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docx
《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目录
一、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的定义2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2
(二)审计的定义2
二、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2
(一)在会计电算化影响下,传统的审计手段无法适应要求2
1.对审计环境的影响3
2.对审计概念的影响3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3
4.对审计内容的改变3
5.对审计风险的影响4
(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社会对审计的要求有所改变4
(三)在会计电算化下,计算机辅助审查的必要性提高4
(四)在会计电算化影响下,实现审计电算化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5
(五)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工作的方法改变5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6
(一)电算化环境下,需要审计的部分6
1.被审计单位的制度6
2.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6
3.对被审计单位的技术进行审计6
4.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6
(二)电算化环境下,审计改革面临的问题7
1.电算化审计法规欠缺7
2.审计方法面临的问题7
3.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7
4.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8
5.审计电算化工作还没全面开展8
(三)解决措施8
1.加快完善审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8
2.在审计工作中创新审计方法10
4.培养审计、计算机复合型人才10
5.规范审计电算化软件10
四、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凡事追求速度、效率和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信息社会。
从上世纪末电脑开始普及以后,电脑的应用已飞速渗入到各个工作领域,在会计工作方面也不例外。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会计电算化推进,无疑给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如何在会计电算化下进行准确和强有力的审计工作,将是会计行业以致于全行业中关于经济资金利用方面的一个急于研究的课题。
因此,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会计电算化影响下,国家在2001年3月,审计署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明确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五年目标和基本建设内容,使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2001年7月审计署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天津市审计局等单位送审的28个审计软件进行了评审。
经过专家组测试、评审委员会审查,并报审计长办公会批准,《海关审计软件》、《经贸审计软件》、《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软件》、《外资审计管理信息软件》、《金剑审计软件一行政事业版》等18个软件通过评审。
在外国方面,加拿大ACL(AuditCommandLanguage)软件和IDEA软件就是目前两种居市场领先地位的产品。
但是,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应对办法等问题的探讨只停留在测试阶段,缺乏相应的分析和反馈。
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细致方面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审计工作向电算化迈进的方案,完善和发展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的定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训与发展等[1]。
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不仅对会计科学本身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改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并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革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一个客观的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相关利益者的系统过程[2]。
在传统手工会计下,注册会计师主要利用抽样审计与分析性程序等方法对被审计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审计。
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审计线索大多以书面的形式放映在纸上,审计人员主要通过对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
二、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会计电算化事业在我国展开后,会计的操作技术发生了重大改变。
不仅传统的纸质凭证、纸质账簿、纸质报表变成了机制凭证、机制账簿、机制报表,人工操作也被计算机操作所替代。
会计与审计之间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职能关系,同时又在各自的职能过程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
如: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对应的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正是受到两者在职能过程中对应性质的影响[3],促使审计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在会计电算化影响下,传统的审计手段无法适应要求
在现今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影响下,无论是理论定义上,还是技术层面上,都给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可以促使审计摆脱陈旧工作手段的束缚,加快进入审计电算化时代的步伐,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既定方针。
所以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但在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手段下,也特显了现有审计工作手段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1.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手工会计环境下,审计是以纸质凭证、纸质报表等为依据进行审计,在会计电算化实施以后,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多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会计的数据高度存储于计算机内,从而使审计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2.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受到传统手工会计的影响,传统审计是对手工的会计资料加以审计。
但随着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普及,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日常会计工作当中,审计迅速从手工阶段向电算化审计阶段迈进。
电算化审计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即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另一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4]。
从新审计定义中可以看出,审计的目标和任务都比手工阶段的审计更为广阔。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手工会计中,从日常的业务开始,每一笔都要经过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工序来完成的,并在年度终了时编制年终报表。
每一个程序都必须经由负责人签字,审计线索清楚明了,审计员可依此选择顺查、逆查等方法进行审计。
但在会计电算化中,原始记录并不经常打印,只保存于磁性介质中,只能依靠计算机查看,不能单靠肉眼识别。
因此需要审计员寻找新的线索。
4.对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下,受到电算化新特点的影响,会计的日常工作可以在会计人员依据原始凭证输入记账凭证后,由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在期末进行转账、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但是如果计算机系统被人为非法的篡改,得出的会计结果将会是错误的,如果这错误结果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
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除了对传统的内容进行审计,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也显得十分重要。
5.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下的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
但计算机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通过上网等途径被电脑病毒入侵,加上人为的差错或者有意的舞弊,还有不可预计的风险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使审计风险大大提高。
(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社会对审计的要求有所改变
虽然,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制度下,还是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国际审计工作中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考察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这一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大潮流影响下,手工会计系统下原有的内部控制显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
在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系统的内部出现了变化:
(1)内部控制形式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以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
(2)内部控制范围发生变化,除了原有的手工系统控制外,还增加了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和网络安全的控制。
(3)内部控制的重点有所转移,实现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对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上。
因此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准确的基本前提。
针对上述内部控制的新特点和其固有风险建立的新内部制度,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就要相应的改变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增加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考察。
其次,为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能准确地作出对被审计单位公允的审计结果,社会上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第3号审计准则概论指出:
“如果客户在其会计系统中使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无论应用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审计员都要充分地了解整个系统,使得能识别和评价系统的基本会计控制的特点。
在包括较复杂的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的情况下,审计员在执行必要的审计方案中将要就应用专业化的电子数据处理的专门知识”[5]。
所以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三)在会计电算化下,计算机辅助审查的必要性提高
在手工会计阶段中,日常会计工作均由会计人员依照特定的程序一步步来完成。
审计人员可以用审阅法、核算法、分析法、比较法进行审计。
但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只要由人工输入原始凭证后,会计软件系统会依照凭证模板自行填制记账凭证,各核算子系统会自动生成转账凭证并高度存储于计算机内。
对于期末报表,只要在会计系统初始化时,设定好适用的报表模板,今后只要在公司会计核算形式没有重要变化的情况下,每期期末在模板中套用数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报表。
因此,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内容不仅是对凭证、报表的审计,更要利用计算机对电算化系统的程序和系统的设计方面进行审计,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例如: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审阅账务文件,从中找出满足特定条件的会计记录;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从而进行分析和审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软件的漏洞等。
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是不能脱离计算机单独由人工完成的。
(四)在会计电算化影响下,实现审计电算化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我国加入了WTO,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是我国的既定方针。
在我国会计工作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同时,审计工作也需要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
当前国际上已普遍运用计算机解决会计、审计工作。
同时国外有关审计电算化的准则也是相当完善。
例如,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早于1986年已经颁布了《计算机审计指南》,书中对如何实施EDP环境下的审计,及EDP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的控制目标、控制标准和控制环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而全美注册会计师协会从1976年至1986年期间,颁布了系列《计算机服务系统指南》,对计算机环境下的系统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计算辅助审计技术和工作均做了详细阐述[6]。
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实施审计的电算化工作,才能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使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市场上拥有强大竞争力。
(五)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工作的方法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工作可以做出两种选择。
一是沿用旧的审计办法,绕开电脑系统,展开审计工作。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依靠于被审计单位满足设备齐全、制度规范、纸质资料和磁盘资料相符、业务量少等条件时才能使用。
这一方法明显不适应电算化时代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国家乃至于国际审计的要求。
面对这一问题,借助于电脑软件辅助审计,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进行电算化审计工作时,针对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问题,可以做出的改变方法主要有: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加强事前审计力度以及加强事中审计。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电算化环境下,需要审计的部分
受到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在电算化的环境下,相对于传统手工审计,现代审计需要进行会计审核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
1.被审计单位的制度
不论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制度下,还是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审计工作的基础仍然是内部控制制度。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人员的职责和权力是否相互牵制。
(2)对被审计单位的硬件和环境控制进行审查。
(3)对计算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查。
(4)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系统保密制度进行审查。
(5)对在职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审查,也就是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行审查。
除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度的审计外,还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其他控制制度进行审计。
例如我国政府经济效益和项目成果审计的第五项检查和评价准则也明确指出,审计职员应当:
(1)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一般控制,以确定设计的控制是否符合治理方针和法律要求,以及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并据此评价应用控制在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可靠程度;除检查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外,审计职员还应参与新数据处理系统或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后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工作。
2.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
有的单位为了应付不同审计部门的检查,会设立多套不同账簿,编制出失实的数据来蒙骗审计人员的视线,使审计人员作出非公允的审计报告。
所以,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经济业务是否据有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是必要的。
3.对被审计单位的技术进行审计
也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设计程序进行实际测试时或者在制度审计中遇到问题时所运用的技术审计。
4.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由于会计软件系统内部控制不健全,很多软件具有无痕迹修改凭证等功能,使篡改数据等人为错误屡有发生。
然而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正确性,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会计处理的精确性,因此需要对会计软件系统进行审查。
(二)电算化环境下,审计改革面临的问题
受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带来的改革热潮影响,我国也加快了电算化在审计工作中的推广,但是仍然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电算化审计法规欠缺
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1994年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1996年《会计电算化工作指南》等多项法规及由审计署在2001年3月提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来规范了电算化会计工作。
虽然这些法规中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要求,但因上述法规大多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发布的,远远不能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从而能看出,我国针对电算化审计方面的法规是十分贫瘠的。
因此,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使审计人员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审计方法面临的问题
虽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加强事前审计力度、加强事中审计三种方法能在电算化环境下加强审计的准确性,使审计结果更加公允,但它们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1)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有可能会仅流于形式,为了证实而证实。
同时,内部控制自身会存在着局限性和不唯一性,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会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主观意识较强。
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这一审计方法可能会欠缺公允。
(2)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事前审计的依据只能来源于预测。
预测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经验的判断来分析,但这些方式存在个人的主观判断成分较多。
(3)对于事中审计,虽说是可以在会计工作期间边工作边取证。
但资料的产生毕竟是出现在业务发生以后,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已经成为了历史,而且如果数据在传输途中发生延后,会使得评价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
3.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大多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团队。
然而,我国目前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年龄普遍偏高,他们都已经适应了手工审计的方法,缺乏对学习计算机审计知识的热忱,对计算机知识严重欠缺,使得电算化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普及。
年轻的审计人员虽说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由于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于深层次的系统设计、程序编制等技能仍然欠缺。
但是专业的计算机系毕业生也会由于欠缺会计和审计的知识,很难很好地做到把专业的审计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工作上去。
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上还严重欠缺拥有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这也是造成以下两点原因出现的根本原因。
4.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
由于审计软件开发的周期长,被使用的时间短暂,市场的容量狭窄,因此很多软件开发商不愿意投资开发审计软件。
另一方面,在已开发的审计软件当中,由于受到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多元化特征的影响,开发人员很难把市场上众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程序和数据结构融合并编制成通用的审计软件。
5.审计电算化工作还没全面开展
自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审计电算化”一词一直被专家和学者提出。
但无奈的是,迄今为止,审计工作在我国还是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电算化还未被所有审计人员接纳,让现代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
在很大一部分的审计工作当中,审计人员还只是把审计工作的重心放在对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上。
这样的审计其实并不涉及到计算机的运用。
因此,在审计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了对计算机内部程序及文件审计的忽视,审计结果欠缺公允。
其次,在不对计算机内部数据和程序进行审计的工作方法下,审计人员容易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操作人员可以把预先准备好的多套会计账簿数据送去检查,那样被审计单位不愿意被审计的信息就可以逃过审计人员的目光,审计人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现在的审计还处在用手工的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阶段当中。
(三)解决措施
1.加快完善审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
加快完善计算机审计准则不仅能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电算化审计工作实现标准化,同时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力保证。
我国审计署1993年颁布《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1997年7月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2001年3月发表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6年9月审计处又发表了关于印发《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均可体现出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审计电算化建设的重视。
但是,这些法规只是仅仅作出对审计工作的大体概括和基本要求。
完善相关审计法规,制定具体标准和准则是当今中国审计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我国在制定准则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建设经验,向国际化审计准则靠拢,使我国的审计工作能逐步与国际审计工作的前进步伐相一致,从而促进我国审计工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在《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电算化系统审计》中,美国电算化改革后订立的审计准则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一般控制,以确定:
设立的控制是否能符合管理方针和法律要求;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是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并据此评价应用控制在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可靠程度。
只有健全和完善审计创新的机制,尤其是国家审计领导体系,才能克服现存审计体制独立性不强,监督弱化等弊端。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前提下,笔者认为,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对审计电算化改革后制定的审计准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侧重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
对计算机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要是确定: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2)对会计档案控制部分是否完善;(3)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是否安全;(4)组织管理控制方面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是对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外部方面作出规范。
例如: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
同时,准则的订立、审计监督的实行,还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
一方面是审计监督要合法,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使审计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有法可依,防止审计人员的行为扭曲,确保审计人员的中立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另一方面是审计准则应该是以服务于审计创新、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为目标。
2.在审计工作中创新审计方法
面对传统手工审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终究会被淘汰这一定律,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就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运用新的工作手段,使审计工作不断适应电算化的要求。
创新的审计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等方法以外,还可以运用操作日志法、账外账审计法、通用软件审计法、突击审计法和两头审计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审计工作手段,还能有效地查出账外账,阻止非法人员利用电脑舞弊,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电算化准则不断紧密结合,加强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3.抓好事先审计工作
抓好事先审计不仅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有效审计的关键,还可以让审计人员参与到会计软件的设计中去,并可以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事先嵌入审计程序,使日后的会计工作严格遵循审计准则来开展。
在会计期间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不仅能有效地阻止账外账的发生,也能防止舞弊者篡改数据或程序。
其次,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中,也决定了若要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审计,就必须加强对事前审计工作的力度。
4.培养审计、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审计电算化工作至今没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才的不足。
面对这一困境,一方面,我国应该督促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电算化的后续培训。
仿效会计从业人员两年一次,甚至一年一次的后续教育制度,让审计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识,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审计工作应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在各大学开设审计电算化专业课程。
在课程编排上加强对会计、审计、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力度,形成三大专业核心课程,为我国审计电算化建设工作形成坚实的后盾。
5.规范审计电算化软件
针对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审计软件不多,功能不全面,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少的问题,我国可以模仿之前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历程,建立多家软件专业公司,并挑选一批优秀的审计人员参与到软件开发的队伍中去,使审计软件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效地结合,同时也可以在审计软件内加入对国家审计电算化准则的查阅功能,方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使用,提高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热忱,这些不仅能提高计算机在审计工作的利用率,也促使审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
利用市场上优胜劣汰的定律,使审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审计电算化进程。
四、结语
本文着重从对审计改革方法的研究中,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带来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抛弃传统工业社会的同时,电算化在会计行业中的全面应用,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了突破传统观念、改变传统手段的机遇,然而这一剧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
只有对当前审计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有足够的正确认识,采取措施改变现状,使审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才能满足和适应我国乃至世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才能使审计监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初级会计电算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王光远.黄京菁.审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孔莹.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J].经济论丛,1994-2009
[4]施思.胡婷.浅谈会计电算化对我国审计的影响[J].中国商界财会,2009,08
[5]金嵩.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