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660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docx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完成稿

2016年10月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文献综述

LiteratureReviewonCompetitivenessRankingsof

China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目录

1排名文献,相对较少4

2需要排名,呼吁较早5

3排名指标,众说纷纭9

4排名范围,有大有小12

5排名对象,各不相同14

6排名榜单,各有侧重17

7论文排名,比重较高20

8排名结果,选择利用23

9现有排名,广遭质疑26

10社会评价,呼声较高36

参考文献:

39

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院校排名服务于多种目的。

在大学层面,能激发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使排名服务于战略规划制定和质量提升;政府则将排名作为一种政策工具,通过排名可以营造质量氛围,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而作为向学生、家长和雇主提供信息的工具之一,排名有助于人们区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学科专业。

国内最早涉及专科院校排名的文献,为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1年第6期发表的《2001中国大学评价》[1]。

文章开发了本科大学排名、专科院校排名、研究生院排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分类排名、分省排名以及单项排名。

文章强调,排名的主要标准,是依据院校对社会的贡献。

文章提出,已对当时全国约400所专科大学进行了排名。

遗憾的是,在文章附录中只见本科院校排名,却未见专科院校的榜单。

由于2001年以来中国专科院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专科申格为本科,一批新的高职高专院校又不断产生。

因此,武书连等开发的2001年专科院校排名在全国业界影响甚微。

国内出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高专排名为武汉大学2012年开始的排名[2]。

该项排名每年发布一次,迄今已有5个年度榜单[3]-[6]。

对于武大排名,业界褒贬不一,不少排名较前的院校纷纷报道本校在排行榜中的位次。

但反响较大的却是对这项排名的质疑,有文献几乎全盘否定了这项排名。

国内高职院校排名的文献主要出现在2005年以后,主要包括:

需要开展高职排名的呼吁,排名指标体系的探讨,高职院校省域排名,高职院校专业排名,高职院校论文排名,示范院校排名,对武大排名的质疑,呼吁开展社会评价等。

1排名文献,相对较少

与本科排名文献比较,有关高职院校排名的文献为数甚少。

在中国知网中,采用高级检索SU=('高职'+'高职高专'+'高职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排名'+'排行'+'排行榜')检索,再进行逐一阅读,去除不相关文献后,共得到文献47篇,按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

表1高职院校排名文献年代分布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文献数

2

1

0

2

2

1

5

4

5

5

15

5

按排名内容分,排行榜有9篇,省域排名6篇,论文排名3篇,示范院校排名3篇,排名指标体系3篇,社会评价3篇,学术影响力排名3篇;2篇的文献包括:

就业排名,学报排名,内涵建设。

其余类型为1篇,分别为世界排名,教育经费排名,排名批评,科研竞争力排名和民办院校排名。

图1排名文献类型分布

高职排名文献发表刊物十分散在38种期刊上,其中评价与管理发表4篇,中国高教研究3篇,职业技术教育2篇,其余29种期刊上各发表1篇。

2需要排名,呼吁较早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摭谈——兼评“中国大学排名”现象[7]一文,是最早呼吁开展高职排名的文献之一,作者为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方展画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贺武华。

本文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上。

文章提出,目前的高校排名热衷于对“精英型”大学的评价,缺乏对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必要关注,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实际有些脱离。

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价应建立合乎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

文章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属于职业性的大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等学校。

理所当然,在评价上应该有别于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普通大学。

而事实上,尽管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向多元化、多样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我国现有的大学排行与评价却一直忽视对这两类学校的关注。

评价通常是以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为主,评价指标一般是按科研成果、学科门类、专业排名、人才培养、研究生规模等来确立的。

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它忽略了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国情。

文章讨论了关注高职高专院校评价的现实意义,即获得社会认同,提升办学地位。

高职高专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对这类高校群体另立体系,进行排名、评价,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与认可。

评价可以树立高职高专院校在我国高教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吸引社会的关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这类学校的办学性质、模式、社会意义等。

社会中介参与对民办高校的评价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监督的一种重要途径。

开展此类学校的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学校遵循高职高专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规范,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权威的或可信的中介机构的客观评价来扩大学校的透明度,给学生和家长真实的办学信息,有效发挥引导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功能,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发展中创新。

文章还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评价的几个前提性原则。

其一,大学排行(评价)的指标力求简洁高效。

评价指标不要搞得太复杂、繁琐,也不要吹毛求疵,刻意弄出个“客观”的标准。

其二,大学评价的前提是对学校合理分类。

对于评价体系,文章提出了以下几个导向性的标准。

1)教学质量、学生质量与社会声誉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质量应重点通过以下三块来衡量:

在校成绩(可以进行同专业、同层次的全国联考、抽查);学生保持率与学生就业率。

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质量评价,不能以招生录取时的成绩水平为依据,而应该是,一要关注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职业准备能力,二要关注学生就业后的社会反应。

还应确立服务性评价导向,把服务作为此类大学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学生质量的好坏由市场来评判。

同时,同行声誉与认可也是评价的参照系,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价指标中应当确立一定分量的同行互评、互认的权重。

“酒香不怕巷子深”,陕西民办高校70%的生源来自省外便是明证。

2)办学定位与品牌特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形式就是要依托市场,把职教发展纳入当地甚至是全国、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与规划当中来,要研究全国经济发展热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高专发展的方向性。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对了,才有可能结出硕果。

高职高专教育以一线专业人才、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应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理性、学历性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应将育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普适性、生活性、生产型的各级应用人才,要让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创造了财富;既提高了能力,更学会了做人。

对职业院校来讲,特色就是生命线,特色就是就业,特色就是领先。

职业院校同样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一定范围内创造自己的一流。

以特色为取向就可以避免时下流行的大学评价中“办学规模”、“科研成果”、“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热门指标的扰攘。

3)办学机制与效率

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必须面向就业、面向市场。

以“服务社会”、“顾客导向”为原则,要考虑与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职业教育模式。

大力推广“产学研结合”、“订单式”等培养模式。

就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办学机制运作良好的学校其办学效益也是很显著的。

同时,要重视对大学内部制度机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效率的评价,关注对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招生就业、课程教学制度等显性、隐性制度的评价。

4)资金来源的市场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是以实用型职业需求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

其发展单靠政府投入和学生学费分担是远远不够的。

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自主办学,寻求民间资金;二要面向市场办学,通过校办产业、社会服务等方式赢得办学资金。

5)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是任何一种大学评价都很注重的一项指标。

我国大学排名机构的指标体系中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这对研究型大学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却不宜以此为向背。

高职院校没有那么多的特聘教授、两院院士、应用型博士,与大学排名所奉行的“学术声誉”本来就无缘。

对这类高校教师的评价不应该以学历、学术成果为主导,而应以“双师型”教师、“教书育人能手”为主,重视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评价。

另外,这类院校的师资评价标准尤其要看专任教师以及师生比。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职工结构不应该有过多的冗余人员,应该打造一支教学型的师资队伍,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教学状态、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的评价。

我们要承认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学术特点与方式。

如果以教学和科研权重按比例来划分,我们认为,国家重点大学的科研权重在大学评价中要占到60%以上,一般大学在30%左右,而职业性的高职高专大学的科研权重应该在10%左右,90%以上的权重属于教学指标。

文章呼吁,尽快开展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激励各种办学主体多途径、多形式、多机制地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使得不同办学背景、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的学校均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樊明成[8]从探析一流高职院校的基本内涵出发,讨论了开展高职排名的意义。

文章提出,“一流高职院校”是一个比较的、动态的概念。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高职院校的属性和特征往往还没有充分显现,高职教育研究也很少涉及院校发展水平的比较,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还比较粗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法收集足够的院校信息,并采用某种标准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比较,高职院校之间比较出来的差异便是非常粗略和模糊的,往往只能体现出院校的知名度或社会声誉上的差别。

其结果是,一所高职院校在同类群体中非常著名,或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我们就认为这所高职院校是“卓越的”或“杰出的”,在本质上就是“一流的”。

例如,我国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界获得了公认的声誉,就算是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

由于这种经过粗略比较出来的“著名的高职院校”始于高职院校发展初期,其属性和特征还未充分彰显,比较所依据的信息少,采用的标准非常模糊,因此只能说是一种原始的内涵界定。

在高职教育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把一流高职院校界定为“著名的高职院校”有其合理性,这除了高职院校属性和特征没有充分显现,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和研究非常不足以外,还与高职教育的复杂性有关。

一方面,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高等性”决定了只有少数人掌握其质量与标准,因此只有少数人能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价和比较;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而且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产业发展关系更为密切的专业教育,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涉及更多的利益主体,很难统一质量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粗略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来判断学校是否一流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于那些非常冒尖的高职院校来说,这种判断往往不失正确性。

需要指出的是,把一流高职院校简单地界定为“著名的高职院校”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一所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声誉的形成,靠的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共识,而这种共识的形成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且它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可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导致名不符实。

另一方面,知名度和声誉的形成,依靠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而社会公众中绝大部分人对高职院校的认识所依据的信息很不充分,因此难免片面或表面化,一些学校甚至可能利用媒体炒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与其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文章提出,从理论上讲,排名基于对高职院校属性、使命、功能和规律等的深入研究,又采用了比“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更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也能得出相对精确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科学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即使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一些高等学校总是处于排行榜的“顶端”或“前列”。

高校排名研究与排行榜借助于量化的方法,使院校之间的比较更为“科学”。

在中国,高职院校通过研究和排名,在自身范围内比较出“一流”,还有利于高职院校获得社会认同,提升办学地位,规范办学行为与竞争市场。

3排名指标,众说纷纭

赵岩铁[9]在职教研究2012年01期发表了高职院校排名指标研究论文,提出办出有特色、一流的高职院校是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一流的高职教育需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引领、评价与筛选。

制订一流高职院校排名指标体系要在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制订原则的指导下,按照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能力的功能要求来制订,彰显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

对于高职院校排名指标体系制订的思路,文章提出了

(1)排名指标体系制订要以普通高校排名指标体系为指导,应借鉴普通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导向原则。

在“投入一产出一声誉”类指标中,注重对高职院校的产出(对社会的贡献)与声誉的评价。

一流高职院校要具有一流的硬实力.也具有一流的软实力,即有杰出的校友,还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具有一流的办学实力,又有一流的社会声誉。

(2)评价指标要以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为依据。

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政府导向,以国家有关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文件为依据研究制订高职院校排名指标体系足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3)高职院校的排名评价指标是一个体系。

对高职院校排名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设有五个:

办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研究与社会服务和学校声誉,这样构建指标体系主要是考虑到高职特性。

(4)评价指标体系要以成果为导向。

(5)排名体系是对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价。

高职院校的排名更要体现在综合办学能力、办学水平上,而不是体现在几个办学指标上。

在个别项目做得好,只能称得上有特色,不能称为一流,也就是讲一流高职院校是“全能选手”,而不是“单打冠军”。

即要对高职院校的硬实力进行评价,也要对软实力进行评价,要把一些软实力项目转换成可评价的指标进行评价。

如用录取分类线来表征社会对学院的认可度,用企业的奖学金来表征企业对学院的认可度等。

(6)排名评价要以高职院校对社会的贡献度与学校声誉为核心。

如用“专利与技术推广项目、年技术培养人数、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年技术服务平均收入”来评价高职院校的服务区域经济的效果,体现出高职应用性、区域性的特色,并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

(7)高职院校的排名评价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8)排名评价要提出高职的国际化办学要求。

(9)注重学校声誉的评价。

在学校声誉的评价指标:

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比例、大中型企业录用毕业生比例、进校招聘岗位与毕业生数量比、获省级以上荣誉项目数、国家实训基地数、省国家示范职业院校、企业助学金金额、企业捐助金额、校友捐助金额、重要媒体对学校的报道数等中选择了国家声誉、社会声誉、招生录取分数、非学历教育、校友捐助金额、国家实训基地数、省国家示范职业院校等指标,但分别列在不同的一级指标中。

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排名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说明

生均建筑面积

生均办学经费

办学条件仪器设备总值与生均仪器设备值

图书总数人均人数

国家、省级实训基地省级以上生产实训基地、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师资培训基地

生师比

职称中高级职称占教师的比例

学历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

教师队伍双师比师素质教师比例

国家、省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国家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省级名师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职务的人数

毕业生就业率与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毕业生起薪值与毕业起薪值在本地区的水平

专业建设专业特色、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数、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数

学生在国家家、省级人赛获奖人次数

人才培养

高职人才培育水平评估成绩

规划教材、正规出版的主编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

主编教材、精品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企业捐赠额.企业奖学金额,

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职教集团建设

省级以上科研项数、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奖、教学成果奖

论文总数

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在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的论文、SCI、EI、ISTP收录论文数量

研究与社会服务

专利与技术推广专利数、技术推广项目教

年社会技术培训人次

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次

社会服务平均年收入

国家声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

社会声誉学院新闻在省级以上媒体报导的次数.获得的省级以上荣誊

招生录取分数与第一志愿录取率

学校声誉非学历教育的人数

国外留学生数量

校友资助额

学校特色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专家组所认定的特色项目

4排名范围,有大有小

省域范围内的高职院校排名。

张冠男,王茜[10]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发表了基于因子分析的高职综合实力研究—源自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分析。

文章指出,天津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平衡。

通过采集2011年至2014年4年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选取了31个指标,作为分析的数据,涵盖了基础设施、师资结构、招生就业、资金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天津市26所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并通过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将31个指标归纳于6个因子,建立了指标体系。

同时研究天津高职院校在此6个因子的比重和排名,以及通过得分公式,推导出各院校综合实力的分值。

金荣学,张说[11]在《财政研究》2014年第7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以湖北省20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3个科研经费支出相关指标,以湖北省20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通过SPSS软件处理得到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经费支出绩效数据,并对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经费支出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文章发现,从20所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科研经费支出绩效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职院校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得分较高,分别为1.553、0.576、0.433、0.424,而鄂州职业大学、仙桃职业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得分较低,分别为-0.423、-0.575、-0.733。

如果以0做为分界点,总得分大于0的学校总体绩效较好,总得分小于0的总体绩效较差,这20所高职、高专院校有9所学校的绩效评价大于0,有11所学校的绩效评价小于0。

从20所高职、高专院校绩效评价得分可发现,要想提高综合绩效,必须提高公因子得分。

在本文中科研人员投入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了44.578%,文章给出了湖北20所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支出绩效排名。

全国范围内的同类院校专业排名。

王昆欣,汪亚明,王方[12]基于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开设旅游专业的研究,构建旅游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13个核心专业竞争力排行进行分析。

本文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5期,题为旅游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排名研究。

文章研究的对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

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有22所独立建制的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全国有15个旅游类相关专业。

为使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相对完整性,项目组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从中筛选了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作为评价对象,为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情况提供参考。

确定将专业规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标志性成果作为专业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按照以上关键性指标,项目组对评价体系初稿中的14个二级评价指标和数十个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和重构,提出高职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的5项基本指标:

专业规模、专业生师比、高级职称比、新生报到率、毕业起薪率,再加上一个加分项目,即“5+1”的评价指标。

与此同时,项目组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计算,确定专业规模权重为10%,师资队伍权重为30%,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为60%,标志性成果不纳入权重比例,但作为加分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由此,构建了高职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据来源与处理方面,原始数据主要通过以下3个渠道采集:

一是85%的基础数据来自于评价对象院校的数据采集;二是通过有关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教育部门的各类水平评估及考核;三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如麦可思调研报告等。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针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了4项工作:

①核查数据。

纠正原始数据中因获取渠道不一致、数据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

②指标处理。

针对分析过程中存在异常度高的数据进行全面核实与研究。

③专家审议。

聘请旅游政界、学界与业界的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

《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从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形成金字塔式格局,以上海旅专、桂林旅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和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等组成的“五星联盟”院校,其核心旅游专业已经成为引领全国旅游高职院校的排头兵。

在全部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中,处于最具竞争力榜首的“五星级”专业都隶属于“五星联盟”院校,90%的三甲专业都在五星联盟院校中开设。

而且“五星联盟”院校间的专业排名比较均衡,各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强。

而其他旅游高职院校专业排名波动比较大,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不稳定。

世界范围的网络影响力排名。

周源[13]介绍了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的特点,分析了2007年9月进入世界排名前5000名的中国高职院校,将世界机构对国内高职院校的排名引入到国内,这次入围的高职院校分别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5排名对象,各不相同

示范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

崔奎勇[14]于《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04期发表了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一文,依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年度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示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9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样本选取。

2011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在人才培养质量栏目公示了97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数据采集平台,经过对每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全面性,最后确定9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评价样本,其中第一批示范校26所、第二批示范校39所、第三批示范校28所。

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7所没作为评价样本的院校分别为第一批示范校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示范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示范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2)评价指标数据计算处理。

依据每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数据采集平台,分别采集相关数据并计算出每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各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因个别院校有些指标的数据缺失或存在奇异点(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