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104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

2020届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2018课标全国)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突触的突触后神经元不能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

B.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递质起作用后,被相关蛋白酶降解发生在内环境中

D.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某突触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是另一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

因此也可能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A项错误;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体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项错误;神经递质的成分很复杂,但不属于蛋白质,C项

错误;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神经调节,D项正确。

2.(2018陕西二模)图1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通道开放,C「内流;图2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上升

B.图2中发生ab、be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协助

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C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因此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A项错误;图2中发生ab、be段电位变化时,除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外,其他离子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B项错

误;根据题意可知,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因此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但是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C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项错

3.(2018课标全国一模)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平时,膀胱壁肌肉舒张,

尿道括约肌收缩,不会引起排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人憋尿时,c神经兀释放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

位变化

B.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C.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成人“憋尿”时,c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加强静息电位,A项错误;由于e是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所以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B项错误;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项正确;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不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4.(2018山西一模)感受器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时,在神经纤维上

()

A.神经递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B.膜上的多种蛋白与静息状态下电位的维持有关

C.刺激的强度越大,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幅度越大

D.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神经递质传递的是化学信号,A项错误;膜上的多种蛋白与静息状态下电位的维持有关,B项正确;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幅度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项错误;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项错误。

5.(2018衡水金卷模拟)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B.若抑制性递质开启了突触后膜的阴离子通道,动作电位较小

C.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调节机制相同

D.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是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

内流

答案A

解析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A项正确;若抑制性递质开启了突触后膜的阴离子通道,则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电位差更大,而不是动作电位较小,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体液调节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C项错误;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不消耗能量,和缺氧无关,D项错误。

6.(2018西宁二模)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1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但不属于反馈调节

2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4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来促进排卵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①错误;②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属于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②正确;③激素通

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细胞,但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③错误;④垂体含有促性腺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产生,④正确。

7.(2018常州一模)研究发现模拟禁食效果(只喝水不进食)的饮食,

能激活糖尿病小鼠胰岛B细胞再生并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进而缓解高血糖症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实验验证时需要设置正常小鼠和不禁食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

B.翻译合成胰岛素时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3种

C.胰岛素mRNA的碱基数刚好是胰岛素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的3倍

D.正常情况下,健康小鼠进食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

答案A

解析进行实验验证时需要设置正常小鼠(空白对照)和不禁食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A项正确;翻译合成胰岛素时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和核糖体上的mRNA进行碱基配对,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4种(A—U、U—A、C—G、G—C),B项错误;mRNA中存在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碱基数与氨基酸数之比大于3:

1,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健康小鼠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D项错误。

8.(2018太原模拟)细胞间可以通过体液来完成间接的信息交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等

B.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D.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答案A

解析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A项错误;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其靶细胞为多种组

织细胞,B项正确;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的浓度,其靶细胞是肝细胞,D项正确。

9.(2018茂名一模)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

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又能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可见促红细胞生长素(ESF)的靶细胞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和肝脏细胞,A项错误;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项正确;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胞数增加,又能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可见

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10.(2018石家庄二模)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发生节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

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降低化学致癌因子对DNA的损伤。

调查发现,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

由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CN可能位于下丘脑

B.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晴天比阴天多

C.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除工作、学习压力之外,光污染也是导致城市失眠人数和癌症患

者数增多的因素

答案B

解析下丘脑与动物的自动节律有关。

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发生节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

可见SCN可能位于下丘脑,A项正确;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应该是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晴天比阴天少,B项错误;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

可见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项正确;除工作、学习压力之外,光污染也会使视网膜细胞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导致城市失眠人数和癌症患者数增多,D项正确。

二、解答题

11.(2018自贡模拟)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BD=DE),M为连

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

请回答:

A/BCDE.F/

O―二O—•—•—•J

—GXi

(1)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大,引起膜

内外的电位发生变化,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2)刺激如图点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

的,你判断的理由是。

(3)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影响,

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

白,可观察到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2将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发现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位变化,但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钙离子

答案⑴Na+相反

(2)C只有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才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说明兴奋既传到了B点,也传导了E点

(3)①突触小泡②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但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解析

(1)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

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而膜内相同。

(2)据图分析,三个神经元中只有中间的神经元上有四个点,若要判断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递,应该选择中间的点刺激,但是D点刺激后兴奋会同时到达B、E两点,电流表不偏转,因此只能刺激C点,兴奋先后到达B、E两点,电流表偏转两次,进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白,可观察到突触小泡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②将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发现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位变化,但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但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12.(2018益阳模拟)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作用于褐色脂肪细胞(BAT)和肝脏细胞。

但BAT细胞的产热能力是肝脏细胞的60倍。

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条件下BAT细胞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①〜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增加鈕.

旧:

腺素的陀詣申

甘油、脂肪酸

BAT细胞产热

(1)在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表示分级调节的是填

序号);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2)由图可知,激素的受体位于填“细胞膜上”“细胞内”

或“细胞膜上和细胞内”);④为的过程,UCP—1可能通

过促进阶段增加产热。

(3)BAT细胞产热能力是肝脏细胞的60倍,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

答案

(1)①②神经递质

(2)细胞膜上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或“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氧

呼吸的第二、第三

(3)肝脏细胞主要氧化分解糖类,BAT细胞主要氧化分解脂肪(甘油和

脂肪酸)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为下丘脑-①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②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这一过程为分级调节。

图中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故促

进肾上腺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2)图中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和细胞内;图中④表示基因表达过程。

UCP—1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促进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3)BAT细胞产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肝脏细胞主要氧化分解糖类,BAT细胞主要氧化分解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