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6204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三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三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练9抗日战争和解放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  )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2.“……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

“……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对这一宣言解读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共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B.国共矛盾从根本上消除

C.标志国共两党关系的开始改变D.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一演讲(  )

A.是执行持久作战意图的反映B.寄希望于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

C.是奉行妥协退让政策的体现D.试图为抗战初期的失利辩护

5.1939年11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出:

“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

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冈村宁次意在强调(  )

A.日军始终把国民党视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B.此时国民党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

C.中共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未进行积极抵抗

D.中国并没有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6.(2017·北京东城一模,17)“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

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该事件(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D.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7.(2017·福建福州质检,18)“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经共产国际提出,而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8.(2017·北京东城一模,18)历史图片既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观察下图判断与之相对应的标语应为(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B.“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D.“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9.右图为1946年丁聪创作的漫画《民“主”曰:

“逆我者亡”》,对漫画的正确解读是(  )

A.揭露国民党统治下所谓的“民主”

B.表达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渴望

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号召人们为民主自由而斗争

10.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2.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

“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

”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累)卵。

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

复兴!

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摘编自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

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

他认为:

“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摘编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吴钊发出的“呼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能说明此理由的主要史实。

(7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

(6分)

 

14.(2017·广西五市5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1995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1995年)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200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

和平主义

70周年(201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3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

1枚小型张:

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

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

(12分)(要求:

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

 

[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2.(2015·课标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2015·课标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4.(2014·课标Ⅱ,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5.(2013·课标Ⅱ,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6.(2014·课标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练模拟—明趋势]

7.(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联,29)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

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中共表明抗日形势和立场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8.(2017·湖南十三校二联,30)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其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里程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失败B.日军攻占中国大片领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中日僵持

9.(2017·贵州适应性考试)中共中央提出:

“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从中可知(  )

A.中共中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中共已经形成了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C.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共“左”倾盲动错误日益严重

10.(2017·江西南昌一模,30)程思远回忆: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11.(2017·广西三市联考)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

“(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

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

”这一评论(  )

A.准确指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

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

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

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

12.(2017·大连二模)1939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游击队调整办法》中明文规定:

“各游击部队因在敌后方无联络线,在地形险要、物质丰富条件下,应建立根据地,作为军事之补给的基点。

”由此可见(  )

A.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的有效举措

C.国民党加强“围剿”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3.(2017·焦作一模)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上述材料说明(  )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4.(2017·太原二模)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谜底:

屈原(原子弹)和苏武(苏联出兵),周恩来则认为是“共工氏”(传说中的水神),还有人认为谜底是华佗(拖,意为牵制)。

这些不同的谜底说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被忽视B.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人们对抗战胜利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15.(2017·北京海淀3月,17)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

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16.(2017·曲师大附中模拟)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说:

“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

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

”这一公开信(  )

A.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表达了和平民主的愿望

C.试图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D.促使国共矛盾走向缓和

17.(2017·广州一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

毛泽东这首七言律诗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练纠错—提知能]

易错点1 未能准确理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表现和特点

18.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

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易错点2 对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国共斗争的实质认识不清

19.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

“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毛泽东所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

A.国共两党的斗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立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易错点3 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事件的影响认识不清

20.为迎接青奥会,南京某中学同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

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A.图1: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图2: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图3: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D.图4: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课练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1.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据“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可知,材料所述与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故材料是在分析日本为何在卢沟桥挑起全面战争,选B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在1937年,日本……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可以判断,该历史事件是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至11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B项正确。

3.D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时期,中共并没有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故A项错误;国共由于代表阶级不同,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变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故C项错误;根据时间与宣言内容可知是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共发表这一宣言是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故D项正确。

4.A 由“1938年2月”“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可知,蒋介石确立了以空间换取时间、与日本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材料;D项误读材料。

5.B A项中的“始终”材料依据不足;冈村宁次认为抗日势力主要是“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由此可知其强调的是国民党中央军的抗日意志非常顽强,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已经建立,D项错误。

6.C 从材料中“山东亡,是中国亡矣”等信息,可知是爱国志士反对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该事件后来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故C项正确。

7.C 根据材料信息“不经共产国际提出,而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可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了党内矛盾与分歧。

结合所学可知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项正确。

8.B 从图片中中国共产党党旗与国民党党旗并列可知该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

B项符合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这一主题。

9.A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图片中的“民‘主’”是指国民党,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干着反民主的勾当,屠杀要求民主的人士,即“逆我者亡”。

10.B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地区的统治权,故B项正确。

11.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都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排除A、B两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调动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并没有消除社会各阶级的社会差别,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从材料信息看,此时的中国,无论是“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还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都对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不满。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A、B两项与题目所反映出的时间信息不符;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纵容日本对华侵略,美国在当时并未实行“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排除C项。

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在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同时,扩大对华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13.

(1)“呼吁”为民族复兴(救亡图存)献策。

时代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

(6分)

(2)理由:

抗战使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史实:

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战取得巨大战果(如太原会战等)。

(7分)

(3)蒋:

科学救国。

萧:

遵循三民主义救国方案。

(6分)

(4)共同点:

追求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1)问,“呼吁”抓住“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即可概括作答;“时代背景”抓住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信息“1933年”并结合“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等即可作答。

(2)问,“理由”抓住“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等归纳概括;“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等可知蒋梦麟主张“科学救国”;由材料四中的“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等可知,萧一山主张“遵循三民主义救国方案”。

第(4)问,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4.20周年。

特征: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内容并不全面。

评价:

受国内“左”倾错误、国共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冷战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邮票内容忽视了国际正义力量和国民党的抗日举动,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和政党意志的体现。

(6分)

50周年。

特征:

通过邮票内容整体呈现了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首次直接提到了“台湾光复”。

评价:

这套邮票对国民党的抗战功绩做出充分肯定,“台儿庄大捷”的主角是国民党军队,“芒友会师”描绘的是远征军在异域取得胜利的情形,“台湾光复”证明台湾仍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捐献”是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讴歌,“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分)

60周年。

特征:

题材减少,内容鲜明,首次出现了反映“和平与正义”的小型张。

评价:

在进一步肯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民党的抗日贡献的前提下,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许。

(6分)

70周年。

特征:

抗战题材和枚数最多,设计理念多元化,并系统地展现了纪念抗战的设施。

评价:

这样的设计可以深入发掘抗战遗址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战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学习和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养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6分)

(任选其中两个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每个要点6分,共1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作答时,首先选择两套纪念邮票,然后联系邮票发行的时间和主要内容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加餐练]

[练高考—找规律]

1.D 国民党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