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30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5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效循环天天练5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效循环天天练5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成语:

①祸起萧墙:

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②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③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④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⑤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名句: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解析:

题目中涉及“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和“迫不及待”三个词语。

刻不容缓:

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迫在眉睫: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答案:

B

2.(xx·广东省揭阳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D.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解析:

B.语义重复,应删掉“每场”;C.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谷俊山”后面;D.缺主语,删去“使”。

答案:

A

3.(xx·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学测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

“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

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________。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解析:

注意话题一致。

答案:

C

4.(xx·贵州省适应性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普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人文文化的侧重点是,__①__;科学文化的侧重点是,__②__;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__③__,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答案:

①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 ②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 ③传播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5.(xx·安徽省宣城市第二次调研测试)请根据图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公众睡眠受工作、生活压力影响的比例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图表内容。

(不超过8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请从关注睡眠的角度拟一条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三地区公众的睡眠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呈递减状态;城市公众的睡眠受工作压力的影响大于生活压力,小城镇与农村公众相反。

(2)参考示例:

纾解压力享睡眠,拥抱生活保健康;睡眠赢得生活,健康成就未来;与好梦约会,让健康回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6.(xx·海南省嘉积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愿做沙漠科学事业上的铺路石

——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冯锦川

今年56岁的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

1952年,朱震达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随后,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进修深造。

在前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潜心研讨,勤奋实践,几乎跑遍了前苏联中亚辽阔的沙漠地区,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为他日后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属治沙队,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沙漠和戈壁进行综合考察。

朱震达被选入这支队伍并任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队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类型相当复杂,环境十分艰苦,它历来被描绘成“死亡之海”。

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

他下决心要闯一闯,目的是要揭开“死亡之海”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与规律,以事实来澄清和纠正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以朱震达为首的治沙队,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

通过连续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积累了风沙移动的资料,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沙漠化,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

因此,沙漠化成了当前干旱半干旱区和沙漠研究中与人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1977年8月,朱震达出席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

回国后他根据我国多年来对沙漠研究的情况认为,沙漠化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样存在,并直接威胁着草场、农田。

因此,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沙漠研究就更应紧密围绕沙漠化来进行。

但是,在当时,“沙漠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朱震达果断地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

经过10年的研究试验,他认为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是防止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沙漠化最危险的地区是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给朱震达的学术研究开拓了广阔天地。

一向注重国际学术交流的朱震达,主张“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

1978年以来,他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他先后与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日本、联邦德国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

1985年,朱震达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朱震达在再次出任沙漠研究所所长时说:

“我们的沙漠研究要立足两个方面:

一是要面向土地沙漠化问题,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二是要看到我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同时要根据中国大沙漠的特点,抓住若干基础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

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选自《现代中国地理科学家的足迹》,有删改)

(1)对这篇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

因此,沙漠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

B.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

可见“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就是科学研究的资本。

C.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为朱震达“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主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在“沙漠化”这一概念已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时,朱震达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

E.朱震达认为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解析:

B项强加因果。

“年轻就是科学研究的资本”文中无依据。

D项原文中说当他进行这些活动时“‘沙漠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E项原文是说“看到我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答案:

AC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以正标题概括主人公的奉献精神,以副标题交代主人公的身份。

②直接引用主人公的言论,亲切自然,并且隐去主语,能引起多种人称的联想。

③“铺路石”的比喻化抽象(精神)为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意思对即可。

(3)文章主要介绍了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作出的哪些贡献?

请分条列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解开了“死亡之海”的奥秘,以事实澄清和纠正了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②攻克沙漠化问题,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意思对即可。

(4)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

像沙漠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请你就“技术”、“勇气”、“奉献”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

科学研究离不开高超的技术水平。

(或我认为高超的技术水平成就了朱震达教授。

①他在苏联科学院深造时潜心研讨,勤奋实践,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

②通过连续三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③他具备国际间合作的才能和实力,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④“我”对技术以及技术与朱震达的事业,以及“我”自己的关系的分析总结。

观点二:

勇气往往能开创科学研究的新天地。

(或我认为勇气成就了朱震达教授。

①雄心满怀的朱震达勇闯塔克拉玛干沙漠,揭开“死亡之海”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

②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

③他勇敢地走出国门,实现多国合作,使中国的沙漠科学研究打入国际、走向世界。

④“我”对勇气以及勇气与科学,与朱震达的事业,以及“我”自己的关系的分析总结。

观点三:

对人类的无私奉献成就科学和人格的双重高峰。

(或我认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朱震达教授。

①“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朱震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②他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

③中国沙漠化治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它解决的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

④“我”对奉献以及奉献与科学,与朱震达的事业,以及“我”自己的关系的分析总结。

“慈爱祖母”李玉花

在三门县花桥镇王申坦村,有一位名叫李玉花的老人,15年来,她寸步不离地照顾着高位截瘫的孙子陈彩县。

陈彩县命运坎坷,6岁丧母,20岁因车祸高位截瘫。

在孙子受伤后的15个年头里,祖母李玉花不分日夜,不管严寒酷暑,每隔两小时就给孙子翻一次身。

像照顾婴儿一般,李玉花每次都要先将孙子的身体翻向自己,并将垫在身体一侧的软布袋移向另一侧,再轻轻将孙子放平。

相同的动作,15年来,5400多个日夜,李玉花重复了6万多次。

医生说,简直不敢相信,像陈彩县这样的病人一般需要3个人轮流照顾,李玉花老人一个人却做到了,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非常平稳。

素材运用:

老人的坚持让我们感动,这种不求回报、纯粹、温暖的亲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更显珍贵。

适用话题:

亲情 坚持 爱的奇迹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效循环天天练6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成语:

①拭目以待:

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

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C.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D.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解析: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

B

2.(xx·广东省广雅中学、省实验中学期末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xx年年底,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D.xx年全国有749万名高校毕业生,与去年相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到北上广深求职的比例下降了近15%左右。

解析:

A.搭配不当,“加强”不能与“现状”搭配,可将“加强”改为“改变”或者“扭转”。

C.成分残缺,不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而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管理”。

D.表意不明,语意费解,究竟是“下降了近15%”,还是“下降了15%左右”?

答案:

B

3.(xx·名校预测卷)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是(  )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

________。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A.这一次的降旗将永远定格在英国的历史上

B.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C.相伴缓缓而下的旗帜的是充满哀伤的音乐

D.面对下降的旗帜香港有人心里是喜忧参半

解析:

注意感情色彩。

答案:

B

4.(xx·山东省潍坊一中过程性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么,__①__?

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_②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

先通读语段,本段论述的是“阴阳二者的关系”,所以第一空填“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又由“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确定第二空应填“阴阳的对立统一”。

答案:

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

5.(xx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就你在生活中做的一件错事,向你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道歉信。

要求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不超过1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

“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三个要求都要做到。

对象是父母,语言要诚恳,要有分寸,不能油滑。

答案:

示例:

爸:

您好!

昨天我吃完西瓜后把瓜皮从阳台扔到了楼下。

您批评了我不文明的行为,我粗暴地跟您顶嘴。

经过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文明、不礼貌的错误。

我向您真诚道歉,并努力改正这类错误。

某某

某月某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xx·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

在我们脑洞大开、穿越时空地幻想了一把微信与微博对古代艺术圈的影响与冲击之后,再回到现实,看看微信与微博对今天的艺术圈生态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

微信与微博作为即时沟通和展示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能不能打破艺术圈原有的秩序?

弱势的后生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咖交流?

艺术圈会不会因为无时无刻的交流而更加有活力?

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展现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会不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艺术会不会因为微信与微博而普及?

艺术与文学、音乐、哲学会不会有更多的跨界交流?

事实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上最常见的是晒各种艺术展的照片——但是极少有对展览的中肯批评。

艺术圈的年轻人晒展览炫耀自己到此一游,大人物晒展览以名声为朋友做人情。

尽管微信与微博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方便来表达和辩论——倘若在宋代,我们会在微信与微博上看到文人画家与宫廷画家的对峙;在明代,我们会看到吴门与浙派的辩论——但是在今天的微信与微博上看不到观点对峙与学术辩论,我们无意得罪朋友,也无意挑战权威。

艺术圈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上最热门的是“微拍”——以微信与微博作为平台的拍卖。

微信与微博作为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仅仅被当作为商业与消费提供的一个机遇,我们没有把这个平台的巨大进步视为普及艺术、交流思想和经验的权利。

倘若十八世纪的欧洲有了微博,相信是那些渴望自己的艺术理念获得更多认同的新派画家在狂欢,而不是画商。

我们偶尔也在微信与微博上晒书单放音乐,但是我们对晒出来的文学和音乐往往只有感怀,没有灼见。

在没有微信微博的年代里,那些艺术圈内与圈外的真诚交流——福柯和玛格利特,左拉和马奈,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那些哲学、文化与艺术的跨界联谊,今天的微信与微博上全无踪影。

微信与微博不仅没有跨界,也没有跨越“阶层”,更没有跨越“团体”。

我们极少看到艺术大咖与后生的交流,也看不到不同的“利益群体”或“派系团体”抛弃“派别身份”来共同探讨一个学术问题。

倘若不同派系在生活中难得坐在一块喝茶或研讨,微信与微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遗憾的是,技术的进步无法超越利益与人情。

当然,我们还常常看到艺术圈中人对时政与世风的批判,但是在微信与微博上痛心疾首之余,并不妨碍我们转过身去娴熟地遵循江湖潜规则行事。

人情、义气、小团体对公平秩序的破坏和对学术的侵蚀,在我们看来与腐败时政或堕落世风无关,我们那只点赞的手永远是无奈和无辜的。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远比旧时的雅集和沙龙更完美的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但是我们在微信与微博上看到的并不是无所畏惧的坦陈胸怀,并不是前辈对后生的提携,并不是新人对权威的挑战,并不是跨越阶层与派别利益的学术辩论,并不是跨越界别的文化思潮的碰撞。

同样是社交平台与自媒体,雅集是中国文人画家巩固一个阶层的审美与文化的工具,欧洲沙龙是新派艺术家挑战旧价值的工具,而今天的微信与微博,在它重新散发出理想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光芒之前,只不过是艺术圈的一个玩具。

(作者:

廖廖原载《读者欣赏》xx年3月)

6.下列关于文中“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作为即时沟通和展示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远比旧时的雅集和沙龙更完美,体现了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

B.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是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遗憾的是技术的进步无法超越利益与人情,没有跨界、跨越“阶层”和跨越“团体”。

C.微信与微博给了艺术圈中人前所未有的方便来表达和辩论,但在今天的微信与微博上看不到艺术圈中人的观点对峙与学术辩论。

D.今天的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只不过是艺术圈的一个玩具,对今天的艺术圈生态没有任何影响与冲击,对今天的艺术圈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

“没有任何意义”说法错,与作者在全文要表达的意旨矛盾。

答案:

D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上最常见的是晒各种艺术展的照片,但往往只晒不评;偶尔也晒书单放音乐,但往往只有感怀,没有灼见。

B.从以微信与微博作为平台的“微拍”看,微信与微博没有被视为普及艺术、交流思想和经验的权利,反而被当作为商业与消费提供的一个机遇。

C.在微信与微博上还常常看到一些人对腐败时政或堕落世风进行批判,不过并不妨碍艺术圈中人娴熟地遵循江湖潜规则行事。

D.旧时中国文人画家仅靠雅集巩固一个阶层的审美与文化,欧洲新派艺术家只用沙龙挑战旧价值,雅集和沙龙是他们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

解析:

A.“往往只晒不评”错,原文是“极少有对展览的中肯批评”。

C.“一些人”在原文中是“艺术圈中人”,选项意与原文意思不同。

D.“仅靠”与“只用”错,故意曲解原文。

答案:

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圈的人在微信与微博上可以坦陈胸怀、提携后生、挑战权威,可以跨越阶层、派别利益辩论学术,可以跨越界别进行文化思潮的碰撞。

B.宋代文人画家与宫廷画家对峙,明代吴门与浙派辩论,十八世纪欧洲新派画家渴望自己的艺术理念获得认同而狂欢,打破了艺术圈原有的秩序。

C.如果没有微信与微博,今天还能够看到旧年代那些艺术圈内与圈外的真诚交流和那些哲学、文化与艺术的跨界联谊,它们不会全无踪影。

D.人情、义气、小团体破坏了公平秩序,侵蚀了学术,就是腐败时政或堕落世风的表现,但艺术圈中人不这么看,认为前后没有关系。

解析:

B.“狂欢”是想象,不是事实。

“打破了艺术圈原有的秩序”曲解文意。

C.推断错误。

原文说“在没有微信微博的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