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388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的出现

(1)时间: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2)经济理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3)政策: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成果: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滞胀”时期

(1)时间: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现象:

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3)政策: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3.发展过程

4.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5.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评价:

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

(1)概念: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背景:

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3)内容: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4)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

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概念阐释] 经济“滞胀”

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

经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

[易错提醒]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公有制”

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们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

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轻巧识记]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

改善了资源配置。

3.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

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政府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

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

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

[教你读史]

抓关键信息是解读材料的关键。

依据材料一“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材料二“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等信息,从中分析其策略。

[提示] 策略:

美国: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英国: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经验:

都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特点: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4)积极作用:

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局限性: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50

8080

200200

儿童津贴

13.0

13.013.0

13.013.0

其他津贴

50.1

30.130.1

00

纳税

00

-7.9-7.9

-43.8-43.8

国民保险

-4.5-4.5

-7.2-7.2

-18.0-18.0

实际收入

108.6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教你读史]

注意根据表格数据整体把握表格信息。

[提示]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教你读史]

根据五处句号逐一归纳,关注“开支”“速度”“救济”方面的变化。

[提示] 原因:

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角色:

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1)形成原因: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确立:

虽然“福利国家”名称由来很早,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时才真正确立的。

(3)辩证评价:

①“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

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②“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特点和实质

1.原因

(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的“救世主”。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2.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3.实质:

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

(4)经济全球化:

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认识

(1)新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新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②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既要看到它发生的深刻变化,又要看到这些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题组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

“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

”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大政府行政权力

解析:

选B 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强化干预经济。

2.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解析:

选A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期,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

题组二 建立“福利国家”与战后“新经济”

3.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  )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

选C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主要目的是要缓和社会矛盾,故选C项。

4.下列表述,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相关的是(  )

①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③覆盖面广,高收入阶层受惠多 ④造成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故③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5.下列关于“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B.其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最先提出的

C.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D.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

解析:

选C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式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增长模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

其繁荣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A 题中“1960年”和“1970年”主要为美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战后兴起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故①正确;“新经济”是在美国1990年以后出现,故②错误;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行凯恩斯主义,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④主要指的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无关,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2.历史的图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

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  )

A.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

B.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

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D.能源与交通业全由国家经营

解析:

选C 从“国营”“市场经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有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

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

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解析:

选A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进入到“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的状态即“滞胀”状态。

4.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时期”结束。

你认为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胀”困境(  )

A.扩大社会保障支出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出售部分国有企业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

解析:

选C 面对“滞胀”现象不是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而是要减少社会福利支出;不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故A、B、D三项错误。

5.对右图漫画中西方国家福利政策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减少了国家财政赤字

C.扩大了社会消费

D.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解析:

选B 福利政策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赤字,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国家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其消极影响是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6.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用于军费;21.6%用于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1%用于科研。

据此判断此次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解析:

选C 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来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故C项正确。

7.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C.提供工作就业均等机会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解析:

选B 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故选B项。

8.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密切相关。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二战后,排除②。

二、非选择题(18分)

9.近几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障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

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4分)

(2)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6分)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

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

2010年社会福利支出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高达41.6%。

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

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3)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8分)

解析:

(1)问,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主导力量、对象等角度分析。

(2)问,要抓住时间信息“1933年”,结合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来分析。

第(3)问,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结合福利制度的弊端来分析。

答案:

(1)特点:

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推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

(2)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