性较高的游离基,从而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C)反应。

(A)燃烧(B)化学(C)氧化(D)化合

20、连锁反应机理认为:

如果抑制了(D)的产生,连锁反应就会中止,燃烧也就停止了。

(A)离子基(B)分子基(C)羟基(D)游离基

21、几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

(A)助燃物(B)可燃物(C)着火源(D)易燃物

22、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C)。

(A)气体、液体和金属(B)液体、固体和金属

(C)气体、液体和固体(D)气体、固体和金属

23、凡是能与空气中和氧或其他(D)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A)催化剂(B)化合物(C)还原剂(D)氧化剂

24、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A)。

(A)助燃剂(B)氧化剂(C)还原剂(D)催化剂

25、能与可燃物发生(B)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剂。

(A)化合(B)氧化(C)还原(D)分解

26、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C)。

(A)着火燃(B)还原剂(C)助燃剂(D)催化剂

27、生石灰遇水放热可以看作是一种着火源,它属于(B)。

(A)明火(B)化学热能(C)光能(D)核能

28、着火源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B)。

(A)电能(B)热能(C)光能(D)机械能

29、电器开关、电器短路、静电等产生电火花是(D)火风的火源。

(A)娱乐场所(B)饮食业(C)农业(D)工业

30、不属于防火基本措施的是(D)。

(A)控制可燃物(B)阻止火势蔓延

(C)消除着火源(D)隔离法

31、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的防火措施是(A)。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热蔓延

32、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的防火措施是(D)。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热蔓延

33、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有(A)种。

(A)4(B)5(C)6(D)7

34、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作用是(B)。

(A)隔离(B)窒息(C)冷却(D)抑制

35、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以促使燃烧反应终止的灭火方法属于(C)灭火法。

(A)隔离(B)窒息(C)冷却(D)抑制

36、火场上的破折属于(D)灭火法。

(A)冷却(B)抑制(C)窒息(D)隔离

37、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B)或称着火点。

(A)闪点(B)燃点(C)闪燃(D)燃烧

38、可燃物质的(D)越低,就越容易着火。

(A)比热(B)蒸发点(C)汽化点(D)着火点

39、棉花的着火点为(B)。

(A)200℃(B)210℃(C)220℃(D)230℃

40、物质的自燃分为两种:

一种是受热自燃;一种是(A)自燃。

(A)自热(B)燃烧(C)着火(D)外界

41、物质的(C)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A)比热(B)蒸发点(C)自燃点(D)汽化热

42、稻草的自燃点为(A)。

(A)330℃(B)430℃(C)630℃(D)630℃

43、化学性爆炸能产生(A),能够直接造成火灾。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

(C)低温、高压(D)高温、低压

44、汽油的爆炸下限为(A)。

(A)1.3%(B)2.3%(C)3.3%(D)4.3%

45、按照(A),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A)传播速度(B)损失程度(C)破坏程度(D)传播形式

46、死亡10人以上的火灾,是(C)火灾。

(A)一般(B)重大(C)特大(D)重特大

47、直接菜场损失(D)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是特大火灾。

(A)30(B)50(C)80(D)100

48、一次火灾死亡3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是(B)火灾。

(A)一般(B)重大(C)特大(D)群死群伤

49、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在(D)内,燃烧的面积不答,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比较慢。

(A)5min(B)8min(C)8~10min(D)10~15min

50、火灾发展过程中,火势最大的阶段是(C)。

(A)初起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阶段(D)下降阶段

 

第二阶段

1、可燃气体和液体只发生(C)型燃烧。

 

(A)炽热(B)无火焰(C)火焰(D)表面燃烧

 2、硫黄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A)色。

 

(A)蓝(B)黄(C)红(D)橙红 

3、石油的燃烧温度为(A)。

 

(A)1100℃(B)1200℃(C)700℃(D)900℃ 

4、可燃物质的(C)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温度。

 

(A)密度(B)比热(C)发热量(D)颜色 

5、物质的燃烧温度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发生燃烧的条件,主要是(A)的供应强度。

 

(A)氧化剂(B)化学组成(C)温度(D)湿度 

6、衡量可燃烧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C)。

 

(A)燃烧(B)燃点(C)闪点(D)闪燃 

7、碳酸二甲脂的闪点为(B)。

 

(A)7℃(B)17℃(C)27℃(D)37℃ 

8、根据液体的闪点,可将能燃烧的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甲、乙、丙三类,柴油属于(C)类。

 

(A)甲(B)乙(C)丙(D)甲、乙 

9、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C)。

 

(A)闪点(B)闪燃(C)燃点(D)燃烧 

10、生石灰遇水放热可以看作是一种着火源,它属于(B)。

(A)明火(B)化学热能(C)光能(D)核能 

11、布匹的着火点为(B)。

 

(A)210℃(B)200℃(C)53℃(D)120℃ 

12、物质的自燃可分为两种:

一是受热自燃;二是(A)自燃。

 

(A)自热(B)燃烧(C)着火(D)外界 

13、着火源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B)。

(A)电能(B)热能(C)光能(D)机械能

 14、稻草的自燃点为(B)。

 

(A)300℃(B)330℃(C)435℃(D)120℃ 

15、常见的爆炸分类有(D)。

 

(A)物理性爆炸和单一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和混合性爆炸(C)混合性爆炸和单一性爆炸(D)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16、环氧丙烷的爆炸极限为(A)体积百分比。

 

(A)2.8~37(B)5.5~44(C)1.2~7.0(D)5.3~15 

17、按照(A)划分,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A)传播速度(B)损失程度(C)破坏程度(D)传播形式 

18、汽油的爆炸浓度下限为(D)。

 

(A)0.8%(B)1.1%(C)1.27%(D)1.3% 

19、火灾是一种特殊的(D)反应。

 

(A)氧化(B)还原(C)中和(D)氧化还原 

20、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C)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A)稳定(B)扩散(C)失去控制(D)预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