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1301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docx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内容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考(水平1一2)

1•辨识给定区域土壤的分层结构、土壤的发育程度和土壤的组成。

[区域认知]

2.能够使用地理工具,对土壤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

|地理实践力]

等级考(水平3—4)

运用资料,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形

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知识导学自主学习•握新知

一、认识土壤

1•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起力、能够生长竝的疏松表层。

2.分层:

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3•发育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土层厘

层次多,分层明显

土层遵

层次少,分层不明显

4•组成:

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为土壊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结枸•形戒肥力

阳坡

-光热垄•水分仝♦

阴坡

・光热艺•水分圣・

T坡向

地势低洼

地衣物质迁移快

沉积物易堆积

m被不同

(5)时间与土壤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

2•人类活动

耕作

改善上壤的结构与姓

自然

施肥

提髙土堆的生产能力

±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

[判断]

1•土壤的发育始于植物根系的生长活动。

()

2.发育在花岗岩母质上的土壤含黏土较多。

()

3.常年温暖湿润的地区,土壤形成较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

4.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颗粒较为松散。

()

5.高山地区的土壤垂直变化显著。

()

6•陡峭的山坡发育着土层浅薄的土壤。

()

7•我国南方的水稻土、东北的黑土都是人类耕作活动的结果。

()

答案l.X2.x3・X4.X5.V6.V7.X

土壤的形态

土壤的形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松紧度,孔隙状况和干湿度等。

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如黑色表示土壤腐殖含量高。

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炭色;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粘情况。

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纹状结构,柱状结构和片段结构等。

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

决定看气液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看土壤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干湿度,土壤的干湿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土壤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壤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

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素养导学合作探究核沁突破

探究点一土壤剖面和土壤组成

情境探究

[情境]豊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

诗蕴含看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探究]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从哪些方面认识土壤?

土壤是山哪些物质组成的?

提示主要从土壤分层、土层厚度、土壤颜色、土壤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认识土壤。

土壤主要由枯枝落叶、动物排泄物及遗体、矿物质、水分及空气组

成。

素养凝练

1•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剖面能直观地反映出土壤的厚度、层次,以及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

发育成熟的土壤,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土壤分层

图示

主要特点

腐殖质层

自然土壤中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淋溶层

亠1.

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

因淋溶作用使这一层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含量减少,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

淀积层

山上壤表层淋洗下来的物质,到一定深度就淀积下来形成淀积层。

它承受淋帑层淋洗下来的可溶性物质、土壤胶体,以及其

他的细微物质,并且淀积起来形成不同形

态的新生体

成土母质层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组成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另一方面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土壤组成

的空气明显不同

素养应用

例]: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a

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据此完成

⑴〜⑵题。

B.淀积层

D.犁底层

(1)图a中屮为(

A.有机层

c・耕作层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丄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解析第⑴题,图J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成土母质层之间f为淀积层,故选B项。

(2)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育机质含量低于5%z

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项。

答案

(1)B

(2)C

探究点二土壤的形成

情境探究

[情境]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中。

并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

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浇水。

[探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什么?

②③比较说明

了什么?

②®比较乂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①②对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②③上匕较说明植物的生

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②④的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素养凝练

1•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2•人类活动对土壌形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土壤的影响

举例

合理的耕作

可以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耕作土壤

保护性耕作、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土壤改良等

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

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

退化、肥力下降

不合理灌溉、大量施用化肥等

素养应用

例2: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

据此完成

(1)〜⑵题。

(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从青到黃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生物量的变化B.气候的变化

C.成土母质的变化D.地形的变化

解析第

(1)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遍度低,气遍使土壤的増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D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

第⑵题,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

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1)B

(2)A

他山之石遍览教材倡鉴直传

人教版P94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

这里频繁旱涝。

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

因此,

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自198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

北丘洼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

 

布点结网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知识微网核心要点

1•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从地面向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3.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4.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形成土壤肥力,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5.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土壤空气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

下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

读图完成

1〜2题。

 

1•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B.①〜④之间

D.③〜④之间

B.枯枝落叶

D.腐殖质

A•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2.土壤有机质不包括()

A.矿物质

c•动物残体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组成比例常常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

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z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f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性状良好的土壤,则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的空气和水分组成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变化。

第2题,土壤有机质主要

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答案l.C2.A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第3题,读图知①是大气,②是生物,③是地质,④是地形,⑤是水文。

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

第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

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故B错误。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故C错误。

草地由于根系密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利于地表土壤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高。

森林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故D错。

答案3.C4.A

5.(2020-山东青岛高一期末)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是()

A.有机层和腐殖质层B.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C.淀积层和淋溶层D.淀积层和母质层

解析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答案C

6.下图是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土壤由、、和空气组成。

野外一般从、

、等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

(2)土壤处于、、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是一个的系统,是联系和的关键环节。

(3)土壤不仅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

解析第

(1)题,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2)题,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位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第⑶题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答案

(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2)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开放有机界无机界

(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课后作业知能提升

课后评估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

(2019•温州高一检测)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

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完成1〜2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A.黑土B.红壤

c・水稻土D.寒漠土

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I?

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

解析第]题,黑土区,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

红壤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较低。

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

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

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

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番类爭氐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

答案l.A2.C

(2020•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2019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硏。

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

据此完成3〜4题。

3•返校实验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

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气候B.成土母质

C.生物D.成土时间

4.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大量施用化肥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沙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

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解题的关键由红壤得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

选A。

第4题,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所以改良的措施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増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

掺沙子改良土质黏重,选B。

答案3.A4.B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

C.时间D.气候

6•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低等生物作用②一岩石风化崩解

③c——土壤分层形成④d——成熟土壤形成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5题,时间决定看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看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

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第6题,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

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

答案5.C6.D

(2020-山东临沂高一期末)下图示意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据此完成

7〜8题。

 

B.生物

D•气候

7•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源于()

A•成土母质

C•风化基层

8•图示区域()

 

B.①③

D•②④

A•①②

C•③④解析第7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第8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错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z③正确;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

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

答案7.A8.B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看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a是不同气

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

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囲a图b

9•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形

C.降水D.成土母质

10.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IB.甲与II

C.乙与IID.丙与I

解析第9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选A。

第10题,甲图淋溶层最厚,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乙图无淋溶层,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丙图淋溶层适中,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区发育看草原土壤。

森林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多,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原土壤,下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可以判断I为草原土壤,故选D。

答案9.A10.D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

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

我国东北地

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

(1)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部吸收矿物质合

成有机物质。

(2)题,气温和降水影响看土壤的肥力。

第(3)题,结合教材即可回答。

答案

(1)光合矿物质

(2)降水气温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12.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蜒

tfii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

层和层。

(2)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不同的土壤质地

存在差异。

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解析第

(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

(2)题,成土母

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

殖质层。

其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

(1)腐殖质淋溶

(2)成土母质(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

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等级考——小试牛刀

(2020•山东青岛高一期末)下图示意祁连山黑河上游三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

度分布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土壤有机碳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A.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很大

B•相同土壤深度,高寒草甸的有机碳密度最大

C.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的表层聚集性

D.表层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

2•影响黑河上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

C.植被类型D.地形地势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表层中高寒沼溼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D正确;随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不大,没有呈现显著的表层聚集性,相同土壤深度中,依然是高寒沼溼草甸的有机碳密度最大,所以A、B、C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不同”因此,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类型。

答案l.D2.C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分为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

下图为d泮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海拔由离到低多年凉土南界(下界)

北丄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的分布特点是()

A.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

C.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

4•下列有关受冻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冻土广布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冻土对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不利

C.多年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沼泽

D•季节冻土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伸展,对农业生产不利

解析第3题,图中由南到北z表示纬度的升高z竖线的高低表示厚度的大小,所以随着纬度的升高z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

第4题,季节冻土在夏季融化,此时农作物生长旺盛z利于根系向下伸展。

答案3.B4.D

5.(2020-山东潍坊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重火灾,起火次数7.3万次。

雨林植被垂直结构复杂,物种繁多,但土壤贫瘠。

过火之后,原生林植被基本全部死亡,经过漫长的演替,会形成次生林,土壤肥力随之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圆圈人小反映养分储敬的多少箭头粗刑衣示养分流验的人小

(1)绘制火灾前后该区域雨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土壤肥力

<)压生林次生林时间

(2)说明热带雨林植被垂直结构复杂的原因。

(3)据图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答案

(1)

土壤肥力

0原生林次生林时间

(2)气候高温多雨,植被高大,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复杂的垂直结构。

(3)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大量养分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物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补充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