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1337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docx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

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是有哪几个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平衡性

(1)加速期:

6岁之前第一个加速期,6岁到青年期前为第二加速期P7

(2)关键期:

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Lorenz)提出

(3)危机期: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Dotenor)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

(3)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规律?

(二)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第二节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

一、研究的意义

(二)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

(三)父母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技术

1、视觉功能训练

2、听觉功能训练

3、触觉功能训练

4、嗅觉功能训练

5、动作能力训练

小结:

出生后新生儿生理发育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客观条件;新生儿仅有的无条件反射为主观条件。

新生儿具有很大的智能潜力,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这些潜力可以提早发掘。

大量事实证明:

教育与不教育是大不一样的。

教育从0岁开始,这种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身高、体重、骨骼、肌肉)

二、大脑的发展

(一)结构发展

1、脑重增加:

1岁脑重900克,增加一倍多

2、突触数量增多:

见图示P9

3、髓鞘化进程快: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见图P5、P7、P8)

(二)机能发展

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2、皮质抑制机能发展

(三)条件反射方式的变化

1、定向反射强化方式

2、模仿的方式

3、动觉强化方式

第二节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从整体→分化动作

(二)从上部→下部动作

(三)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四)从无意→有意动作

二、身体动作发展

(一)2-3个月抬头

(二)4-5个月学翻身

(三)5-6个月学坐

(四)7-8个月学爬

(五)9-10个月学站

(六)11-12个月学走

三、手的动作发展

(一)本能抓握:

3-4个月

(二)眼手协调:

5-6个月

(三)手的动作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发展阶段;

2、发展特点

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

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发展

(一)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恒河猴社会性剥夺”试验说明了什么?

2、孤儿院儿童的研究说明什么?

3、剥夺母子交往为什么会给儿童心理发育造成重大损害?

(二)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1、“天真活跃反应”

2、“藏猫猫”游戏

(三)婴儿心理发展

1、认知情感的发展

2、言语发展的准备

二、婴儿的教育

(一)善于辨别“信号”,满足婴儿需要

(二)多和孩子交往——实物活动

(三)鼓励和训练婴儿动作——爬、婴儿操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结: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科学的发展为儿童心理学带来新的原则,科学用脑。

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人们常把动作作为测定幼小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即动作量表。

动物亲子剥夺试验和人类婴儿母子交往剥夺的案例都说明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对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因此可以解决早期教育中提出的“孩子很小送给别人代养好不好?

长托和日托哪种好?

”的问题。

实践作业:

观察一对母子的交往片断,分析一下母子双方交往行为。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发育

(一)身高:

2岁85cm,3岁93cm

(二)体重:

3岁13公斤左右,为初生时4倍

(三)骨骼:

继续骨化、弹性大

(四)肌肉:

大肌肉先发展,耐力差,小肌肉未发展

(五)内脏器官:

3岁时心北100次/分钟

二、大脑发展

(一)脑重增加:

3岁1000克

(二)神经纤维增长

(三)突触联系加多

(四)第二信号系统发展四个阶段

第二节先学前儿童动作发展

一、躯体动作——走、跑、跳

(一)常常跌跤的原因:

(二)躯体动作发展顺序:

二、手的灵活动作——学用工具

(一)学用工具动作发展阶段

(二)学用工具动作对心理发展原意义

第三节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言语真正形成

(一)初步掌握本族语言

1、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2、能用口语清楚表达自己思想愿望

3、能根据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言语的形成对心理的作用

1、  促进儿童心理有意性发展

2、促进儿童认识概括性发展

二、思维能力出现

(一)     认识过程齐全了

(二)认识过程的质变

1、“理解性”的知觉

2、记忆理解性增强

3、情绪情感逐渐深刻

4、意志行动产生了

5、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

三、自我意识萌芽

(一)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代词“我”

(二)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

“闹独立”

四、如何进行教育

(一)好动爱做事——怎么办?

(二)闹独立——怎么办?

小结:

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发展,使其儿童心理具有了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形成多级条件反射链索。

先学前儿童在直立行为和手的大兴安岭用工具动作基础上,活动开始形成,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实物活动对心理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特别有利于“直观行动思维”的萌发。

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危机期,教育是关键。

教育是在儿童发展前面引导发展,危机期太不会发生心理危机了。

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发育

(一)身高:

6岁达110cm

(二)体重:

6岁达20公斤

(三)骨骼:

骨化远未完成,易变形

(四)肌肉:

大肌肉比较发达,小肌肉5—7岁开始发展

二、大脑发展

(一)脑结构发展

1、脑重增加:

3岁1000克,7岁1280克

2、神经纤维增长:

由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延伸

3、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

4、整个脑皮质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见成熟顺序图

5、脑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

5—6岁,13—14岁

(二)脑的三个机能结构

1、调节张力与觉醒的结构

2、接收、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

3、计划编制、调节控制活动的结构

(三)脑机能发展

1、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加强

2、条件反射易建立且巩固,两种信号协调活动进步发展

3、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加强

第二节幼儿活动的发展

一、游戏

(一)游戏的心理实质

1、什么是游戏

2、游戏的产生

3、游戏的特点

(二)游戏的心理结构

1、想象

2、直接兴趣和愉快情绪

3、动作和言语

(三)游戏在幼儿心理发菜中意义和作用

1、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2、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3、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四)游戏的发展

1、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2、游戏组织形式日益复杂

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二、学习

(一)幼儿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的发展

三、劳动

(一)幼儿劳动的特点

(二)幼儿劳动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幼儿心理的基本特点

(一)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1、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2、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整个认识过程,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等

(二)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

1、幼儿有意控制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很差,无意记忆,无意注意,无意想象等

2、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易受无关因素干扰,如分心

(三)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1、兴趣爱好方面

2、行为习惯方面

3、智力才能方面

4、对人对己态度方面

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

(一)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1、行动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易变性

(二)爱模仿

1、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2、教师常常是小班幼儿模仿榜样

(三)思维仍带有直觉生动性

1、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2、思维依靠感知进行

三、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

(一)爱玩、会说

1、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对于典型游戏年龄段

2、中班儿童会计划游戏内容、会分配角色、会商量玩法

(二)思维具体形象

1、思维多依靠表象作支柱

2、思维常借助经验来理解

三、幼儿晚期(大班)心理特点

(一)好学、好问、求知欲强

1、提问题:

“为什么”;

2、喜欢拆拆卸卸,弄个究竟

(二)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1、已开始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2、能对熟悉物体进行分类

3、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三)个性初具雏型

1、初步形成比较稳定心理特征

2、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3、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才能

小结:

幼儿大脑结构原成熟和机能的发展,为幼儿高级心理活动和智力开发奠定生理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始终是脑的三个机能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

幼儿的智能潜力是很大的,因此父母和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智能原早期开发和全面发展教育,为人的一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又促进活动的发展。

游戏活动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学习和劳动都带有游戏性质。

因此,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游戏的作用,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什么是知觉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

(一)感觉的种类

(二)知觉的特征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发展

(一)视力

(二)颜色视觉

二、听觉的发生发展

(一)听力

(二)言语听觉

三、触觉的发生发展

(一)触觉发生

(二)口腔触觉

(三)手的触觉

第二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形状知觉的发生时间和标志

(二)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二、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大小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二)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三、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方位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二)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四、深度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深度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二)距离知觉的发展趋势

五、时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时间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二)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观察和观察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观察

(二)什么是观察力

(三)观察力的品质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一)观察的目的性

(二)观察的条理性

(三)观察的理解

(四)观察的概括性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西半球

(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第四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及促进发展因素

一、意义: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集训过程的基础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二、因素

(一)儿童的活动

(二)知识经验

(三)语词作用

小结: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人知活动的开端。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通道,约有80%左右信号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

听觉是儿童学习语言(口语)的基础。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父母和教师应重视幼儿观察力培养。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父母应积极地有目的组织儿童的活动,为婴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刺激,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语言使得学前儿童感知、观察力不断提高,为孩子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和注意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注意

(二)什么是注意力

(三)注意力的品质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发展

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二)选择注意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一)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二)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幼儿注意品质的变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防止

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

二、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措施

第四节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一、注意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位

二、幼儿注意力培养的方法方式

小结:

注意在婴幼心理发展中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可是,幼儿注意力极易分散,常听到一些年轻父母议论,我那孩子脑子不笨,就是学习不专心,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注意品质是孩子长大事业成功必备的心理品质。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和记忆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什么是记忆力

(三)记忆力的品质

二、记忆的种类

(一)按目的划分①无意记忆②意义记忆

(二)按内容划分①运动记忆②情绪记忆③形象记忆④词语记忆

(三)按方式划分①机构记忆②意义记忆

(四)按时间划分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二)各种记忆发生的顺序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1—3岁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二)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五、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

第四节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及记忆力培养

一、记忆的意义

(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

(三)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

二、记忆力的培养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积极性

(二)让幼儿在积极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

(三)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

(四)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

(五)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结:

怎样培养孩子记忆力?

这是父母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记忆力是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培养幼儿记忆力,主要培养记忆的品质:

记忆敏捷性、准确性、备用性、教给孩子记忆方法或策略,学会记忆。

第一节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和想象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二)什么是想象力

(三)想象力的品质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

(三)再造想象

(四)创造想象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二)想象发生的表现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前婴儿想象的特点

(二)3——6岁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位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小结: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好比是,想象力好比是翅膀,只有两者结合起孩子灌输知识,而要珍惜孩子想象成果,拆除束缚孩子想象的栅栏,因势引导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和思维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二)什么是思维力

(三)思维力的品质

二、思维的种类:

(一)具体思维

(二)抽象思维

(三)创造思维

四、思维的基本过程

(一)分析综合

(二)比较分类

(三)抽象概括

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发生的时间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二)人类典型思维发生的时间

二、发生的标志

(一)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11—12个月)

(二)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1—1.5岁)

(三)智慧性动作的出现(1.5—2岁)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思维工具的变化

(一)直观行动性思维的工具——动作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工具——表象

(三)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工具——概念

二、思维方式的变化

(一)直观行动性思维

1、定义

2、特点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

1、定义

2、特点

(三)抽象逻辑性思维

1、定义

2、特点

三、思维内容的变化

(一)从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内在联系;

(二)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第四节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发生质变

(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三)思维过程中语言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突出特点

(一)幼儿的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二)幼儿的思维方式的具体形象性

(三)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一)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二)开始获得“守恒”观念

第五节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什么是概念

(一)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二)概念的掌握的方式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二)内涵的精确,外延不适当

三、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一)幼儿给概念下定义的类型

(二)幼儿进行实物分类的水平

四、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数概念的顺序性

(二)幼儿掌握数概念的阶段性

五、幼儿掌握守恒概念的特点

(一)数目守恒

(二)长度守恒

(三)面积守恒

(四)体积守恒

(五)容积守恒

第六节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一、判断和推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判断

(二)什么是推理

(三)判断和推理的关系

(四)判断推理的类别

二、学前儿童判断推理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判断推理形式的间接化

(二)判断推理内容的深刻化

(三)判断推理根据的客观化

(四)判断推理论据的明确化

(五)判断推理种类的多样化

第七节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什么是理解

二、幼儿对事物理解的发展特点

(一)由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二)由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的依靠词语说明来理解

(三)由对事物的比较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事物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四)由与主观情感相联系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由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步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第八节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位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结:

以上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强调的是:

(1)思维是认知的核心,学前期是个体思维发生发展重要时期,应重视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

第一节言语的概述

一、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言

(二)什么是言语

(三)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二)内部言语

(三)自言自语

三、言语的功能

(一)称谓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交际功能

(四)概括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一、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0—1岁)

(一)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

(二)连续音节阶段(1—8个月)

(三)模仿发音阶段(9—12个月)

二、言语真正发生的阶段(1—3岁)

(一)不完整句阶段(1—1.5岁)

(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岁)

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一)逐渐掌握本族语的全部语音(4岁)

(二)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3—6岁)

二、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迅速增加

(二)词类范围日益增加

(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一)语句的发展趋势

(二)句子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口语基本能力)

(一)从对话语言过渡到独白言语

(二)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续性言语

(三)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四)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产生)

(一)什么是内部言语

(二)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三、书面言语的发生发展

(一)幼儿认字的特点

(二)幼儿的早期阅读

(三)幼儿的外语学习

小结:

学前期是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2—3岁是儿学习口语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连贯性言语发展最迅速时期,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因此,父母和教师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强语言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

(二)什么是情感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是儿童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二)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识动

(三)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趋势

一、情绪的发生与分化

(一)情绪的发生

(二)情绪的分化

二、儿童时期情绪的理论研究

(一)布里哥斯的儿童情绪理论

(二)林传鼎的情绪发展理论

(三)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三、儿童早期依恋感的发展

(一)什么是依恋

(二)依恋表现特点

(三)依恋发展阶段

(四)依恋的类型表现

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一)情绪情感逐渐社会化

(二)情绪情感逐渐深刻化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四)情绪情感逐渐丰富化

第四节学前儿童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一、道德感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道德感

(二)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感

二、理智感的发展的特点

(一)什么是理智感

(二)幼儿理智感发展的表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理智感

三、美感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美感

(二)幼儿美感发展的表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感

小结:

情绪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从小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将为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就要以情感的开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一)亲子交往的含义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

二、亲子交往的途径

(一)父母示范

(二)行为强化

(三)直接指导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权威型

(二)专断型

(三)放纵型

(四)忽视型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三)儿童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影响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父亲对儿童交往数量、质量的影响

(二)父亲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父亲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

(二)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一)一岁前表现相对微笑或应答的特征

(二)二岁后,同伴之间主要形式是游戏

三、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受欢迎型

(二)被拒绝型

(三)被忽视型

(四)一般型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