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43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docx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

广州冷机2.4万倍市盈率存疑套保安全性令人担忧(09.11)

(09.11.13)

从亏损家电股变身到粮油加工股,笼罩在广州冷机头上的重组光环点燃了众多资金的热情,该股也一度成为沪深两市的明星股。

截至11月12日收盘,广州冷机收于24.3元,下跌0.69元,跌幅2.76%,当日换手率4.01%,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放大近八成。

尽管其股价当天有所下跌,但并不妨碍其以24257.2倍的超高倍市盈率高居市盈率排行榜亚军之位(不包括亏损股在内)。

  广州冷机究竟是不是真正物有所值呢?

价格有没有透支其价值呢?

11月11日,尽管选择远在距离市区近70公里的南沙开发区广州植之元厂区所在地召开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但广州冷机的人气依然很旺。

  “我们今年6月进去,到现在拿了336.05万股在手上,有些疑问不解决的话,我睡不着觉呀。

”当天,截至今年9月末位居广州冷机第一大流通股东的万家系基金万家精选基金掌门人欧庆铃疑虑重重。

  当天,来自北京、上海、武汉以及深圳等地的私募、基金以及券商机构代表,以及著名的游资旗舰营业部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营业部的股民代表参加了会议。

  不过,带着问题去的股东们在会上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广州冷机掌门人赖宁昌等一众高管是低调依然,对相关问题均是含糊作答。

  套保疑云  “我们并不是像外界所称那样,只是一个空壳公司去做套期保值投机,我们是做实业的。

现在工厂这么大片地你们都看到了。

”当天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针对股东对公司套期保值操作表示了关注,广州冷机董秘石革燕表示。

  本报记者查阅广州冷机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得知,广州植之元套期保值包括签署远期销售协议、卖空期货合约及买入看跌期权三种方式,其中涉及的衍生品操作均为境外交易所场内交易。

  由于国内无相关衍生品种交易,广州植之元历史上买入看跌期权的方式全部委托境内第三方进行境外期权交易操作。

直到今年7月,才由植之元在香港设立全资的东凌粮油(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子公司”),并将大豆采购及采购过程中的境外衍生品操作交由香港子公司负责。

  至于现有卖空期货合约的操作,一部分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进行操作,一部分委托境内第三方进行境外期货交易操作。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的压榨毛利率为5.45%,剔除套期保值损益后的压榨毛利为5.50%。

由于当期产生的套保损益较少,2006年度压榨毛利与剔除套期保值损益后的压榨毛利差异不大。

2007年,进口大豆价格处于单边上涨行情中,植之元套期保值操作产生的成本转入大豆采购成本,导致实际的压榨毛利水平5.96%低于剔除套期保值损益后的压榨毛利6.32%。

2008年上半年,大豆价格持续坚挺,但在7、8月份达到最高点后因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直线回落。

当年,植之元套期保值操作产生的收益对冲了大豆现货贬值的损失,使得当期的压榨毛利上升到6.22%。

  从植之元2006年至2008年三年套期保值操作对财务影响表得知,2006年和2007年套期保值分别产生亏损88.33万元和1468.37万元,但2008年套期保值的投资收益一下飙升至1.43亿元。

  本报记者查阅植之元2009年上半年至2007年资产负债发现,与此对应的是,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期末保证金余额也大幅增加至4540.87万元和6452.16万元,而2007年期末保证金余额仅为723.53万元。

  由此看来,植之元套期保值究竟是真套期保值还是有机会成分在里面的疑惑还有待进一步解开。

  全年盈利折扣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置入资产广州植之元全年盈利有望全部并入广州冷机合并报表。

为此,市场也进行了充分的炒作。

  从2008年6月公布重组方案,到2008年8月,广州冷机第二大股东万宝集团与东凌实业的股权转让就已获得国资委的批准,为重组踏出了第一步。

伴随着重组的巨大利好,广州冷机的股价也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一路走高。

  不过,到2009年4月2日,广州冷机又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在2月18日要求公司在2009年4月1日前对重组的相关反馈意见进行回复。

冷机方面因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材料,因此申请延期回复。

  根据重组方案,冷机大股东东凌实业集团将旗下广州植之元100%股权与冷机原有资产进行置换,交易价格超过4亿元。

目前,东凌实业持有冷机1.34亿股,占总股本的60.50%。

  公开数据显示,广州植之元在2008年1月至8月的净资产收益率即高达108%,预计全年将超过133%。

置换后,广州冷机每股收益将由重组前的0.13元增长到0.91元,2009年净利润将达2亿元。

  “可以说,目前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盈利预期。

市场普遍反映估值偏高了。

因此,继续推动股价上涨的动力相对不强。

”广州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广文指出。

  张广文表示,从技术形态上来看,冷机股价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就进入一个盘整期,横盘三个多月的时间,筹码的锁定度较高,可见前期已进入冷机的资金正处于一个等待期。

  显然,广州植之元盈利不能全部置入上市公司的消息打乱了主力的阵脚。

  “我们也不知道,证监会直到今年9月24日才做出批复,根据我们与大股东的商议,资产置入的交割时间定为9月30日。

这样,估计置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约为其全年净利的四分之一。

”广州冷机董秘石革燕称。

  此前,广州冷机方面表示,第四季度将合并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此全年业绩预计同比将大幅上升,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全年累计净利润将达到6500万元。

由此,估计广州冷机全年每股收益约为0.30元左右,跟之前的0.91元是相距甚远。

截至2009年6月30日,植之元实现净利润9510.37万元。

链接:

大豆附体广州冷机0.91元EPS秘密(08.11.24)

5个涨停,累计涨幅50%,它的秘密是什么?

重组前,0.13元,重组后,0.91元,翻三番。

这样的EPS革命到底是如何得来?

  11月19日,20多家机构发兵广州冷机深度调研,他们手握未来植之元借壳上市的定价权。

广州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广场28层。

向来神秘行事的赖宁昌现身。

  理财周报独家卧底直击,披露鲜为人知赖氏大豆野心和0.91元EPS一年运作内情。

  EPS:

0.91元,翻三番  11月19日,广州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广场28层。

20多家国内机构研究员“短兵相接”,轮番拷问深居简出的东凌集团总裁、广州冷机实际控制人、植之元董事长赖宁昌。

  11月13日,停牌将近一个月的广州冷机公布了整体资产置换计划。

其方案是,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第一大股东东凌实业集团拥有的植之元100%股权进行置换。

  于是,植之元上市后,A股市场将迎来首只大豆加工股。

根据广州正中珠江出具的盈利预测报告,广州冷机每股收益将由重组前的0.13元增长到0.91元,足足涨三番。

而根据盈利预测,重组后的广州冷机2009年的净利润将达2亿元。

这一业绩,足以让广州冷机成为业绩最好的农业股之一。

数据显示,植之元2006年、2007年和今年1-8月,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9.71亿元、40.58亿元和35.35亿元。

  正是由于如此良好的概念,广州冷机股价在重组草案出台后连续4个涨停,区间涨幅近50%。

  南沙一期调查  记者的调查,由植之元广州南沙工厂开始。

11月19日上午的南沙,虽然冬阳普照,但站在珠江入海口的码头边,风力仍很大。

  一众研究员团团围住植之元南沙工厂负责人张总提问。

这天早上,记者和他们一道,刚刚从广州市区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这里。

借研究员的身份,记者作为惟一的媒体独家参与了上午的工厂参观和下午的公司高层对话。

  手拿喇叭的张总,清晰地回答着各种问题,看得出他是一位具有相当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占地600多亩的植之元南沙工厂,目前运营着一期工程。

参观从一个沙盘模型开始。

“现在所处办公楼后面的空地,是二期工程用地。

最边上的是三期预留地,主要用于精炼油项目。

”  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工厂自用码头。

据介绍,这个码头目前每天能够卸载6000吨大豆,可以允许3000吨的船舶进港停靠。

只见一台卸粮机巨大的“抓斗”正在作业——像房地产开发用的泥土起重机那样,从船舱抓起大豆,放到漏斗上经由传送带送去加工。

“每斗卸载10万吨,经过漏斗输送到计量塔,再到吸尘机,然后到存储罐。

接下来进入生产线,最后制成豆油豆粕。

整个过程全封闭、自动化。

”  风很大,抓斗经过的岸上覆着一层豆皮。

漏下的大豆,被沙包拦住,一名工人正在清扫。

遇上雨天,这样的作业就可能暂停,因为雨水会影响大豆的湿度。

目前植之元正在考虑引进国外的吸粮机,直接从船舱内部输送大豆,从而不受天气影响。

大豆卸载码头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煤炭专用码头。

“每吨大豆要30多公斤煤,每天要用200吨。

配合的其他能源消耗是蒸汽,和煤炭的比例是7∶1。

”  南沙工厂的大豆全部由美国、阿根廷和巴西进口,尽管加工只需要4个小时,但实际的订单销售要滞后一个月。

据介绍,南沙工厂于2006年9月投产,年加工大豆150万吨。

而植之元另外一个位于广州新塘的老厂,早于1996年投产,设计产能60万吨。

据透露,单是一期工程投入就高达7亿元,二期保守要在4亿元以上(已进入评估和报建)。

南沙工厂的产成品包括四级豆油、豆粕以及浓缩磷脂。

据称,三期工程将向下游产品延伸,计划每天生产1000-2000吨精炼油。

  植之元南沙工厂干净、整洁,没有什么粉尘。

映入眼帘的是纵横的水泥路,油罐、厂房、空地错落有致,扑鼻的是浓浓的大豆油香。

走进楼上的控制室,桌上放着两台生产流程控制电脑。

“工厂有200多名员工,但由于生产过程基本是自动化,所以你们很少看到生产线工人。

”  一行人来到豆粕仓库。

只见豆粕被自动打包后,由工人装车;豆油一方面由软管直接装船,一方面装上油罐车,另一方面还有3只每个能储存5000吨豆油的厂区油罐。

在码头时还见到一艘靠港油船,黑黑的软管正向船仓输油。

  手指着停在厂区的十几辆等待装运豆粕的卡车,张总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

一些精明的下游厂商,一定要等到豆粕冷却以后再装车,以防“热胀冷缩”造成损失。

  上市运作已有一年  下午1点,一行人赶赴位于广州CBD珠江新城华夏路8号的植之元总部继续调研。

  “这位是实际控制人赖总。

”广州冷机董秘对走进会议室的研究员们介绍。

研究员们纷纷走上前去,交换名片。

但见赖宁昌的名片上写着东凌集团联席董事长、总裁的头衔。

参与交流的另外一位是植之元总经理候勋田。

被人称为“国宝”的候,是植之元的核心人物,他的一套期货期权套保手法,是植之元风险经营管理的核心。

  赖宁昌半个小时讲话期间,始终面带微笑。

他甚至称呼在座的研究员为“金融家”。

看得出来,赖宁昌在这个下午踌躇满志。

赖的东凌集团,屡屡跻身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

除了任职东凌集团联席董事长外,赖还兼任核心业务植之元的董事长。

  “东凌是民营企业,有粮食加工、制造和地产3个产业。

粮食加工是主业,我们1997年进入这个行业。

中国大豆的生产加工最初在北方,由于南方气候适宜、养殖业基础发达,一些人于是从北方运送大豆来南方加工,但最终发现物流成本高。

1999年开始,我们逐步在广东建立生产基地,新塘工厂当时是广东的第一个大豆加工厂,在长江以南规模最大。

国家1997年放开大豆进口,从零到3000万吨,作为大豆故乡的中国一举融入全球竞争市场,成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从自产自销到与国际接轨,历经2001年、2004年大豆风波,我们侥幸生存了下来,关键在于一帮由侯总带领的团队。

”赖总把话头转到他所骄傲的团队。

  “与国际巨头相比,我们欠缺的是资本结构。

团队要有归属感,需要社会认同,只有上市后才有条件让人才的公允价值得以发挥。

”赖再次举了一个东凌人才优势的例子:

某独董是国家发改委参与政府“1号文件”制定的专家。

  赖的这番话,从记者与一名与会的知情券商研究员处得到证实。

“植之元的上市运作已有一年,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公司想让股票市场对核心团队的激励买单,另一个是不让鼎辉这些觊觎很久的PE低价拿到股份,上市后可以有个更高的溢价。

”  谈到未来,赖宁昌表示:

“这个行业的空间非常大,有多大能力就能做多大。

可以说大豆加工既不是朝阳也不是夕阳行业,而是百年行业。

上市后,我们将巩固榨油量和市场份额,计划向上游合资、优先购买原料。

”  在赖的眼里,8亿农民的城镇化、中国GDP每年10%的增长,这些都是其从事大豆这个“百年行业”的最大基本面。

  潜在的风险与套保  也许是经常熬夜看芝加哥期货外盘的缘故,侯勋田已早生华发。

植之元的套期保值应对风险的方法,成为其经营核心,这也是一众研究员最为关注的。

  “我们的操作方式为买入看跌期权以及卖空期货合约。

买入看跌期权意味着大豆价格下跌时,能够将所持有的大豆现货保值,实质上是通过看跌期权为持有的大豆现货未来跌价‘保险’。

这种策略在大豆价格上涨或者平稳时,将成为现货保值的‘保费’而少量转入大豆采购成本。

虽然在上涨时候相对会少赚一点,但当价格下跌时,套期保值收益将冲减大豆采购成本,保护遭受现货市场下跌风险。

卖空期货合约是套期保值的辅助手段,与买入看跌期权相比,卖空期货合约在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同时,无法享有现货上涨收益;期货合约需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增减保证金,会影响到正常的资金安排。

”侯解释。

  广州冷机的重组草案显示,植之元买入看跌期权占套保头寸的比例从70%到100%,而卖空期货合约占套保头寸由0到30%。

近年单季度的套保损益占当期营业成本比重有增加之势,2007年1季度的套保损益-289.51万元(-0.44%),2008年2季度的套保损益-1058.17万元(-0.95%)。

在今年7-8月份,其套保反而盈利2213.15万元。

观察近两年的数据,植之元的单季度套保覆盖比例都在七成以上,今年2季度更高达106.24%。

  “除非大豆价格每天上涨,否则我们不做定价。

因为我们买货要提前1-2个月,加工又要2-3个月,因此对于进货必须套保。

”据介绍,植之元的套保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交货价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差价贴水,其次是航运价格套保,最后是在国内大商所现货交割实现利润。

“为大豆装船时的航运价格套保,是植之元独创”。

  “除了美国圣诞节放假一天以外,我们几个人每晚都要盯盘,冬天夜里要到3点半以后,半夜里还和赖总电话交流如何操作。

”  在座的广州冷机流通股股东万家基金研究员提出:

“植之元能否像地产里面的万科、家电里面的苏宁那样,走出去进行产业并购?

”对此,赖、侯二人表态谨慎。

“目前确实与一些企业进行沟通,寻找合作机会。

但走出国门到美洲种大豆,还需要国家扶持。

”  植之元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对此,候和赖都提到人才梯队培养。

“如果不保持学习,我们这些人不到5年就要被榨干了。

”植之元在这样的一场卖方路演中,很少提到风险。

但在其重组草案中,不难发现端倪。

植之元近3年的毛利率波动大(2006年、2007年和今年1-8月,分别为3.82%、4.41%和7.03%),尽管采用套保防范风险,但仍因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到盈利;同时,南沙工厂建设造成的82%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

  由于身份关系,记者没有和这些研究员更多交流。

但中投证券的最近一份报告说,广州冷机的投资焦点主要在于东凌集团对于油脂业务的良好产能提升和业务管理能力,“股价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调控食用油的时间拖长、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速度减慢等。

”  谁是植之元?

  植之元是谁?

国内投资者可能并不一定很熟悉,但对鼎晖等风投大鳄来说,则再熟悉不过。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企业,植之元在我国进口大豆压榨量中约占4.25%的市场份额,是压榨量排名前十位的三家民营企业之一。

  植之元目前的销售采用“现货销售+远期预售”的方式。

“福临门”、“金龙鱼”等厂商均是其销售对象,2008年1-8月合计销售占比25%。

  “东凌是民营企业,有粮食加工、制造和地产3个产业。

粮食加工是主业,我们1997年进入这个行业。

从1999年开始,我们逐步在广东建立生产基地,新塘工厂当时是广东的第一个大豆加工厂,在长江以南规模最大。

国家1997年放开大豆进口,从零到3000万吨,作为大豆故乡的中国一举融入全球竞争市场,成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从自产自销到与国际接轨,历经2001、2004年大豆风波,我们侥幸生存了下来。

”赖宁昌说。

  植之元2007年实际进口大豆加工量排在中粮控股、新加坡益海、美国嘉吉之后,2007年在华南市场仅次于美国嘉吉,占有率达25.3%。

这在大豆话语权自2004年被美国“ABCD”四大家族“侵夺”以后的岁月中,显得尤为珍贵。

  “上市以后,我们将巩固榨油量和市场份额,计划向上游合资、优先购买原料。

”在赖的眼里,从种子、化肥、收割、加工到商品、金融的国际粮商产业模式,是其借鉴的终极目标。

链接:

广州冷机:

“变身”后的业绩之谜(08.11.17)

上周四,停牌将近一个月的广州冷机(000893)公布了整体资产置换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置入的国内最大的民营大豆压榨企业——广州植之元公司,业绩却有点“难以置信”:

2008年1-8月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即高达108%,预计全年将超过133%。

而同时发布的盈利预测承诺,广州植之元2009年盈利金额不低于2亿元,折算净资产收益率超过80%,否则大股东将补齐差额部分。

  不就是一台榨油机吗,哪来这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况且,今年以来大豆价格连续暴涨之后暴跌,许多大豆加工企业因此损失惨重,举步维艰,作为民营企业的广州植之元凭什么夸下如此“海口”?

与此同时,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高达8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公司是否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公告一出,随即引来无数质疑声。

  套保风险管理定成败  对于投资者的诸多疑问,接受记者采访的广州植之元公司总经理侯勋田并没有立刻回答,他首先对大豆加工这一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做了一个系统介绍,希望记者能换个视角看待公司,对公司所属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上千年来被视为经济作物的大豆迅速转变成为主要的基础性粮食作物。

2007年国内大豆压榨量达到3400万吨,比2000年的1977万吨增长了72%。

同时,大豆进口量急剧增加,自从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12年增长了40倍。

  庞大的进口量,最终带动了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大豆压榨企业的兴起。

1999年成立的广州植之元正是借助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发展壮大。

公司目前拥有南沙、新塘两个生产基地,大豆原料100%依靠进口,日加工大豆能力为7,800吨,年大豆加工能力220万吨。

2005-2007年公司大豆实际加工量分别为60.47万吨、90.07万吨和127.9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5.47%。

公司2007年实际进口大豆加工量排在中粮控股、新加坡益海、美国嘉吉之后,为国内第四大油脂加工企业。

中国本土进口大豆加工企业中,排在中粮之后为第二大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企业。

2007年公司在华南市场仅次于美国嘉吉之后排名第二,产品占有率为25.3%。

  虽然大豆加工业在近十几年间蓬勃发展,但目前的大豆加工业早已不是过去想象中买了原料压榨后再卖出去那么简单。

由于我国大豆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70%,占据世界近一半的贸易量,国际大豆价格的变动直接决定着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生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豆加工企业最核心的经营管理风险实际上已转变成为原料采购以及产品销售价格波动风险,而这种风险对大豆加工企业来说,时时都有可能致命。

  侯勋田介绍,广州植之元今年之所以能够免遭大豆价格暴跌的损失,其应对风险的方法主要是坚持进行套期保值,这已成为公司生存的最高原则。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的安排,对自身实际持有的大豆原材料数量以及下游现货预售量之间的净持有量进行套期保值,减少原材料成本变动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的波动影响,操作方式为买入看跌期权以及卖空期货合约。

  买入看跌期权意味着大豆价格下跌时公司能够将所持有的大豆现货保值,实质上是公司通过看跌期权为持有的大豆现货未来跌价“保险”。

这种策略在大豆价格上涨或者平稳时将成为公司现货保值的“保费”而少量转入大豆采购成本;这虽然在上涨时候相对会少赚一点,但当价格下跌时,套期保值收益将冲减大豆采购成本,保护公司遭受现货市场下跌的风险。

卖空期货合约是公司套期保值的辅助手段,与买入看跌期权相比,卖空期货合约在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同时,无法享有现货上涨的收益;期货合约需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增减保证金,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安排。

  “风险管理是我们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核心,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在粮食市场上打拼了18年的侯勋田表示说。

“风险意识已经浸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的基因!

”  实际上,不仅在大豆原料上做套保,在海运费上公司同样进行套保。

今年8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11000点左右,从美国到中国每吨大豆的海运费高达130到140美元,但当时必须签订10月份的海运合同。

为规避风险,公司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及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保。

现在波罗的海指数跌到了800多点,每吨海运价格降到了30多美元,公司通过套保因此避免了巨大损失。

  这种风险管理,听起来简单,但绝非易事,套保一旦操作失误同样可能带来相反的市场风险。

“企业要想在套保上成功,一是要原则性非常强,二是对套保有深刻的理解,在操作技巧上非常熟练!

”侯勋田表示。

  公司目前有一个套保管理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内地、香港、欧洲等地区,均具有十几年实践经验,对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

“每天我们都要开会研究套保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将讨论结果发给国外的顾问,征询意见。

这种严格的操作方法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是非常少见的。

”侯勋田介绍说。

  广州植之元在套期保值操作环节中,保持期权、期货头寸与大豆净持有量相匹配,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风险控制制度控制套保比例,严格杜绝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情形。

  “超过头寸的套保我们一分钱都不做,我们非常明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工厂加工来赚钱,而并非投机。

如果要投机,我们就没有必要盖这么大一个工厂,这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核心原则。

”侯勋田坚定地说。

  侯勋田认为,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使公司经受住了2004年以及今年的大豆价格暴涨暴跌,成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并能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时候保持丰厚的盈利。

  然而套保最终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再严格的套保同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即便是2007年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中粮集团由于套保判断失误,同样损失惨重!

  “我们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但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们机制灵活,反应迅速,能够及时调整。

”侯勋田解释道。

  高负债之忧  即便公司能够有效化解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何能如此之高?

  按照此次资产置换的审计机构提供的《备考模拟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8月31日,广州植之元的资产负债率为82.36%。

不难看出,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是否也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呢?

  侯勋田认为,在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公司目前并不存在财务风险。

相反,大豆加工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只有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才能保证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也是大豆加工企业的优劣评判标准,也是一个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他进一步解释说,采购一船大豆,动辄就需要3-4亿元的资金,从订货到压榨完,需要数月时间,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是非常不现实的,必须借助外部融资。

大豆及其产成品豆油和豆粕,均属于大宗农产品,符合衍生品市场交割标准,在市场上有活跃报价,流动性强。

借助这一特性,公司在大豆采购过程中取得银行在信用证项下的进口押汇融资都是以质押货权为对价的。

银行以取得货权的方式下提供融资服务属于低风险的优质业务,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

同时,公司的大豆加工产品在销售模式上采用远期预售和现货现售相结合,预收帐款比例大,回款效率高,现金流充裕,公司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坏账损失。

  公司的高负债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其具有优秀的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