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262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届步步高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

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

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思维诊断]

(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2)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题组一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答案 C

解析 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

2.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归纳提升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

(1)模型

(2)分析

①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

②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③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题组二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

答案 B

解析 A正确,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B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C正确,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 D

解析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图形解读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维诊断]

(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3)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

(5)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6)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 )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

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归纳提升

关于“多样性”的归纳

多样性的内容

决定因素(形成原因)

DNA分子

多样性

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蛋白质多样性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

细胞多样性

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物种多样性

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组二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起土壤元素的改变或者是减少,从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更新换代或破坏)。

4.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

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答案 A

解析 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

易错警示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4.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6.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7.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4·江苏,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答案 B

解析 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2.(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ACD

解析 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

3.(2010·江苏,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答案 D

4.(2011·江苏,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的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答案 B

解析 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5.(2009·广东,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答案 D

解析 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练出高分

1.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A

2.最近我国云南省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

B.干旱只影响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

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

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

答案 C

解析 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A错误;严重干旱使当地物种多样性下降,每一个物种本身都具有特有的遗传特性,当物种多样性下降时一定影响基因多样性,B错误;长期干旱,当地物种多样性会持续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C正确;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3.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答案 B

解析 湿地的破坏将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生物的间接价值;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会使其物种丰富度降低;如果南沙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C

解析 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C错误。

5.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6.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具有抗草甘膦能力。

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来源于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答案 A

解析 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A正确;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B错误;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草甘膦能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D错误。

7.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B.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易地保护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

答案 A

解析 选项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选项B,濒危物种已濒临灭绝,将其迁到适宜环境条件下加以保护,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繁殖力,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9.(原创题)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中含有更多的N和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D

解析 虽然图中只画出了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作为生态系统除了这两种成分外,还具有消费者和分解者两种成分,D错误。

10.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答案 D

解析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最多,鱼鳞藻的数量最少,因此微囊藻的适应性最强,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中营养化的水体中,脆杆藻和鱼鳞藻的总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生存,因此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脆杆藻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数量逐渐减少,它不能控制微囊藻的数量,不能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1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变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

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所受的破坏尤其严重,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

据甲图可知,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即使背光面有充裕的空间,珊瑚也只向见光面扩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等。

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珊瑚礁如果消失必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锐减等环境问题。

(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海水酸化。

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________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_______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

(3)假设海水pH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互利共生 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2)主动运输 缓冲物质 (3)耐酸基因 (4)全球性

解析 

(1)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O2和有机物,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CO2和无机盐,因此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虫黄藻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由“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推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2)乙图中显示氢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3)海水pH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耐酸基因,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

(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12.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Ⅰ]________、[Ⅱ]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