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53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x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

丰政发〔2011〕45号附件: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

安全生产规划

目录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

(一)现状……………………………………………………1

(二)面临矛盾与挑战………………………………………3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工作目标………………………………………………6

三、主要任务…………………………………………………7

(一)突出对城市运行、重点行业安全监督………………7

(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11

(三)突出预防,深化隐患排查治理………………………12

(四)健全机制,大力加强职业卫生工作…………………13

(五)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15

(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6

(七)大力营造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17

(八)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18

四、保障措施…………………………………………………19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19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19

(三)逐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20

(四)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20

(五)积极开展交流实践……………………………………20

(六)加强中介机构建设……………………………………21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21

 

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10〕40号)精神,推动区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营造全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根据市安全监管局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十一五”时期,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市、区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全面推进“三化建设”,强化对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抓好人员密集、公众聚集场所和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全面实现“平安奥运”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安全生产保障任务。

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确立“一个目标、两个责任、三个体系、四个纳入、五种手段、六种意识、七项重点、八项措施、九项制度”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社会意识显著增强,监管机构基本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基本建立。

图1.1丰台区安全监管局组织机构图

“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反映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三项相对指标“三下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关闭,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三项相对指标显著下降。

事故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201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90起,比2005年的120起下降25%;2010年事故死亡人数95人,比2005年的125人下降2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2005年的0.33下降到2010年的0.1346,下降了59.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2005年的2.5下降到2010年的1.0411,下降了58.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005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1.77,下降了66%;三项相对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安全生产状况逐步稳定好转。

图1.22006-2010死亡人数和死亡事故数变化趋势图

(二)面临矛盾与挑战

1.加快“一轴两带四区”建设与事故总量控制的矛盾

“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仅“城南行动计划”建设工地已达300余个,较2010年增加100余个;开复工面积近1400万平方米,较2010年增加13.3%。

随后几年,建设项目将继续增多,导致施工场所、施工机械增多,危险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和人员密集场所增多,出现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伤亡事故风险增大。

要保持原有事故总量的控制目标,在现有技术、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的基础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2.区域经济跨越发展与控制指标逐年下降的矛盾

2010年新注册企业1.1万余家,同比增长24%,增量居全市首位。

其中,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350家,同比增长35.7%;亿元以上企业22家,同比增长46.7%。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新注册千万元以上企业的40%和35%。

随着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带来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加大。

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带来的新的危险有害因素不断涌现,这与“安全生产标准要求逐年趋高、事故控制指标逐年递减”形成突出矛盾。

3.事故发生领域不断扩大与有限监管力量的矛盾

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事故多发行业(领域)已经从原来的“三大高危”行业(领域)扩大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基础设施、消防、特种设备等多个行业(领域)。

发生事故的频次不断增加,行业(领域)、形式、地点不断变化和扩大,对安全监管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装备资源、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推进先进监管手段与相对薄弱技术装备的矛盾

按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并完善视频监控、远程监测、自动报警、智能识别等安全防护系统的要求,企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要面对监控装备、检测设备的技术落后和配备不足与推进先进监管手段的矛盾。

5.群众较高的安全需求与相对较低服务水平的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自身生命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增加,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落后的安全保障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的矛盾凸显。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面临着管理创新、机制优化、科技投入、装备提升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精细管理,力争在责任落实、基础建设、监管执法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在科技创新、安全文化、宣传培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安全投入、队伍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有新的飞跃,全力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丰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丰台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三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公众安全意识、事故防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和职业危害登记信息网络基本建立;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改善。

综合考虑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条件,在“十一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好转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实现本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事故总量显著下降。

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和较大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亿元国内总值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市先进水平。

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10年(区)

2010年(市)

“十一五”平均值(市)

“十二五”目标

1

亿元GDP死亡率

0.13

0.085

0.14

下降38%以上

2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04

1.45

1.75

下降21%以上

3

机动车万车死亡率

1.77

2.03

3.17

控制在1.7以内

4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事故死亡率

0.4

0.4

控制在0.38内

——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普遍提高。

企业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普遍建成,安全生产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安全投入明显增加,安全科技水平大幅提高,风险防控和事故救援能力明显增强,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全面提升,各个行业、各类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

——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水平显著提高。

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的政府监管体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事故风险预警预测和紧急救援体系及职业卫生监管体系。

政府监管方式在创新中不断改善,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监管,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社会化、市场化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查处率达到100%,安全生产群防群治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安全发展社会环境基本形成。

企业安全文化普遍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安全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市民充分享受安全宜居生活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对城市运行、重点行业安全监管

1.狠抓建筑施工安全

针对未来五年区内建设规模大,建设领域事故易发的特点,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开展标准化达标活动。

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加强对铁路、地铁、水利、桥梁等危险性较大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实施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治理行动。

完善建筑施工领域监管体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保障房、水利工程、公路、园林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重点抓好园博会、种子大会有关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加强农村地区住房改造建设、旧房拆除的安全管理。

2.狠抓危险化学品安全

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设备设施和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行为。

以危险物品生产、工艺变更、设备检修和运输环节的事故防范为重点,切实抓好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雷击等具体措施的落实。

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查、专家检查和政府督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完善危险物品道路运输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和烟花爆竹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和查处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活动。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烟花爆竹销售网点的监管,安监、公安、交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严密防范发生重特大烟花爆竹事故。

3.狠抓消防安全

加强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建设和消防信息情报工作,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夯实社区和农村消防工作基础。

创新城乡结合部、待拆迁地区消防管理机制。

严格高层建筑火灾防控。

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消防执法能力,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消防装备建设、加快消防水源建设,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着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在社区深入开展对弱势群体的防火安全宣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狠抓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贯彻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强日常安全检查,突出对宾馆饭店、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商业设施、娱乐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和文物古建等场所的安全监管,重点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排查消防设施、安全疏散、可燃易燃装修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火灾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加强员工(特别是流动务工人员、电气焊岗位人员、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安全培训。

5.狠抓城市公共设施安全

依据市安委会《关于加强“三地”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保障城市运行的水、电、气、热、交通运输及通信企业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人防工程的监管,严格按照市、区要求,清理在用人防工程。

完善并落实普通地下室安全管理措施,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打击地下空间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完善并落实地下管网运行安全防护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地下管网运行的生产经营行为,严肃查处涉及破坏地下管网的生产事故,确保市政管网设施安全。

6.狠抓城市交通安全

严格道路检查执法,加大对交通事故肇事人、严重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力度。

完善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提高公交、出租、租赁、旅游、货运等行业机动车辆安全准入条件。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轻质燃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汽车运输罐车安装阻隔防爆装置。

加强对外埠运输车辆和专业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

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路段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加强对区属和河西地区道路安全设施投入,加强道路交通协管员队伍建设,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7.狠抓特种设备安全

完善落实属地政府、监管部门、技术机构和企业各方监管责任的机制与措施。

开展风险评估,分级分类监管特种设备。

健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监察信息化网络和组织网络建设。

实施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大型游乐设施等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建立重大隐患治理与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

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重大隐患治理、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

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能力和检测机构建设。

(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1.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

要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深入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各有关部门充分做好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工作,制定区县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完善激励约束配套措施,营造有助于企业争创达标的政策环境,有计划、分行业、按步骤地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2011年底前,本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以及冶金、有色企业全部达标;2013年底前,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机械、建材、轻工等行业重点企业达标;其他企业在2015年底前全部达标。

2.实施科技防控事故风险工程

未来五年,督促企业充分运用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要场所、重点部位、关键设备设施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2013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领域)企业,完成对重点设备设施、重点工艺环节、危险区域、重要岗位以及影响生产作业安全环境状态的监控和预警处置。

市政公用、人防工程使用等企业,要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并完善视频监控、自动报警、智能识别等安全防护系统。

3.实施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工程

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责任。

要继续强化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以上三类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要充分依托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各类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加强对班组长、危险作业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4.实施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工程

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企业要不断完善以现场处置为主的应急预案,区、街乡镇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危险化学品企业普遍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小型企业全部与邻近建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

(三)突出预防,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重大危险源三级联网监控制度

在现有22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

进一步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安全生产信息库,推进分级监管,建立区、街乡镇、企业三级联网的监控平台,强化对企业危险点监控情况的监督,逐步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全面监控。

2.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账督办制度

建立并完善“动态分类排查、评审挂账、整改销账”的工作机制,实施常态监管,把隐患排查与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安全许可、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举报案件查处等工作有机结合,实行动态排查。

坚持重大隐患区、街乡镇两级政府挂账督办工作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危害程度、治理难度分别纳入政府挂账督办体系。

3.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推广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完成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台帐建设,完成系统对接、调试、试运行并投入使用。

通过隐患自查自报系统,指导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上报排查情况。

(四)健全机制,大力加强职业卫生工作

1.健全职业卫生监管体制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推进职业危害防治一体化监管和分工协作的监管模式。

逐步完善职业卫生监管配套规章制度,制定不同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推进职业卫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化。

完善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建立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特殊工种准入、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卫生培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等制度。

推行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治理措施。

2.加大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治理力度

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检测基础数据库,加强化工、电子、家具、印刷、石材加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监管,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

推进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标准化工作,加强企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管,到2015年,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达到7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95%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重大职业危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3.加强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工作

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日常监测,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和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做好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配备符合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确保其使用。

到2015年,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70%以上。

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配备职业健康管理员。

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督促企业优先采用防治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善作业场所的环境和条件。

(五)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1.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

综合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拓宽监管思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积极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

政府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依照职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制定行业(领域)安全标准,指导督促企业贯彻落实。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切实增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形势分析、预警预测能力。

2.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执法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制度。

坚持并不断改进安全生产执法计划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年度和月度执法计划,统筹调度、协同配合、步调一致地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工作。

创新监管执法方式,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用,不断完善使用功能。

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

3.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

继续发挥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的社会监督作用,完善举报投诉受理和查办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投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地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认真查办投诉举报案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落实和维护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舆论反映问题,深查原因,及时整改。

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信息,曝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

4.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加强应急队伍、应急演练制度建设。

整合全区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建立以公安消防为主力,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与有关单位以及重点企业的互联互通。

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风险源)安全管理办法,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

编制重大危险源“一对一”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开展各级应急协调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培训与演练。

(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努力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围绕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逐步建立行业和企业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

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生产工艺装置,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手段,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构建覆盖区、街乡镇二级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重要场所、重点部位、关键设备设施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到2015年,全区各企业要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及时、准确上报事故隐患、危险源、职业危害、易制毒和管控化学品流向及事故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配合全市建立安全生产数据中心,逐步完善区数据库,逐步建立全区安全生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为全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数据支撑。

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鼓励、支持、规范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复评等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构建与区安全生产需求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

进一步扩充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数量,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

(七)大力营造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

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新闻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网络、展览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

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扩大安全生产公益性宣传。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保护生命、安全出行”、“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扬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普及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紧急救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市民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的能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

2.健全完善培训教育网络

整合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建立区综合部门、行业部门、街乡镇三级培训,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培训机制,实现企业全体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以从业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三、四级培训机构,形成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网络。

将安全防范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实施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和各类事故、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3.大力弘扬安全文化

把安全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作为提升社会公众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进安全生产文艺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