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8743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三.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

1.(2010南京)(11分)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

 

(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  ▲   (写化学式)蒸发,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  ▲   (写化学式)晶体。

(2)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   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

示,其中  ▲   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化合反应:

  ▲   

(4)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质

钠与冷水

镁与冷水

镁与水蒸汽

铁与冷水

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生反应

剧烈反应

缓慢反应

  ▲   

不反应

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②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

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   (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2010四川眉山)(7分)实验表明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④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胆矾。

在对该反应的产物的探究中需用下列A、B、C装置: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2H2SO4(浓)

X↑+2SO2↑+2H2O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若要证明产物中有水,则要用           装置(填装置的编号)。

(3)若按B、A、C的顺序组装,不能证明产物             。

(4)若按C、B、A的顺序组装,则能证明产物             。

(5)若要证明这三种产物,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装置B中的品红Ⅰ的作用是                      ,品红Ⅱ的作用是                          。

3、(2010四川达州)(8分)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

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

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

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

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猜想三:

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猜想四:

能与BaCl2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2010四川达州)(8分)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淡蓝色硫酸铜晶体。

化学方程式为:

         CuSO4(白色粉末)+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

[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2O、CO2和CO。

[实验探究]张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⑴观察到A中             ,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⑵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

⑶D中红色粉末是          (填化学式),实验现象                       。

[交流讨论]

陈军认为:

张亮不需要E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你是否支持陈军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

陈军还认为: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

5、(2010四川达州)⑴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

④实验结论                           。

6、(2010山东烟台)(6分)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

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环保部门监测发现:

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

          甲                 乙                丙

   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丙→乙→甲→乙。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或                                                                      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7、(2010山东烟台)(7分)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

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

是                。

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

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

 (5)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做法)

8、(2010山东烟台)(8分)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

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Vc溶液

滴加得滴数

40

10

20

5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

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1)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柴放在__________,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10.在实验室中可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连接起来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图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

若只改变装置甲中的药品,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3)若将丁装置充满水,就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此时装置最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_________。

(4)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

采用_________方法,可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

11.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

化学老师发现原因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熟石灰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

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

[实验用品]水、酚酞试液、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

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

步骤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步骤2:

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

(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

13.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14.把氯气(Cl2)通入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

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请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3)不法商贩常用自来水假冒矿泉水或纯净水出售,坑害消费者。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识别用自来水假冒的矿泉水或纯净水。

(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例9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

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

过滤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_________。

它们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或_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只试管,倒入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若无气泡产生

你认为是否仍需进行实验?

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

15.(乐山)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6.(宿迁)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或,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7.(临沂)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

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

稀硫酸能与Fe2O3、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

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

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如图。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验证

若猜想

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验证

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

若猜想

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晋江)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

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用法收集。

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

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4)检验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①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②;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

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还有可能生成NaHCO3。

你认为他的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19.(常州)程明和王刚不小心将纯碱洒到白醋(其有效成分为醋酸,可用HAc表示)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使他们对醋酸产生了新认识:

醋酸像盐酸一样,能与纯碱反应;此外,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检索到以下信息:

①醋酸与盐酸都具有较强挥发性;②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且其钠盐(NaAc)受热不易分解;③盐酸与纯碱的反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1.Na2CO3+HCl===NaHCO3+NaCl;Ⅱ.NaHCO3+HCl===NaCl+H2O+CO2↑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根据信息①可知醋酸应置于阴凉处▲保存;

(3)试写出醋酸与纯碱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他们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到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获得了少量白色固体。

王刚认为这就是纯净的NaAc,而程明则认为里面含有HAc。

你认为▲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

20.(黄冈)(6分)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21.(陕西省)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出的CO2不纯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未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