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127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docx

最新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二模理综带答案

2018年高考适应性练习

(二)

理科综合能力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135.5Fe56Cu64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吸收N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

B.1分子蔗糖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C.具有碱基对的核酸,有可能运输氨基酸

D.将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去掉,剩余部分仍能合成肽链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

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

D.从静置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结果估测值偏大

3.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

右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为该病携带者,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C.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D.该病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4.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

C.在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6.“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

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记载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因为加热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成HgS晶体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1molLiAlH4在125℃完全分解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A

C.向100mL1mol·L-1Fe(NO3)3溶液中滴加足量HI溶液,转移0.1NA个电子

D.密闭容器中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生成6NA个N-H键

9.枸橼酸是一种弱有机酸,是柑橘类水果中产生的一种天然防腐剂,也是食物和饮料中的酸味添加剂。

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枸橼酸与乙二酸属于同系物

B.化学式为C7H8O7

C.1mol枸橼酸最多消耗4molNaOH

D.1mol枸橼酸最多能与3mol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10.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Z与Y、W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Y、Z、W的简单氢化物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B.X、Y、Z三种元素间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半径:

X

D.含W的钠盐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中性

1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12.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采用一种具有高效率输出、可快速充电、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新型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

M电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聚合物交换膜只允许Li+通过,而e-不能通过。

电池反应式为LixC6+Li1-xFePO4

LiFePO4+6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B.充电时,Li+通过聚合物交换膜向M极迁移

C.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阴极质量增重19.2g时,通过聚合物交换膜的Li+数目为0.6NA

D.充电时电路中通过0.5mole-,消耗36gC

13.室温下,向三种浓度相同的弱酸HX、HY、HZ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pH与中和百分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

Ka(HX)>Ka(HY)>Ka(HZ)

B.图中A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Y-)>c(Na+)>c(HY)>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

c(X-)=c(Y-)=c(Z-)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X)+c(HY)+c(HZ)=c(OH-)-c(H+)

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原子的总能量减少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15.如图所示,一轻杆一端固定一小球,绕另一端O点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小球运动过程中,轻杆对它的作用力

A.方向始终沿杆指向O点

B.一直不做功

C.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一直做负功

D.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16.如图,A、B是两个用等长细线悬挂起来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小球,mB=3mA。

B球静止,拉起A球,使细线与竖直方向偏角为30°,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A与B发生弹性碰撞。

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碰后两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静止,B向右,且偏角小于30°

B.A向左,B向右,且偏角都等于30°

C.A向左,B向右,A偏角小于B偏角,且都小于30°

D.A向左,B向右,A偏角等于B偏角,且都小于30°

17.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是3Ω、1Ω和4Ω,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已知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3:

1。

若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IB.3IC.4ID.5I

18.如图所示为两个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电荷,距离为d,电荷量分别为+Q和-Q,在它们连线的竖直中垂线上固定一根长为L、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有一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上端管口射入,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则小球

A.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B.受到的库仑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射出时速度仍为v0

D.受到的管壁对它的弹力的最大值为

19.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2kg的物块静止于x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从t=0时刻开始,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速率平方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B.前2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2m

C.t=4s时物块位于x=2m处

D.2~4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3m

20.某回旋加速器两D形盒间电压的变化周期可随时与粒子运动周期同步,粒子通过缝隙时加速电压都能保持大小为U,已知它可以将质子P加速到某一速度vm,如果改用它加速α粒子,并且也要达到相同的速度,则

A.磁感应强度大小应变为原来的

B.磁感应强度大小应变为原来的2倍

C.在回旋加速器中转过的周期数是原来的2倍

D.在回旋加速器中转过的周期数是原来的

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铁环套在粗糙的水平横杆上,通过细线连接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小球还用一水平细线拉着,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保持环和小球的位置不变,横杆的位置逐渐按图示方向转到竖直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环与杆相对静止,则

A.连接环和小球的细线拉力增大

B.杆对环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C.杆对环的弹力一直减小,最小值为mg

D.杆对环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值为2mg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实验装置中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轻滑轮,另一端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物块一端通过打点计时器与纸带相连。

另一端通过细绳与托盘(内有砝码)相接,用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为M,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时,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在托盘和砝码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己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物块运动过程中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测量出了三个连续点1、2、3之间的距离x1、x2。

(1)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的符号和实验测量的物理量的数据,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不计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及细绳与滑轮间的阻力),如果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替代细绳对物块拉力,则求出的动摩擦因数的数值(选填“偏大”或“偏小”)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2)若用此装置做“探究物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时,除了必须满足物块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3.(9分)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某一电阻Rx的阻值,他们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测量出Rx的阻值约为18Ω左右。

为了进一步精确测量该电阻,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15mA,内阻未知)

B.电流表(量程0.6A,内阻未知)

C.电阻箱(0~99.99Ω)

D.电阻箱(0~999.9Ω)

E.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约1Ω)

F.单刀单掷开关2只

G.导线若干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图并连接好实验器材,按照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a.先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1,断开S2,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阻箱有合适的阻值R1,此时电流表指针有较大的偏转且示数为I;

b.保持开关S1闭合,再闭合开关S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①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规格可知,电流表应选择,电阻箱应选择(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②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待测电阻Rx=(用步骤中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同学乙认为

(1)图中电路可以用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

若已知所选电流表的内阻RA=2.0Ω,闭合开关S1、S2,调节电阻箱R,读出多组电阻值R和电流I的数据;由实验数据绘出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14分)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1kg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左端叠放一质量为m2=2kg的木块,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3t(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1)求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一起运动的时间t1;

(2)通过计算,在图乙中利用己经给出的坐标数据,画出木板和木块的加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取水平拉力F的方向为正方向)

25.(18分)如图甲所示,在空间存在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磁场中竖直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导轨间距为L,顶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

一根长度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水平金属棒,以初速度v0从导轨上的MN处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当棒运动到MN下方h高度处刚好开始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求:

(1)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刚好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

(2)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刚好做匀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3)从微观角度看,金属棒中的自由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在电磁感应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请在图乙中画出金属棒在匀速运动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

26.(15分)实验室欲测定铁铝合金的组成,将铁铝合金溶解后,取试样25.00mL,分离并测定Fe3+的浓度,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已知:

乙醚易挥发,易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将铁铝合金溶解的试剂是(填字母)。

a.稀盐酸b.稀硫酸c.稀硝酸d.浓硝酸

(2)己知氢氧化铁实际上是三氧化二铁的水合物,则通过称量氢氧化铁固体质量的方法来确定c(Fe3+)时,该方案理论上的主要缺点是。

(3)操作X是,操作X后检验溶液中是否有Fe3+残留的方法是。

(4)蒸馏装置如右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5)将含Fe3+的溶液定容至100mL需要的仪器是。

(6)已知滴定反应为Ce4++Fe2+=Ce3++Fe3+,当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0.1000mol·L-1Ce(SO4)2溶液15.00mL,则开始试样中c(Fe3+)=。

若改用稀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滴定含Fe2+的待测液,则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7.(14分)合成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1)在合成氨工业中I2O5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

己知2I2(s)+5O2(g)=2I2O5(s)△H=-76kJ·mol-1;2CO(g)+O2(g)=2CO2(g)△H=-566kJ·mol-1。

则该测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

①温度T1时,0~0.5min内的反应速率v(CO)=。

②b点CO的平衡转化率α为,c点的平衡常数K为。

③下列措施能提高该反应CO转化率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加入催化剂d.移走CO2

(3)若氨水与SO2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时溶液呈(填“酸性”或“碱性”),向上述溶液中通入(填“NH3”或“SO2”)可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含硫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已知常温下NH3·H2O的Kb=1.8×10-5mol·L-1,H2SO3的Ka1=1.5×10-2mol·L-1,Ka2=6.3×10-8mol·L-1)

28.(14分)某科研小组以废旧的含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为原料制取Ni2O3,工艺流程如下图:

相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的pH和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BaSO4和(填化学式)。

(2)操作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操作A中没有FeS和NiS沉淀产生,其原因是(用Ka和Ksp解释)。

(3)操作B加入H2O2的目的是,加NaOH溶液调节pH应在范围内;操作C中加入NaF的目的是。

(4)该工艺流程中使用H2S气体,优点是可以制取副产品CuSO4·5H2O,但也有明显的缺点:

一是产生空气污染,二是。

(5)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为:

在碱性条件下电解,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ClO-再将Ni2+氧化成2NiOOH·H2O沉淀。

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0.80gCuSO4·5H2O副产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CuSO4·5H2O稳定存在的温度应低于,则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29.(11分)为探究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拉斯特用变形虫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继续拉斯特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信使的作用,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0.(8分)酶的来源可能是新合成的,也可能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

为探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以淀粉酶的活性为酶含量变化的检测指标,对萌发的小麦种子做了分组培养实验,每隔12小时分别测定两组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如下:

请回答:

(1)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2)比较I、II组实验结果,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

(3)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31.(9分)II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VD3表示)与II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II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VD3的调节方式特点是:

(写出两点即可)。

(2)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

(3)一些II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II型糖尿病发病率呈(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

据此,可推测血浆VD3能,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32.(11分)科学工作者用荧光标记法对某品系二倍体植物AA(2n=24)的花色基因(A-红花、a-白花)进行研究,A被标记为红色荧光点。

(1)正常个体一个细胞的红色荧光点数量最多为个,这表明该细胞完成了过程。

(2)在该品系中,偶然发现有一棵植株的绝大多数体细胞中有三个红色荧光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株育性正常,取该植株的体细胞进行观察,发现染色体数量为24条,但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实验:

①让该植株与白色品系植株杂交得F1;

②任取两株F1植株杂交,得到F2(假设F2的数量足够多);

③统计F2中各花色的比例:

若后代红花:

白花=,则能确定属于第二种情况。

若后代红花:

白花=3:

1,则(填“能”或“不能”)确定属于第一种情况。

请画出F1可能的基因及染色体组成图像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原因。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答题卡上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B.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C.当环境的相对湿度为1时,则干湿泡湿度计的两个温度计读数一定相同

D.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酸的密度和油酸的摩尔质量

E.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就会越激烈,所以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2)(10分)如图所示,一绝热气缸固定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

初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0,活塞与汽缸底部相距为L。

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Q时,活塞上升到与汽缸底部相距2L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

求:

①此时气体的温度;

②加热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所示,P、Q、M是均匀媒介中x轴上的三个质点,PQ、QM的距离分别为3m、2m,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向右传播。

在t=0时刻,波传播到质点P处并且P开始向下振动,经t=3s,波刚好传到质点Q,而此时质点P恰好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且离平衡位置10cm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答题卡上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该简谐波的波速为1m/s

B.该简谐波的波长为12m

C.当波传播到质点M时,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50cm

D.当t=5s时,质点Q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E.当质点M运动到最高点时,质点Q恰好处于最低点

(2)(10分)如图所示是一透明物体的横截面,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ABC,边长AB长为a,底面AC镀有反射膜。

今有一条光线垂直AB边从中点入射,进入透明物体后直接射到底面AC上,并恰好发生全反射,(己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①透明物体的折射率和光在透明物体内的传播时间;

②若光线从AB面沿平行于底面的方向射向透明物体,求光线最终离开透明物体时的出射角。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金属铁、铜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下图1表示铜与氯形成化合物A的晶胞(黑球代表铜原子)。

图2是Fe3+与乙酰乙酸乙酯形成的配离子B。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第一电离能I1(Fe)与I1(Cu)的关系是:

I1(Fe)I1(Cu)(填“>“<”或“=”)

(3)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l原子的配位数是。

(4)B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含有的化学键为(填字母)。

a.离子键b.金属键c.极性键d.非极性键

e.配位键f.氢键g.σ键h.π键

(5)化合物A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可能是;与NH3互为等电子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