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0967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cx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2)

  [重点]地方时

  1、地方时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

同学们应注意三点:

  

(1)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

  (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地方时及计算。

  

(1)经纬网的理解:

经线、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纬线、纬度及南北半球、中低高纬度、五带的划分标准。

纬度1°所对经线长度为111千米,经度1°所对纬线长度为111·cosφ千米(φ为当地纬度)。

  

(2)地方时的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计算。

  (3)地方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某经线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本经线的时刻,如正午12点,子夜0点;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进行时间换算;

  ③由于地方时总是对某一经线而言的,没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东西多变性,因此常会造成时间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4)地方时的计算:

空间定位清楚与地理分析到位与数学计算准确。

  ①空间定位:

用图示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

已知、未知和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

  ③数学计算:

认真计算,仔细检查。

  ④计算公式: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经度差)÷150 (东+;西-)

  例题1: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假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___月___日。

  (3)A地方时应在___时___分至___时___分。

  答案:

(1)A点正确位置应在图中加粗的范围内,如下图:

 

  

(2)7 1

  (3)10 40 12 0

  例题2:

读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两题。

  ①.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月21日8时20分  B、12月22日21时20分

  C、6月22日8时    D、12月22日8时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B、此时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度32分,该处的地理纬度是北纬38度54分

  C、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都将进入汛期

  D、此时南北极圈相比,是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

  答案及解析:

  ①.因0度经线(40°E西侧第一条经线)平分夜半球即0度经线是两日的分界线,则其时间为6月22日0时,故北京时间为C。

  ②.D对。

北极圈为极昼无夜,南极圈为极夜无昼。

此时60°58’N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等于73032’,B错。

  

  2、区时 在地方时(使用不方便)的基础上,人为制定了理论区时,实行分区(24个时区)计时(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的办法。

区时是以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计时标准,这样使用起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①特别的计时方法 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计时,如我国采用北京时间即是一例。

  ②时区的划分注意要点:

  A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便产生了不同的时刻。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B.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C.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D.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E.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

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

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

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

已知经度÷15°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

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

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例题3:

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______;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______区。

 

  

  答案:

19时44分 西5

  

  ●时区图的判读

  第一,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经线的确定

  

  例题4: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①.甲地时间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B)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②.甲地时间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C)

  ③.北京为:

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B)

  

  解题思路:

(1)在地球上使日期发生变化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为180°经线;另一处为时间是今日0点或昨天24点处。

因此,如(图1)AB与BC两条经线中,有一条必为180°经线,而另一条则为7月6日的24点或7月7日的0点所在的经线,那么,哪条是180°经线呢?

  

(2)180°经线的确定

  根据地球运动方向(题干中的隐含条件:

圆心为北极点),180°经线的东侧比西侧的日期要晚一天。

而图中经线BC东侧为7月6日,西侧为7月7日,则经线BC为180°经线。

确定了180°经线的位置,其它经线的度数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变换图形,化解难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时区图,我们习惯于侧视平面图。

若将题目上的俯视图转换为侧视的平面图,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根据题目条件,全球只有两个日期且互相平分。

因此题图可转换为(图4)。

这样,甲地时间及北京(东八区)时间就一目了然了。

例题4第③小题的计算方法:

先根据题目条件转绘为如上图,则:

X=7月7日3时+(8-3)=7月7日8点

  

  第三,对时区图的再认识

  在时区图的学习中,一是不仅要重视时间的换算,同时要注意全球日期的分布。

例如:

当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时,太阳直射在哪条经线上?

北京时间是多少?

例如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6日,2/3的地方为7月7日时,北京时间为多少?

反之,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7日,2/3的地方为7月6日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二是要重视图形的变换,化繁为简。

只要是计算时间的题目,不论是文字题还是图表题,均要转化为侧视平面图,使题目直观明了。

例如:

已知50°W为某月3日20点,求北京的区时是几点?

  先将题目转绘为如上图,从图上可知:

  ①两地时区差为3+8=11,则两地相差11小时

  ②因北京位于50°W东面,故北京比50°W早11小时。

根据时间计算的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的区时为3日20时+11时=4日7时。

  

  3、日界线

  ●日界线的划分

  东、

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

因此,越过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

  如箭头A、B、C:

日期不变

  如箭头D、E:

日期加一天

  如箭头F、G:

日期减一天

  ●日界线的性质:

  ①更日性:

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

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

  

  ②运动性:

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自转东移);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相对于大阳来说则是静止的。

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转折性:

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

自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④意义性:

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日界线的用法:

以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两侧时间是连续的。

  

  例题5: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当地时间200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青岛的启航的时间是( )

  A.2000年12月19日2时   B.2000年12月20日4时

  C.2000年12月19日17时  D.2000年12月20日13时

  

  答:

B.青岛(东8区)比温哥华(西7区)早8+7=15小时,故启航时间是:

2001年1月2日15时—14日2时+15小时=2000年12月20日4时。

这类题型不要考虑越过日界线是否要加减一天,先求两地相隔区时数(即时差),两地分属东西时区,时差即两地时区数相加,如东8区与西5区相差8+5=13小时,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12+12=24小时;东时区都比西时区时间早,如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一天),故由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一天的实质就在于此。

然后再加或减时差即可。

  

  例题6: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B.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答案:

B.越过了180度经线,不一定越过日界线,因为二者有部分不重合,且可能是由西向东或相反。

  4、时间问题(时区、地方时的计算)专题训练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

  1.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的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的季节

  C.长江中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图2)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判断5—6题:

  5.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

  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C.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6.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7.当全球正好是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各占一半的时候,华盛顿的时间为:

( )

  A.19时  B.5时  C.12时  D.0时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A

  

  7.A

  因为180度经线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即其两侧日期相差一天,又由于新旧两天各占12小时,故此时0°经线为0点,即中时区为0点,华盛顿在西5区,比中时区晚5小时,故时间为前一天的19时。

宇宙中的地球(三)

  三、学习方法指导

  本单元学习中应用到的学习方法有:

  1.勤动笔墨: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例:

笔尖上的行星—海王星的发现,就是通过计算结果发现的;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也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自己梳理;

  2.综合分析:

分析一般指把事物的各个属性或各个部分(方面)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重要思维活动。

综合分析则是从多个角度、多种影响因素分析某种现象的思维方法,由于地理学课综合性特点以及该学科最终落脚点是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都是综合的问题,因此地理学习中,综合分析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

分析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图见教材)

  读图分析问题经常要用综合分析方法,一般思路是:

  

(1)描述图中展示的现象:

读图看出,我国的太阳辐射分布情况是,东部低、西部高,新疆的西北部较低,四川盆地最低。

  

(2)分析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低则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海陆位置—内陆地区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就弱,到达的太阳辐射就强。

  (3)根据

(2)总结的规律,分析

(1)中呈现的现象的原因。

如: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海拔高、低纬度、内陆;东南部沿海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降水多;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弱的原因—季风区、盆地地形;新疆西北部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准噶尔盆地向西敞口,接纳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

  3.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地理学科的落脚点在现实问题,因此运用地理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例:

诗歌与月相等。

  4.加工整理学习方法:

例: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涉及“国内外探索历程”的丰富资料,同学们在查阅资料了解过程时,要善于以时间顺序或其他某思路的顺序,整和资料,如此,即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又可以加深记忆、加强理解。

  5.空间想象:

宇宙环境、地球运动、月相变化等知识,都是大尺度的时空变化事件,不易直观看到,因此,必须借用空间想象法学习。

  6.变式分析:

对于规律的掌握,常常借用曲线图示意,如: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等,要能够将曲线图从各个视角变换理解分析,即运用多种变式图理解规律。

  7.借助其他学科解决地理问题(如:

运用物理学基本方法解决地转偏向问题等)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读“太阳黑子与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相关性图”(图见教材)分析规律

  读教材图,分析思路是:

首先搞清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含义;其次分析两条曲线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步,观察周期关系,总结规律。

  例2:

当太阳直射在120度经线上,东经125度的地方时是

  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

  解题思路:

本题要在理解地方时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经125度在120度以东,相差5个经度即20分钟。

  答案:

B

  例3:

6月22至9月23日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

短-长-短

  B、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低-高-低

  C、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速度及北京、香港纬度位置掌握程度的双项选择题。

  6月22日至9月23日,是北半球由夏至日至秋分日的一段时间。

  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在夏至日白昼最长,故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时,北京地区白昼不可能为:

短-长-短,所以选项A错误。

  地球经过公转轨道近日点时为每年的1月初,所以选项C错误。

  香港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每年有两次被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也两次达到最高值。

所以在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香港地区会达到太阳高度最高,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低-高-低的情况。

  南极圈内在夏至日时为极夜,到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

  答案:

B、D

  例4:

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度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上不动

  B、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度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均无差异

  C、地轴上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65度时,热带范围缩小了。

  D、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45度时,温带范围变大了,热带范围变小了

  

  解题思路:

本题实质上是黄赤交角意义上的一种考查方式的变形,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黄赤交角的本质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清楚后,便可确定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晨昏线的位置,进而可以引申到有关地理试题设问的内容。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为90度。

,即黄赤交角为0度。

这样太阳的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无南北方向的移动。

但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将在赤道上做东西方向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无纬度变化,即全球各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变,南北半球相应纬度太阳高度角相同,同时也无昼夜长短的变化。

因此,南北半球受热状况相同。

  地轴同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65度时,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5度之间移动,热带范围扩大了。

  地轴同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45度时,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45度之间移动,热带最大范围界线变为45度纬线;寒带的外界也变为45度纬线,地球上没有温带出现。

  答案:

B

  五、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的正确叙述是

  A.除我们脚下的地球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天体

  B.恒星和行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C.任何天体都位于天球之内

  D.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唯一存在形式

  2.在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3.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产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活动剧烈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动地球运动

  4.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C.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D.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5.与地球上存在和发展生命物质无关的条件是

  A.地球公转方向适宜   B.日地距离适宜

  C.地球质量和体积适宜  D.地球生存的宇宙环境适宜

  6.地球上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 

  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  C.靠近低纬的河岸  D.靠近高纬的河岸

  7.下列各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  B.上海  C.东京  D.莫斯科

  8.关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东侧是是地球上的最东边  B.它就是180度经线

  C.从西侧进入东侧要减去一天  D.东侧是6月22日8时,则西侧为6月21日9时

  9.关于A(北纬20度),B(南纬20度),两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比较,正确的是 

  A.A和B永远不能相等

  B.一年中只有一天相等

  C.A大于B的日期约为半年之久

  D.在某一天A和B同时达到90度

  10.2001年洒在我国大陆上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位于121°36ˊE, 28°15ˊN),而没有射在我国最东的乌苏里江沿岸(大约位于135°E,48°28ˊN ),下列四幅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能够说明上述现象形成原因的是 

  A.②  B.①  C.③  D.④

  11.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则必然 

  A.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

  B.晨昏圈平面与地轴交角最大

  C.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D.晨昏圈平面与地轴交角最小

  12.某地在东经120度,北纬40度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得到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以下组合不正确的是 

  A.夏至日为16度34分

  B.冬至日为63度26分

  C.秋分日为40度

  D.春分日为23度26分

  13.当整个东半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此时该船所处的地理位置是 

  A.00;1100W      B.200纬线,1700E  

  C.23026,S,W700   D.23026,N,E1600 

  

(二)综合题

  1.读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___。

  

(2)北半球夜大于昼,昼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少的时段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长的时段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图所示的半球是   半球。

  ②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   上,北半球是 季,昼夜长短状况是   。

  ③A地的地方时是  点钟,昼长达  小时;B地是  点钟,昼长达  小时;C地是  点钟,夜长达   小时;D地是  点钟,昼长达  小时。

  ④A地位于B地的  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