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69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 精品.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城乡规划精品

选修四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

6、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7、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8、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

9、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0、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11、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2、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13、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14、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15、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特点:

(1)以人为主体

(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条件: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

世界城市的发展:

古城市分布:

(1)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2)古城市的兴衰:

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2)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3)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特点:

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

 

城市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东部地区

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

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

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

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

中部地区

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

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

西部地区

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

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

(4)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2、城乡分布

(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含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

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分类:

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

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如下一种变化过程:

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当放射状发展

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

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调控的方法:

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

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优点:

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这种多核心发展的模式,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1.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城镇合理的标准:

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察。

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城乡发展中的问题: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

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

③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④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城乡协调发展

意义:

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

保护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也不仅是继承历史,而是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同时还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措施:

1.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

2.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3.分类、分区保护

4.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

5.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3)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3、城乡规划

工业布局

农业布局

交通运输业布局

小城镇规划

乡村规划

含义:

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分类:

(1)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2)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主要内容:

1.明确城市的性质

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利用

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村镇规划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意义

1.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3.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

4.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

5.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乡人居环境

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

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

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丁牛存的基本空间和条件。

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

(2)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

城市规划的要求

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3)居住小区:

定义:

居住小区是指达到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人口聚居区。

居住小区建设原则:

住宅及个中辅助建筑物的建设要求安全、实用,要有利于采光、通风和居住舒适等。

各种体系的配套设施直接服务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布局和建设上要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合理与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

居住小区建设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不同空间的分布和比例应该适宜,不应该相互干扰

(4)城市商业及其布局

城市商业分类:

社区商业服务点、区域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

 

(1)居民的使用频率

(2)设施的规模效益                

城市商业布局

(1)社区商业服务点:

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注:

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

(2)区域商业中心:

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

(3)市级商业中心:

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

(5)乡村集市

定义:

是指乡村按约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乡村集市布局:

(1)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一般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

(2)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大,成为集市分布的理想地点;

(3)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易场所。

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

 (6)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分类:

从类型看:

包括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牛等设施。

从规模看:

既有大型的剧场、中心学校、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也有小型的健身房、图书室、社区小学和医疗点等。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都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它们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乡环境的实际状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1) 幼儿园的布局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

(2)中小学的布局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以免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民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

 (7)创建有文化品位的城乡环境

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不是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的简单组合,还应负载着艺术和文化。

城乡环境中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该讲究整体和谐、格调高雅和个性鲜明,达到传递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的效果。

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既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众多的文化产业),又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融、展现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2.城市的发展包括()

 ①人口向城市集中②工业向城市集中③城市内涵的提升④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A.第二产业向市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

读“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下列有关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早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较高水平

B.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口和工业向市中心区迁移

C.城市化成熟阶段,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D.城市化中期阶段,许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5.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

A.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D.停滞阶段

读“亚洲四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回答第6—9题。

6.四个国家共同的城市化特点是()

A.起步晚,水平低B.起步早,水平高

C.起步晚,水平高D.起步早,水平低

7.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

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

8.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的不同之处是()

A.城市化水平总是最低B.城市化水平总是最高

C.城市化速度总是最快D.城市化速度总是最慢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进四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新兴工业的发展B.农业现代化的实现C.人口的快速增长D.城市环境的改善

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城市为(   )

 A.宜宾   B.宜昌C.重庆   D.武汉

11.该城市布局形态为(   )

 A.一城一区式  B.分散成组式

 C.城镇组群式  D.串珠状式

12.影响该市空间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C.资源 D.历史

13.关于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叙述正确的是()

A.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一定要布置在居民区内

B.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应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C.对空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向

D.对需要供给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14.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    )

A.尽量利用省道、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B.道路规划要超前,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

C.优先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D.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亦庄是全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北京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全国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整体经济实力居第五位,投资环境居第二位。

结合图,回答15—17题。

 

1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BDA)选择在亦庄所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

     ①到机场交通方便 ②用地条件好 

③位于京津塘高速与五环相交处 ④优惠的政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BDA吸引了一大批高技术工业。

这些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其特点有(   )

①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②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配套设施  ③产品面向世界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大 ⑤土地利用率不高,但劳动生产率较高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17.40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落户BDA,这些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他们来中国投资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和技术                                 B.市场和劳动力

      C.市场和技术                                     D.原料地和市场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

B.城市虽有等级差别,但其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右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

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读图回答19—21题。

19.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东B南C西D北

20.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21.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钢铁厂B.印染厂C.化肥厂D.服装厂

读某假想区域规划图,图中①~⑧点需规划高新工业区、港口、机场、水厂、城市绿化带、火电厂、污水处理厂、疗养区。

回答22—23题

22.有关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②疗养区④火电厂

B.③高新工业区⑦污水处理厂

C.⑤水厂⑥港口

D.①机场⑧城市绿化带

23.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的基本形态向分散成组式的方向发展

B.图中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C.湖泊面积缩小一定与泥沙淤积无关

D.为保证该城市的粮食供应,农田都应用作发展水稻种植业

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城市的工业区,其区位特点是()

A.在城市中心区,沿河流分布

B.位于城市边缘,沿铁路分布

C.靠近商业区,沿公路分布

D.远离中心区,临近飞机场

25.在图中规划建疗养院,宜选址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6.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A.保护城市环境B.明确城市性质

C.确定城市规模D.确定城市总体布局

27.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优点是()

①便于车辆直接出入市区,避免在市内绕行②便于过路车辆进入市中心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益④减少穿过市中心的车辆,避免拥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进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28—30题

2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

29.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30.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二、综合题(4个题,共40分)

31、图1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2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⑴该地区以地形为主。

⑵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⑶甲是传统工业城市,其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该市发展此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是,,

⑷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⑸乙城市计划在P点建一港口,请简要评价该地建港的有利条件。

32、读“2001年我国城市地理分布表”,回答问题:

(10分)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超大城市

>200万人

13

7

3

3

特大城市

100万--200万人

28

15

9

4

大城市

50万~100万人

61

3l

27

3

中等城市

20万"---50万人

217

102

78

37

小城市

<20万人

343

138

130

75

合计

662

293

247

122

 

(1)根据表中数据,简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分布特点。

(3分)

(2)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

(3)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方向。

(4分)

33、下图为某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城市形成发展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图1,分析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

(2)比较三图,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工业区的分布,说明对城市区位有很大影响。

由图2到图3,归纳出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至少四点)。

(3)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图中城市绿化带的作用有哪些?

34、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简述海港选址在P地而不在Q地的原因。

 

(2)在该城市的规划中,ABCD为预留地。

现在决定在上述四地中建设一化工小区,你认为选择什么地点合适?

并说明理由。

 

(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等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B

A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D

D

二、综合题

31、

(1)平原

(2)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分布(或沿交通线分布)

(3)钢铁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4)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5)有利条件:

位于河口位置,可河海联运;地形平坦;有经济发达的腹地;有城市为依托

32、

(1)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2)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小

(3)妥善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

东部地区要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素质,加强其辐射带动功能和对外交流联系;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把现有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中小城市建设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1)地处河流沿岸干支流交汇处

(2)交通线的变化

(3)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成和铁路、高速公路

(4)生产力发展水平,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34、

(1)Q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造成航道淤塞。

P地水域条件优越,等深线密集,海水深;且P地目前为非城市用地,海港建设费用较低;有铁路联系,交通便利。

(2)DD地,对城区污染少,远离市中心区,位于季风的垂直方向,且对对城市水源地没有污染。

(3)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说明该地地租偏高,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