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评估检测语文试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评估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评估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评估检测语文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评估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怎知那铁扇公主还记仇,无奈变成了()哄骗了铁扇公主,借来了宝扇。
A.女童
B.红孩儿
C.牛魔王
D.辟水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B.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极佳的口碑。
C.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3.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林寒涧肃(肃:
肃杀,凄寒。
)
良多趣味(良:
甚,很。
)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
)
虽乘奔御风(奔:
飞奔。
)
C.仍怜故乡水(怜:
喜爱。
)
空谷传响(响:
回声。
)
D.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
急湍甚箭(甚箭:
比箭还快。
)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
做标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陋室铭》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辄:
就。
(《醉翁亭记》欧阳修)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北斗星。
(《小石潭记》柳宗元)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了信仰好比没有了灵魂。
我无法想象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该怎样自立,怎样发展?
B.生命在充实、丰富中成长着。
于是,每个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关于夏天、关于童年、关于成长的故事。
C.说话时要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
D.村民王大宽中了500万大奖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有的请他讲:
“如何买号码”;有的追问她:
“怎样处理这笔巨款”;还有的让他讲什么都行……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二、基础知识综合
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亲情没有珑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在生活逶迤的长卷中,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形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zhōng。
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______________;是离别后辗转反侧的牵挂,______________。
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逶迤() 无动于zhōng() 晏晏谈笑()
(2)文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习”在《新华字典》中有三个解释。
文中“习以为常”的“习”意思应为()
A、学习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B、对某事熟悉
C、习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
(4)仿照文中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要求:
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各题。
害怕回乡
刘志坚
①回乡不是回家。
②回家是亲切的。
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
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③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
“哇,回家开看母亲了。
”
④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⑤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
……
⑥回归是必然的。
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
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⑦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
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
但语意里有了陌生:
“啊,回来看看?
”
⑧是的,回来看看。
看什么呢?
⑨“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⑩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
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⑪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⑫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
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
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⑬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⑭……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
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
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⑮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⑯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
⑰所以,我害怕回乡。
9.作者一开始就说:
“回家不是回乡。
”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____,回乡的感觉是 _____。
(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10.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回乡不是回家”?
11.作者为什么害怕回乡?
为什么又要回乡?
12.第10段中划线的语句,作者要“审视、梳理”些什么?
13.文中的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4.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B.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C.选文不仅仅是纪念白求恩,更重要的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他高贵的精神品质。
D.“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是对白求恩的正面介绍。
15.“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6.下列对第二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的中心是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C.“拈轻怕重”“喜欢自吹”“漠不关心”等词语是作者对“不少的人”的批评态度。
D.第⑧句从正面角度表现了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至深。
四、对比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①令欲以沛应之。
掾、主吏②萧何、曹参曰:
“君为秦吏,今欲崐背③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④众,众不敢不听。
”乃令樊哙召刘季⑤。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⑥沛父老,为陈⑦利害。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
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注释)①沛:
即沛县。
②掾、主吏:
都是官名。
③崐背:
背叛。
④因劫:
借此胁迫。
⑤刘季:
即刘邦。
⑥遗:
给。
⑦陈:
陈说。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吴广为都尉/君为秦吏
B.以激怒其众/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C.广故数言欲亡/愿君召诸亡在外者
D.乃令樊哙召刘季/令后悔
1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
1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20.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而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近及远描写绿草如茵,天气晴好,山花烂漫,温暖和煦,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且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颈联运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表现诗人此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22.试谈谈诗歌结尾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六、综合性学习
23.综合性学习
班上将要举办一期以“让和平永驻人间”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当主编。
(1)“话说战争”栏目将要刊登下面一段话,请你为这段话补写一个恰当的评论性的结尾。
战争年代有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说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国民党蒋委员长的指挥官们在指挥士兵冲锋时喊的是:
“弟兄们给我往上冲呀!
”红军的指挥官在同样的情况下喊的是:
“同志们跟我上!
”
(2)黎明同学向你推荐了下列名言,你计划有选择地把它编进“战争名言”栏目里,请你选好之后向黎明同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多行不义必自毙。
③让花香长伴书香。
④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⑤有志者,事竞成。
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⑦兵民是胜利之本。
选择的名言是(填序号)
理由是
(3)这期黑板报你计划推出下面一位战斗英雄,请你在英雄事迹的下面为这位英雄写几句赞语。
特级英雄——黄继光
(1931—1952年)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同年10月19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他挺身而出,请求炸掉敌人的一个中心火力点。
当进到距离火力点30—40米时,一位战友牺牲,一位负重伤,他的左臂被打穿。
他忍受剧痛冒着敌机枪的疯狂射击继续前进,在匍匐前进接近的敌火力点时连投几枚手雷,但未能将敌火力点全部炸毁。
在身边已无弹药的情况下,他毅然纵向扑向敌火力点,舍身堵住了敌人机枪的射击,反击部队迅速消灭了敌人,夺回了阵地。
他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根据他生前的申请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七、作文
24.请以“________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