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09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docx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欧阳斌

湖南旅游业发展概论

——在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全省旅游培训班上的授课讲稿

欧阳斌

一、湖南旅游的资源特色与发展历史

(一)旅游与旅游业的概念

1、旅游

旅游是指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旅游者和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

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一般要以人们离开居住地24小时以上才算旅游。

按照国家旅游局新的统计口径,只要超过6个小时、10公里的游憩、娱乐、医疗、购物和会议活动,都可算作“一日游”,显然,这个标准把大量在市内、市郊和周边的当天返回者都可以算作“一日游游客”,显然,按照新的统计口径,旅游的概念比以前大多了。

2、旅游业

(1)概念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

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

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

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2)要素

旅游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具体又可以分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类。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二)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

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最大产业。

全世界旅游经济总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10%,对GDP的贡献率达到9%,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即使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支柱产业。

按照经济学界定,一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就是支柱产业,国务院41号文件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我省旅游业早在2007年对GDP的贡献率就超过了5%。

三是“两型”产业。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可以用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民生产业。

旅游能够增加就业,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朝阳产业。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老百姓有钱有闲后,旅游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和必需,旅游消费全面进入爆发增长期,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六是窗口产业。

发展旅游业可以展示一个地方的厚重文化、美丽山水、发展活力和美好形象,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七是综合产业。

旅游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关联性强,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是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三)湖南旅游资源的特色

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简称湘。

因大部分土地在洞庭湖以南,省名也由此而来。

全省共有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0万,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

湖南战国时属楚国。

古时湘江流域多植木芙蓉,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唐代诗人谭用之曾写诗: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毛泽东在他的七律《答友人》中,又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之句。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6℃至18℃之间,适宜旅游。

湖南又有“三湘四水”之称,“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

“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

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

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

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品类齐、品位高、品牌好、数量多,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

湖南旅游资源概括起来有“三好”:

一是锦绣潇湘,好美。

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南岳衡山、洞庭湖、东江湖秀美、奇特的自然风光,有岳麓书院、韶山、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商城这些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二是快乐潇湘,好玩。

其影视文化、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休闲文化、湘菜文化全国驰名,《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旅游演艺节目点亮了游客的夜间生活。

三是人文潇湘,好奇。

这里长眠着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和舜帝,这里留下了屈原、贾谊、朱熹、范仲淹、柳宗元、齐白石等历代文人墨客和思想大家的经世之作,这里走出了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等众多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里还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一批领袖人物的故乡。

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湖南有中将以上的将帅71人,占总数254位的30%。

共和国开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湖南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三位,开国十位大将中,湖南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六位。

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湖南有4人,当时中共党员50多人,其中湖南有20多人。

截至2011年年底,湖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地质公园9处、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国家级森林公园2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处等。

湖南地处中国腹地,立体化交通网络十分便捷,省内拥有长沙、张家界、常德、凤凰(铜仁)、永州、衡阳、怀化芷江等七个机场,其中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62万人次,排全国机场第11位、中部地区第1位、跻身全球大型机场行列。

2011年7月19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新T2航站楼又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国第五大机场,进一步从空中提高了中外游客进出我省的效率。

我省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将形成全省的“七纵九横”的交通格局,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省会长沙与13个市州形成“四小时经济圈”,可进入性大大增强。

两条高铁线武广和沪昆在长沙交汇,特别是2009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贯通全省,使我省旅游交通有机融入武汉城市圈和泛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早喝广东茶,午登岳阳楼,晚听长沙歌”已成为现实和时尚,湖南旅游进入高铁时代。

(四)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1、整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我国旅游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中国古代旅游、中国近代旅游和中国现代旅游。

(1)中国古代旅游。

中国古代旅游是指有神话传说产生的时代起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中国旅游。

中国古代旅游又大体可以分为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其中信史时期又可以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帝王巡游、政治游说、学术考察、商务旅游、士人漫游、宗教旅游、航海旅游等类型。

(2)中国近代旅游。

中国近代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新中国诞生前这段时期的中国旅游。

中国近代旅游是在受到外来经济侵入和影响下产生的,标志着旅游开始纳入有组织的企业经营范畴,但是,无论是从接待人数还是从营业收入,都不能表明它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3)中国现代旅游。

中国现代旅游是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的,新中国的成立才意味着我国旅游业的真正崛起。

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又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1949年至1966年的初创阶段。

1964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事业已经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

但是,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业迈出的步子还是很小,旅游业的指导思想还是以政治接待型为主,大多是亏本经营,而没有多少盈利。

二是1966年至1977年的停滞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正当世界大众旅游兴起,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业也有所起色之际,我们国家却遭受那场空前的浩劫。

“十年动乱”给我过旅游业带来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它使我国旅游业几乎处于完全瘫痪状态。

三是1978年至1980年的全面恢复阶段。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次盛会,会议彻底否定了十年文革,确定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我国旅游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四是1981年至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

198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根据国民经济“六五”计划,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随后,1981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快全国旅游事业发展。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指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旅游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旅游产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此后,一些省、市、自治区开始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来抓。

特别是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和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旅游业出现了可喜局面。

200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1年国务院把每年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今年8月《旅游法》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正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早在2009年在《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战略定位,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进科学发展新的选择。

在国务院《意见》的推动下,全国有广东、贵州、陕西、江苏、山东、福建、四川、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北、辽宁、云南以及我省等18个省提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战略。

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0万人次,增长2.9%;旅游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增长2.5%;出境旅游人数6900万人次,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

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

最近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三大入境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继法国、美国之后),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古以来,旅游是人类活动的普遍现象。

古代湖南虽属南蛮之地,但保持了大自然造化的天然美景,历来成为旅游目的地之一。

湖南株洲的炎陵县是炎帝的陵寝地。

炎帝制耒耜,种五谷。

立市廛,首辟市场。

治麻为布,民着衣裳。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舜帝登位后,二月巡泰山,八月到华山,五月游衡山。

舜帝晚年在南方各地巡游,不幸驾崩于湖南九嶷山。

如今“舜帝陵”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区。

屈原晚年漂泊于湖南的沅湘流域,写有“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涉江》)。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怀沙》)等旅游诗篇。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谪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居四年。

现贾谊故居犹存。

湖南被誉为“屈贾之乡”,许多官员和文人墨客来此凭吊。

还有秦始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等历史名人都曾到湖南考察旅游。

唐代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人墨客畅游天下,锦绣潇湘成为他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唐玄宗开元初,张九龄奉旨来到南岳,游祝融峰、方广寺等名胜,写有《游南岳记(前、后记)》。

唐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生活了10年。

他虽遭厄运,但并未一蹶不振,痴迷于潇湘景致,旅游、写作成为柳宗元在永州的主要生活方式。

他写有25篇游记散文,其中《永州八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都有湖南的旅游诗作。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岳阳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他请范仲淹作文。

二年后,不朽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

自此来岳阳楼参观的游客更加络绎不绝。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来到永州一带旅游,写有《舜庙怀古》,还发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之感叹。

元代由于严重的民族压迫政策,文人旅游活动减少。

据史料记载,戏剧家白朴、散曲作家张可久、李伯瞻来湖南旅游过。

明代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

旅游业包括民间旅馆、车船交通、园林建筑得到很大的发展。

清代湖南旅游活动仍然以文人墨客为主。

清代文人王夫之(船山)、罗士彝、许湄、彭曙、陶汝鼐、吴敏树、吴大澂、郭嵩焘、王闿运等,都先后在衡阳船山,株洲炎陵,岳阳君山,常德石门夹山,永州祁阳浯溪,怀化沅陵二酉洞等地旅游,并写有旅游散文。

3、建国后湖南旅游发展的历史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近代交通业、旅馆业、商业、旅行社业的发展,湖南旅游业亦有发展变化。

民国23年(1934年),醴陵人凌作梅在南岳创办“中国旅行社”。

这是湖南省首家旅行社。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1日至1978年,湖南省旅游作为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担负民间外事接待任务。

1960年2月,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分社成立,隶属省外事办。

1965年,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株洲分社、衡阳支社。

1966年5月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掀起了“韶山热”,为此,成立了湖南省中国旅行社、湖南省华侨旅行社,与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分社合署办公。

1972年至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相继挖掘,出土文物3000余件。

特别是一号汉墓出土一具完整的女尸,轰动世界,带动了来湘旅游热潮。

1974年7月,出土文物对外展出。

至1977年底止,共接待1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1.9万多人,华侨、港澳同胞6000多人。

1978年,全省接待国外游客14496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湖南和全国一样,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湖南现代旅游业从此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现代旅游业的初创时期(1978年至1990年)

这一时期全省旅游工作正在由接待型向经济型转变,全省各级领导提高了对旅游认识,明确旅游是综合性经济事业,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

但旅游市场格局比较单一,以入境游为主。

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开始起步,并逐步加强。

1978年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为省直一级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全省旅游事业,归口省外事办公室管理。

此后,省旅游局编制了简单的《湖南省1980—1990年旅游事业发展十年规划》(草案),提出了10年旅游区、旅游设施建设的计划和设想。

1982年9月,国家计委、林业部批准建设中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省、地财政分期对公园投资建设。

1984年底,南岳旅游区恢复和开辟了30个景点,祝融峰、藏经殿、磨镜台等重要景区基本修缮完毕。

1985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重新组建成立省旅游局,列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1986年,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旅游协调小组。

5月3日,省旅游协调小组在长沙召开第一次办公会议。

审定通过了《湖南省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00)》(草案)。

1990年,全省有41家旅游涉外宾馆饭店,其中有17家评为星级饭店,3家评为三星级旅游饭店。

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3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00万美元,有逐年增长之势,1988年与1978年相比,创汇增长了5倍。

经过10年努力,湖南老旅游区迅速恢复和完善,以张家界为标志的新旅游区陆续开发和建设,总体形成了“东边一线,西边一片”的格局,建成了十大各具特色的旅游区:

东部沿京广铁路线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风景资源配套,有长沙、韶山旅游区,岳阳洞庭湖旅游区、衡阳南岳旅游区,郴州旅游区,永州、梧溪旅游区,宁远九疑山旅游区;西部沿枝柳铁路线,以自然景观为主,民情风俗配套,有武陵源旅游区,永顺猛洞河旅游区,吉首、凤凰旅游区和常德桃花源旅游区。

(2)旅游业转型发展时期(1990年至2000年)

20世纪90年代,是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完成了旅游工作从接待型向经济型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随着综合国力、省力的提升,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国内旅游逐步壮大。

旅游业已作为全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1990年,省旅游局编制《湖南省“八五”旅游发展规划》。

1991年6月,中国湖南泪罗江国际龙舟节在岳阳市举行。

9月,中国湖南国际烟花节在长沙市举行。

11月,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在大庸市举行。

此后,“三大节”成为湖南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品牌。

1992年,南湖旅游度假区正式建立,武陵源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验收,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3年1月,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全省旅游行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旅游经济的步伐,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将湖南旅游发展纳入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轨道。

1994年3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大省的决定》。

1995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张家界,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省委、省政府贯彻江总书记指示精神,加强张家界旅游建设,并提出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的发展重点之一,加速发展旅游业的要求。

“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达8100万人次,回笼货币40.88亿元。

接待入境旅游者70万人次,创汇1.84亿美元。

199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线路精品建设,受到国家旅游局的肯定。

“旅游线路精品建设”即一个龙头:

张家界;四条精品旅游路线:

长沙—张家界—猛洞河风光风情旅游线;长沙—岳阳楚汉文化旅游线;长沙—韶山名城名人旅游线;长沙—南岳宗教文化旅游线。

重点建设33个旅游骨干项目。

1997年,全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次从1994年的2000万增加到4000万。

1998年6月24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1999年,省委书记杨正午、副省长贺同新赴张家界专题调查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2000年1月,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储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专题研究旅游工作。

(3)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2001年至2011年)

2001年1月,全省颁布实施《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2年,全省旅游区(点)等级建设、评定工作不断加快,全省新增7家4A级和3A级旅游区(点),有17家进入2A、1A级旅游区(点)行列。

9月,在长沙市举办了中国湖南旅游节。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湖南考察期间提出:

“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强做大”。

总书记指示鼓舞人心,省委、省政府更加坚定了发展旅游业的决策。

2004年1月,为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精神,周伯华省长主持召开省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旅游业发展。

10月,全省旅游行业开展学习赵明健同志的活动。

2005年3月,省委副书记谢康生主持召开全省红色旅游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

6月,省委、省政府以湘办发﹝2005﹞13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湖南红色旅游的意见》。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全省旅游投资规模达163.59亿元,观光旅游项目投资比重较大。

建设内容主要是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温泉旅游和度假区项目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共筹集5.7亿元。

2006年,全省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

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三次来湖南指导工作。

应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邀请,国家旅游局派出专家组来湖南调研,为省委、政府就旅游发展重大问题决策出谋划策。

2007年3月9日,省政府成立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任组长,副省长贺同新任副组长。

3月31日至4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张家界市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

省委书记张春贤和省长周强等11位省级领导和各市州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出席。

省会议提出:

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转变的目标,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

2008年12月,省旅游局提出“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

“体”指项目建设,是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两翼”指市场促销和旅游管理。

确定2009年—2012年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启动项目建设“251”工程,即全省重点支持规划建设20个重大旅游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支持市州规划建设50个重点旅游项目,县市区规划建设100个重要旅游项目,以大项目建设促进旅游大发展。

2009年2月11日,省政府调整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周强任组长,副省长甘霖任副组长。

2月27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7月,省政府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市场主体的意见》和《湖南省旅游产业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这是由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旅游项目建设专题会议。

2010年4月,省旅游局、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开始对旅行社进行星级评定。

12月2日,省旅游局发出《关于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

“3521”工程即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乡)、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旅游家庭旅馆。

还制订了《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创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2011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省旅游局完成了《湘江旅游经济带开发调研报告》;开始编制《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把大湘西打造成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牵头成立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联盟。

2012年5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湘政办发[2012]41号文件印发了《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5月14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发[2012]12号文件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这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的下发,标志着湖南已经完成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进入了建设旅游产业强省的新里程。

二、湖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现阶段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总量快速扩张。

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89%;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9%,创历史新高;接待国内旅游者2.48亿人次,同比增长21.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92亿元,同比增长23.93%;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8%。

2、质量大为提升。

2011年,全省共有等级旅游区(点)179家,其中5A级旅游区(点)6家、4A级48家、3A级88家。

韶山、岳阳楼-君山岛、天门山、岳麓山-橘子洲4家景区新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4A级新增6家,3A级新增10家,省人民政府确定了4家两型示范景区创建单位,有6家旅游区(点)年门票收入在1亿元以上。

共有星级饭店568家,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58家。

引进了万豪、希尔顿、威斯汀、洲际、凯宾斯基等一批国际顶级品牌旅游饭店。

全省星级饭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