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644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docx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述

一、项目背景

某某省是一个农业省份,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某某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农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在2012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分析我省自身的特点,我们清楚地看到,我省传统农业“一小三低”(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其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入世”对传统农业是一个严峻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然而,“入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某某市选择了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作为突破口,顺应了“入世”需要。

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无效生产能力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21世纪某某市在高标准下将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布署,我们用优质化去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用特色化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加速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

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符合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某某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市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

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某某市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示范园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某某市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该示范园是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某某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某某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某某市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某某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某某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本项目区地处某某市近郊,紧邻某某化工技术大学、某某农业科学院及相关科研、教育单位。

可充分发挥其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及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科技支撑基础雄厚,科技贡献率高。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建设无公害蔬菜、生态果园、绿色养殖的农业生态示范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项目农业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抗性的蔬菜良种和优质畜禽品种及种植养殖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

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条件和规模

3.市场预测

4.生产技术方案

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

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财务效益分析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797.540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925.000

3

年总成本

万元

801.370

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736.900

5

年销售税金

万元

36.320

6

利润总额

万元

87.310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5.090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94.000

9

投资利润率

%

11.408

10

投资利税率

%

15.962

11

资本金利润率

%

11.408

12

借款偿还期

13

投资回收期

6.250

14

盈亏平衡点

%

79.255

15

资产负债率

%

3.290

第二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

蔬菜生产中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却出现过食用污染蔬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即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

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某某市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某某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方向。

同时,某某市有很多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水果品种资源。

建立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

某某市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我国猪肉价格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及加入WTO后养猪成本的降低使国外猪肉市场空间极大提高。

猪肉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是产品国际贸易的重头,比例仅次于禽肉;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由于劳动力昂贵,土地资源或污染等方面的问题,禁止或限制生猪生产的发展,每年需从国外调入大量生猪。

建设绿色饲养基地,再在猪肉检疫及肉的质量上下些功夫,我国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猪肉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将有一席之地。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肉类消费主体的猪肉及其产品的调入量将逐年提高。

目前,广东省每年需调入瘦肉型猪1800-2000万头,上海每年需调入瘦肉型猪600-700万头,福建每年需调入瘦肉型猪500-600万头,浙江省和苏南每年需调入瘦肉型猪200万头及部分分割肉作火腿原料。

另外,香港市场每年需调入活大猪230万头、中猪70万头。

我省毗邻沿海发达地区,优质猪肉及其产品外销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有关资料,全世界猪肉贸易每年约280万吨,占总产量的3.5%,我国每年出口约30万吨,约占猪肉总量的1%,其中多数是活猪,主要出口港、澳,少量出口北欧。

只要建设绿色饲养基地引导农民饲养绿色畜禽,控制生猪疫病使畜禽肉品卫生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就可以打入日本、前苏联东南亚地区。

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和建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给我国猪肉增加了出口机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约1500万,按每人消费8公斤算,每年需要增加猪肉12万吨,等于现有的猪肉出口量增加了1/3。

中国大陆是最大的禽肉消费市场。

1988年,中国大陆的鸡肉消费量不到世界鸡肉消费总量的8%,而到1998年,鸡肉消费量增加到640万吨,超过世界鸡肉消费总量的17%。

尽管如此,人均鸡肉消费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今后鸡肉消费量仍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同时,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等与中国大陆毗邻,且那里的劳动力价格昂贵,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因污染问题限制发展饲养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我国肉鸡出口的主要潜在市场;另外,由于饮食习惯问题,我国肉鸡业潜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普遍有追求风味、口感的偏好,对地方鸡偏爱有加,其需求显而易见是增加的,而且可以实现“优质优价”。

广东每年需要调入家禽5000万只以上;上海每年需要调入家禽(以地方鸡为主)3000万只以上;香港每年需要调入活禽(以优质黄鸡为主)4000~5000万只,禽蛋4-5亿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加,人均消费禽产品数量及禽产品消费总量也将增加,东南沿海各省市禽产品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壮大。

2015年我省外销家禽3400~4000万只,其中销往广东1800~2100万只,福建700~800万只,浙江500~600万只,上海400~500万只。

广东是某某市禽产品最大的外销市场。

去年销住广东的活鸡1650万羽,占我省活鸡外销量的50%,占广东调入活鸡的40%左右,主要销往深圳、河源、广州、潮州等地。

这些活鸡主要产自某某市省的宁都、崇仁、万载等地,这就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明确的市场目标和较大的稳定的市场空间。

我国的优良地方鸡以其肉质风味好,鸡蛋品质优良而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2015年某某市出笼优质地方鸡8000万羽以上,以宁都黄鸡、崇仁麻鸡为主。

某某市省2015~20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我省的养鸡主要是优良地方鸡种以及改良配套品系为主,要求2020年家禽良种率达60%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很艰巨,需大力发展规模繁育,以加速良种禽推广。

因此,本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

一、建设场地

某某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某某市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市总体规划选择在城市郊区和生态农业开发规划区域。

发展生态农业,向种植养殖无公害绿色、果蔬、水产、畜禽等方向发展,采用了良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生产的模式,制定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园的规划,滚动实施。

本项目为首期建设,其建设场地的确定只是按规划布置安排生态农业综合种养植模式。

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示范园的作用,突出科技特色,建成融生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朴素、清新、自然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二、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

1、建设规模

中心对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聘请专家按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要求,对种植养殖品种选择、场地进行合理种养殖安排。

示范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

第一产业:

蔬菜水果、名特优新畜禽养殖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二产业:

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农产品的开发、加工。

第三产业:

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项目总面积2000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

1.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

2.生态果园500亩

3.绿色养殖示范基地500亩

其中良种猪仔:

年出栏1200头

良种商品猪:

年出栏1000头

优质土鸡:

10000羽。

4.环境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

5.建设300米3沼气池一座及配套设施

6.排灌系统(喷灌、滴灌)

2、建设内容

1.1000亩大棚无公害蔬菜,良种蔬菜苗培育园100亩,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园400亩,栽培示范基地500亩。

2.生态果园示范基地500亩

人参果40亩

黄岩密桔种植60亩

早熟梨种植100亩

水蜜桃种植60亩

枇杷40亩

美国大枣50亩

猕猴桃种植60亩

乒乓葡萄种植50亩

草莓、小型台湾西瓜40亩,间种美国玉米。

果园设置山坡低丘地,植被较好,规划的果园种植群落,按生产要求和科目的属性按排种植,形成观光、推广展示方便的生态果园模式。

3.绿色养殖示范基地500亩

养猪场:

瘦肉型商品猪1000头

养鸡场:

本地三黄鸡、崇仁改良麻鸡、泰和白毛碧耳凤冠乌骨鸡1万羽

4.道路系统

主要道路:

按规划主要道路宽10米,水泥路面6米,人行道4米,全长约1000米。

次道路道宽6米,水泥路面4米,全长2500米。

支道宽2米,条石或三合漆路面,全长4000米。

5.排灌系统

项目按排灌系统、果园、蔬菜大棚、开挖支排水沟,使整个区域形成层次分明的排灌网。

6.喷、滴灌设施。

实现灌溉自动化,节约水源,节省劳力,保护土壤,同时有利于集约化科学管理,展示推广。

7.微生物菌肥生产

充分利用某某市及近郊周边地区的人畜粪便、垃圾、绿肥,回收利用、加工、生产微生物菌肥,使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同时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瓜果提供肥料保证。

8.园林建筑

作为某某市近郊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保持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无公害生态农业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同时也是回归大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之处。

因此在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考虑建设一定量的园林小品和附属设施,以增加生态农业园的园林化和生活便利,提高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3、产品方案

生产无公害蔬菜1000万公斤/年

鸡1万羽/年

各类水果500万公斤

良种猪仔出栏1200头/年

商品猪出栏1000头/年

经济间种作物10万元/年

旅游收入5万元/年

第四章生产技术方案及流程

一、生产技术方案

本项目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高新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周边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也可作为科研基地。

1、高新技术方案

1).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保证各示范基地种养殖高技术示范的实施,整体提高示范园的种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应用效果获最佳经济效益,项目采用了以下配套技术。

2).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果园、水产、禽畜采用综合立体种养殖,用防护林带形式隔离不同种养殖区,改善小气候,防治交叉感染,采用间息轮作、种植绿肥、以地养地、施用农家肥、合理间作,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

3).节水灌溉技术

本项目建设的整个项目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在蔬菜示范区,大棚群用喷灌、滴灌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大小棚及各种田块使用。

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高位差、自来水可用),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水份管理

①微喷:

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蔬菜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期适合蔬菜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蔬菜根际处润湿即可。

一天内最佳喷灌时间为:

冬、春季宜选在早晨蔬菜表面有露水湿度大,最低温度时喷,夏、秋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如菜秧根系浅的蔬菜,早晚都可喷,其它蔬菜以下午温度下降后喷为宜。

②滴灌:

通过每个棚的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对地块高处应经常检查有无水滴,如高处无水滴则水流量不够应关闭一个棚球阀,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蔬菜品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每株应控制在0.3-1.5kg水,做到少滴勤滴节约用水。

一天内最佳滴灌时间为:

冬、春季宜选在中午地温最高时滴,夏、秋宜在早晨在下午地温低时滴,有利于蔬菜生长。

(2)施肥管理

①肥料种类:

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②肥料数量:

667M2施5-15kg化肥,配方施肥应根据蔬菜生长期而定,667M2菜地施化肥溶液1.5-3t。

③肥料浓度:

化肥为0.3%-0.5%,农家肥为15%-30%。

(3)施肥技术

①施肥方式。

a.泵前式自动施肥器是利用自吸泵的吸力在水泵前进水管上安装一个1″×4″×1″的三通,一个4′施肥阀,一根Ф4养料软吸肥管,吸肥端接一过滤网插入贮肥便可将母液吸入稀释均匀地施入土壤。

b.泵后式自动施肥罐是在水泵后主管上安装2个1″×4″×1″的三通,二个4′施肥阀,二根Ф8的塑料软管与可封闭的贮肥罐相连而成,在2个三通中间安装一个调控阀,进行水量调控。

贮肥罐可用自动喷雾器的塑料桶改装,在桶的上方安装一个出肥开关,实行一桶两用。

施肥时将肥料加入到贮肥罐中,将盖子盖紧,打开施肥阀,把调控阀调小流量,使水流从低口冲进贮肥罐将肥料溶解后从高中流出进入主管,随水流施入土壤。

②浇水、施肥的操作

a.开机前的准备:

先打开需灌溉的棚球阀,自吸水泵加引水,底阀应用60目网纱罩住,每次开机前先用螺丝刀拨电机后背的风叶轮是否有转,有转才能启动,插上电后用螺丝刀拨风叶轮,一旦转动叶轮全部损坏,如叶轮没有转,就得修理水泵,清除锈垢才能使用。

b.用一个装肥的桶或罐装满水,插入施肥管,在水泵运转状况下,打开施肥阀自动吸入主管。

c.记录开施肥阀前的流量表数码和吸完桶内水后关闭的表数码,测得吸完后的流量。

(4)注意事项

①喷滴灌的工作压力不能过大,以免长期使用,负荷过大,影响使用寿命。

②在使用泵后式自动施肥罐时,应先灌计划施肥液的1/3的水后再开施肥阀,直至施完计划肥液的总量,为防止出现肥害,施肥罐一次只能装1/3容积的干化肥。

③每施5次肥,应拨出滴管堵头冲洗一次沉淀的肥渣,以免堵塞滴头,如有个别堵塞,可用打气筒的气嘴对准滴头冲开。

④应严格掌握施肥浓度,防止过浓出现肥害,应控制在0.5%以内。

⑤每次施肥后应灌以排干净管内肥液为标准的清水,防止堵塞和腐蚀管件。

⑥经常检查过滤装置,发现流量不足,应及时清洗过滤网纱的堵塞物,保证灌溉效果,减轻电机负荷,节约能源。

⑦为使水泵不锈,下次使用运转正常,水泵在长时间不用时,应打开灌引水口,插上电将水泵倒转过来,至水泵内水全部流尽。

每隔7-10天通电一次,连续几次。

3).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产品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用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少量、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蔬菜健壮生长和发育,增强蔬菜抵抗力,从而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避免或减轻危害。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利用抗性品种和杂交优势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许多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需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抗病品种。

如抗霜霉病的津研4号、7号、津春4号,抗病毒病的之豇28豆角,浙杂805、宝大903等番茄。

②合理轮、间、套作。

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对预防病虫发生,减轻损失,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土传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等效果更佳。

合理的间、套作可利用不同蔬菜根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防治或减轻土传病虫害。

如大白菜与大蒜间作(水西),软腐病指减轻24.2,韭菜套种冬瓜(沿坳)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株率减轻20%;冬瓜疫病减轻31-45.6%。

辣椒套种苋菜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危害。

对无法轮作的菜地每年安排种一季大蒜,对减轻翌年病虫害的发生很有好处。

喜阳的冬瓜与耐荫的生姜、早芹菜间作或套种等。

③合理耕作,田园清洁。

合理的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如夏季晒土、冬季冻土、深沟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及时消除残株败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拔除病株,铲除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④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合理配方施肥,实行“三看”(看地、看苗、看天)施肥,保证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促使蔬菜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采用先进微灌技术供水,做到适时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涝,降低湿度,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⑤适时播种,推广新技术。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和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特点,适当提早或延后播种,可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引进先进的技术,如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和烂瓜,利用嫁接技术防病,如黄瓜嫁接在黑籽南瓜的砧木上,茄子嫁接在托鲁巴姆等砧木上可大大减少枯萎、青枯、黄萎、根结线虫等土壤病害。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生产出洁净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⑥适时栽培,开发野菜。

由于高山气候凉爽,病虫害大为减轻,建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实行适地栽培,多地供应。

野菜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逆性、抗病能力强,是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如马齿苋、蕨菜。

(2)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①防虫网。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立足于对害虫的持续控制,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