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258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标解读】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背景、内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

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3、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借鉴。

【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表: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农业

 

 

工业

 

 

结果

 

 

原因

 

 

2.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3.简述苏联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借鉴。

 

【目标检测】

1.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3.“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在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之际,当代学者李慎明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指出:

苏联领导人自己

从“否定党的领袖”到“否定党的历史、苏联的历史”开始,最终亡党亡国。

最早迈出这一步的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B.重点在农业方面

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

5.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

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6.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8年

1989年

1990年

国民生产增长率

3.2%

2.8%

2.4%

-4%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8.(2014年福建卷-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9.(2015年江苏卷-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10.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伪造平等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

“我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

 

第17课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表: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80年代经济全面滑坡;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农业

 

①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地和饲养牲畜;

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③种植玉米运动;

④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1扩大农场、农庄的自主权

2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3提高农产品价格

4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经济方面:

①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②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③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政治领域:

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工业

 

1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3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推行新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结果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964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

前期取得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政治改革致使苏联解体。

原因

 

①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②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③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有很大盲目性;

④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1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框框

2改革后期指导思想趋于保守,改革停滞

3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①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②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相同:

①指导思想: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内容: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

③结果:

改革过程脱离了实际,成效不明显最以失败告终。

异:

①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②结果: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

③失败原因:

前两者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而后者虽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3.苏联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2)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社会主义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必须不断探索改革实践。

【目标检测】

1、【解析】D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状况。

人们开着飞机排队买面包,说明工业的发达和农业的落后,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故选D。

2、【答案】B【解析】考查赫鲁晓夫改革。

蛮干家是一个贬义词汇,指的是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盲目决策,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

A、C、D选项都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正确的做法,体现不出蛮干,所以选B。

3、【解析】A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符合材料中“否定党的领袖”。

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据此本题选A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D项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特点。

5、【解析】D‘民主化’、‘私有化’的主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

6、【解析】A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过程、影响分析,苏联在争霸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科技的重视,为了争霸的需要在科技的投入是很大的,特别是军事方面。

7、【解析】C

8.(2014年福建卷-22)D

9.(2015年江苏卷-19)B

10

(1)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个人作风的影响。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1.

(1)(4分)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

①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

② 减少政府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

(2)(5分)

①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 二战后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 共同的局限性:

未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的国情,改革未坚持实事求是。

(3)(3分)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理由:

① 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② 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③ 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