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90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docx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导语: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

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

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

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

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

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

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

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

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

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最大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

所以说本单元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

要学习好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对初中地理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共分4课。

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

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一、上一课重点是讲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全国性差异,本课的重点在于分区讲述各区内部的地区性差异。

在不同的自然区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的主导性因素不同,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也不同。

在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二、主导性差异因素只是决定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

如在东部季风区,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但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如热量条件明显。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现了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在西半部地区,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也影响了地理环境变化。

在青藏高寒区,除了垂直方向的变化外,还体现了呈东南西北方向的水平变化。

在这一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各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变化规律,因此在每一个大标题上,都点出了该区所要讲述的变化规律,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

  三、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只能就每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差异,简明扼要地讲述各个自然地区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界线,是依据主导性差异因素所选取的某一指标,如热量指标或降水量指标。

但应注意,正如上面所述的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并不是惟一因素一样,在划界时,这一主导指标也不是划分的惟一指标,具体的分界线只能是与这一主导指标大致重合,不可能完全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界线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变化的规律即可,不宜要求学生掌握界线的详细位置。

  四、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

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

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

热量条件的差异是这四个自然地区之间的典型差异,此外,次要的差异体现在湿润程度上。

如东北和华北都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间,但由于温度条件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少,比较湿润。

如按干燥度指标划分,这两个地区有一部分干燥度小于1,属于湿润地区,故而这两个自然地区实际上既有半湿润地区,也有湿润地区。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人类开发和利用状况。

  1)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种类型。

  2)开发和利用。

①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②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

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③海底矿产资源。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在近岸带的海滨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④海洋能源资源。

海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

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2)海洋空间利用:

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3)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

  1)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海洋运输从近海到远海,人类开辟了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2)海洋通信通过海底电缆可以联系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4)围海造陆: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形成人工岛。

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

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在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

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海洋权益:

国际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

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

  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

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