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65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docx

近代中国地经济高考真题与答案

 

中国近代的经济演变高考题及答案

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0.94便士。

这反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D

2.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

 

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

 

世纪

 

20年代

【答案】

C

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

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4.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

 

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

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

 

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D

 

5.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

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

 

何物┅┅。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

D

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

 

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

 

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答案】B

7.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佃农(%)

半佃农(%)

自耕农(%)

1935年

29

24

47

1936年

30

24

46

1937年

37

26

37

1938年

38

2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答案】D

8.“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

 

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

 

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

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

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10.(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

 

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

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A

 

11.(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

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2.(2015·天津文综·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

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

 

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

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

 

13.(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

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

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D

 

14.(2015·福建文综·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

动可以用来佐证()

表2出超(+),入超(—);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0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答案】A

 

15.(2015·山东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

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16.(2015·江苏单科·8)下表展示了

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C

 

17.(2015·浙江文综·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

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

 

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

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C

 

18.(2015·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

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19.(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

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

 

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

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B

 

20.(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

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2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

 

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答案】C

 

2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

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

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2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

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24.(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

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

 

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

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D

 

25.(2015·重庆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

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

 

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

 

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

 

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

 

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

 

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

 

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

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国内工商业、交

年份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通业及其他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的初创时期》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2

分)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

 

分)

【答案】

(2)理由:

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6分)

(3)领域:

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

(2分)

作用: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分)

不足:

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2分)

26.(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

 

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

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

 

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

 

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

【答案】

(1)原因:

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

 

变革。

 

影响:

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

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

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

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

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

 

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

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27.(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至1850年,黑

1846~1924年欧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

洲移出4800万,

奴约为1500

万,1974年为947.5

人口迁移数量

万,为白人移

1834~1941年亚

万,1985~1990年年增

洲移出1200~

民的4~5倍

长率为2.59%

3700万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

 

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

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

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

 

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

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7分)

 

【答案】

(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6分)

原因: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4分)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7分)

 

28.(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1898年至1910年,

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评分要求:

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

(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

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分)

示例:

集中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

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

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29.(2016·天津文综·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

 

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

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

寻找工作。

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

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

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6分)

【答案】

(2)原因:

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4分)

背景: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2分)

30.(2016·浙江文综·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

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

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

对蹲在旁边的

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

天津歇业工厂竟达

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

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

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

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

但非常零碎,没有系

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

并正确地把这个运

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8分)

【答案】

(1)内:

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

 

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

 

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

 

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