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466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docx

最新版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摘要

本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对给定题目进行分析计算,再应用DDRTS软件,构建系统图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合理的系统潮流。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

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

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

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画出系统的等效电路图,在计算出各元件参数的基础上,应用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对给定系统图进行了四种不同负荷下的潮流计算,经过调节均得到符合电压限制及功率限制的潮流分布。

其次,轮流断开环网的三条支路,在新的系统结构下进行次潮流计算,结果亦均满足潮流分布要求。

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上诉计算过程经过四到五次迭代后均能收敛。

最后,应用DDRTS软件,构建系统图,对给定负荷重新进行分析,潮流计算后的结果也能满足相应的参数要求。

 

 

关键词:

牛顿-拉夫逊法MATLABDDRTS潮流计算

 

一、题目原始资料

1.系统图:

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发电厂资料:

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300MW,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100MMW,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40MW和20MW;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200WM。

3.变电所资料:

(一)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

10KV35KV35KV10KV

(二)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

(3)50MW40MW55MW70MW

(三)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φ=0.85;

(四)变电所1和变电所2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短路电压(%)=16.7;变电所3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短路电压(%)=10.5;

4.输电线路资料:

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单位长度的电抗为,单位长度的电纳为。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课设内容:

1.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

4.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压的调整。

(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要求调整范围在9.5-10.5之间;电压35KV要求调整范围在35-36之间)

5.轮流断开环网一回线,分析潮流的分布。

6.利用DDRTS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行结果的比较。

7.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课设要求:

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打印利用DDRTS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三、题目分析

1.节点设置及分类

根据系统图可知此系统为两端供电网路,将母线1,2设为节点1,2,将变

电所1、2、3、4的高低压侧分别设为节点3、4、5、6、7、8、9、10。

并且,将节点1设为平衡节点,将节点2设为PV节点,其余节点设为PQ节点。

2.参数求取

设定基准值,,所以根据题目原始资料,计算发电厂、变压器及线路的参数。

(1)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

(2)计算线路参数

(3)变电所负荷分别为:

变电所1=0.5047+j0.31278变电所2=0.6489+j0.40215

变电所3=0.4326+j0.2681变电所4=0.5768+j0.35747

将参数整理,见下表:

首端号

末端号

阻抗有名值

阻抗标幺值

电纳有名值

电纳标幺值

1

2

5.1+j19.2

0.01054+j0.03967

j0.00084

j0.4

1

4

3.4+j12.8

0.00702+j0.02645

j0.00056

j0.267

1

9

2.975+j11.2

0.00615+j0.02314

j0.00049

j0.233

2

6

1.78+j53.885

0.0368+j0.1115

0

0

2

3

4.25+j16

0.00878+j0.03306

j0.0007

j0.333

3

7

2.46+j70.18

0.0051+j0.145

0

0

3

10

2.55+j9.6

0.00527+j0.01983

j0.00046

j0.219

4

8

1.5+j48

0.0031+j0.099

0

0

5

9

1.5+j48

0.0031+j0.099

0

0

(4)计算变压器分接头变比

变压器有5个抽头,电压调节范围为2*2.5%,对应的分接头开始时设变压器高压侧接主接头,降压变压器5个分接头时的非标准变比以备调压时选用

对变电所低压母线为35KV时,非标准变比与10KV时相同。

3.求解方法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

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DDRTS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

四、题目求解

(一)依据题目要求及原始资料画出等值电路图:

(二)读程序画出牛顿拉夫逊法的流程图

(三)变电所负荷为题目所给数据进行求解

1.形成B1、B2矩阵:

根据所求参数,以及B1矩阵的含义,列写B1矩阵如下:

B1=[120.01054+0.03967i0.4i10;

140.00702+0.02645i0.267i10;

190.0065+0.02314i0.233i10;

260.00368+0.1115i00.9091;

230.00878+0.03306i0.333i10;

370.0051+0.145i00.9091;

3100.00527+0.01983i0.219i10;

480.0031+0.099i00.9091;

590.0031+0.099i00.9090]

由各个变电所负荷功率可以计算出总功率为215MW,而发电厂一、二的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00MW和200MW。

为了平衡两发电厂发出的电量,令发电厂二的功率为120MW,为了减小线路上的损耗,令发电机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05倍。

并且,根据前面叙述的节点分类,形成B2矩阵如下:

B2=[001.051.0501;

001002;

001002;

001002;

00.5047+0.31278i1002;

00.6489+0.40215i1002;

00.4326+0.2681i1002;

00.5768+0.35747i1002;

001002;

1.201.051.0503]

由于各节点电压不应超过各自的允许范围,由题目要求知,发电厂电压标幺值在1到1.05变化时,变压器低压侧电压标幺值变化范围如下表:

节点

4

6

8

10

电压下限

1

1

1

1

电压上限

1.05

1.05

1.05

1.05

同时保证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要大于变电所有功功率,并且两者差值越小表明线路有功功率损耗越小,越满足实际要求。

2.编写程序并运行

由于程序较复杂,故将其放入附录中,具体程序和结果分别见附录一,二。

由附录2的结果可以观察到各个节点电压标幺值分别为:

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压

1.0500

1.0437

1.0460

1.0397

1.1164

1.1036

1.1125

1.1091

1.0420

1.0500

由此观察到节点4、6、8、10的电压都较正常范围偏高,因此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和发电厂电压,此系统共进行四次调整,最终得到合理结果,各次调整和结果如下:

调节方法:

调节方法

电厂1电压

电厂2电压

分接头1

分接头2

分接头3

分接头4

未调整

1.05

1.05

0.909

0.909

0.909

0.909

第一次

1.05

1.05

0.955

0.955

0.955

0.955

第二次

1.04

1.04

0.955

0.955

0.955

0.955

第三次

1.035

1.04

0.955

0.955

0.955

0.955

第四次

1.025

1.025

0.955

0.955

0.955

0.955

调节结果: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未调整

1.05

1.0437

1.0460

1.0397

1.1164

1.1036

1.1125

1.1091

1.0420

1.0500

第一次

1.05

1.0439

1.0462

1.0399

1.0603

1.0469

1.0559

1.0530

1.0422

1.0500

第二次

1.04

1.0336

1.0360

1.0297

1.0493

1.0355

1.0447

1.0419

1.0321

1.0400

第三次

1.035

1.0307

1.0349

1.0246

1.0439

1.0323

1.0435

1.0364

1.0270

1.0400

第四次

1.025

1.0177

1.0204

1.0140

1.0319

1.0170

1.0268

1.0241

1.0166

1.0250

由上表观察到,进行最后一次调节时节点4,6,8,10的电压均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对线路损耗进行分析,统计每次调整后各个支路的有功损耗的标幺值,记录于下表:

功率损耗

未调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2)支路

0.0005

0.0005

0.0005

0.0004

0.0006

(1,4)支路

0.0026

0.0025

0.0025

0.0026

0.0028

(1,9)支路

0.0018

0.0017

0.0018

0.0018

0.0019

(2,6)支路

0.0018

0.0019

0.0019

0.0019

0.0021

(2,3)支路

0.0047

0.0049

0.0049

0.0049

0.0050

(3,7)支路

0.0011

0.0011

0.0012

0.0012

0.0013

(3,10)支路

0.0069

0.0069

0.0071

0.0070

0.0072

(4,8)支路

0.0012

0.0012

0.0013

0.0010

0.0014

(5,9)支路

0.0009

0.0009

0.0010

0.0013

0.0010

总损耗

0.0215

0.0216

0.0222

0.0221

0.0233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变压器分接头的调高以及发电厂电压的降低,有功损耗逐渐增大,符合实际情况,而最终调节使得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时,有功损耗增加了0.3MW,相对与实际损耗42.1MW小很多,可以认为是合理的。

具体的潮流分布如下: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Sj

S(1,2)=-10.24+0.57i

S(2,1)=10.30-42.08i

S(1,4)=58.09+13.38i

S(4,1)=-57.82-40.09i

S(1,9)=50.77+10.96i

S(9,1)=-50.57-34.56i

S(2,6)=65.10+46.50i

S(6,2)=-64.89-40.21i

S(2,3)=-75.39-4.42i

S(3,2)=75.89-28.30i

S(3,7)=43.39+30.37i

S(7,3)=50.57+34.56i

S(3,10)=-119.28-2.08i

S(10,3)=120.00-18.10i

S(4,8)=57.82+40.09i

S(8,4)=-57.68-35.75i

S(5,9)=-50.47-31.28i

S(9,5)=-43.26-26.81i

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Columns1through4

0.9862+0.2491i0.0000-0.0000i-0.0000+0.0000i-0.0000-0.0000i

Columns5through8

-0.5047-0.3128i-0.6489-0.4022i-0.4326-0.2681i-0.5768-0.3575i

Columns9through10

01.2000-0.1810i

得到的图像如下:

(四)4个变电所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由于变电所负荷变大,所以各个变电所符合标幺值变为:

变电所1=0.51+j0.3.162

变电所2=0.49+j0.3038

变电所3=0.561+j0.348

变电所4=0.714+j0.0.443

相应地,B2矩阵变为:

将程序中的B2矩阵替换后,运行并进行调节,此系统经过四次调节后达到要求,对应的调节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调节方法:

调节方法

电厂1电压

电厂2电压

分接头1

分接头2

分接头3

分接头4

未调整

1.05

1.05

0.909

0.909

0.909

0.909

第一次

1.05

1.05

0.932

0.932

0.932

0.932

第二次

1.05

1.05

0.955

0.955

0.955

0.932

第三次

1.03

1.03

0.955

0.955

0.955

0.932

第四次

1.025

1.025

0.955

0.955

0.955

0.932

调节结果: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未调整

1.05

1.05

1.02

1.09

1.03

1.11

1.03

1.11

1.03

1.09

第一次

1.05

1.05

1.02

1.06

1.03

1.08

1.03

1.08

1.03

1.06

第二次

1.05

1.05

1.02

1.03

1.03

1.05

1.03

1.05

1.03

1.06

第三次

1.03

1.03

1

1.01

1.01

1.03

1.01

1.03

1.01

1.04

第四次

1.03

1.03

1

1.01

1.01

1.02

1.01

1.02

1

1.04

功率损耗

未调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3)支路

0.0105

0.0105

0.0105

0.011

0.0111

(1,5)支路

0.013

0.013

0.013

0.0135

0.0137

(2,7)支路

0.0027

0.0027

0.0028

0.003

0.0031

(2,9)支路

0.0087

0.0087

0.0087

0.0092

0.0093

(3,4)支路

0.0011

0.0012

0.0012

0.0013

0.0013

(3,5)支路

0.0006

0.0006

0.0006

0.0006

0.0006

(5,6)支路

0.0007

0.0007

0.0008

0.0008

0.0008

(5,7)支路

0.0016

0.0016

0.0016

0.0017

0.0017

(7,8)支路

0.0011

0.0012

0.0012

0.0013

0.0013

(9,10)支路

0.0018

0.0019

0.0019

0.002

0.002

总损耗

0.0418

0.0421

0.0423

0.0444

0.0449

由电压和功率损耗的标幺值可以观察到,最后一次的电压和有功损耗均符合题目要求,可认为是合理的。

具体的潮流分布如下: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Sj

S(1,3)=56.3705+5.38448i

S(3,1)=-55..5016i

S(1,5)=67.4239-5.77691i

S(5,1)=-66.0565-3.46334i

S(2,7)=27.4697+23.4309i

S(7,2)=-27..7144i

S(2,9)=72.5303+29.8637i

S(9,2)=-71..7819i

S(3,4)=51.1312+35.5759i

S(4,3)=-51-31.62i

S(3,5)=4..0743i

S(5,3)=-4.0662+7.088i

S(5,6)=40.8802+27.2176i

S(6,5)=-40.8-24.8i

S(5,7)=29..8423i

S(7,5)=-29.0687+9.45298i

S(7,8)=56.2284+38.2614i

S(8,7)=-56.1-34.8i

S(9,10)=71.6033+49.781

S(10,9)=-71.4-44.3i

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Columns1through5

1.2374-0.0096i1.0000+0.5247i-0.0000+0.0000i-0.5100-0.3162i0.0000-0.0000i

Columns6through10

-0.4080-0.2480i0.0000-0.0000i-0.5610-0.3480i-0.0000+0.0000i-0.7140-0.4430i

得到的图像如下:

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4个变电所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由于变电所负荷变小,所以各个变电所符合标幺值变为:

变电所1=0.49+j0.3.038

变电所2=0.392+j0.243

变电所3=0.539+j0.334

变电所4=0.686+j0.425

相应地,B2矩阵变为:

将程序中的B2矩阵替换后,运行并进行调节,此系统经过三次调节后达到要求,对应的调节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调节方法:

调节方法

电厂1电压

电厂2电压

分接头1

分接头2

分接头3

分接头4

未调整

1.05

1.05

0.909

0.909

0.909

0.909

第一次

1.05

1.05

0.932

0.932

0.932

0.932

第二次

1.05

1.05

0.955

0.955

0.955

0.932

第三次

1.02

1.02

0.955

0.955

0.955

0.932

调节结果: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未调整

1.05

1.05

1.0249

1.094

1.0328

1.1099

1.035

1.1114

1.029

1.0967

第一次

1.05

1.05

1.0248

1.0651

1.0327

1.081

1.0349

1.0824

1.0289

1.0676

第二次

1.05

1.05

1.0247

1.0375

1.0326

1.0535

1.0348

1.0549

1.0289

1.0676

第三次

1.02

1.02

0.9929

1.003

1.0011

1.0196

1.0036

1.0211

0.9979

1.0331

功率损耗

未调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3)支路

0.0092

0.0092

0.0092

0.0092

(1,5)支路

0.0109

0.0109

0.0109

0.0109

(2,7)支路

0.0026

0.0026

0.0026

0.0026

(2,9)支路

0.0079

0.008

0.008

0.008

(3,4)支路

0.001

0.0011

0.0011

0.0011

(3,5)支路

0.0004

0.0004

0.0004

0.0004

(5,6)支路

0.0006

0.0007

0.0007

0.0007

(5,7)支路

0.0011

0.0011

0.0011

0.0011

(7,8)支路

0.001

0.0011

0.0011

0.0011

(9,10)支路

0.0017

0.0018

0.0018

0.0018

总损耗

0.0364

0.0369

0.0369

0.0369

由电压和功率损耗的标幺值可以观察到,最后一次的电压和有功损耗均符合题目要求,可认为是合理的。

具体的潮流分布如下表: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Sj

S(1,3)=52.6693+2.93801i

S(3,1)=-51.752-15.2555i

S(1,5)=61.6782-7.19992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