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493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x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把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定义为压强,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

压强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本节课,是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和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将学生带进了压强的学习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

在学生探究出了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按图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这时利用课件展现八组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类,并从中找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途径,这些会使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在课后,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本学所学知识分析“国道不堪重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2.自由开放,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照单抓药”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表现在:

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甚至从身边找一些代用品来完成实验;二对同一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摆脱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

探究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古人云: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

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变量、比值定义、类比、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丢掉“拐杖”,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

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

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难点: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

启发谈话与讨论相结合。

  学法:

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

圆珠笔、压力小桌、砝码、钩码、木板、木条、面粉、细砂、海绵、橡皮泥、铁钉、杯子、砖头、纸盒、图钉、木块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风光片:

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

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

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

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

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

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

  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

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

  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

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

  小组讨论,寻找方法:

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

  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

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

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

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

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

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

  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

  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

  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

  三、增大压强:

F大或S小

  减小压强:

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受力面。

  2.会用力的图示法画压力。

  3.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4.记住压强的定义式。

  5.记住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Pa)。

  6.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理解“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直接反应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将它定义为压强”,认识建立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探究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难点:

压强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准备

  器材:

墙砖、泡沫塑料(或海绵)

  资源:

PPT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显示图片)人在松软的泥地上行走时,脚会陷下去。

  而沉重的坦克在同样的泥地里行驶,为什么却陷的较浅呢?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板书课题:

压力和压强)。

  新课教学:

  

(一)、压力

  (PPT显示图片)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有一个垂

  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手按图钉时,有一个垂直压在墙

  面上的力。

  1.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三要素:

  ⑴作用点:

被压物体的受力面。

  ⑵方向:

总是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面。

  ⑶大小:

置于水平面上:

F=G(压力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物体放在斜面上时,F≠G)

  Ø练习作图:

  1.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水平地面所受的压力。

  2.重为10牛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8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斜面所受的压力。

  3.如图所示,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

  用力的图示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复习: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

压力也有作用效果,是什么效果呢?

请大家像我这样做手压

  铅笔的实验,然后看两个手指受到压力以后,产生了什么效果?

  (形变,压力与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形变程度是否相同?

  (不同);请同学们再用力一些,观察形变程度如何?

请同学们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影响压力作用

  效果的因素:

)学生思考好了后,请举手回答。

教师点评之后板

  书(1:

压力大小。

2:

受力面积大小。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采用控制变量法,按下图进行实验探究。

  

(1)分析(a)和(b)两图可得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a)和(c)两图可得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总结: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问题: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怎样比较压力的

  作用效果?

(如图所示。

提示:

想想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方法)

  PPT显示图:

计算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思考:

若在以上实验中要比较图(b)与(c)所示情况的压力作用的效果

  (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则应如何比较?

(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师: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把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定义为压强,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

压强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三)、压强

  1、概念: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4、单位:

国际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5、表示的物理意义:

  1500Pa表示:

物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500牛。

  6、一张报纸平整摊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一个人站着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0帕。

  (四)、解决问题

  人在松软的泥地上行走时,脚会陷下去,而沉重的坦克在同样的泥地里行驶,为什么却陷的较浅呢?

(因为人行走时对地面压强大于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

  2、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1课时(-)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

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破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

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破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人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

”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

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板书: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

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压强的概念(板书:

压强)。

  讲述:

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

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教师板书:

压强=)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P=

  (5)讲述压强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板书:

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

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子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

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

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

,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

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

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

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

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一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

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

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

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

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未复习时进行,以免充谈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或“毫米‘”换算成“米‘”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

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

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

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出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

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

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