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71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官渡之战

(一)背景

1、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局混乱,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东汉王朝形同虚设。

2、曹操势力的崛起

原因:

(1)政治上:

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并招揽各种人才;

(2)经济上: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有利于社会稳定,又筹集了军粮。

3、袁绍集团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4、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5、时间:

200年

6、地点:

官渡进行决战

7、交战双方:

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8、曹操采取的战术: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绍军粮。

9、特点:

以少胜多

10、结果:

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11、影响: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目的: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

208年

3、地点:

赤壁

4、战术:

孙刘联合抗曹,火烧曹营

5、大体经过:

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6、结果:

曹操大败

7、特点:

以少胜多

8、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割据状况

(1)赤壁之战后,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至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最终形成:

(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各自的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造船业,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强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巩固训练题

1、湖北的襄阳市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

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

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B.刘秀C.孙权D.诸葛亮

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4、在中华民族的成语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

5、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6、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孙权和袁绍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这是什么时期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材料中的“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东汉的什么事件?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役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巩固训练题答案

一、选择题。

1-6  DCABBA

二、材料分析题。

1、诸葛亮

2、州郡割据

3、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

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A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  )

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

C.釜底抽薪   D.退避三舍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

C.诸葛亮D.周瑜

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  )

A.骄傲轻敌 B.天意为之 C.借助东风 D.不习水战

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7.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

C.赤壁之战孙、刘击败曹操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10.据历史文献记载:

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

A.大都  B.夷洲C.琉球  D.天京

二、非选择题

1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从,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材料三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艨艟斗舰十艘,载燥禾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1)材料一、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是否是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若是,是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4)材料二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

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

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C5.A6.B7.C8.D9.D10.B

二、非选择题

11.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1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13.

(1)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

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

垦荒屯田;

军事上:

官渡之战。

(4)东汉末年诸葛亮;

联孙抗曹;

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骄兵必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训练

选择题

1.“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

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建立魏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评述的战争影响是()

A.加速了统一的步伐B.为刘备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6.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魏B.蜀C.吴D.西晋

7.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下图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

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B )

9.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

10.“局部统一较之众军阀割据混战是一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里所说的局部统一

是指()

A.战国七雄B.三国鼎立C.南北朝对峙D.宋金并立

11.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①孙权②曹操③刘备④曹丕⑤诸葛亮⑥袁绍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1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

这个策略在之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产生了什么影响?

13..

(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

A:

魏B:

蜀C:

(2)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策略:

联吴抗曹。

实践: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大败曹操。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