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40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二章《 制取氧气》练习题《五.docx

初三化学第二章《制取氧气》练习题《五

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练习题

一.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  )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  )

判断题:

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判断题:

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一定不变(     )

判断题:

化学反应中,如果不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则该化学反应无法发生。

(   )

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mg,待反应结束后,剩余二氧化锰的质量的克数为(  )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与不加催化剂时相比,生成氧气的质量(    )

1.硫酸铜溶液对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支试管最终产生O2的质量相同

②A试管比 B 试管产生的氧气多

③A试管中硫酸铜质量减少

④A试管比 B 试管产生O2的速率快

⑤A试管中,硫酸铜的性质始终不会发生改变

⑥A试管中硫酸铜质量不变.

2.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成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

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1.小芳探究氯酸钾的催化剂的效果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如下:

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2.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测定(    )

A控制变量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得到氧气的体积大小

B控制变量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长短

C控制变量测定反应物分解温度的高低

D以上选项均正确

3.下列不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的因素为(    )

A催化剂的种类

B催化剂的质量

C催化剂的熔点

D催化剂的颗粒大小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检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D当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12g时,要分解8mL3%的双氧水需要的时间为40s

5.同学们想探究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水泥块可以催化双氧水的分解,于是打算用3%的双氧水,和水泥块为原料(其他辅助仪器不再列举),下列探究过程或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

A分别取等5mL和10mL3%的双氧水,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泥块和碾碎的水泥粉,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B如果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相同时间内,加入粉末状水泥的那组实验收集到的气体多,说明表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

C若要探究接触面积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可以同时改变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和催化剂的种类

D无正确选项

6.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对比实验:

①加热5g的KClO3和1g氧化铜的混合物

②加热5g的KClO3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实验完毕后画出了生成氧气和加热时间之间的变化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铜作催化剂时,产生气体的速率较慢

B相同条件下,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好

C催化剂的种类不影响最终气体的总量

D同一个反应可以用不同物质做催化剂

7.在探究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中,某同学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CuO、MnO2和Fe2O3,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与所用时间测定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④所得氧气质量相等,所以不同催化剂对同一个反应催化效果相同

B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C通过上述实验推得只有金属氧化物才可以催化分解氯酸钾

D不加入其他物质时,无论什么条件下KClO3都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三.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判断题:

过氧化氢水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

判断题:

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有且只有一种(      )

1.现有五种变化:

a.黄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氢气+氧气→水;

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e.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食盐水蒸发变成食盐和水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分解出氧气和水

D液态空气升温分离出液氧和氮气

4.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请按顺序填写序号)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碳酸→二氧化碳+水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5.现有下列反应: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氧化汞→汞+氧气,D、二氧化碳+水→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请按顺序填写序号,请将正确的序号全部填入对应空格中)

6.有下列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铜+氧气→ 氧化铜;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c.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d.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e.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请按顺序填写序号)

  

指出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四.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在“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

A温度

B过氧化氢的浓度

C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过氧化氢的体积

2.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进行控制的变量是(    )

A过氧化氢的质量

B催化剂的质量

C量取氧气体积的量筒的量程

D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3.下列各组反应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提示:

催化剂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之一为控制变量法.如图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已知镁条与盐酸可以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A温度B盐酸浓度C催化剂D固体质量

5.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b.将8.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A反应物状态

B反应物的用量

C催化剂种类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同学们为了探究影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

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A与_____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已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可以制备二氧化碳)

7.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所做的实验:

(1)若探究H2O2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选择实验1和实验______对照。

(仅填数字)

(2)若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选择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

A. 实验3和4   B. 实验2和3   C. 实验4和5   D. 实验2和5

(3)若选择实验6和实验7进行对照,则探究的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4)上述实验能够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个。

8.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1)在探究对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实验1~3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2)请将对应的选项序号填写在对应空格处

①若实验3和实验5组合,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______30;b______20。

②若实验4和实验5组合,可探究双氧水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______15;b______30。

A. 等于    B. 不等于     C. 无法判定

五.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1.已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有毒.收集该气体最适宜的方法是(  )

2.氨气(NH3)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极易溶于水.已知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质量为29,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收集NH3气体可以用(  )

3.已知氢气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气体。

利用如图可以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复选)

A利用如图收集氧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1进入

B利用如图收集氢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1进入

C利用如图收集氧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2进入

D利用如图收集氢气,应打开K1和K2,气体从K2进入

4.某气体可用图一的方法存放,可用图二的方法收集,判断该气体的性质(  )

  

A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溶于水

C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5.实验室现需要收集半瓶较为纯净的某气体,下列收集该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以上方法均可

6.下表是一氧化氮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的部分性质:

(空气的密度为1.293g/L)则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7.已知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熔沸点较低;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黄绿色氯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如:

四氯化碳),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密度为3.170g/L,约为空气密度的2.5倍。

下列关于实验室收集氯气的最佳方法是(   )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饱和食盐水法

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2.判断题: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固体(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下列发生装置_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收集氧气结束后应______,以防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A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导管B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C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当________才能收集氧气(    )

A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B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C导管口开始出现气泡时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指出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______;

(2)这处错误将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A. 无法生成氧气

B. 产生其它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C. 反应无法停止

D.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④③⑤

8.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氧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与该反应事实相符的是___1___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10.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如图,纵坐标表示固体物质的质量,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固体物质只有高锰酸钾

B.b点表示固体物质是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c点固体物质只有二氧化锰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1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有关操作或看法错误的是(  )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加热高锰酸钾虽不会生成水,但试管口还需略向下倾斜

C高锰酸钾加热时可产生多种物质,故高锰酸钾是混合物

D高锰酸钾的颜色与四氧化三铁的颜色不同

12.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先排出装置残留的空气,再收集氧气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1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

14.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______

七.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判断题:

过氧化氢分解能产生氧气。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需要用______(填写物质名称)作催化剂.

判断题: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备氧气,故二者都是反应物______(填写“正确”或“错误”)

判断题:

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判断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氧气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把固体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缓缓加入试管中

B把固体的二氧化锰缓缓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C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D不加催化剂,直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2.下列关于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B长颈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C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D使用分液漏斗时,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可不伸入液面以下

3.下列能用于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A.①B.②C.③D.④E.⑤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是暗紫色固体B过氧化氢溶液的俗称是双氧水

C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不需要加热D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的

5.下列不能制取氧气的是(  )

A加热过氧化氢溶液B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

C加热水至沸腾D加热双氧水

6.常温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没有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度B反应速度很慢,产生氧气的量减少

C不能产生氧气D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但反应速度较慢

7.下列关于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是纯净物

B反应必须要加热

C该方法属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

D若实验选取的是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不需要液封

8.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请回答:

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比较合理的是( )

A乙装置中产生的氧气更多B甲装置未发生反应

C乙装置除去了水蒸气D乙装置除去了二氧化碳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双氧水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双氧水中有氧气

B双氧水制备氧气必须加热

C双氧水制备氧气中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可以换成分液漏斗

D双氧水制备氧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必须液封

10.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主要有(  )

A采用二氧化锰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B反应都不需加热

C都利用含氧物质分解来达到目的D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11.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约能源.如图所示的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

 

八.氧气的收集、验满与检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这是因为(  )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氧气的检验方法(  )

A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燃着木条放瓶口C看颜色、闻气味D将带火星木条放入瓶中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判断集气瓶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A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B将集气瓶移出水面观察

C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D集气瓶内有气泡冒出

4.氧气可以使用排水集气法进行收集,出现以下(    )现象时,表示已经集满。

A瓶内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B瓶内已经无水

C瓶口有大气泡冒出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5.要证明集气瓶内盛的是空气还是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量密度,密度大的是氧气B能使细铁丝燃烧的是氧气

C能跟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氧气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九.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固体氯酸钾颜色是______色加热氯酸钾制备氧气时,二氧化锰是(  )

判断题:

氯酸钾制备氧气时,只要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即可,不需要加热______(填写“正确”或“错误”)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备氧气,待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   )种

1.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装有药品的试管管口应(   )

A竖直向上B略向上倾斜C略向下倾斜D保持水平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时,先______,再______。

 

A.撤离导管        B.熄灭酒精灯

3.下列方法中属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B利用膜分离术富集空气中的氧气

C液化空气制氧气D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得氧气。

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______

 

5.某同学分别在两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其中a试管中又加入二氧化锰,b试管中不加二氧化锰,二者相比(  )

A.a试管中反应速率减慢B.b试管中生成氧气质量较大

C.a试管中反应最先结束D.两个试管中实验同时结束

6.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四种制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以快速制得氧气的是(  )已知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  

①将氯酸钾单独加热,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④分离液态空气法.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7.某同学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后从水槽移出导管;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8.某同学用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氯酸钾的质量、氯化钾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温度(t)关系的图中正确的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