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337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 教育类型与方法 图.docx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教育类型与方法图

隔代育儿教育矛盾教育类型与方法图

隔代教育:

隔代育儿潜藏的4大主要矛盾

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

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

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

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潜藏4大主要矛盾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可能从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但其中潜藏的4大主要矛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喂养方式

    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特别在吃饭问题上很迁就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

长期娇惯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孩子偏食,而孩子偏食是一种极为不良的饮食习惯,长久偏食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带来危害。

    2、管教方式

    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

一者喜欢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

依据传统的管教方式,希望孩子按照大人所计划好的线路去成长,一切行动听指挥,从娃娃抓起。

另一种极端是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行为。

而年轻父母大多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会更尊重孩子,适当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补充放纵宠爱过度的现象。

但是婴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没有社会经验和固定的模式,所以经常会犯各种“错误”,如果时时处处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就会让宝宝失去信心。

对宝宝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第一次”,要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

把宝宝当作一个个体,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帮他做原本应该让他自己做的事情。

    3、早期智力开发

    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

在祖辈时期,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几乎是画等号的。

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

因此,如何让祖辈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请他们一起配合爸妈,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把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各种早期教育方案的效果追踪研究表明,早期教育若只放在读、写、算的训练上,得到的效果是短期的。

所以,智力的开发只能算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而婴幼儿教育更多的重点应放在感官经验的获得、生活知识的培养、良好情商及性格的培养以及做好书写预备和数学前置经验的预备等方面。

爸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宝宝的视、听、嗅、触等感觉更灵敏,例如让宝宝自己抱奶瓶、自己用勺子把饭送进嘴巴、自己尿便后提起裤子、自己将鞋帽归位、自己收拾玩具、帮助成人摆放碗筷、可以自由地涂鸦、可以从容地做完手中的事情等。

像这样让宝宝自己体验生活、接受不同的刺激、让他自己作决定,对宝宝来说是更好的。

    4、安全隐患

    小玲和孩子生活,但平时幼儿园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爷爷来办。

两个月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往事,让小玲吓出了一身冷汗。

孩子五岁好动顽皮,夏季气温高爷爷最近有些体力下降,孩子喜欢吃雪糕,放学后爷爷带着孙子去买,雪糕店在马路对面,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爷爷一时没追上,娃娃也不看红绿灯就冲了出来,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了腿部骨折。

说起这些,小玲泪如雨下,爷爷也怪自己太不小心,血压升高急得住进了医院。

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致命的。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隔代育儿却把监护人的枷锁转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身上。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承担?

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小孩,脑力跟不上,反应迟缓,常常连自己都需要照顾,更不说能照顾好孩子,在监护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的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多费些心,或者请个保姆,让老人从旁指挥和监督就比较妥当。

小保姆年轻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经验,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险的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隔代教育的“越位”亲子教育的“缺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出外打工,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全权负责孩子。

然而,不少家庭享受“隔代教育”的方便时,教育烦恼随之而来。

“究竟孩子该不该让老人带?

”年轻父母左右为难。

为此,18日以来笔者专门走访了上杭县部分乡村的老人、留守孩子的父母和一些老师。

老人:

带孙子理所当然,但教育难呀

庐丰乡三坪村的李大爷今年六十多岁了,儿子和媳妇十几年前就到广东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个孙子还小就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今年读五年级,十分顽皮,经常与另外几个“留守孩子”不是打架,就是凑在一起干坏事,弄得好多人上门投诉。

这个孙子对爷爷奶奶的话一点也不听,李大爷常常很苦恼,他对笔者说:

“我很爱孙子,带孙子理所当然,对孙子百般顺从,但孙子就是不买我的账,教育孙子难呀。

像李大爷这样的大有人在,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

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老人对孙辈有求必应,只要是孙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给予满足,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这样的教育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父母说:

祖辈世界观隔代传播给孩子也是一种失误

庐丰横岗小学的晓晓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班里学习委员,可最近总是唉声叹气的,做事不够自信。

经过老师和家长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晓晓比较自卑,言谈中总是哀叹自己是个女孩子。

经一再询问,晓晓才说自己很担心成绩会不好。

一直在厦门打工的妈妈打电话回来问晓晓:

“你的成绩不是一直很好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晓晓说,听奶奶说,女孩子长大以后会变笨的,而且竞争不过男孩子。

因此晓晓总是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会变笨。

晓晓的母亲对笔者说:

“自己出门打工,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但祖辈的世界观隔代传播给孩子也是一种失误。

由于祖辈们从来没有将教育子女当作一门科学,认为是无师自通的,一切全凭直觉和经验。

他们经常称,自己年轻时养活了五六个孩子,而且都健康成人。

其实祖辈们虽然经验丰富,但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多年以前,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多多少少存在差异。

如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这样的老人呆在一起,易导致教育上的“脱代”。

老师说:

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孩子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要注意什么,笔者采访了庐丰中心校的蓝校长,他告诉笔者,“其实对于隔代教育而言,关键是怎样扬长避短,发挥祖辈和父辈对孩子不同的教育功能。

”他建议说,对扮演“子女”和“父母”双重角色的家长而言,不能什么都不管,也不要怕老人惯坏孩子,拒绝让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间的亲情,应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要耐心和老人商量着来,切不可粗暴地加以否定。

争取让“隔代教育”获得双赢。

隔代育儿中不可少的十大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一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常常因沟通而受到影响。

在隔代育儿的大家庭里,沟通就更是格外重要。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还可以让一个家更和谐、更美满。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

因此,隔代育儿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很多妈妈为此深感烦恼。

别急,我们奉上10招儿经过实践证明的、颇有成效的“兵法”。

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

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

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

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兵法运用】洋洋1岁多了,正是一刻也闲不住的时候。

奶奶怕孙子在屋子里跑会磕到,就不许孩子到处跑,只允许孩子坐着玩。

这样的过度保护当然对孩子不利,于是爸爸上阵,他先是肯定老人为此事没少费心,特别辛苦,然后说明了限制孩子的活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不好的弊端,并和母亲一起找到了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比如给家具的棱角装上安全角,把家重新收拾了一遍,排除安全隐患等等。

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

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兵法运用】关于给孩子穿多穿少这件事,溪溪妈和公婆常有矛盾。

妈妈说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可老人总怕孩子冷,怎么着也说不通。

后来溪溪妈换了种方式,只要她觉得孩子穿得多了,就会摸摸孩子身上和后背上的汗,然后也让婆婆来摸摸,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换衣服。

但是除此之外,她就什么也不说了。

过了一阵,她发现婆婆也开始在早晚给孩子穿得多一些,而中午就给换成薄的。

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见效了。

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

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

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

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

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兵法运用】天天妈妈发现,婆婆把自己给孩子买的很多贵一些的玩具都藏了起来,只让她玩小时的那些不值钱的旧玩具。

奶奶的理由是,想等小家伙会好好玩了再给她玩,现在她的手不稳,一不留神就把玩具摔坏了,而且有时候还故意摔打或拆卸它们。

面对老人如此的“好心”,妈妈哭笑不得,于是她这样引导婆婆:

“我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是专门针对她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有时候即使她摔打或拆卸玩具也没什么不好,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育。

如果现在不让她玩,她会比别的小朋友在智力开发上落后很多。

”奶奶当然不希望孙女比别人差,于是赶紧把玩具都找了出来。

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

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兵法运用】依依3岁了,有些胆小,平时见了邻居、亲戚也不怎么打招呼。

爷爷觉得孩子没礼貌,为这事说过孩子好几次。

而妈妈觉得小孩子不能“贴标签”,应该及时鼓励和正向强化。

有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

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走过去问了声“爷爷好”,还给客人递上了水果,爷爷觉得格外有面子。

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希望他以后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个熟悉陌生环境的时间后再和人打招呼,效果会更好。

爷爷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曲线救国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

试试这招——曲线救国,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兵法运用】●请亲友帮忙古语讲“三人成虎”,因此,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

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

●请老师帮忙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

所以,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很用心。

那就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和他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请专家帮忙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

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

如果节目内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让老人自己看,给他反思的空间。

这也是一种不“揭短”的做法,给老人留足面子。

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

“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

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

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

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

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兵法运用】彤彤2岁多了,每次吃饭还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

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脚。

彤彤妈知道后跟婆婆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

“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彤彤跑是很累的,万一磕着碰着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

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饭,时间长了胃该坏了。

咱们还是锻炼孩子自己吃吧?

”彤彤妈的话让婆婆听了很受用,她开始和儿媳妇一起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转移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

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兵法运用】●爸爸版欢欢爸是个超级球迷,这个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

欢欢跑来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没看好孩子,欢欢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

两个母亲闻讯赶来,婆婆见此情景,反而说教起了媳妇:

“你就不应该让他看着。

”欢欢妈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没跟婆婆争执,而是决定转战“地下”,私下和老公沟通,让他知道当爸爸的责任。

●孩子版乐乐要喝水,奶奶赶紧给倒上,并叮嘱她:

“现在还烫,你别碰,一会儿奶奶喂你。

”妈妈不愿意孩子这么被溺爱,四体不勤。

于是她绕过婆婆这样引导孩子:

“宝宝,杯子在桌子上,热水要凉一会儿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轻轻地碰杯子外面试试烫不烫,过一会儿再尝一小口。

正好,妈妈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会儿咱俩一起试。

常谈心

俗话说: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

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兵法运用】小美妈妈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会儿天,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小区邻居的家庭琐事。

其实小美妈妈是个电脑工程师,对这些话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她会认真倾听婆婆的讲述,还要夸张地回应。

因此,小美妈妈和婆婆的关系特别融洽。

这虽然表面上看似与育儿无关,但若与婆媳聊得来,很多育儿问题也就容易说通了。

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

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

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

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运用】小雨爸妈平时都特别忙,只有周末花“重金”带孩子去上上亲子课,好让亲子时间的含金量更高一些。

但同去的姥姥打听到了亲子课的收费标准之后,就唠叨不断。

小雨爸爸意识到了这点后,一是有意识地让老人看到孩子上亲子课后的进步,同时告诉她,这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开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他们些钱。

姥姥也就不再那么计较了。

冷处理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

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

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兵法运用】佳佳2岁,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

奶奶看孩子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很是头疼,总是指责妈妈惯孩子,什么也不管。

而佳佳妈妈其实早有应对,她已经把重要的抽屉都上了安全锁,佳佳能拉开的抽屉里面的不是纱巾、衣服,就是一些对孩子没有伤害、又好收拾的物品。

妈妈觉得这会儿正是孩子好奇心强、想探索的时候,不必强行管制孩子。

但对于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气也不回嘴。

婆婆唠叨一通,也就作罢了。

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错。

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让人。

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隔代育儿:

常见的隔代教育四种类型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

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另一项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

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隔代教育的现实处境

赵增青是北京某公司的职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每天东奔西跑,爱人在一家网站工作,也没日没夜。

他们的忙碌并没有因孩子的诞生而稍减。

刚开始,孩子由保姆带,被摔了一跤后,他的母亲就心疼地非要自己带。

这样,从2岁起,孩子跟奶奶一块过,夫妻俩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渐渐的,他们发现,孩子变了。

对他们越来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却活蹦乱跳。

夫妻俩总结的教训是,对孩子管得太严了。

相反,做奶奶的无比宽容,一切顺着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学4年级时,与赵增青两口子的隔膜越来越深。

有事没事总想往奶奶家跑。

孩子身上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撒谎成性,花钱大手大脚等等。

夫妻俩调教再三都无济于事。

最后,妻子忍无可忍,开始限制孩子去见奶奶,理由是,孩子都让奶奶惯坏了。

于是,这个家庭保持了很多年良好的婆媳关系出现了故障。

当赵增青羞于和别人探讨这些家庭琐事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人正在经受着同样的煎熬。

由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家庭争议,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不久前的“六一”期间,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调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这项调查再次提醒人们,隔代教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

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某种程度上关系着未来中国的人口质量。

另一项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

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近几年来媒体不断将问题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联系起来,提到这种孩子,有意无意间都要问一句:

他是不是老人带大的?

不久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刘东刚副教授更指出,这种网络成瘾症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当隔代教育和家庭暴力相提并论时,这个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隔代教育的四种类型

眼下所批判的隔代教育,出现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本上说,对隔代教育出现批判的声音,是由于当下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很多。

以前,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

现在,家家户户都嚷着让孩子上大学,而且上大学还不够,还得考研。

王极盛认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在独生子女时代,人们对子女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同时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

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中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将教育子女当作一门科学,认为是无师自通的。

一切全凭直觉和经验。

”王极盛说。

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年轻时养活了五六个孩子,而且都健康成-年-人,现在,你们连一个也养活不了,还要我们帮忙。

我们帮忙也就罢了,还嫌我们带得不好。

一方面,在观念上,隔代家长认为带孩子自己很有经验。

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