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124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50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docx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核

 

一、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JGJ130-2011;

8、《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年版);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1、建设部有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

①建设单位:

②设计单位:

③监理单位:

④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

 

三、高支模方案设计

根据图纸反映,本工程高支撑部位如下表所示:

部位

高度(m)

主要梁截面(mm)

最大梁截面(mm)/最大跨度(mm)

板厚(mm)

支撑形式

地下室负一层梁板

4.6m/5.2m

550×1200、500×900、400×800、300×900、300×800、300×700

550×1200/8200

180

门架

住宅大堂架空层梁板

6.2m

250×700、200×700、250×500、200×400、200×500

250×700/10500

120

钢管

本工程高支撑搭设体系主要采用MF1219(42.0mm×1219mm×1900mm)门式架支撑体系搭设,局部高支模采用Φ48×3.5扣件式钢管配套搭设。

高支撑方案设计均以最大梁、板为验算依据,对于其他梁、板须根据此验算数据布置支撑间距,确保不超过方案设计值,高支撑架体搭设过程中严禁Φ51和Φ48钢管混合使用施工。

3.1、模板支架的排布和构造

(1)高度方向:

从地面直接至梁底和楼板底,立杆之间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水平方向:

梁及楼板支撑间矩详见后附图。

(3)大、小横杆:

根据广东省建设厅文件《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立柱4.50m以下部分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纵横水平杆,立柱4.50m以上部分每增高1.2m相应加设一道纵横水平立杆,以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具体详见本方案附示意图。

(4)纵横扫地杆:

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纵向剪刀撑:

纵向剪刀撑应纵横设置,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

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00m,净距不得大于15.00m,斜杆与地面倾斜角45~60°之间,沿梁支撑连续布置,剪刀撑斜杆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00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6)水平剪刀撑:

支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7)连墙拉结件:

在结构框架柱处顶牢拉结固定,在相邻柱处每两步用钢管连接扣件与框架柱拉牢。

(8)模板支架采用可调U形顶托,顶托伸出纵横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必须调成一条直线,紧密支撑模板系统的顶托大楞。

(9)风荷载的作用忽略不计,但需加强抗侧向位移、提高整体稳定性构造措施,水平剪刀撑从上往下每两步一设。

(10)支撑系统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地基必须夯实。

(11)梁、板模板支架搭设构造:

地下室负一层梁板门架支撑:

1)、550×1200mm梁支撑架搭设构造:

第一层龙骨(次楞)80×80mm单木枋@350mm,第二层龙骨(主楞)Φ48×3.5双钢管@600mm;门架纵向@900mm,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竖肋60×80mm木枋@350mm,对拉螺栓2排φ12,横向间距700mm,采用Φ48×3.5双钢管作为横檩。

2)、500×900mm梁支撑架搭设构造:

第一层龙骨(次楞)80×80mm单木枋@200mm,第二层龙骨(主楞)Φ48×3.5双钢管@1200mm;门架纵向@900mm,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竖肋60×80mm木枋@350mm,对拉螺栓1排φ12,横向间距700mm,采用Φ48×3.5双钢管作为横檩。

3)、180mm厚板支架搭设构造:

底模楼模板18mm,第一层龙骨(次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间距350mm;第二层龙骨(主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门架横向间距600mm,门架纵向间距900mm。

住宅大堂架空层梁板钢管支撑:

1)、250×700mm梁支撑架搭设构造:

底模、侧模厚度18mm;第一层龙骨(次楞)80×80mm木枋@300mm,第二层龙骨(主楞)Φ48×3.5双钢管@900mm;钢管纵向间距@900mm,钢管横向间距@900mm,竖肋60×80mm木枋@300mm。

2)、120mm厚板支架搭设构造:

底模楼模板18mm,第一层龙骨(次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间距300mm;第二层龙骨(主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钢管横向间距900mm,钢管纵向间距900mm,立杆步距1.50m。

电梯井支撑构造:

电梯顶楼板底模板18mm,第一层龙骨(次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间距300mm;第二层龙骨(主楞)采用单枋b=80mm,h=80mm;钢管横向间距900mm,钢管纵向间距900mm,立杆步距1.50m。

采用10号槽钢作为支撑梁。

3.2、模板和支架的设计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详见本方案所附的计算书。

四、模板及支撑的搭设与拆除

4.1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梁、板支撑架安装

架设梁底主楞于支撑架可调顶托上

梁底模及侧模安装

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支撑架可调顶托上

楼板模板安装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公司质安部、技术部验收通过

梁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保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

拆模令应经监理审批,同意拆模

调低脚手架可调顶托

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架

4.2高支撑体系立杆基础设置

根据本项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所示,施工现场场地地质较好,在搭设高支撑架时,立杆支撑地下室顶板或者楼面板。

4.3支撑架搭设

1、安装顺序

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0-65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2、支撑系统安装

(1)支撑架支撑的搭设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及《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的规定。

(2)支撑架支撑支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交底,要签字确认。

(3)要对钢管、门架及其配件、加固件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配件。

(4)对工作楼层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5)先弹出立杆及门架位置,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及水平纵横加固杆及剪刀撑。

(6)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

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必须按本计算方案布置。

支撑架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

(7)立杆上必须采用扣接对接,严禁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8)在梁底外侧周围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夹角宜为45°~60°,并应采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

(9)水平加固杆应沿高度方向设置;纵横扫地杆设在离立柱脚200mm处,可调顶托以下100mm处设置一道。

支撑架必须牢固地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地(楼)面上,并在立杆底座下铺设垫块。

(10)水平杆及剪刀撑的接长应采用两个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500,水平杆的搭接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11)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50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12)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柱作为拉结节点,水平杆与柱抱箍,增强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能力。

(13)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14)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安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4.4模板安装

(1)梁底、梁侧模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设在次楞木上,横枋搁置在主楞上。

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

(2)梁模板的安装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主楞,固定后在其上安装梁底次楞。

次楞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000~3L/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3)楼面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主楞木枋,托梁固定后架设次楞,然后在次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

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1)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2)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如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

4)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接缝不应漏浆。

5)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

配制木模板尺寸时,要考虑模板拼装接合的需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某一部位长度。

6)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2)模板安装须符合下如规定:

1)模板安装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注意控制模板安装的偏差。

4)模板工程完成后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轴线位置、相邻标高关系、几何尺寸、形状、垂直度等,并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经质安员、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检查。

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

5)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4.5高支模工程的模板支架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模板支撑体系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2)整体或分段达到设计高度后;

3)设计要求预压的模板支架体系的预压过程中及预压加载完成后;

4)遇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2.模板支架体系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支撑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

2)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

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

4)扣件牢固情况;

5)垫木情况。

6)本工艺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

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拆模申请报告。

4.6混凝土浇筑要求

一、施工部署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布置专业的混凝土输送泵,梁板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成型。

浇捣作业安排在白天且天气睛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员、质安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二、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固定情况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

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由低处向高处浇捣,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3/h。

1)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使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φ50棒应为52.5cm,取50㎝;φ30棒应为40.5cm,取40㎝),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3)梁分层(厚度为350mm)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

当浇注至梁截面的3/4高时,应加强对支顶变形的监控。

4)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点。

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1.5~4m刮尺刮平。

5)砼浇注应垂直于主粱,再向两边浇捣,或垂直于主粱由粱的任一端向中部同时浇捣。

严禁从垂直主粱一端向另一端浇捣的方式施工。

6)泵送砼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管口附近。

7)严禁将震动棒放置于对拉螺栓上面震动。

(3)混凝土养护:

1)浇筑完梁、板后在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试块制作:

在现场制作试块应以同条件养护为主,同时还要制作28d标准养护及备用试块。

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应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

(5)质量要求

1)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及本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

7)浇筑前由专人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

8)浇筑时要有专门的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

楼面板必须用1.5~2.5m刮尺刮平。

9)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10)每次开始浇砼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项目部技术人员与搅拌站技术人员同时签认后方可开始,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和坍落度情况。

4.7支撑架搭设体系稳定性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现场施工作业前由项目技术总工组织项目各工长、劳务队负责人、主要作业班组长集中进行技术方案学习,并进行详细技术交底,项目工程技术部将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全程参与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施工方案的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技术指导等多项工作,还对突发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

基层施工人员配备熟练的技术工人,选择有丰富施工经验及一定管理组织才能的人员担任班组长。

4.7.1质量保证措施、细部处理方法

(1)、支撑底部采用80mm×80mm×2000mm木枋连续铺设。

(2)、支撑搭设完毕后,在上钢筋和浇混凝土之前必须再次拧紧扣件,拧紧扣件用45N.m~60N.m的力矩.

(3)、拉通线全过程监控,一般拉上中下三道通线,支模安装后全面检查纠正,浇筑砼时随时校正,砼浇筑后一小时内再复查。

(4)、所有模板侧向应平整以保证拼缝紧密,模板薄厚应一致,若相差大的应加垫片,施工中发现板缝过大应贴胶带纸。

(5)、模板安装好后表面要平整,接缝不至于漏浆,对于过大的接缝要用胶纸粘贴。

(6)、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面涂隔离剂。

(7)、高支模采用钢管作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搭设支撑。

(8)、保护模板的拆模方法:

安装时最后在边角处安装小块三角形或长方形模板。

如一个开间铺2块大模板,中间可有意铺1条小模,拆模用铁撬先拆出这个小模,然后用木楔楔入,使模板与砼表面脱离,再用铁撬撬模。

4.7.2技术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2)、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内容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工程分布、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施工范围、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

(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向专业班长、组员进行工程结构、工艺标准、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全员交底。

(4)、交底制度以书面交底为主,交底资料必须详细准确、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3.7.3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1)、由公司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突出本工程的难点、特殊部位,制定专项技术措施。

(2)、在施工过程中,继续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以求得施工方案的先进、科学和成熟。

施工过程中,工序细节的优化随时可能有,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作业组员的操作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

(3)、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技术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组卷和归档。

(4)、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制定责任到人的质量把关制度,实行奖罚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5)、以优质样板工程为目标,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分部工程及主要工序,在施工前编制好专项施工方案,用以指导现场施工,攻克弱点和施工难关,提高工程质量。

(6)、质安员实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对施工现场有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的行为,质安员有权停止现场施工,并勒令其限期整改。

(7)、认真做好计量工作,用数据说话,保证施工用料的定额用量。

严格把好材料验收、施工操作、质量检查监督三道关,从而控制工程质量。

(8)、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9)、模板体系安装好后,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8支撑架、模板拆除

(1)拆除顺序:

梁侧立档→梁侧模板→梁上顶托→梁底木方→梁底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方→板底模板→纵横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架……→下托座→垫木。

(2)为保证高支模的稳定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支架水平拉杆与结构砼柱拉结,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才能整体拆除。

规范要求的砼拆摸强度要求一览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设计强度标准值百分率(%)

梁、拱、壳

≤8m

≥75

>8m

≥100

≤2m

≥50

>2m、≤8m

≥75

>8m

≥100

悬臂结构

≥100

注:

“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是指与设计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3)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力撑等不得随意拆除。

(4)拆除每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砼要求强度达到≥100%后,并呈报监理工程师办理书面手续并确认不再需要,方可拆除。

(5)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6)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

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7)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

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8)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

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9)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10)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1)拆除脚手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2)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

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

(13)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7)拆下的钢管及其配件,应成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