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69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迁移

D.心理健康

E.教师心理

2.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l908年( )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韦

E.潘菽

3.中学生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反应能力

D.行为能力

E.认知能力

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说明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了(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后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5.( )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6.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 )。

A.直接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E.间接强化

7.建构主义受到下列哪些重要人物的影响?

( )

A.杜威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E.布鲁纳

8.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到( )时,效果最佳。

A.50%

B.150%

C.100%

D.120%

E.200%

9.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在理解中的表现。

A.系统化

B.概括化

C.变式

D.比较

E.抽象化

1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A.加里培林

B.加涅

C.安德森

D.华生

E.桑代克

11.( )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E.动觉

12.心智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C.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D.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E.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义务感

B.责任感

C.事业感

D.自尊感

E.羞耻感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的阶段包括(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被动

E.稳定

15.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是( )。

A.问题类比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

E.检验

16.瓦拉斯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有( )。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验证期

E.评价

17.下列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走路

C.穿衣

D.简单的记忆索取

E.奔跑

18.学习动机理论的观点有( )。

A.强化说

B.需要层次说

C.动机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E.成就动机理论

19.同样考80分,有的同学会高兴,有的同学会伤心。

这表现出了学生( )的不同。

A.品德

B.兴趣

C.爱好

D.志向水平

E.态度

20.(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基本策略

D.辅助性策略

E.资源管理策略

21.人的学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这种识记表现的是( )。

A.有意识记

B.整体识记

C.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参与

E.排除相互干扰

22.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属于( )。

A.位置记忆法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

E.语义联想

23.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认知观

E.联结说

24.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

有了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桑代克的联结说

25.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E.睡眠障碍

2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人格缺陷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恐怖症

E.强迫症

27.下列属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的是( )。

A.指导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E.强化模式

28.教师专业需要的特殊能力包括( )。

A.思维的条理性

B.思维的逻辑性

C.口头表达能力

D.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E.值得信赖

29.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程序包括(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

C.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30.(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

A.福勒

B.布朗

c.艾里斯

D.荣格

E.弗洛伊德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孟于l905年编制而成的,后被引入美国,经推孟教授修订,于1916年发表,它被称为__________,现已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

3.1989年,__________等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

4.美国加州大学的__________对理解的生成过程作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5.__________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6.__________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7.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8._________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9._________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10.学生的_________是其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要求的反映。

11._________不仅有助于识记无意义的材料,而且更有助于识记有意义的材料。

12.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3.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_________,可以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来缓解。

14.能否自觉的关注_________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5._________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2.学生的学习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

3.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4.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5.心理健康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4.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的种类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技能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某项运动技能或心智技能。

2.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

联系中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

2.B

【解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3.B

【解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4.E

【解析】形式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并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5.C

【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6.C

【解析】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7.ABCDE

【解析】建构主义受到杜威、奥苏贝尔、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等重要人物的影响。

8.B

【解析】具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9.A

【解析】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系统化在理解中的表现。

10.A

【解析】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l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1.C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12.ABC

【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以上选项都属于这个范畴,但是题干所述为基本要求,故选ABC。

13.ABE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AB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15.B

【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16.ABCD

【解析】瓦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17.ABCDE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A项没有明确的目的;BCE三项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属于自动化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D项是单一的认知活动,问题解决包含的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18.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

19.D

【解析】志向水平指学生自己设立的目标以及在学习活动之前对所欲达到的目标作出的估计。

不同的学生其指向水平是不一样的,其学习的需要及表现也不一样。

20.A

【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复述策略中的多种感官参与的理解。

22.C

【解析】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23.A

【解析】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形式训练说。

24.A

【解析】本题考查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题干指的是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25.B

【解析】题干所述是抑郁症的定义。

26.C

【解析】题干所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两个显著特点。

27.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它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和社会影响模式。

28.AB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需要的特殊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15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9.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教师进行专门训练的程序。

题目选项均为正确选项。

30.AB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

二、填空题

1.桑代克2.《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3.布朗4.维特罗克

5.操作技能6.道德

7.创新8.类比思维

9.自我效能感l0.学习需要

11.语义联想12.促进阻碍

13.考试焦虑14.学生

15.微格教学

三、判断说明题

1.答:

正确。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2.答:

错误。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一样,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但是,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要求。

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难以认识到学习是必要性,因而缺乏动力。

3.答:

错误。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4.答:

正确。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5.答:

错误。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心理健康不是指个体没有失败、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出有效的自我调整,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四、简答题

1.答: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3分)

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2分)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2.答:

(1)有效的说服:

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1分)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

(3)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1分)

(4)价值辨析:

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分)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3.答:

(1)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

(2分)

(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2分)

(3)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

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1分)

4。

答: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

(2分)

(2)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元认知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1分)

元认知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1分)

元认知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分)

五、论述题

1.答: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我们以操作技能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1分)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分)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具有展开性。

(3分)就拿游泳来说,游泳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它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

(1分)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分)首先我们要了解关于游泳的各种信息,然后根据实际需要,模仿游泳的有关动作,控制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多余动作的产生。

第三,根据模仿阶段的练习,把游泳的准确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最后,使游泳的各个动作达到高度的协调,能准确的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这样就学会了游泳。

(4分)

由于学习游泳是按照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依据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首先,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的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其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第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第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4分)

2.答: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如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

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

(2分)

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2分)

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的出现。

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2分)

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1分)

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惩罚有两种:

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分、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1分)

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1分)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

全身松弛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什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全身松弛训练:

“紧张——松弛”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雅各布松创立。

其要点是对肌肉做“紧张一坚持一放松”练习;对全身多处肌肉按固定次序依次放松,每日练习。

(2分)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指当某些人对某些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2分)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2分)

以上试题由江西【华图】教师网为您提供

更多试题尽在江西【华图】教师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