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讲课大纲.docx
《科学与人文讲课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与人文讲课大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与人文讲课大纲
科学与人文
破题与开课缘由:
1、破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关怀“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文、史、哲,现已拓宽)
2、开课缘由:
(1)科技与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开课的前提。
A正确认识科技的功能。
B科技向社会的全方位渗透。
(短信互动,自动售货机,改变了人与人的见面方式;科技在丧葬文化中的渗透。
正确使用科技的问题,不能老是“灯光上打”;灯光与文明。
)
C科技的“平民化”问题。
(中国缺一流的科普大师。
基因、纳米等都是精英文化之词,“千年虫”笑话的反思。
关于克隆人的问题,科技界在争论,何况百姓呢!
)
(2)促进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开课的目的。
(详见龚育之的文章“科学与人文:
从分离走向交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
第一讲课程简介
1、课程简介:
这是一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他们共同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
我的切入点是历史学,其次是社会学,最后是人类学。
即从历史学家怎样看待科学说起,再说社会学家怎样看待科学,最后从人类学家的角度看待科学。
涉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人类学。
2、课程的名称:
(1)我国曾出现的综合名称:
自然辩证法,科学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等。
(2)国外名称:
Sciencestudies,thestudiesofscience;Socialstudiesofscience;science,technology&.society(STS)
(3)我本人的选择,科学与人文/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科学。
更加突出学科的特点,更加注意介绍大师们的思想。
3、关于自然辩证法
(1):
之一:
a.“自然辩证法”来源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这是一本后人(苏联社科院)整理的笔记草稿,其中的“导言”是最为重要的文献。
b.延安时期,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会,倡导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科学。
c.以后,我国的普通高校作为课程系统开设,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进行教育,出版了一批教材。
d.全国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会,各地也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会,高校也有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单位。
(2):
之二:
a.《自然辩证法》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科学,“导言”前半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历史说明。
现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环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时代需要,但封建主义反科学严重。
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流行着错误观点:
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如猫和老鼠)。
康德首先打破(1755年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论述了自然科学的历史(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后半部分使用当时的科学知识(运动永恒,有生有灭)描述自然界和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宇宙的诞生。
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人的“异化”,和谐社会的需要。
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灭亡。
“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
b.札记的部分:
有关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论述了个自然科学的发展顺序。
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顺序是由人类发展生产的顺序决定的。
首先天文学随着游牧和农业定季节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是由于天文学需要它的帮助。
力学的发展也是由于农业的需要(灌溉用手提工具),建筑、手工业、航海、战争同样推动力学、数学的发展。
此后时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他们的产生归功于生产的需要。
(我国各代发达的四大科学:
农学、天文学、算术、医学)
c.也涉及流行社会现象的分析,如“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华莱士的催眠术,克鲁克斯的“第四空间”),对照现在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可以思考问题,不过其分析仍局限于思维领域。
4、关于科学学
(1)、Scienceofscience,是关于科学的学问。
缘起于波兰学者兹纳涅夫斯基。
他当时在波兰文中组成了一个新的组合词,来设想一门综合研究科学的学科。
(他著有《波兰农民》)
(2)、英国科学史家PRICE曾使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e一词,从数量方面研究科学。
(PRICE:
理论物理、科学史的双博士,诺贝尔奖委员会曾想吸收其进行量化评奖,后因逝世未果。
)
(3)、我国在一个时期曾出现过科学学热,各地出现了会所机构,开课,出教材。
5、关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1)、之一:
a.科学学热情已过,自然辩证法被STS替代。
原因分析:
单一封闭体系;哲学分析,容纳不了。
b.对STS的两种理解,开放的多学科体系;封闭的单一体系。
前者的理解是现实的、成功的,它全方位的容纳多个学科,多路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科学、技术。
如科学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政治学,科学美学,科学语言学……
(2)、之二:
a.STS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都可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b.最早出现的学科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a.此外,科学管理学、科学伦理学、科学教育学在当前也非常重要;一些不太普及的学科也很有意思,如科学语言学(化学语言学源于炼丹术)、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家写达尔文成长史)、科学人口学、科学美学等。
STS可以理解为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
学科
科学哲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管理学
科学伦理学
科学语言学
母学科
哲学
社会学
管理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学科
科学美学
科学史
科学教育学
科学人类学
母学科
美学
历史
教育学
人类学
6、“科学与人文/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科学”的来历
a.本人的学习过程与兴趣
b.本科学的历史,社会史的兴起
c.“科学与人文”研究范围十分宽广(剪纸、冥币、绣女、香醋等)
7、小结:
概括的话
Sciencestudies构成了研究科学的学科群,从人文、社会的角度考察科学,借助于它们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一学科群。
第二讲历史中的科学和科学的历史
一、科学史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考察科学:
历史中的科学社会学家的观点(部分)
1、马克思
(1)机器生产的特征。
马克思在生产的发展中考察科学,他在考察工场手工业发展到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过程中,论述了手工工业的技术基础是经验,而机器大生产的特点是自然科学的自觉运用。
他说:
:
“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代替人力,以自觉运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写就《资本论》,因而资料丰富。
《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
(2)机器的产生与使用。
他有一本书《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副标题:
蒸汽、电、机械和化学的因素。
这是他为写作《资本论》而作的23本笔记之一。
●正确认识马恩。
●机器的采用:
工厂主对付工人罢工。
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印刷、指南针。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招募科学为其服务。
”“大生产——应用机器的大规模协作——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风、水、蒸汽、电大规模地从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使自然力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
”
●机器的使用引起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造成人的“异化”。
(3)技术是社会群体的共同造就,他说:
“如果说有一部批判的工艺史,就会证明,18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的边注)“生产使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
”
*注: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与他人争论;伽利略“望远镜”与他人争论;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焦耳、迈尔、格罗夫(律师)1842年三人同时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迈尔因此变成精神病)。
2、恩格斯
(1)《自然辩证法·札记》论述了个自然科学的发展顺序。
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顺序是由人类发展生产的顺序决定的。
首先天文学随着游牧和农业定季节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是由于天文学需要它的帮助。
力学的发展也是由于农业的需要(灌溉用手提工具),建筑、手工业、航海、战争同样推动力学、数学的发展。
此后时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他们的产生归功于生产的需要。
(我国各代发达的四大科学:
农学、天文学、算术、医学)
(2)《自然辩证法·导言》第一句话:
现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无结果的消失了的发现相反,他唯一的达到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发展。
[古希腊:
原子思想;中国古代亦有,如庄子讲,“种有几(微小)……万物皆出于机(胚胎之形),皆入于机”。
中世纪:
阿拉伯人的贡献algebra代数、十进位制]
“导言”的主要观点:
近代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革命中发展起来(15世纪下半叶开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要性;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
3、孔德(1834年《实用哲学教程》)
人类精神(知识)的三阶段社会发展的对应三阶段
神学祭祀和军人统治
形而上学牧师和法官(中世纪、文艺复兴)
实证工业家和科学道德家(现代)
(1)有必要从整体上概括人类的精神进程,因为一个概念只有通过它的历史才能认识它。
(2)我们的每一种主要概念,每一门知识分支,都有相继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
神学的或虚构的,形而上学的或抽象的,科学的或实证的。
(3)在实证阶段,人类认识达到绝对观念是不可能的,他只是通过理论和观察的结合,使自己发现诸现象的规律。
4、索罗金
(1)P.A.sorokin:
俄裔美国社会学家,年轻时曾反对沙皇。
1922年获彼得堡大学博士学位,同时10月赴美明尼苏达大学。
1930-1935年在哈佛任教,1959年退休,1963年任美社会学会主席。
著有:
社会体系论(1922),革命社会学(1925),社会流动(1927)当代社会理论(1928、1966),城乡社会学原理(1929),社会和文化动力学(1931-1947)
(2)他在历史中考察科学,其思想主要在《社会和文化动力学》中,他对人类社会进行社会和文化的分析,认为社会文化现象是连续和完整的。
他提出了这种发展的中心原理,认为有一种定义把文化的一切组成部分变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主要观点与方法:
a.对于文化意义的具体说明;
b.对应于此,对于真理的分析;
c.一个社会有主导的思想方式;
d.社会的各种建制,一个时期有一个主导的精神的原因即在于此;
e.他对各种社会建制——法律、艺术、哲学、科学、宗教进行了分析;
f.运用了统计方法来说明其观点。
5、小结:
不同历史观的“汇聚”
(1)以上经典作家的历史观是截然不同的,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a.物质生产决定历史发展(马恩)b.精神决定历史发展(孔德,索罗金)
但他们都在分析历史发展只是关注科学,高度评价科学——“汇聚”。
(2)为什么有不同的历史观?
原因:
科学的两个作用a.作为物质力量的科学b.作为精神力量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但强调科学对于物质生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强调其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
恩格斯《导言》的中心思想是科学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中的作用。
(4)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上述讲的是社会学的历史观和他们在考察历史时对科学的论述,历史学家的观点有待研究。
(如汤因比,也是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历史发展,是“文化形态史观”,把文化形态分为多种形态,每一种文明发展又分为四个阶段,科学的位置如何?
)
二、科学的历史
——对科学史学科发展的简单说明
*科学史发展历程的总体考察
a.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以前科学史的前史
b.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以后,学科史的出现化学史、物理学史……
c.科学通史Generalhistoryofsci
d.科学社会史Socialhistoryofsci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e.(目前)科学史发展为一个大的综合学科(国别的,断代的,专题学科)
1、科学史的前史
·古代科学在希腊达到空前繁荣(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年,“逍遥学派”thePeripatetic,在雅典的吕克Lyceum花园里散步;亚里士多德死后,学派的领袖是其学生迪奥弗拉斯图Theophrastus,成绩在植物学、矿物学方面;迪奥弗拉斯图死后,继承者是物理学家斯特拉敦;前3世纪,学派工作结束,斯特拉敦将亚氏的观点与原子论观点进行了调和。
——参见《科学史》)
·许多自然科学萌芽在当时就已出现
·天文(泰勒斯13页)、数学(毕达哥拉斯15页)发展最早最为成熟
·有的学科,如生物学,在亚里士多德的学园里已出现(如《动物志》)
·近代科学在哥,伽以后(产业革命后)
2、科学史的起点:
自然科学的学科史
a.学科史出现的要求:
学科史是各门自然科学发展本身的要求;科学研究需要了解学科发展,尤其是近期的发展;教学需要通过学科史的教育,使进入学科领域的青年人了解本学科的历史。
b.最早学科史的出现:
·科学学科史的工作由本学科的学者进行的;
·最早的实验学科史是(英)牧师prestly根据皇家学会编著的光学、力学的历史。
(1767年写成,带有插图)普里斯特列:
18世纪著名化学家《光学和力学的历史和现状:
最初的极板试验》,作者在当时再版了5次。
另一本书:
《视觉、光和色的发现的历史》。
(皇家学会会刊翔实的描述了各国科学家的科研进展)
·最早形成的学科,出现了本学科的历史著作,如天文学史,数学史,力学史。
1754年数学史蒙塔古拉(J.E.Montucla)
1755年天文学史爱斯泰夫(PierreEstere)
·专门科学史家分离出来
(大数学史家G.康托尔,M.康托尔)
3、科学通史
(1):
科学通史的出现:
孔德
a.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惠威尔《归纳科学的哲学》,《归纳科学的历史》,孔德主张在大学中设置科学史教授讲席(ship)
b.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强调“必须从总体上研究所有学科的历史”。
1832年请求设讲席,1892年才任命第一位教授(当时孔德已去世35年)。
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设立,如马赫(物理学家,哲学家)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开设“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c.萨顿高度评价孔德的作用,把它看作科学史的创始者,或至少把它可以说成是第一位对于科学史具有清晰认识的人。
(2)、科学史成为成熟的学科:
萨顿
a.萨顿简介:
孔德的后来人,是比利时裔美国人萨顿。
1910年立志搞科学史,成就斐然,设立“萨顿奖章”。
1912年在比利时创办《ISIS》(当时28岁,同年其女May出生,萨顿将杂志与May并称为孪生女),同时编写《科学史导论》。
一战后,离开祖国赴美,变卖家产续办杂志(其妻是家具设计师,家产丰厚),任杂志主编40年之久,撰写大量文章。
国际科学史学会发起人之一。
b.工作:
纳入教育体系(刘导论文“萨顿与科学史”44页)。
科研。
在哈佛工作,是哈佛科学史系的奠基人,讲授工作从1916年开始,1941年才评为正教授。
到哈佛之初,不付工资,只在温德纳图书馆给其三间屋子,作为其研究室,靠卡内基基金会资助开展科研。
目前哈佛科学史学成世界性的科学史研究中心。
本科生、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拥有一流科学史家。
c.观点:
主要观点是“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是双重的文艺复兴,对于人文学者是科学的复兴,对于科学家,则是人文的复兴。
·任何一种有效方案(用科学改造社会的方案)都必须有科学的人道主义化。
科学与技术(工业)对立,不谈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孔德到萨顿
·科学史成为成熟的学科,通史的出现是关键,仅仅有学科史仍是相关学科的一部分。
·通史和科学史的独立,从孔德提倡到萨顿完成是一个漫长过程。
学科独立标志:
学科杂志,纳入教育体系(课程、学位、相应学科等)。
·孔与萨的历史观:
孔:
唯心史观;历史三阶段、认识三阶段、晚年致力于创建人道主义宗教,圣西门的影响。
萨:
继承发展;历史是真善美的历史,科学史是人类进步的核心;科学为中心的新人道主义宗教。
4、科学的社会史
(1)、科学社会史的兴起背景(二战后)
a.历史学的变化。
历史学本身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影响了科学史。
·政治、军事—经济、宗教、艺术—科学;
·帝王将相、精英人物—平民生活
·历史学注重社会史的研究:
社会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研究主题与社会学研究贴近,用社会学方法对史料量化处理。
b.科学史的变化。
分科史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增加;科技史中出现了科技的社会史(科学与社会),科学史注重讨论科学普及和公众;“大科学”时代(科学内部社会化)。
(2)、科学社会史的奠基著作
a.Socialhistoryofsci,不同于科学社会学的历史historyofsociologyofsci
奠基工作:
《17世纪英格兰的STS》默顿在萨顿的研究室中完成了博士论文《17世纪英格兰的STS》(上世纪30年代写成,70年代单行本,得到承认)
默顿在萨顿的研究室中完成了博士论文《17世纪英格兰的STS》,这是一个断代的国别的社会史著作,是在科学史研究中运用社会学方法的结果,后被誉为科学社会史(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
(交叉学科都是具体的)
(3)、科学史的研究内容(论文50页)
(4)、科学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群:
a.最早的科学通史
·培根17世纪哲学家,其著作讨论了知识的进步:
《theadvanceoflearning》
·惠威尔《归纳科学的哲学》,《归纳科学的历史》,《科学通史》
b.通史的多样性,学科史的双重性
·科学通史的多种文本:
惠威尔,萨顿(文件汇编)贝尔纳,恩格斯《导言》
·学科史的双重部分:
属于该学科的内部和作为科学史学科的部分。
c.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领域
·科学通史或综合史,无一不是历史中的科学,没有人类发展的观念,没有历史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就无从研究科学的历史。
·科学社会史是社会史的一个领域。
5、小结
a.科学史是历史学的分支领域,有多少个学科就有多少个科学的分科史,学科史——科学通史——科学社会史
b.学科史由各个学科专家完成;孔德倡导,萨顿完成通史、综合史,默顿的工作;科学史领域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关键,是具体的历史的发生的,不是某人苦思冥想出的结果。
参考文献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商务图书馆
丹皮尔《科学史》
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G.Sarton《AHistoryofSci》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
第三讲科学社会学
——社会结构中的科学和科学的社会结构
一、经典作家论社会结构中的科学
——科学社会学的前史
(一)培根(FrancisBacon)《新大西岛》、《新工具》
近代科学的代言人,欧洲近代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哲学家。
“知识就是力量”,“人只有服从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几百年来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
*见《科学史》有关内容。
1、《新大西岛》,未完成的名著,是其乌托邦理想的表现,以幻想的形式,把改造社会的计划和实现科学的社会功能相结合。
2、描述了未来社会,其中的所罗门宫是科学之宫、智慧之宫,规模庞大、组织繁多,均以科技为分工基础,人员分工均按他所设想的科学认识程序来安排。
3、所罗门宫的情况:
目的:
用科研成果造福社会、改善生活。
人员: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家和从事技术活动的各类人员。
机构:
天文台、力学实验室、动植物研究场地,研究食品防腐、医疗保健、改善居住条件的设备。
*实验:
鸡杀后埋入地下是否会腐烂?
表彰:
给发明者丰厚的报酬,并树碑立传。
*今天:
专利法、技术入股。
4、科学家的组织和分工:
(1)把认识程序体现为组织过程
(2)搜集资料12人、整理初步实验9人、初步总结概括6人、高级实验3人、最后根本性解释说明3人。
5、所罗门宫的意义:
在乌托邦中把科学体制化了,在幻想中讨论科学社会学课题的先驱人物。
*体制化:
一群人有目的的活动,Institution。
(二)[法]圣西门的乌托邦的理想
社会支柱:
科学(精神支柱)、实业(世俗支柱)。
推崇科学家和实业家。
其理想是牛顿协会与社会组织相结合,代替宗教协会。
默顿评价:
“孔德、圣西门、马克思是社会学的远祖”。
(三)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片段:
在资本运行中考察技术
1、《资本论》由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中收集资料写就。
“小屋子工厂”的出现大机器工业,以“小屋子工厂”为例,说明技术在资本运作和机器大生产中的作用。
*蒸汽机:
技术的动力源。
蒸汽机的运用,资本兼并。
2、刚开始时是单个的蒸汽机和单个的工作机分属于小业主,后果是一个动力机和几个工作机相连;由于资本的作用,技术变成现代工厂制模式:
统一的厂房、动力推动成排的机器轰鸣运转。
(四)孔德(1789—1857)
推崇自然,“社会物理学”(研究社会),实证哲学,把社会、自然以及关于自然的知识一致起来。
(五)斯宾塞
1、把科学社会学作为一个研究科目明确地提出来,他在《新社会学原理》中,列举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如家庭、政治、宗教、社会控制、工业等,并提出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
2、他把社会看作有机体,说明他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培根文集(英);《新大西岛》(单行本);《资本论》第1卷第13章;圣西门选集《论实业制度》、《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科学社会学》第二章。
二、知识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的前身
(一)简介
前面讲的是把科学当作人的活动来考察;另一方面,知识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来考察。
其基本主张:
对知识进行社会诸因素、与人的社会活动、地位进行联系考察和说明。
(二)主要代表人物
1、迪尔凯姆
(1)“因为科学知识从本质上说是集体的,所以说,从原则上说,对科学也许能够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
(2)知识的基本概念、范畴与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概念和其他分类思想是和人的社会活动的组织有关系的,是在集体中形成和表达出来的;他在讨论一般精神现象、原始思维、原始宗教时,讨论了知识社会学问题。
*化学元素“簇”family;原始时间概念与祭祀有关,空间概念与居住地的情形(圆、方等)有关。
2、韦伯
(1)最早讨论宗教(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后来研究物质利益对于思想观念的影响,主张二者之间的亲和力,没有采取决定论的观点。
(2)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区别的讨论是深入的;研究对象有区别,研究自然不需要涉及内部动机;共同之处是都需要抽象概括,在无数经验事实中进行选择,二者在程序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舍勒
(1)和曼海姆一起提出知识社会学的名称(1924年,《知识社会学的问题》),他认为知识的内容和客观有效性不是由社会利益支配的思想所决定的,但知识对象的选择是由社会利益支配的思想所决定的,获得知识方法的思想“形式”也必然由社会结构决定。
(2)世界观是社会集团的文化公理,世界观之外是“人为”的知识。
知识“人为”程度依次提高,则变化越快:
说话传说,民间谚语中所包含的知识,宗教知识,各种类型的神秘知识,哲学—形而上学知识,数学、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的实证知识,技术知识。
(3)既要从内部逻辑关系考察,又要从外部社会功能与条件的角度考察知识。
4、曼海姆
(1)1925年,以《知识社会学的问题》发表文章。
最初是从哲学、知识论开始研究,后来认为“不用讨论任何知识论问题,知识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可能的”。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精神生活由主要社会过程决定,思想产品由社会集团决定,研究思想即要研究思想背后的社会集团;社会生活决定思想,影响精神产品的内容、结构、形式;个人的思想和他所属集团的利益、目的有很大的关系。
(3)占星术的术语(constellation,天文—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