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08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

 

一、单选题(总分:

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本题3分)“公元690年二月,□□□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

殿前试人自此始。

”“□□□”的名字应是(  )

A.隋炀帝

B.武则天

C.李世民

D.赵匡胤

2.(本题3分)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3.(本题3分)

以外戚身份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继秦汉以后,结束分裂、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杨坚

B.杨勇

C.杨光

D.杨俊

4.(本题3分)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本题3分)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中对日本走上封建主义道路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遣唐使来华

D.

文成公主入藏

6.(本题3分)2020年3月日本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

中方对此感同身受,愿在努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尽己所能向日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唐朝时中国就有人主动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是(  )

A.遣唐使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7.(本题3分)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招考方式源于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册封制度

C.科举制

D.郡县制

8.(本题3分)唐太宗曾借用古人的话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越舟。

”这说明唐太宗重视(  )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9.(本题3分)某考古队在对一座古墓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开元通宝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据此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生活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本题3分)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  )

A.长安

B.开封

C.余杭

D.涿郡

11.(本题3分)

唐朝时,我国与其它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唐朝疆域比过去缩小,通过对外扩张来扩大疆域

D.周边各国希望通过与唐朝的交往促进本国发展

12.(本题3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完善科举制度

②重视选贤用能

③注重发展经济

④打击官僚贵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本题3分)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日友好

B.传播日本文化

C.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及制度

D.求取佛经精义

14.(本题3分)结束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15.(本题3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6.(本题3分)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北周

17.(本题3分)历史兴趣小组要排演《安史之乱》的短剧,你认为剧目中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①安禄山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玄宗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8.(本题3分)“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

A.曲辕犁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9.(本题3分)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0.(本题3分)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二、综合题(总分:

4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jī,借)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

……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材料三《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画)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两个盛世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形成这两个盛世的共同原因是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步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对汉藏两族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

22.(本题10分)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请写出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23.(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的一位皇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这条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端和北端当时的名称。

(3)依据材料指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这条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问题

(1)中这位皇帝的父亲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

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然而太子却不听忠告,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也随之灭亡。

请分别写出这位皇帝的父亲的名字和隋朝灭亡的时间。

24.(本题10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史实。

吐蕃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隋唐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单元测试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的信息“公元690年二月”“殿前试人”可知,“□□□”的名字应是武则天。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故选:

B。

本题以“公元690年二月,□□□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

殿前试人自此始。

”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建议学生重点掌握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相关。

2.【答案】:

C;

【解析】:

755---763年唐代爆发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符合题意。

故选:

C。

此题主要考查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衰亡的史实。

3.【答案】:

A;

【解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继秦汉以后,结束分裂、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故选A。

4.【答案】:

D;

【解析】:

唐玄宗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

D。

此题主要考查了唐玄宗。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地位。

5.【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僧人等来唐朝,吸收唐朝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即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C符合题意。

故选:

C。

此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明确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此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

C;

【解析】:

A.遣唐使是到中国的日本人,B.玄奘是到天竺(印度)的中国人;D.郑和是明朝人,也不是去日本。

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C符合题意。

故选:

C。

此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注意对选项人物准确识记。

这是一道时政热点题目,中日关系本来就是历史考试的重点,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选项中历史人物的掌握程度。

7.【答案】:

C;

【解析】: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公务员招考也是用考试的方式进行。

故选:

C。

此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8.【答案】:

B;

【解析】:

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

君主好比是船,人民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打翻。

这说明唐太宗重视民生大计,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

故选:

B。

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知识。

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开元通宝”可知,这是唐朝时期的货币,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开元时期,雕版印刷品也是唐朝时期的印刷技术,故选B。

10.【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唐朝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故选:

A。

此题主要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关键信息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盛唐的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

11.【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发达,交通便利,唐帝国闻名世界,唐朝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引起了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所以A、B、D三项都是其原因,C项明显错误,唐朝的疆域扩大,但统治者采取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因此本题选C。

12.【答案】:

A;

【解析】: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包括完善科举制度,重视选贤用能,注重发展经济。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

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武则天和唐玄宗重用姚崇和宋璟,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

故选:

A。

此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重视选贤用能,注重发展经济。

此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及制度,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因此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及制度,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故选:

C。

14.【答案】:

A;

【解析】: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

A。

本题以结束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考查杨坚的相关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

15.【答案】:

B;

【解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现象是科举制度,它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故选:

B。

此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相关诗句。

16.【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故选:

C。

本题以“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

17.【答案】:

B;

【解析】:

历史兴趣小组要排演《安史之乱》的短剧,剧中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黄巢、唐玄宗。

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此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衰亡的史实。

18.【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介绍的农用工具是筒车,利用水力自行灌溉。

故选:

D。

此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筒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筒车是灌溉工具.

19.【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距长安较近的洛阳为中心,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故选B。

20.【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

“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可知,这种工具是筒车,主要用途是灌溉农田,用于农业生产。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1.【答案】:

21

(1).

(1)据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jī,借)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

…号称太平。

”结合所学可知是对贞观之治的描述。

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农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可知是对开元盛世的描述。

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即位后励精为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和唐玄宗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一些政策,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善于纳谏、任用贤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良好的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

(2)据题干材料三中《步辇图》,结合所学可知描画的吐蕃的使者到到唐朝求亲的场景。

根据课本所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通过材料一二唐朝统治者的措施,两者都注重以民为本,发展经济,任人唯贤。

从材料三分析得到的是坚持民族平等,国内民族和平相处。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在世界上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由此得出的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对外开放。

故答案为:

(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一些政策,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善于纳谏、任用贤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良好的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

(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或加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以民为本,努力发展经济;广纳贤才;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对外开放;坚持民族平等,国内民族和平相处。

;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与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相关知识的掌握。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及文成公主入藏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2.【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大食一般指阿拉伯帝国。

由此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发达,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等地区都有往来。

故答案为:

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

【解析】:

本题以出土文物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

(1)隋炀帝(杨广)。

(2)中心:

洛阳;南端:

余杭;北端:

涿郡。

(3)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人物:

隋文帝(杨坚)。

时间:

618年。

;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依据课本所学,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3)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依据题干“……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也随之灭亡。

”结合课本所学,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由此可知是隋炀帝,隋炀帝的父亲是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

24.【答案】:

24

(1).

(1)由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中书省下设六部。

(4)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故答案为:

(1)以民为本的思想;贞观之治。

(2)文成公主入藏;藏族。

(3)三省六部制。

(4)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