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原理团体疗法.docx
《心理辅导的原理团体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的原理团体疗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辅导的原理团体疗法
心理辅导的原理――团体疗法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各种传媒对于心理辅导的宣传,大众对各种个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能都有相当多的了解。
但对于团体心理辅导很多人还是不太熟悉。
在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实用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将这种心理辅导技能介绍给大家。
然而目前国内系统介绍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其技术的书籍还很少,可供参阅的资料更不多见,只能凭着手头所占有的资料向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过去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ling)一词所指的仅仅是那些为遇到麻烦的个体,如精神病人而组织的辅导或治疗团体。
现在,这一概念宽泛了许多,它主要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由1-2位领导者主持,以集体为对象的心理辅导。
相对于一对一的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和长处不仅在于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它是在辅导者的指导下,向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坦诚、相互信任和安全的多维人际互动的环境,使参与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群体互动条件下通过亲自体验和实践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会和掌握各种正确的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技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技能。
”
美国是团体辅导发展较早、也是理论及策略研究较为完善的国家。
当前在美国主要有这样几种团体心理辅导类型:
指导生活技巧团体、心理治疗团体、支持和自助团体、顾问团体以及成长团体等。
下面就以教育团体为例来加以介绍:
教育团体
目标:
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技巧、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领导者的作用:
提供信息,引导讨论
[案例]这个团体由8个学生组成,他们希望得到“怎样更有效的学习的指导”。
这是首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领导者:
好,让我们来谈谈怎样开始学习课本中的某一章,你们是怎么做的?
特瑞:
哦,我阅读这一章并在重点内容下面划线。
比尔:
我和他一样。
凯文:
我试着摘录要点,但那太费时间了。
鲍比:
我只是读两遍,希望得到最高分。
领导者:
我来提点建议,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坐下来,先粗略看看这一章,看看你将要读的内容主要讲些什么。
在每章末尾大多有个小结。
然后,决定教授可能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可能的话,翻阅一下你其他的试卷,试着了解你以前曾经被问过的问题的类型。
这个建议怎么样?
贝奇:
哦,我从未想过要快速浏览一遍那个章节。
吉姆:
我喜欢这个主意。
楚:
我也是。
你是否会建议在重点内容下划线、记笔记或别的什么?
领导者:
在重点内容下划线或在页边空白处做笔记都会快得多,但有许多人并不会从重点内容下划线中学会什么东西。
凯文:
对我而言的确如此,在重点内容下划线对我没什么用。
但边读边做笔记的话,我就能记住所读的内容。
吉姆:
是的,我喜欢那个主意,我也在重点内容下划线,但没什么用。
我想我最好记笔记或者试试别的办法。
以上案例摘自《团体辅导的策略与技能》P9
(二)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简史
1、探索期(1905年――第二次大战前),
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也是最早在欧美发展起来的,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为它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其中美国内科医生普瑞特是人们公认的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之父。
他于1905年组织了一个由20多位肺病患者组成的治疗小组,采用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集体心理治疗,这是团体心理治疗小组的雏形。
普瑞特当年采用的治疗技能、技术,有很多目前仍在使用。
1909年,精神科医生兼牧师马施开始尝试以团体心理治疗的技能治疗精神病人,他是第一个把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引进精神病治疗与康复工作的精神科医生。
1920年,维也纳精神病医生莫瑞诺创编了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新技能——心理剧。
1932年,莫瑞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心理治疗”这一术语。
30年代初,斯拉夫森在纽约运用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为诊断和治疗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但团体辅导与治疗真正的发展并走向实用是在二战之后。
2、发展期
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大批士兵出现精神障碍,单靠个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此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重视,迅速发展起来。
战争中精神病学家福克斯和精神科医生柏恩开始在军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
40年代后期,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集体动力学”和“场论”,并做了大量实验,为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47年,在他指导下建立了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又称“人际关系训练实验室”。
这一实验室的建立在团体心理治疗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为从前的团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人作矫正性治疗,而如今团体心理治疗已不仅做这种矫正性治疗,同时为正常人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
“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该实验室创造的一套训练技能称为T-小组训练。
以后用这种训练技能的小组称为T一小组。
在50年代对团体心理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的仍是这种T——小组,它在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949年,美国精神病专家沃尔夫首先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心理治疗,50年代,行为治疗开始兴起,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拉扎勒斯首先将学习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法应用于团体心理治疗。
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对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罗杰斯等所推进的以“交友集体”为标志的人类潜能运动,其中心概念是人的自我实现,特点是基于心与心之间交流沟通基础上的团体体验,形式有成长小组,任务定向小组等。
3、现状
在美国,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特别是交友集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全国各地有几百万人自愿参加这种集体,在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此比较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有赫尔姆斯、鲍姆林德等人。
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主要采用的有四种理论,即: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
精神分析是将精神分析的技能应用到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中;行为主义理论是把行为疗法应用到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通过改变不适应行为以使症状缓解、消除;认知――行为理论是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结合起来,以帮助求助者产生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变化;存在――人本主义理论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比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向善的倾向以及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强调通过人际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求助者的变化与成长。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点,但自70年代以来,治疗家们就开始出现对各种理论进行整合已发展成一种运动。
因为,治疗家们发现,没有一种单独的理化可以有效解决所有的心理障碍。
这种技能与技术的整合也必将会带来理论上的突破、促进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更深入的发展。
在中国、从80年代起,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在香港和台湾就有较迅速的发展。
在大陆则是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
这类比较严肃、认真、规范和科学的研究和运用多是在学校尤其是在高校展开的。
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
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
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如潜能训练、拓展训练、成功训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和常用方法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
1、培训领导者和培训助手
领导者是团体辅导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首先要对领导者进行培训。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能接纳自己、还要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不仅要具备团体领导技能、而且要有针对特定主题的知识。
领导者的培训内容包括:
知识学习,如离婚的影响有哪些、怎样开展自信心训练;技能技巧训练,如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情绪、言语产生同感的能力;此外,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表达情感、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宽容、思维敏捷等素质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比较大的团体辅导活动,还需要培训助手以帮助领导者布置场地、配合领导者开展活动。
2、确定辅导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定一个合适的活动目标,因为今后的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的。
目标从大的方面说有发展性目标和治疗性目标两类,但具体到一个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以下是“激发心理潜能、创造成功人生”系列团体辅导活动的目标,供参考:
[案例]“激发心理潜能、创造成功人生”团体辅导活动目标
1、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
2、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3、调适身心状态,不浮躁、不颓废,更达观的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4、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5、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的与群体合作;
这样的活动目标就定的比较具体、可行,所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大,也为后面整个活动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活动目标确定后,还需要为活动想一个好听的名字,要具有独特性、可理解性,同时又富有吸引力,还要考虑到未来成员的心理承受力,比如叫“挑战自我”,“人际交往小组”名字,不必都带上“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
3、设计辅导计划
合理、有效的团体辅导计划是团体辅导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
计划内容包括:
(1)小组规模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小组(集体)形式开展的,活动计划首先就因考虑到小组的规模,小组人数过少,组员会感到有压力、乏味;人数过多,组员间不易沟通、参与交往机会受到限制。
所以必须确定一个较理想的小组规模,一般说来7—15人较为恰当。
(2)活动时间、次数及频率
小组活动可分为集中式小组和持续式小组,集中式小组是将组员集中住宿,在几天时间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般以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周;持续式小组是定期的,一般8-15次为宜,每周1-2次;每次1.5-2小时/次,持续4-10周左右,活动时间要考虑到组员的方便。
(3)活动场所:
安静,有足够空间
此外在计划中还要考虑经费预算。
4、辅导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卡片、笔记本、收录机、磁带、摄像机、电视机、照相机、音响等
5、小组成员的选择
(1)招募小组成员的途径
小组成员的招募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
招募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宣传手段,成员报名参加;二是辅导辅导员根据平时辅导情况,建议某些人参加;三是由其他人介绍。
其中宣传招募是最常用的,宣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贴海报,开讲座、利用大众传媒等,这里要注意的是宣传应有吸引力,同时又不能过分夸张,此外对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经费、报名起止时间等都要说清,以便成员选择。
(2)筛选
为使团体辅导活动更具针对性,在所有报名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筛选。
筛选可分为初筛与第二次筛选,初筛时一般用量表进行筛选,可以用1~2个合适的量表,选出组分较高的人然后进行第二次筛选,这次可同时用几种技能,一是面谈法,了解一些报名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量表法,再填一些能反映活动目标的量表,以备以后评估之用,三是请他们写一份简单的自我情况报告,包括入组目标、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等,经过这次筛选就可以确定最终的组员,另外,这时还需要让组员们填写申请书,以保证他们遵守小组规则,顺利完成各项活动。
[案例]申请书
1、我自愿参加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2、我相信,参加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后,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会以自觉的态度对待交往,以真诚之心投入交往,责己严、责人宽。
3、我保证按时参加每一次活动,有事提前请假。
4、我愿意在小组活动中坦诚的谈论自己的一切。
5、我保证对小组活动保守秘密。
6、在小组活动中,我会与组员保持团结友爱的关系,不攻击、贬损任何组员。
7、积极服从、配合主持老师和同学的安排。
8、我保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
如果有两次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发生,愿意接受开除小组的决定。
9、希望参加训练后,得到:
————―――
申请人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
从小组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对怎样划分这些阶段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有分为三个阶段的,即导入、实施、终结三个阶段;有分为四个阶段的,还有分为十几个阶段的。
其实,无论怎样划分,其基本过程都是一样的。
这里我们就以三个阶段为例来说明小组活动的运用过程。
(1)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一般指小组的第一,二次聚会,目的是让组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初步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气氛,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组活动开始时,组员大都互不相识。
一方面他们很想知道其他组员的背景、问题等,同时又有点儿恐惧感、焦虑感、怕不被人接纳,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所以这一阶段的活动一般是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互相认识的游戏活动。
因此这一阶段的活动又称为热身运动、破冰运动。
导入阶段的活动可以分为静态讨论、动态活动两类,前者适合于一些解决问题的小组,后者适合于多种类别的小组,尤其适合于青少年。
活动开始时,领导者可以先大致介绍一下团体心理辅导及小组的情况,然后同组员集体宣誓,遵守小组规则。
之后可以采取一些活动,如轻柔体操,使组员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接下来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让组员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比如最佳拍档游戏、猜猜我是谁、征集签名等,然后可以让组员谈谈在组中的感受,聚会结束时可以让组员回去写一下在组中的感受及对以后活动的期望、建议,等再次聚会时大家分享作业,以后每次聚会结束都有这种作业,当组员已比较熟悉,能开放自己时,导入阶段便告结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案例]轻柔体操
目的:
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
体操与运动也是心理生活治疗的一部分。
体操可以协助成员对自己身体更加敏感,对自己的存在更有实质的把握。
时间:
酌情而定。
15-30分钟。
小组初期。
准备:
全体成员围成圆圈,面对圆心,指导者也在队伍里,要求有足够的空间。
进行:
指导者先带头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不评价不思考,模仿做三遍,然后每个人依次做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大家一齐模仿,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引起放松,减轻紧张气氛。
有时,一些极富创造性的动作会引起大家愉快的笑声。
(2)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阶段,活动的目标都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达到的。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组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成员间的相互影响,采用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经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利用小组内际互动反应,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努力加以纠正等形式,把小组当成一个安全的实验场所,练习改善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和理想生活中。
这一阶段采取的小组活动形式和技能因辅导目的、类型、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小组采用讲座、讨论、写作会、写日记等形式;有的小组采用自由讨论;有的小组主要采用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技能;其中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居多。
常用的有:
自我探索的活动:
我是谁、生命线、自画像、墓自铭、生命计划等
价值观探索的活动:
临终遗言、火光熊熊、生存选择、姑娘与水手等
相互支持的活动:
热座、金鱼钵、戴高帽等
示范作用的活动:
心情故事、现代启示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
这一阶段尽管各类团体心理辅导依据的理论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实施技能各异,但过程是相同的。
(3)巩固终结阶段
终结阶段是指小组的最后几次聚会,不一定就指最后一次聚会,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巩固小组辅导的成果,作好分别的心理准备,辅导者应该充分把握时机,给小组活动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终结阶段做得好可以使成员深入掌握在小组中取得的经验,对小组留下美好的回忆,能把小组中的学习成果应用到正常生活中,达到真正的成长目标。
结束活动的方式可以分成三类:
回顾与反省。
大家一起回想一起做了些什么,有哪些心得体会,有哪些意见;祝福与道别。
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也可以说一些鼓励与祝福的话,维持并增进已建立的友谊;计划与展望。
讨论今后的打算,应该定什么计划,对未来有什么展望等。
在这一阶段,常采用的活动有:
总结会、联谊会、反省会、大团圆等形式。
通过前两阶段的活动,原来互不相识的人已成为朋友,集体气氛和谐亲密、心情舒畅、相互信任,在这种气氛下离别多少都会有些伤感,因此,需要安排好结束工作。
活动结束后,也可在必要时再重新聚会,进一步交流,了解小组活动的保持效果情况。
(三)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小组活动运行结束,接下来就该总结一下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组员是否满意,今后再组织小组活动应做哪些改进,这就是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估,比较常用的评估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组员的主观感受评价
组员的主观感受是对活动的最好评价。
如背摔又叫“信任跌倒”,顾名思义,它是一项考验对他人信任度、训练人换位思考意识的活动。
这项活动看似容易,做起来却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既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又要对下面的队员完完全全的信任。
人在失重的状态下,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往往会不由自主的收缩身体,人的体重集中于臀部,受力的只是相应位置的几个队员。
相反,身体越平,体重就越平均的分配到众队员的手臂上,上面的队员更安全,下面的队员也更容易接。
在下面看的人总觉得上面的人应该很容易做,可真到自己上去,很多人并不能完全做得像自己原来想的那样好。
如有同学说:
“自己在下面接人,就不明白怎么好多人总是臀部先着‘地’,结果轮到自己也一样。
如果自己没有上去摔一次,就很难理解别人的做法。
”还有的同学说:
“引申到日常工作中,有人总是习惯于指责,认为别人都很容易做,正如台下看台上那样,给别人挑毛病总是很容易的。
可真到自己做又如何呢?
”所以,从我做起,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才能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
2、行为计量法
这种技能要求小组成员自己观察某些行为出现次数并做出记录,或请与成员有关的人(老师、家长、朋友)等做观察记录,以评估成员的行为是否有改善,辅导者可以根据具体小组活动设计一些行为观察表让成员填写。
3、心理测验法
即选取一些信度、效度较高的心理测试量表,让小组成员在入组前(筛选时)填写一次,结束时再填写一次,对前后两次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辅导与治疗前后组员是否有显著变化,如SCL-90量表等。
4、问卷调查法
即由辅导者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让成员填写。
问卷内容应包括成员在小组中的感受、成员对小组过程、气氛的、辅导者等的意见,由于它能让成员自由发表他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可以搜集到一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技能外,还可以通过成员的日记、自我报告、指导者的工作日记、观察记录等技能来评估小组的发展和效果。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能
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有很多种:
头脑风暴、难题解决办法、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报告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
一般根据小组活动目标和参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所有技能中运用最多的是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
下面分别予以简介。
1、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运用最普遍的小组活动技能,主要目的在于沟通意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头脑风暴是指小组成员不受实际限制集思广益的一种技能。
头脑风暴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常因假想的禁忌对他们的创造性施加不必要的限制,这些禁忌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可以做出改变。
一旦思想可以敞开,成员可以做出创造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会消除舒服。
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是没有任何想法被认为太狂野或太疯狂而不可以提出。
在头脑风暴这个过程中,各种想法不备品评和指责这一事实也可以降低成员的防御感。
头脑风暴可以在整个团体内或以三四人为小组进行。
一个限定的时间可以帮助团体保持注意。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小组成员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技能,角色扮演通常由小组成员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
角色扮演有助于找到成员情绪压抑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到解决的技能。
角色扮演一般成员中找到素材,然后稍加准备,对全体组员讲明场景,让组员自愿选择角色,扮演中可以互换角色。
最后要注意发起组员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互想支持。
3、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的一种心理辅导与治疗技能。
小组中的行为训练是通过指导者的示范、指导和小组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实现的,行为训练包括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打招呼训练等。
行为训练一般应由易到难,首先提供示范,对行为训练做的好的成员要及时强化,具体步骤可分为:
一、选择情景,比如公众发言;二、确定训练目标;三、集体讨论;四、示范;五、正式训练;六、集体讨论,行为训练应和澄清认知结合起来,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常用游戏
在小组活动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活泼有趣的游戏,往往可以创造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的,吸引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和参与。
比较常用的有很多游戏,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简介其中的一些。
1、.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游戏
主题活动:
收获优点
活动设计一:
我的优点你来说
目的:
1、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2、增加个人自信心;
3、认识他人;
时间:
50分钟
过程:
1、7人一组围圈坐
2、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个性、爱好等;
3、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
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活动设计二:
赞美衣
目的:
巩固活动一的情绪体验
时间:
15分钟
过程:
1、发给每个成员一张性格形容词表,每位学员需从36个形容词中找出最能形容自己性格的10个形容词,并把它们贴在自己胸前的白纸上;
2、分组:
9人一组;
3、每人发给8张标签纸,组员需向另外8位成员派发最能形容他们的标签(最多8个、最少5个),挑选后,贴在他们背上的大白纸上。
4、每人从身上摘下白纸,比较自己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核对完资料后,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感受:
1)你同意别人给你的形容词吗?
2)当你看到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有差异时,感受如何?
3)你的同学是怎样评价你的?
4)你怎样看待彼此的肯定与支持?
2、遵守活动规则的游戏
主题活动:
盖章契约
方式:
分享、记录
参加人数:
10~25人
时间:
30分钟
目的:
1、形成团体规范,让所有成员自愿投入团体的历程
2、澄清成员对团体的期待
准备:
海报纸、彩色笔
过程:
1、领导者先说明活动规则;
2、领导者首先示范,提出对团体活动的要求,如希望大家不要隐藏心中想说的话;
3、言毕,以手杖碰地(也磕碰自己的大腿或膝盖),状似盖章动作,代表自己愿意遵守此诺言;
4、其他成员认为自己可以遵守者,亦以手掌碰地(或大腿、膝盖),状似盖章动作,代表自己愿意遵守此诺言。
5、自领导者顺时针方向,每位成员轮流表达个人对团体的期待,方式同前2、3、4。
(期待内容包括:
不希望有人早退或中途离席、希望老师准时结束团体、希望大家尊重(倾听)别人的发言、不愿意看到有人在团体内恶意攻击、共同守密、不把团体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