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492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docx

3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解】

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

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抽象叙述。

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宇宙恒常存在的道。

“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植物、动物。

万物本来没有名称,为了沟通、方便区分,人类给万物命名、贴标签。

所有的命名、名词、名相都只是虚设的标签。

名称、标签只是个代号,并不等同万物本身。

广义的道,包含未显相的宇宙本体,称为“空无”,和已显相、能观看得到的万有、日月星辰。

“空无”含藏无比巨大的能量,能演化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所以“空无”就是天地、太阳系的源头。

显相的有形有相的天地、太阳系能进一步演化出植物、动物、人类、万物,所以称为万物之母。

所以要常常从“空无能演化出天地日月”,以观察出宇宙本体“空无”的奥妙。

常常从“有形有相的天地日月能演化出植物、动物、万物”,以体悟天地的浩瀚伟大、造化之妙。

不管是宇宙本体、未显相的空无,或已显相出来的天地、日月星辰、万有,统统称为道。

空无与万有,虽名相不同,却都是道的一体两面,只是未显相或显相而已。

两者都非常的玄妙。

道太玄妙、太玄妙了,远非一般人所理解那般。

道是世人所知各种玄妙的总源头,真是太玄、太奥妙了。

注:

文中的道字分两大类:

1.一般字体的道是指:

道理、法则、规律、真理、道路。

这是一种抽象的叙述、诠释。

2.行楷的道字:

是用来代表宇宙本体(未显相),有时也涵盖由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天地、日月星辰、大自然(显相)。

这是实相的代号。

【精讲】

《道德经》很深,如果我们不通过比较深入浅出的解析,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里面的奥妙、智慧;如果没有正确体会,就没办法正确地应用出来。

很多人觉得《道德经》很艰深、很虚、很玄、不切实际,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

《道德经》第一章是整个经文最重要的核心,如果第一章读不懂或是错解,后面就会一直错下去。

如果能够读懂,你就能够扣住核心,后面的理解就不会错。

掌握了核心之后,你就能够自然地应用出来。

所以,第一章是《道德经》里面最重要的一章,要把里面的很多关键字眼搞清楚,包括“道”是什么、“名”是什么、“无”是什么、“有”是什么,当你搞清楚之后,后面的就好办了。

《道德经》言简意赅、含义很深,第一章非常精简、精准地叙述出宇宙的真理实相,如果你读懂了,你就可以了解万有的一切及所有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千百家对《道德经》有千百种解释法,如果你能够真正扣住真理实相来理解的话就不会困难,因为再怎么多的解释,只是诠释方法、角度不一样而已,核心都会相同,宇宙的真理实相只有一个。

为了协助大家能够比较轻松理解《道德经》,包括以后让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学生可以读懂,所以用较多文字把《道德经》做白话解释。

而这个解释不是一句对一句的依文解字翻译,而是把里面的精华、精髓、神韵解析开来,把里面的智慧密码解开,让大家一读就知道原来的深意。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字是讲实际存在的宇宙本体跟现象界的一切万有,也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包含显相跟未显相。

“可道”:

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对实际存在的宇宙本体进行说明、叙述、描述,显相出来的有形有相的物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命名。

“非常道”:

但是宇宙存在的实相并不等同于语言文字所描述的道,因为语言名词、名相是抽象;而道是实际的存在,是实相。

每个人观察、理解的不一样,然后用语言去叙述、描述道是怎么样,有的人会讲得比较正确,有的人讲得错误。

但是用语言讲出来的那些名词、名相都只是抽象的叙述,跟实际存在的道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没有看到实际存在的道,结果就只是在文字、语言、名相上钻研,结果把实相、实际存在的道变成头脑里面那些抽象的理解,所以就没办法真正读懂《道德经》。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讲的就是从宇宙本体(无)里显相出来的物质化的、可以看得到、触摸得到的有形有相的一切万有。

“可名”:

显现出来成为物质化的一切万有,表象会千差万别,如果我们没有给它一些命名的话,大家就不容易沟通,不容易清楚地分辨出来。

为了区别,我们给它命名,“可名”就是可以给它贴上标签。

“非常名”,但是标签并不等同于实际存在的东西,就如同菜谱不能代替实际能吃的菜。

比如说,同样一个人,不同的人对他会有不同的认识。

同样一个苹果,不同国家的人对这个苹果所贴上的标签不会相同。

中国人有中国人对苹果的语言名词,德国人有德国人的语言名词,英国人有英国人的语言名词,不同的国家对同样一个东西他们所命名、称呼的不会相同,但是所指的都是相同的一个实际的东西。

名词、名相就是所谓的“方便”,你要怎么称呼没关系,只要这个地区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语言,大家知道在讲什么就好了。

但是它跟实际实相不相等,名词、名相会有千差万别,但是这个实相就只有一个。

你给它不同的名称,那是名词、名相。

所以“名”可名,你虽然可以贴上很多的标签,但是把这些标签都拿掉,这个实相还是存在呀,所以,语言、名词跟实相并不相等。

《道德经》就是要我们超越语言、名词、名相,去直接看实相,不要停留在那些抽象的语言名词、名相里面,因为那些只是一个方便解释。

如果你没有去看到实相,结果都只是在头脑里面想象、钻研、思维、推敲。

每个人的思维理解不相同,就会见诤、冲突不断;实相只有一种,你真正看到实相就不会在那里冲突、见诤。

老子就是希望我们回归到实相来看清万事万物。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道德经》不容易读懂,觉得很虚很玄?

因为他认为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道理、一些法则或规律,包括君臣之道、夫妇之道等,但这里所讲的道都只是一种抽象的叙述。

而《道德经》所讲的道是实相的代号,很多人错解的停留在抽象的道;实相存在的道很少人真的去了解,但是《道德经》的精华就在这里。

实相存在的道是可以用科学去检验、实践的,是可以去求真求证的。

这个跟你个人怎么样去想象、推理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真正实相的道是什么。

有实相的道,再进一步去探讨这个道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是什么,也就是你要先了解实际存在的道之后,才能够去了解从道里面演化出来的真正生命最崇高的德是什么。

从道演化出来的德,才是真正原本的德。

如果你不了解道,你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去理解抽象的道,那你所修的德是人为修出来的德,跟老子所讲的由道流露出来的德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大自然给我们的空气是非常新鲜的,人类把空气污染之后再用净化器去净化,然后说这些空气已经很新鲜。

但是用净化器净化出来的空气,跟大自然原本没有污染、最新鲜的空气会不会相同?

不会相同的。

所以,我们要直接从大自然给我们的实相里面去理解,这样才不会凭着个人的思维想象去理解。

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是凭着个人的想象去推理、去理解,这样的理解有正确的,也会有很多不正确的,会有主观、偏颇。

当你有主观、偏颇的时候跟实相就会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道德经》第一章很重要的重点是:

你要好好的把“道”是什么、“名”是什么、“无”是什么、“有”是什么这四个关键字眼搞清楚,这样就能够扣住核心,后面就容易理解了。

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很有名的圣贤,又有很高的智慧,为什么他会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这个道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他听闻到道之后,觉得就算晚上死了也安心自在、无所谓了?

那是因为,孔子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道。

虽然他是个教育家、思想家,但是只要没有找到道、没有理解到道,他内心还是会有苦和不安。

当他有苦、有不安,会死不甘心。

但当他了悟了道,透视了生命的实相:

生死不是自己的事,超越、穿透生死的关卡了悟到不生不死的世界,这时候他安心自在。

所以,千万不要把道当做一些名词或哲学思想,学了一些知见之后就以为自己懂了、知道了。

《道德经》讲的是攸关我们整个生命实相的道,孔子在《中庸》里就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凡夫俗子,不可能修成证道,不可能得到道,那都是因为对道没有正确的理解。

道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有没有认清出来而已。

就像一个酒醉的人认不清是非好坏,结果把很多真正为他好、劝他不要酗酒的人当做坏人,这是因为他迷糊了认识不清。

道也是这样,如果迷糊认识不清的话,你就找不到道。

如果你能够清楚了解,你就知道原来道就在身旁,道就在遍一切处。

更进一步讲,你我他全部都浸泡在道里面,而且我们的生命就是由道所演化出来。

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这是真理实相,你信不信这是你个人的事,真理实相就是这样。

道到底是什么呢?

道在哪里?

《易经》就有提到: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就是老子所讲的“道”,有的人认为是太极在生化万物,太极是有阴有阳,已经显相出来了,而最深的是无极,你要更深一步去探讨无极,无极无极就是空无的宇宙本体,它能够演化出一切万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就是显相出来的现象界的一切。

大家看这张图,要带点想象、联想。

中间白的背后就是代表无边无际的虚空(宇宙本体),也就是老子所讲的“无”即未显相的部分,中间的白的部分是告诉我们,从空无里面会逐渐的、逐渐的显相出来有的部分。

这是一般人所了解的太极八卦,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符号就认为这是道教的,事实上这个跟宗教都无关。

这是老祖宗用这张太极八卦图告诉我们:

生命是怎么来的,大自然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生命跟大自然有什么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地理解,就觉得这个没什么,但是它在告诉我们宇宙真理、生命实相。

太极八卦图里面的三阳一般就称为乾卦,乾卦是一个抽象的名称,它具体指的就是天;坤卦,坤具体讲的就是地;乾坤就是天地,都是实相。

八卦里面所讲的都是具体实际存在的大自然,只是它用很简单的符号来代表风、雷、水、火、山、海。

一般人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只是在研究那些符号怎么排列组合,然后研究怎样去算命、卜卦,但是对这个大自然实相却看不懂。

所以希望大家重新来认识太极八卦,它就是用最简单的一个图腾、符号来告诉我们:

宇宙的运转法则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来的,万有一切怎么来的,我们的生命跟整个大自然是完全息息相关的,而且我们的生命就是大自然所演化出来的。

这一张是某个很有名的道观地上的一个雕刻符号,有的人认为它只是个艺术品,但是中间那个符号就是天地、阴阳,它就在告诉我们天地在运作、在化育,有天地的化育周边的一切生灵就会演化出来。

所以,这就是《道德经》第一章的浓缩啊。

这张图片里面你有没有看出什么?

在这里不能看到有人存在,这里没有看到山,没有看到海,也有没有看到太阳,这就是老子第一章所讲的无,也是《易经》里面所讲的无极,未显相的宇宙本体(道)就是这个。

这是照相机向整个天拍下来无边无际的虚空,这只是一个方便表征,你不要只是在图片里看然后走到外面说看不到,你要去看到实际存在的虚空、无,它是遍一切处都存在。

这一张看起来没有什么东西,一般人就认为这个什么都没有,所以不重要。

偏偏这一张是最重要的,《道德经》就是要我们认出这一张的奥妙。

问题是它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我们怎么认出它的奥妙?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你看,在宇宙本体空无里面蕴藏无穷尽的能量,你问我这些能量怎么来?

它本来就是法尔如斯的存在,无穷尽的能量本来就是都散播在整个的宇宙本体空无里面,当它因缘形成的时候,能量凝聚到相当巨大的时候就产生所谓的大爆炸。

现在科学界公认这个宇宙由一个大爆炸开始,但是我还是要补充一点,这个大爆炸也只是一种推论的开始,人类认为必须要有一个起点的开始才能够好理解,但是在大爆炸之前呢?

你不能说在大爆炸之前什么都不存在,还是有时空的存在。

我们目前就暂用科学界所认为的一个大爆炸,无穷尽的宇宙虚空本体里面蕴藏无穷尽的能量,当这些能量慢慢因缘具足的时候,它就会从能源转换成为物质出来。

我们在学物理的时候都知道:

质能互换、质能守恒或是称为不灭。

好好体会这一点。

科学家都已经观察到,物质跟能源会互换的,能源会变成物质,物质也会变成能源。

你看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看到我们种稻米或是种玉米、黄豆下去,在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能源转换成为物质的过程,那些种子如果没有后续能源的灌入、支撑,它不会成长。

种在地上,包括土地供应营养,还有它发芽之后,阳光、水、空气都是在提供能量给它,质能互换在眼前遍一切处你都可以看到,不要以为说那是很虚、很玄。

我们吃食物,就是把物质转换成能量。

因为我有吃东西,补充物质,这些物质转换成能量,我就能够讲话、走路、开车、能够做各种工作,你看,我们都会讲“能”,因为背后有宇宙大自然供应我们的能量。

我们的生命能够动作、能够工作,能够成就什么,背后都要有能量的支撑,而这个能量从哪里来?

从道、从大自然来。

现象界的一切,都是从宇宙、空无本体里面的巨大能量显化、显相出来,从能源转化成为物质。

所以,有能量就这样形成了银河系,在银河系里面有巨大的能量,里面也有很多的星云,一样都是在不断的凝聚形成太阳系。

所以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些都是科学可以解释的,都是可以印证的。

在宇宙本体里面会显现、酝酿出极微的粒子,极微的粒子进一步形成所谓的夸克,进一步有电子、质子、中子形成原子,原子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分子,然后就形成千差万别的你、我、他、动物、植物、众生。

大家好好去体会,所有的众生、动物、植物是怎么来的。

表象上不一样,但我们要看到那个本质、源头都一样。

这是从能源转换成为物质的过程,慢慢的,银河系形成,太阳系也在这整个演化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出来。

当“无”显相成为太阳系,它就成为有形有相。

这时候“名、有”就出来。

以前还没有显相的时候,我们称它为“无”,它显相出来就称它为“有”。

《道德经》第一章老子所讲的道是讲整个的宇宙,包括银河系、太阳系和所有显相出来的一切万有,只是要细分的话,可以分成未显相跟显相。

那未显相一般人没办法读懂、看清楚它,所以就权称它为“无”,但是这个“无”绝对不是没有东西。

“名”是什么?

“名”就是从未显相的宇宙本体里面显相出来的万有,即一切物质,包括银河系、太阳系还有九大行星,我们可以对每一个行星命名,例如地球、太阳、木星、土星,我们也可以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陆续进行命名了,比如有男人、女人、山、树,墙壁、地板、讲台等等。

什么叫“显相”?

孔子的雕像是由石头雕刻出来,如果我们旁边放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的没有雕刻的石头,你说这个石头是孔子,别人会觉得你头脑有问题。

同样的石头,一个是显相,一个是未显相。

当你没有给他雕出像来,叫做未显相。

当它雕刻出来之后,它就显相,大家就容易认得出。

如果我们把一百个石头雕刻出你、我、他、孔子、老子、古今中外那些圣贤像,大家就看出这个是谁,那个是谁。

所以,“名”就是显相出来的一切万有。

“无”是什么?

为什么它是天地之始?

因为它还没有显相出来,所以老子把它称为“无”,“无”讲的就是宇宙未显相、无边无际的虚空(宇宙本体)。

但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显相,就什么东西都没有。

这个“无”里面蕴藏无穷尽的创造力、创造因,里面含有无穷尽的巨大能量,这些巨大能量就能够演化、创造一切。

最近十年来,全世界的顶尖科学才慢慢来探讨“无”的世界、“无”的物理。

十年前科学界对这个无的领域是很陌生的,甚至很多是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解读。

我们以前学物理、化学那些定律,认为科学是顶尖的、权威的,但是科学界也是一样在不断摸索和调整。

当越成长上来提升到更大格局,慢慢才发现以前所观察到的、认为很正确的,原来很多是错误的。

科学界以前都只是从“有”、从显相出来的现象去探讨一切物质,是一直在物质的世界里面钻研,而对这个“无”是否定、排除的。

以前科学界认为有东西、有粒子才是绝对的“有”,可以观看得到、测量得到的,可以量化、数据化、实验得到,能够归纳出来的才叫客观、才叫科学。

如果没办法观测得到、模棱两可的就不信,或者认为那是玄学、不切实际。

以前的科学认为观察不到的就没有,所以,以前认为“无”是一个绝对的空间,里面什么东西连任何粒子都没有。

我们读书的那时候学物理课中最小的是原子,但是慢慢发现,原子里面又有质子、电子、中子,那把电子、质子、中子打破,里面又有夸克。

几十年前的科学认为夸克就是最小的单位,结果发现还不是,又找到更微细的介子,几年前,他们再进一步去找,认为大强子就是最小的。

科学界就想如果把大强子打破之后,会是怎样呢?

几年前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在瑞士做大强子的对撞实验。

结果这一实验之后,让科学界不小心跌入了“无”的世界。

这时候科学界才发现:

我们以前认为没有东西的那个空无世界,极微细的粒子竟然都不断地从它里面冒出来,很快速地在生灭、变化。

以前认为的“无”,是一个绝对的空间,里面真的都没有东西。

结果发现原来的界定错了、观察的不够深入,所以,“无”的物理这几年来才逐渐被重视起来。

整个科学界体会到:

原来我们以前对于大自然的认知是偏颇的,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是很局限的,所以这时候帮人类也帮助整个科学界往前再推。

你观察不到、观测不到,是因为人类的观察还不够敏锐,人类的仪器还不够精密。

所以,不要把观察不到的就否定掉,这有失客观,而且不知道对于宇宙的了解是偏颇的。

当科学界进入“无”的世界之后才重新认识,发现到:

原来无的世界是那么的奥妙,充满巨大的能量,质能互换那个能源还不是人类所看到的这样的能源而已,原来还有更奥妙的暗物质、暗能源,“无”不是绝对的没有东西,里边竟然不断地在演化、创造一切万有。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出:

无—是天地的开始啊!

当我从各方面去求真求证,包括从科学界去求真求证,然后读懂《道德经》之后,我发现老子的智慧竟然合乎科学,又超越科学。

科学界这十年才接触到无的世界,而2500多年前,老子就已经很清楚、肯定地讲出来“无是一切万有的总源头”。

太阳给我们的温暖、能量,科学界可以观测得到,大家也可以看得到,甚至那个能量给我们多少,科学界也可以算出来,这是明的能量。

现在发现那个“无”的能量才是更巨大,不久前发布了《揭密宇宙加速膨胀背后的暗能量》。

科学界现在已经深入去探讨以前否定掉的这个无的世界,发现里边含有非常巨大的暗能量。

科学界又逐渐发现:

爱因斯坦的观测还是不够究竟、不够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适合在太阳系、银河系的部分而已,至于广大的整个宇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办法解释,那个超越物质层次的世界不是爱因斯坦所能理解的。

所以,不是用质能互换这样简单的公式就把它算出来这么简单,也不是科学界这样把它数据化、量化就可以测量得很精准,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讲那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早就把宇宙的实相告诉我们:

那里面是很奥妙的,而且现象界一切的万有都来自于这个空无。

这样,你有没有具体的体会到“无,名天地之始”?

我们常听一句话:

“我亲眼所见,我亲耳所听,我眼见为凭、眼见为实”。

所以很多人就自负地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实相、事实就是这样,但是他不知道被自己的感官所欺骗。

人类的眼睛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很狭窄的、片段的光谱;耳朵所听到的也是一个很狭窄的音频。

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你眼睛看不到就把它否定掉;耳朵听不到的就把它否定的话,你的世界就会很狭窄。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视野、心胸度量打开,突破过去的思想、框架、界限,要对我们很多的论断持保留的态度,包括对别人是非好坏的论断,也要持保留的态度,不要很武断地认为自己亲眼所见就是真相。

这样就错了,因为有很多你是不了解的,有很多是你看不到的。

所以要把心胸、格局打开,这样才能逐渐地了解到过去习以为常排除掉的领域,才能学到过去习以为常忽略、否定掉的真理实相。

现在我们来解析什么是“有”,为什么是“万物之母”?

万物指的就是山河大地、植物、动物、人。

前面所讲的“名”就是显相出来的东西,我们用一个名称来称呼它叫做“有”。

比如,我放苹果在篮子里面,大家就知道这里面有苹果;如果把苹果拿掉,大家就知道这个篮子里面没有东西。

所以,这个“有”讲的就是有实际的实相、实体的物质存在,因为它是可以观看得到、有形有相。

所以《道德经》里面把它称为“有”,我们要具体清楚认清出来“有”,才知道“有,是万物之母”。

我们在来看,银河系、太阳系已经是有形有相也就是“有”出来了,那为什么它是万物之母呢?

因为万物都是从这个“有”演化、衍生出来。

这个“有”包括天父、地母,它是很具体、实际的存在,大家每天都可以观看得到。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母亲,有一句话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单独一个女性没有跟先生在一起,她没办法生小孩;单独一个男性没有跟女性在一起,也不会生小孩。

一定要有男女、阴阳、父母搭配之后,才会有小孩出来。

地球从最初形成,有微生物出来,慢慢越演化越复杂,各种植物、动物、人类就出来。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天地要化育万物,一定有阴有阳的配合才会产生。

天父讲的就是太阳跟虚空,有的把它称为皇天。

但你如果没有去看到实相的话,你会变成很抽象。

没有虚空,太阳没办法存在,所以我们要感恩天,讲的就是感恩太阳跟虚空。

我们可以把地称为母亲—地母。

地,包括大地、流水、空气,这些都是具体的、实际的存在。

所以,大家读《道德经》,不要把它变成很虚、很玄,它讲的都是实相。

因为有太阳跟大地、流水、虚空这样的孕育,地球上的万物、一切生命就逐渐地形成,万物就是这样出来,这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这些资料都是从科学馆里面找出来的。

为什么地球形成之后,植物、动物会陆续产生?

一定有天地父的化育。

如果只有地球,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都不能存活,种下去的植物也不会成长。

如果只有太阳,没有地球的搭配,所有的万物不会存在、不会生长。

所以不要以为有公的、母的交配之后就会产生下一代这么简单,你要知道背后整个天地父母的化育、支撑、提供能量养育我们,才是更重要的关键。

所以,老子就是要让我们不只看到家中父母亲养育的层次,要把视野再提高,去看到天地父母化育万物、养育万物、子女。

当我们清楚地认清天、地、父、母是什么,理解了“有,名万物之母”之后,你对于整个大自然的看法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你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认识跟重视就会跟过去不一样。

你就会逐渐了解:

原来你、我、他能够存在,背后主要靠的都是天地父母在养育、在化育。

我们能够有玉米、稻米可以吃是有天地父母的化育,没有天地父母的化育,你、我、他都不能存在。

希望大家要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道在哪里、天地父母在哪里,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道包含未显相和显相。

未显相(无):

虚空、无极、宇宙本体(能演化天地万物)。

显相(有):

由本体显相出来的银河系、太阳系、山河大地……

有与无是什么样的关系?

很多人都把“有”跟“无”截然划分开来,显相出来之后就把它从道剥离出来,就认为那个不是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

你所看到的一切: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所有的植物、动物、所有的人……全部都是道的显相,那显相之后还是属于道。

所以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只是显相未显相区分而已。

这条鱼浸泡在海水里,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海水本身就是道的显相,鱼也是因为道的养育、化育才存在。

这不是比喻,这是实际存在。

那这条鱼从一出生到现在有没有离开过海水?

有没有离开过道?

没有。

这就是孔子讲过的: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道?

因为他对道认识不正确。

认为道是很虚、很玄的,而道是如此的真实,很浅显也很深奥的存在。

虽是深奥,并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在娘胎浸泡在羊水里面,都是浸泡在道里面哪。

你、我、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有离开过道,我们浸泡在空气里面,就是浸泡在道里面,空气也是道的显相,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是实相。

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如果错误认知的话,你就会否定眼前的一切,就像海中的鱼,一直急急忙忙地要去寻找大海在哪里。

《道德经》后面提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为什么?

因为实相的道本来就随时都存在。

如果你没有认清出来的话,你就会像海中的鱼不知道自己跟大海是一体,它不知道大海是道。

听人家说要去修道、要去成道,它就赶快拼命地去找大海。

所以,道不是你怎么修、怎么找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觉醒过来体悟实相的问题。

你如果不了解实相的话,你就会一直地向心外去找、去求、去修,或是搞宗教迷信。

如果你了解真理实相就是这样法尔如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