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附图、附件:
1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花园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
建设单位是枣阳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枣阳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008年枣编发(2008)7号文件明确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名。
公司现有干部职工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公司下设综合部、工程项目部、财务部、土地储备经营部、投资融资部五个部门。
公司注册资金3.27亿元。
其中,土地储备供应中心1.598亿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1.27亿元,供水总公司4000万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发有限公司20万元。
经营范围:
土地收购储备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等业务。
公司董事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董事会成员单位4个,分别为财政局、土地局、建设局、供水总公司,董事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董事,公司目前累计储备商住用地1850亩,已出让土地两宗167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3.13亿元。
承包单位为枣阳宜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枣阳市宜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位于市大东街19号,现有职工850人,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20人,注册资本金2008万元,是一家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及市政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排水、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
目前公司设有四个分公司及办公室、财务室、安全生产科、技术科等职能科室。
公司本着“安全、效率,质量、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2011年先后承接了枣阳市中兴大道、新华路道路工程、枣阳市环城路网工程、神驰路道路工程及工业园区农民安置房工程,合同总价3.5亿元,2011年实现产值2.9亿元,利税3610万元。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资料合格率100%,多次荣获省,襄阳市建设工程质量奖,深受用户好评。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建设地点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西环三路~中兴大道)
1.1.5项目占地面积:
该项目占地面积458892m2,合688.30亩。
1.1.6工期安排
该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24个月
1.1.7项目提出的背景
根据《枣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至2020年枣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
区域地位显著、产业发展繁荣、建设规模合理、城市特色突出。
枣阳市将大力推行以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和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6月经襄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2004年8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位于枣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与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寺沙省道、335省道相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招商引资项目急剧增加,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拟启动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开发区是枣阳市的产业发展区,也是枣阳市主导产业门类集中发展的区域;火车站片区是枣阳市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产业发展区和火车站片区是枣阳市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几年枣阳市城市产业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自开发区成立以来,枣阳市经济开发区一直把园区的城市资源当作资本,把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当作产业,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园区投资新机制。
为加快枣阳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就要求有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畅通的交通环境来推动园区经济的发展,以道路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园区城市功能。
本次拟建的花园路是规划的城市主干道,其主要功能:
一是直接服务于园区的各个组团;二是与其他干次道路组成园区交通网络。
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带动和促进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园区的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城市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城市功能,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好的平台。
为枣阳市经济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起到关键作用,是枣阳市的重大战略决策。
1.2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枣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枣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2年5月1日施行);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
(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2012年7月1日施行)
(11)枣阳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的现状资料及地形图。
1.2.2研究范围
⑴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的发展进行分析;
⑵对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分析;
⑶对项目影响区雨水、污水管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分析;
⑷对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进行分析;
⑸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进行分析;
1.3建设规模
根据规划条件花园路(西环三路—中兴大道),按城市主干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拟建道路位于枣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南部,东西走向,西起西环三路,东至中兴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是开发区内交通的快速集散及开发区对外交通出入的主要通道。
花园路作为316国道改线的一部分,是枣阳市对外交通及城区东西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体现枣阳市城市风貌及绿化特色的园林景观大道。
道路长4588.92m,道路红线宽度100m。
道路场地现状大部分为一般农业用地,桩号K1+900—K2+340南侧为过水邱水库,沿线经过惠湾村、史岗村、李桥村、王湾村等村庄,红线外侧为开发区发展规划用地。
1.4主要建设内容
花园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为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内东西走向的一条交通性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配套工程。
1.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1总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18760万元,其中:
工程直接费17871.54万元。
1.5.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876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0万元。
1.6工程效益
该项目属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其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项目属开发区内道路框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将为园区的全面开发奠定基础。
2、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园区的全面开发,促进招商引资。
3、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市政功能,促进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有序实施。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
2.1投资环境分析
2.1.1地理位置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在枣阳市城区西南部,项目位于西环三路—中兴大道。
2.1.2区位优势条件
枣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鄂豫两省交汇处,东靠“九省通衢”的经济重镇武汉,西依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南临经济发展的江汉平原,北抵资源丰富的南阳盆地,是承东连西的纽带,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枣阳市交通十分便捷,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寺沙省道贯穿全境,与京珠、沪蓉高速路互通,从枣阳南下东进、北上西行都十分便利。
枣阳距离武汉天河机场200公里,襄阳刘集机场距枣阳市区仅40公里,可飞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
襄阳汉江港可通航500吨级船舶和2000吨级船队。
2.1.3地理环境
枣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鄂豫两省交汇处,东靠“九省通衢”的经济重镇武汉,西依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南临经济发展的江汉平原,北抵资源丰富的南阳盆地。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经济带”主干线的中部,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枣阳居于由湖北、河南、陕西、四川、重庆等五个省市70多个县市共同构建的秦巴经济走廊的前沿位置,是接东连西的纽带,是东部企业“中拓西进”的战略跳板和重要桥头堡,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枣阳全境以平原为主。
东北部、南部是山,中部、北部为岗地和平原。
岗地面积大,有“九十九岗头,劳人万古愁”之说。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最高的东北部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左右;最低的西南部瓦子岗,海拔70米。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平均269天,年平均降水量750至1000毫米,全年日照2100小时。
有主要河流180条,分为滚河、黑青河、小黄河、三夹河、莺河、淳河六个水系统和沙河、滚河、熊河、华阳河、清潭河、黑青河、小黄河七大河流。
沙河由东北部向西南,境内流长80公里,流域面积717平方公里,经新市、鹿头、吉河、市区,在琚湾与滚水会合,至襄阳注入唐白河。
有名山46座,其中大阜山为自然风景区。
枣阳处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共存,地貌多姿,物种繁多。
全市山地面积大,达150万亩,其中牧草地5万多亩,枣阳特别适宜发展猪、牛、羊、鸡、鸭、鹅等多种家畜家禽,是发展畜禽业的理想之地。
2.1.4资源条件
枣阳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金红石储量居亚洲首位;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商品粮基地、优质小麦基地、全国十大水果生产县(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中国桃之乡”。
1、金红石与石榴子石
鹿头镇境内大阜山金红石原生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原生矿床。
探明B+C+D级储量535.4万吨,平均品位2.81%,伴生石榴子石矿探明D级储量2326.7万吨。
金红石是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制造优质电焊条、高档钛白涂料,石榴子石主要用作研磨材料。
2、岩盐与芒硝
产于兴隆镇,矿区南部经勘探查明,岩盐探明B+C+D储量889万吨,平均品位39.6%,芒硝探明345万吨,平均17.2%。
盐硝主要用于提取精制盐和工业用盐,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方面。
3、石英石
位于新市镇赤眉山,经详查探明C+D级储量506.9万吨,平均品位98.7%,是制造玻璃、冶炼硅铁,净化自来水的良好原料。
4、膨润土
七方镇境内产出的膨润土,属钙基膨润土,经地质普查,储量约1.8亿吨,广泛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等方面。
5、变基性岩
俗名花岗岩,位于刘升、兴隆交界处的大坝山、小坝山,探明C+D级储量2475.6立方米,是良好的铁路道渣材料,也可作花岗岩板材开发。
6、石灰石
主要分布于刘升、鹿头、熊集等镇,储量大,品位高,质量较好,是制造水泥和烧制石灰的主要原料。
2.1.5工业及经济条件
枣阳经济特色鲜明,汽车及其零部件、食品、化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
枣阳处于武汉至襄阳汽车工业走廊中心地带,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是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基地。
全市已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2家,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50多家,可生产自卸、半挂、厢式、油罐、高空作业等专用车10多个品种,生产各类汽车车架、刹车片、车轮、变速箱、保险杠等零部件200多个品种。
其中,刹车片是全国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为东风、一汽、重汽、南汽、郑汽、柳汽等全国重点汽车生产厂家配套。
枣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商品牛、优质棉、优质烟生产基地、“中国桃之乡”和“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县)市”。
粮食总产常年保持在80万吨左右,棉花2万吨左右,油料9万吨左右,水果30万亩,其中桃25万亩,产量常年保持23万吨左右,禽类年出笼2500万只,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全市粮食加工企业50多家,年生产加工能力100万吨,以“章陵”牌面粉而驰名的湖北金华麦面集团,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面粉“十强企业”。
蓝带公司加快技改扩能,形成年产啤酒20万吨、产值过6亿元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外。
轻工纺织产业是枣阳市传统产业之一,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多家,已形成金银饰品、棉纺、服装加工等多个行业的聚集规模。
以万通纺织公司、丝源纺织公司为代表的纺织企业达到50多家,形成完整产业链,纺纱能力达到40万锭;金兰集团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金饰品生产企业,继2005年金兰牌“金属镀层流行饰品”获得“中国名牌”后,2007年,金兰牌“黄金首饰”又喜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有各类化工企业60多家,初步形成以涂料、农药、医药等为代表的传统精细化工和以油田化学品、各种工业助剂等为代表的新精细化工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地区化工转移的重要基地。
市化工工业公司、四海公司、中盐枣阳公司、“三金”等化工企业大力开发高浓度磷复合肥、硫基氮磷钾复合肥、活性剂、皮革化学品、精制食盐、食品饲料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加速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1.25亿元和54.45亿元。
全市获得“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全国果蔬无公害生产十强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省金融信用县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枣阳市“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统筹运用现有资源、环境、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构建产业创新集群,全面提高产业间关联度和融合度;以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为发展取向,努力形成以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产业形态集群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七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千、百、一”工程,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达到75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年突破100亿元,年利税突破1亿元的企业达一家以上。
2.2建设条件分析
2.2.1建设地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枣阳市经济开发区内。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位于枣阳市西南部,与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寺沙省道、335省道相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区域水、电、路、电讯等配套设施齐全,有铁路专线和高等级公路从区内穿过,交通便捷。
2.2.2地形地貌
拟建路段位于枣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貌单元为岗坡地、局部低凹地为冲积场地,桩号0+260~0+340m、1+300~1+380m、3+200~3+300m、4+240~4+400m属枣阳南岗坡地之凹地为冲积场地,沉积一套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其余地段为鄂北枣南岗地地形,深积一套第四系上更新统坡积层,地该起伏较大,原地面高程基本在122.24~135.88m之间,高差约14m。
地表主要为一般农业用地,沿线经过惠湾村、史岗村、李桥村、王湾村等村庄区域。
2.2.3气象水文情况
(1)场区气象特征
枣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西部山区属荆山、武当山脉,东部丘陵属桐柏山、大洪山脉作脉,北部为鄂北岗地,南部为汉江平原的宜钟夹道,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枣阳市地处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温度变化较大,六、七、八三个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温度27℃左右,极端最大可达41.4℃;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温度为4℃,极端最低气温-16.5℃;多年平均气温16.4℃。
多年平均降雨量910mm,暴雨多集中在5-10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1221.7mm。
(2)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拟建线路区桩号0+260~~0+340m、1+300~1+380m、3+200~3+300m、4+240~~4+400m位于枣南岗坡地间之低洼地,沉积一套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土层,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
表层耕土中含上层滞水,水位和水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影响;②-1粉质粘土为弱透水性,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②、③、④层土,岩性主要为粘土。
透水性差,为隔水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
(3)地下水腐蚀性
本线路区素填土层具备赋存上层滞水,但在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在线路区2-280处过水邱水库及K35-1邻近水渠处采取2组水样代表上层滞水。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按地下水中腐蚀介质的含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中附表K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路线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4)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钻探、静探成果分析,路基层桩号0+260~0+340m、1+300~1+380m、3+200~3+300m、4+240~4+400m属枣南岗坡地之凹地为冲积场地,沉积一套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其余地段为枣南岗地地形,沉积一套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根据本次工程地质钻探结果,拟建路线区在勘探深度(15.0m)路基土共分为4大层,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耕土、素填土:
灰黄色、黄褐色,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有少量植物根系,回填时间三十年左右,层厚2.80m,分布于整个线路区。
②-1粉质粘土:
褐黄色,湿,可塑,局部夹粉土团块或条带,沟渠底和岗间低凹处分布,底部含有粘土层,线路区桩号0+260~0+340m、1+300~1+380m、3+200~3+300m、4+240~4+400m均有分布,层厚3.3-8.8m,平均厚度5.34m。
②粘土:
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铁锰结核物,该层土局部地段有缺失,线路区桩号0+260~0+340m、1+300~1+380m、3+200~3+300m、4+240~4+400m缺失,其余均有分布,顶板标高117.15-133.75m,最大揭露厚度3.4m。
③粘土:
黄褐色,硬塑状态,稍湿,含大量铁锰质结核。
该层均有分布整个线路区,路区桩号0+000-4-560,顶板标高116.05-134.05m,最大揭露厚度5.1m。
④粘土:
黄褐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含大量铁锰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线路区桩号0+000-6+180均有分布。
顶板标高114.44-130.65m,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8.8m。
路线区揭露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河、溶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地质现象。
2.2.4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结果表示,路线区表层局部存在软弱土,无构造活动迹象,无滑波、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在路线区已揭露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暗河、溶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2.2.5场地利用情况及利用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共占地458892平方米,所占土地均为开发区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占地。
道路布局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合理。
2.2.6交通条件
枣阳市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与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寺沙省道、335省道相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主体区至周边乡镇之间有部分乡镇公路。
对外交通公路框架已形成,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2.7气象条件
厂址区域均采用枣阳气象台站的资料,枣阳累年各日各要素统计值如下:
本站平均大气压:
1001.7mpa
平均气温:
15.4℃
极端最高气温:
40.7℃
极端最低气温:
-15.1℃
平均水气压:
14.7mpa
平均相对湿度:
25%
平均风速:
2.6m/s
最大风速:
24.0m/s
常年主导风向:
SE
沙尘暴天数:
1天
冰雹天数:
3天
最大积雪深度:
36.0cm
资料显示本地区无影响企业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隐患。
2.2.8地震、洪水及其它自然灾害条件
根据项目所处区域地震安全评价,该区域不处在地震断裂带上。
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工程应按地震规范进行设防。
项目地址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未有其他自然灾害影响。
2.2.9施工条件
目前位于开发区内的主干道中兴大道、车站路已建成通车,项目建设的施工材料及设备进场较为方便。
施工所需的用电、用水、通讯可由附近企业或村庄就近接用。
项目区建设基本以自然地形为基础,稍加整修即可,整个建设对周边地区不会造成环境破坏,而且相配套的排水设施、绿化建设将为该区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园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氛围,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将为开发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3.1.2拟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
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
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规划区范围内所有耕地均将变成城区,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
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城区的交通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
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将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枣阳市经济开发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开发区内虽已建设了部分道路及排水管道等设施,但由于现有道路规模较小,容量不足,成网率低,将直接影响到开发区投资建设环境,严重制约了开发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因此,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将是十分必要的。
开发区花园路市政道路的实施,本着完善开发区规划路网、提高路网的成网率和使用率、提高开发区交通通行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开发区整体功能和形象的提升为前提,通过工程实施达到整体提升开发区的集聚、带动和辐射功能,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项目的建设切实可行。
4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4.1项目区总体规划
4.1.1开发区概况
枣阳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枣阳市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6月经襄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位于枣阳市西城,地处湖北汽车走廊的中间位置和湖北经济大三角的北部,是湖北省最早设立的开发区之一。
1995年1月被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正式认定晋升为省管开发区,1996年经枣阳市委、市政府通过枣发【1996】14号文件,决定实施封闭式管理,开发区管委会结合自身的政策和体制优势,努力拼搏创新,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经济贡献度不断增加。
2006年3月被省政府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枣阳经济开发区。
4.1.2开发区规划
枣阳经济开发区由最早的“一区”演变成为现在的“一区四园”,即枣阳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