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03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docx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质监意见】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

-2020年)的实施意见

云阳府发〔2012〕6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45号)精神,全面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大力提高我县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云阳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县之本。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制定了有关质量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目前我县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较差,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不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产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是助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夯实基础、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建设质量强县,大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为先,以质取胜,创新驱动,夯实基础,诚信守法。

——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质量水平,促进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坚持安全为先。

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科学处置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以质取胜。

突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大力提高各行各业质量管理水平,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增强我县产品、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技术进步,实现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激励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增添发展动力,推动质量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夯实基础。

深化质量理论研究,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加强质量人才培养,推进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诚信守法。

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强化先进质量文化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

形成一批拥有国内知名名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标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1.产品质量

到2020年,“云阳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质量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明显提高,品种、质量、效益明显改善,节能环保性能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农产品和食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接近经济发达区县水平,硅盐精细化工业、新材料和轻纺工业、节能和能源工业、绿色食品和现代医药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质量安全、竞争力强的质量高地。

到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

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超过30%,本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任务分解表上是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培育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培育重庆市名牌农产品5个,指导10~15家企业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构建“云阳造”质量保障体系,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大幅提升。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工业产品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县内企业生产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任务分解表上表述为本县企业生产药品质量抽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培育1~2个国内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力争实现市长质量管理奖取得零的突破,品牌价值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努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质量素质高,品牌影响力大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微型企业,推动硅盐精细化工业、新材料和轻纺工业、节能和能源工业、绿色食品和现代医药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成为云阳支柱性产业。

2.工程质量

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到2015年,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重大建设工程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0%,竣工工程质量安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规范要求(任务分解表上表述为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优良率达到40%以上;全部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符合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及备案要求)。

积极培育“梯城杯优质工程奖”、“三峡杯优质结构奖”、“巴渝杯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等县、市、国家级优质工程,力争处于渝东北片区领先地位。

二级资质以上施工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新县城区、乡镇公共建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30%以上,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居民住房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3.服务质量

到2020年,服务业全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服务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市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金融、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90以上,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度提升。

到2015年,服务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

在金融、物流、高技术、工业设计、商务、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提升外包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信用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质量,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中型服务企业。

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显著改善。

医疗、旅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家庭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标准覆盖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市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做大做强旅游业品牌,提升龙缸景区服务质量,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行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标准,建成百货商店3个、规范化农贸市场5个、星级农家乐10家。

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

1.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进一步明晰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责任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

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企业要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2.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督促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

大力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重点普及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广泛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比对、降废减损、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推动重点产业“质量达标”备案工作。

积极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清洁、环保生产模式。

3.发挥优势企业骨干作用。

努力推动在云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实施主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以优势企业为纽带,组织质量提升联盟,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及技术开发机构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发挥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制定联盟标准,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带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督促企业恪守道德规范,主动履行公共责任,综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

推动企业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投资者、使用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

鼓励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支持公益事业,强化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1.加快质量法治建设。

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重庆市标准化管理条例》、《重庆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重庆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完善质量法制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探索解决多头执法、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突出问题。

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制定实施重点监督产品目录,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要设备的监管。

加强对食品、药品、妇女儿童老年人用品及农资、建材、重要消费品、应急物资品的监督检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重大工程设备监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出口法定检验和登记管理等制度。

强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分类分级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质量安全联系点制度,将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的重要职责,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及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3.强化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组管理制度。

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把好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和食品进出口等关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覆盖。

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责任“连坐制”,探索主体连带、品种连带、区域连带、行业连带、环节连带责任追究。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大对敏感食品、高风险食品的检测力度,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4.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严格工程建设准入审核,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

全面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查处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项目质量管理,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

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加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公路、桥梁隧道、水利、输变电等涉及民生的重点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督检查。

5.落实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逐步推进产品伤害监测网络建设,强化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

建立和完善动植物外来有害生物防御体系、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和国境卫生检疫风险监控体系,有效降低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传出风险,保障进出口农产品、食品和工业品质量安全,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制订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6.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重点整治有机结合,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质量执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危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

加强执法协作,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提高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集中整治效率。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质量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7.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积极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严格落实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

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构建质量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质量信用评价服务机构,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

以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建立工商、质监、银行、安监、环保、社保、税务等部门信用信息实时共享的数据自动交换机制。

建立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的惩戒力度。

8.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建立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规则,积极倡导优质、安全、低碳、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生产要素和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焦。

坚决破除地方保护,打击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公正、有序、健康、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9.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者维权机制。

充分发挥“12315”、“12365”等平台的申诉、举报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

积极推进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依托网络等载体拓展市民参与质量监督和渠道。

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三)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1.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逐步在工业园区以及产业集中的乡镇建立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

广泛开展质量强县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建立质量评价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质量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

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

严格质量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整改力度,严肃查处质量事故涉及的渎职腐败行为。

3.严格质量准入退出机制。

强化质量监管职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生产许可管理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浪费资源及危及安全的产品,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

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坚决依法取缔。

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对因责任过错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建设相关责任单位,依法严肃处理。

重点服务行业实施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服务主体,责令其退出服务领域。

4.健全质量发展激励机制。

广泛宣传市长质量管理奖制度,引导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树立质量管理典范。

进一步完善质量奖励制度,落实政府对品牌创建、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的奖励政策。

建立质量发展基金,扶持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攻关项目。

通过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扶持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争创质量管理先进班组和质量标兵活动,鼓励质量工作者争创“五一劳动奖”和“争光贡献奖”。

5.创新品牌培育激励机制。

坚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商标战略,着力打造品牌云阳。

建立“云阳造”品牌评价机制,积极帮扶和引导企业争创重庆名牌、知名产品,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品牌企业集聚。

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制订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培育中国名牌。

紧紧围绕硅盐精细化工业、新材料和轻纺工业、节能和能源工业、绿色食品和现代医药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推动品牌企业集聚发展,创建品牌创造基地和知名品牌示范区。

6.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建立健全产品侵权责任、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制度,确保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得到合理、及时的补偿。

引导企业、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以及评估机构加强合作,有效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健全质量创新体系

1.构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

以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检测中心建设为依托,以特色园区检测站建设为延伸,加大公益性质检技术机构投入,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升食品、农产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安全的监督检验和应急保障能力,争取建设市级特色检测中心1个。

2.打造质量技术创新平台。

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提高质量的抓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质量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优势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建立一批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技术创新基地。

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

鼓励企业自主建立技术研发和检测中心,新建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3个,大幅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出厂检验能力。

鼓励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组织生产管理一线工人进行质量技术攻关。

3.健全质量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质量创新投资融资平台,落实研发费用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对质量技术创新的投入,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