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335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练习题.docx

高一语文练习题

第二讲练习一

轮次:

高一语文同步复习课程

专题:

小小说阅读例题分析(上)

看   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

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

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

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

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

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

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

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

“您叫我小魏吧。

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

“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

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

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

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

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

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

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

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

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

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

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

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

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

“岂有此理!

真是岂有此理!

”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

“不要紧!

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

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

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

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

“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

“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

我是林森呀!

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

”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

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

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

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

“小景,我是林××。

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

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

请简析。

(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

请简述。

(4分)

2.

鱼和水 

  苏景义

盘石村的村主任这两天很愁。

因为乡里说,县里有个姓胡的领导星期天要来钓鱼。

他当时就急了,说天太旱,塘里的水很少了,村里正怕塘干了,鱼死掉呢。

乡长说发动群众把各家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往塘里放,不管咋样,县里领导去的那天,你得弄得水满鱼儿跃。

村主任的脸当时就黑下来。

山高加上几十年少见的大旱,几口机井里抽不出水,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各家水窖.蓄水池里储备的雨水了。

要群众把各家的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弄出来,不亚于要他们的命哩。

村主任坐在水塘边,一个劲地吸烟。

钓鱼是这几年才兴起来的,到盘石岭上钓鱼,始于前年公路修上山坡以后,说是山上风景好,和平原上钓鱼,不是一道味儿。

盘石村旁这坑不知起于什么年代了,坑里有鱼,却是源于山下那场大战。

大战结束,八路军的大部队撤走了。

在盘石村留下了十几个伤病员养伤,领头的胡连长,左胳臂被打断了,用绷带吊着。

一天,山下来人,用桶挑来几十尾小鱼,说让伤员补身体。

由于山高路远,鱼死了一半。

鱼,胡连长他们一尾没吃。

死的,一人一尾送给了村里的老人;活的,就放进了村头的那个水坑里。

胡连长又带领轻伤员搬石头.挖沟,把坑塘四周的水道都彻底疏通。

后来下雨,很远地方的雨水都汇进了塘里。

从那时,塘里水没干过,鱼也越繁殖越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胡连长自打走后没回来过,人们看到水和鱼,就想起了他们,就激动得流泪……这几天人们还说,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水干了,让鱼死了,这是胡连长给我们的……

乡长又几次派人来催问,村主任被逼没法,只好召开全体群众大会。

但群众到齐了,他又感觉没法说,说出来群众肯定不愿意。

他急得出了一头汗,嘴里念叨:

“胡领导,胡领导,你要是胡连长就好了……”念到这里,脑子忽然一亮,心想咋恁巧,都姓胡,就这么说好了。

他说,乡亲们,县里的胡领导要来咱们村钓鱼了,胡领导是胡连长的后代哩,咱们塘里的水太少,得往里把水续续……

一开始,村民们一听说钓鱼俩字都心烦。

但听说是胡连长的后代来钓鱼了,就个个激动万分,包括一些年轻人,他们虽然没见过胡连长,但对他的故事,却能倒背如流。

于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出动,桶提,盆端,抽水机抽,只两天,濒临干涸的坑塘就碧波荡漾了。

第三天上午9点,一长溜锃亮的小汽车爬上山坡,几十人簇拥着个黑胖子,来到坑塘边儿。

然后散开,凝神垂钓。

村民们全都出来了,端着鸡蛋,提着茶。

但却不许靠近,有个小娃靠得近了点儿,被一顿呵斥:

“往后站!

”小娃哭了,人们愣了。

天黑,当这些人拎着大兜小兜的鱼,钻进小汽车走时,钓兴未尽地说,下个星期天,还来钓。

因为这地方风景太美了,空气太好了。

他们走后,村民们疑惑地围住村主任,都说,那黑胖子咋看也不像胡连长的后代,你村主任肯定是骗了我们!

村主任支支吾吾,开始还想隐瞒,但最后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实话:

“我对不起大家,我被逼没法,就骗了大家,他,他们,都不是胡连长的后代!

村里的年轻人要打村主任,被老人们拦住。

人们就挑着桶出来,拼着命将那坑塘里的水,往自家水窖、蓄水池里挑。

第三天,塘就见底了,可怜的鱼,在泥浆中艰难地摆动着尾巴。

村主任哭了。

16为什么小说要不惜笔墨,介绍盘石村坑塘里鱼的来源?

(4分)

17.作品为什么以“鱼和水”为题?

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5分)

18.小说最后,村主任哭了,这一哭可谓百感交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村主任这一“哭”的理解。

(6分) 

3.

陈奂生转业(节选)

高晓声

陈奂生回来了。

  火车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万家灯火了。

陈奂生一点也不着急,他悠闲得很,好像已经到了家里。

不,不是到了家,而是陈奂生心里太舒服,因此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很亲切,到东到西,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他一路上碰到所有的人,都觉得很亲爱;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老汉,那些妇女,都像是自己人。

在火车上,坐在陈奂生对面的一个中年女人,漂亮极了,使陈奂生想起了自己的老婆;不错,老婆是很丑的,但总觉得那个漂亮女人有些地方很像自己的老婆。

是眼睛吗?

鼻子吗?

还是嘴巴呢?

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总之吃准了有些相像的地方,不过是吃不准什么地方像罢了。

陈奂生因此就开心,想象着自己的老婆如果也和那漂亮女人一样细细地打扮起来的话,一定也会把男人的乌珠儿吊出眼窝来的。

  走出车站,陈奂生知道已经没有汽车下乡了。

他横竖不想乘汽车,也不要住旅馆,早早晚晚只要两只长脚晃荡晃荡,到家极容易。

所以他一点不急,像了结了人生的一切大事,可以随便游转了。

他走过一向摆摊卖油绳的地方,依恋地逗留了一会,好像在寻找那少掉的三角钱;他又去看了看那次病倒、落难困着的长椅,想起和吴楚的邂逅,谁知道这竟是他命运的转机。

咦呀,一个人活在世上,原不必穷凶极恶,苦也罢,乐也罢。

总要凭良心过日子,要吃、要穿、要钱用,就老老实实出力气去赚,不要挖空心思去转歪念头。

自己想发财去害别人,到头来总没路好走。

吴书记这条路,大队书记、厂长自己不能走,却叫他陈奂生走,也就能看出“天意”了。

  想到这里,陈奂生心里坦荡荡,无忧无虑;天气虽冷,胸中滚热。

他划着两只长脚,提着卖过油绳的旅行包,轻悠悠地摸黑走回去,看那夜空里的寒星,也觉得明亮清爽。

他确实很满意,回顾自己的生平,也找不出一件快事能和今天比较。

他不禁想起大队里那个说书的陆龙飞,讲过薛仁贵征东,岳武穆抗金;大将军旗开得胜,班师还朝,也不过像今天我陈奂生这样吧!

当然,那些人是骑了高头大马回来的,不像自己靠“11”号;威风虽然威风,其实大官也不容易做,从来伴君如伴虎,皇帝一变脸,午朝门外就杀头,真不及自己安稳呢。

  陈奂生手里拎的旅行包,装得满鼓鼓的,不是金,不是银,也不是油绳;而是老阿姨送给陈奂生老婆穿的几件旧衣裳。

陈奂生把它看成了宝贝,不是值钱,而是情重如山哪!

这是他用勤俭老实换得的关切和尊重,凭这就证明了吴书记一家对自己的情意。

他回来的时候,吴书记还在外面检查工作;假使吴书记在家,也许会有更多关心的表示。

因此,陈奂生竟然想到了买上一斤块块糖,他要告诉老婆和他的孩子,这糖是吴书记给孩子们的礼物。

这不是骗人,因为吴书记定会这样做,这叫知情着意,方称得上知己呀!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陈奂生觉得自己实在干不了这个行当。

外面的世界这样复杂,如果碰到坏人,把自己卖掉了,也会不自知。

他决不想吹牛皮,他在外面一共十六天,除了整理好一块菜畦之外,什么事情都不是他干出来的。

没有吴书记、刘主任、老阿姨以及新交的朋友林真和的帮忙,他会连拉屎都摸不着茅坑的,还能干什么。

所以,林真和那一吨材料,不给他还有良心吗!

  ……

  果然,回来以后,书记、厂长都把他捧得几乎上天,工交办公室原来也并不真指望他能办成功,不想居然也拿到了两吨,也喜出望外;拿他做例子,在全公社的采购员面前吹嘘。

陈奂生成了香狸猫的卵子。

——节选自《高晓声精选集》

注:

本文为陈奂生首次当采购员在地委吴书记等人帮助下完成别人难以完成的采购任务回来后的情形。

  1.文中说“那些人是骑了高头大马回来的,不像自己靠‘11’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文中第三段说“他又去看了看那次病倒、落难困着的长椅,想起和吴楚的邂逅,谁知道这竟是他命运的转机”,作者为什么说“这竟是他命运的转机”?

  3.请简要概述陈奂生形象的特点。

  4.本文通篇表现了主人公陈奂生完成采购任务后兴奋的心理感受,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

1.

(1)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2分)

(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

(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2分)

2.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2分)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

(2分)

3.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所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

(4分)

4.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

(3分)

2.参考答案:

16.①这坑塘里的鱼,是八路军留给盘石村的,这样写是为了反映当年的军民鱼水情。

②为后面村主任说服村民,以及村民们桶提盆端主动蓄水养鱼的情节作铺垫。

③与当今“领导们”无视群众死活.只为个人享乐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突现“鱼水关系”这一主题。

注:

答对第①②两点,各得1分;答对第③点,得2分,其中“对比”1分,“主题”1分。

17.①因为作品是围绕着“鱼和水”来展开的,“鱼和水”是作品叙写的主要内容。

②因为“鱼和水”在作品中是军民、干群干系的象征,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注:

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其中“象征”1分,“主题所在”2分。

18.①坑塘里的水被挑光了,胡连长留给村民们的“鱼”将无法存活,村主任感到心疼。

②为了“领导们”的娱乐,村主任不但欺骗了群众,而且也危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村主任感到悔恨。

③村主任必须做违心的事,面对这种艰难的处境,他感到非常痛苦。

④面对干群的鱼水关系已荡然无存的现实,村主任感到担忧与悲痛。

注:

第①点1分,第②③④点,各2分。

如果答对②③④点,则可得6分,第①点不计算分。

3.参考答案:

1.这句话是说,那些旗开得胜的将军们回朝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不像自己完成任务后靠自己的双脚走着回来。

2.作者在《陈奂生上城》中写陈奂生由于生病而和吴书记相识、相交,在本文中又由于吴书记的帮助完成了采购任务,因此作者说“和吴楚的邂逅”、“这竟是他命运的转机”。

3.陈奂生是一个普通、平常的农民。

他善良而又懦弱,淳朴又无知,憨直又愚昧,诚实又轻信,追求实际又狭隘自私。

(意思正确即可)

4.

(1)通过动作表现,如“他划着两只长脚,提着卖过油绳的旅行包,轻悠悠地摸黑走回去”、“依恋地逗留了一会”等;

(2)通过神态表现,如“陈奂生一点也不着急,他悠闲得很”,“心里坦荡荡,无忧无虑”等;(3)通过环境烘托,如“看那夜空里的寒星,也觉得明亮清爽”等。

第三讲练习一

轮次:

高一语文同步复习课程

专题:

小小说阅读例题分析(下)

1.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

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

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

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

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

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

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

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

他带着极重的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

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

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

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

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

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

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

黄色的沉淀出现了:

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铜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

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

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

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

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

他对我说:

“我真高兴。

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

”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

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

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

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

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

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

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

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

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

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

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

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

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

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

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

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

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

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

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

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

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

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

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

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

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

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

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

”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

“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

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分)

13.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

(3分)

1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5.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5分)

16.“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

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谈谈你的理解。

(5分)

2.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

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

我喜欢看他工作。

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

”我问。

波普总是说:

“啊,孩子!

这个问题提得好。

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

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

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

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

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

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

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

“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

这个问题提得好。

”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

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

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

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

“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

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

“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

他拼命干活。

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

没有名字的东西。

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

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

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

哈特说:

“这家伙准疯了。

又补充道:

“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

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

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

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

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

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

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

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

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

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

他说:

“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

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

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

但对我来说,他变了。

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

“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

”他竞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

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的写法。

请根据全文内容,指出题目“没有名字的东西”的象征意义。

(3分)

2.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3分)

3.“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4分)

4.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5分)

5.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

请写出理由。

(5分)

 

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

12.①交代当时社会背景(1分)②与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1分)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1分)

13.从容自信(1分),识破对方阴谋的自得(言之成理即可)(2分)

14.“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1分)借“我”的视角来写鞋匠,构思新颖独特。

(1分)

15.相同点:

都热爱自己的制鞋工作,重质量,讲诚信,而且都很有耐心;(2分)不同点:

格斯拉兄弟只想着怎样做好靴子,缺少必要的发展和竞争意识,而本篇中的“他”具有发展的眼光,人际关系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