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9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6

阶段性测试题六(必修一 专题九 专题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宁波)右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选入该馆展示的是(  )

①《北大西洋公约》

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③勃列日涅夫手稿

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由标识可知其体现的是冷战,①③是冷战时期美国的措施和苏联在位领导,②体现的是第三世界的崛起,④是欧洲崛起的体现,所以排除②④选B项。

2.(2012·常州)关于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美国政府的解释是“为了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而美国舆论认为是“美国对共产主义压力采取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美国为恢复其他国家健全的经济而作出的努力,仅仅是这种反应的副产品。

”对于以上说法,你的观点是(  )

A.美国舆论是正确的B.美国政府是正确的

C.双方其实是一致的D.双方都是不全面的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美国援助欧洲”可联系到马歇尔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方式达到政治控制之目的,帮助西欧经济恢复不是其主观目的,所以美国政府不正确,美国舆论正确。

故选A项。

3.(2012·新课标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时起时伏,难得稳定。

“冷战”期间是“非敌即友、非友即敌”极端模式。

“冷战”后进入“亦敌亦友、非敌非友”的混沌阶段。

制约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  )

A.美国的政治、军事战略B.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C.经贸科技关系的交流D.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 D

【解析】 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怎样的立场都根源于国家利益,所以选D项。

4.(2012·衡水)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条款看似平等缔约,有利于各个缔约国,但其实际上是美国想打破其他各国的贸易壁垒,从而为其在经济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服务,所以选A项。

5.(2012·宁德)“它萌发于冷战年代,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材料所述的国际组织是(  )

A.不结盟运动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萌发于冷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等信息可知选A项。

B项是资本主义国家,C项是地区性国际组织,D项是经济组织,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

6.(2012·苏北四市)“(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英]保罗·约翰逊《现代:

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求变之风”是指(  )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D.日本崛起

【答案】 A

【解析】 由时间限制80年代可排除B、C、D三项,因为B、C、D分别是在90年代、70年代、60年代。

7.(2012·陕西模拟)“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借助苏联解体”可知,应是在90年代之后。

材料又强调了美国称霸受到限制,联系所学可知此时限制其称霸的因素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A项“放弃霸权政策”、C项“单极世界形成”、D项“势均力敌”不符合史实,所以选B项。

8.(2012·莱州)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

这表明美国的外交目标是(  )

A.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B.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C.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可知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

9.(2012·郴州)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

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的遏制了西欧经济的崛起

【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合作,成立了欧共体,其实力不断上升,这使美国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B、C、D各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10.(2012·武汉)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

【答案】 C

【解析】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排除A项;求同存异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个体现,排除B项;不结盟不能完全体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排除D项。

11.(2012·莆田)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两极格局结束及多极化趋势加强

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

【答案】 B

【解析】 多极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并没有形成,排除A项;当前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排除C项;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2.(2012·莱州)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欧共体建立的目的。

欧共体成立的目的不仅仅是保障安全,排除A、C两项;B、D两项相比,B项更能全面符合材料观点。

13.(2012·山师大附中)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

“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

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不会挑战美国,排除A项;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排除B项;美国仍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行建立单极格局,排除D项;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及多种力量中心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4.(2012·信阳)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D.导致东欧剧变

【答案】 D

【解析】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照搬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所带来的弊端,不是两极格局的后果,东欧剧变使两极格局趋向解体,故选D项;B、C两项明显是两极世界的产物;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扩军备战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是消极影响。

15.(2012·淄博)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军事同盟”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16.(2012·潍坊)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C.世界政治的多元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能说明政治的多元化趋势,排除C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是一个趋势,并没有形成,排除D项。

17.(2012·盐城)某位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是在“冷战”结束后,因而D项符合题意。

18.(2012·潍坊)“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

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

”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答案】 D

【解析】 1990年,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合并到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这是西方“和平演变”的胜利,故柏林墙的修建并没有有效防止西方势力的入侵。

19.(2012·安师大附中)1949年5月1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把德国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

这种分裂(  )

①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

②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为基础

④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希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后果,但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故②不正确,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20.(2012·安徽模拟)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缓和与动荡的时代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D.动荡不安的当代世界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