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466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强化提升练5.docx

专题强化提升练5

专题强化提升练(五)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2016·贵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斯文金冬心

汪曾祺

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苏伐罗吉苏伐罗,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刚从杭州扫墓回来,一进门,陈聋子就告诉他:

袁子才把十张灯退回来了,附有一封信,另外还有十套《随园诗话》。

金冬心当时哼了一声。

去年秋后,来求冬心先生写字画画的不多,他又买了两块大砚台,一块红丝碧端,一块蕉叶白,手头就有些紧。

进了腊月,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

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

自以为这主意很别致。

他知道他的字画在扬州实在不大卖得动了——太多了,几乎家家都有。

过了正月初六,就叫陈聋子到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

凭子才的面子,他在南京的交往,估计不难推销出去。

他希望一张卖五十两,少说,也能卖二十两。

不说别的,单是乌木灯架,也值个三两二两的。

原以为过了元宵,袁子才就会兑了银子来,不想过了清明,还没有消息。

现在,退回来了!

袁枚的信写得很有风致:

“……金陵人只解吃盐水鸭,光天白日,尚无目识字画,安能于光烛影中别其媸妍耶?

……”这个老奸巨猾!

不帮我卖灯,倒给我弄来十部《随园诗话》,让我替他向扬州的盐商打秋风!

——俗!

晚上吃了一碗鸡丝面,早早就睡了。

今天一起来,很无聊,到小花圃里看了看。

宝珠山茶开得正好,含笑也都有了骨朵了。

然而他惦记着那十盆兰花。

去杭州之前,瞿家花园新运到十盆素心兰。

那样大的一盆,每盆不愁有百十个箭子!

五两一盆,不贵!

要是袁子才替他把灯架卖出去,这十盆兰花就会摆进他的小花圃。

这样的兰花,除了冬心先生,谁配?

然而……

他踱回书斋里,把袁枚的信摊开又看了一遍,觉得袁枚的字很讨厌,而且从字里行间嚼出一点挖苦的意味。

他顺手把《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借别人的赏识,为自己吹嘘。

有的诗,还算清新,然而,小聪明而已。

再看看标举的那些某夫人、某太夫人的诗,都不见佳。

哈哈,竟然对毕秋帆也揄扬一通!

毕秋帆是什么?

——商人耳!

郑板桥对袁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说他是“斯文走狗”,不为过分!

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无聊。

便把陈聋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柬帖。

陈聋子把脑门子一拍,说:

“前天程雪门送来一张请帖,请您陪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

我把帖子单独放在拜匣里,差一点忘了——就是今天中午!

“你多误事!

——去把帖子给我拿来!

——去订一顶轿子!

——快去!

——哎哟!

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等着催请了两次,到了第三次催请时,冬心先生换了衣履,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非比寻常!

果然,等金冬心下了轿,往平山堂一看,只见扬州的名流显贵都已到齐。

当地耆绅、清客名士,济济一堂。

花翎补服,辉煌耀眼;轻衣缓带,意态萧闲。

程雪门已在正面榻座上陪着铁保珊说话,一眼看见金冬心来了,站起身来,铁保珊早抢步迎了出来。

“冬心先生!

久仰!

久仰得很!

“岂敢岂敢!

臣本布衣,幸瞻丰采!

铁大人从都里来,一路风霜,辛苦了!

铁保珊拉了金冬心入座。

程雪门道了一声“得罪”,自去应酬别的客人。

大家只见铁保珊倾侧着身子和金冬心谈得十分投机,不免悄悄议论。

“雪门今天请金冬心来陪铁保珊,好大的面子!

”“听说是铁保珊指名要见的。

”“金冬心这时候才来,架子搭得不小!

”“看来他的字画行情要涨!

”少顷宴齐,更衣入席。

平山堂中,雁翅般摆开了五桌。

正中一桌,首座自然是铁保珊,次座是金冬心。

今天的酒席很清淡。

铁大人接连吃了几天满汉全席,实在是没有胃口,接到请帖,说:

“请我,我到!

可我只想喝一碗晚米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

”程雪门说一定照办。

按扬州请客的规矩,菜单曾请铁保珊过了目。

凉碟是金华竹叶腿、宁波瓦楞明蚶、黑龙江熏鹿脯、四川叙府糟蛋、兴化醉蛏鼻、东台醉泥螺、阳澄湖醉蟹、糟鹌鹑、糟鸭舌……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烧鹅掌。

甲鱼只用裙边。

鲒花鱼只取两块嘴后腮边眼下蒜瓣肉。

车虫敖只取两块瑶柱。

炒芙蓉鸡片塞牙,用大兴安岭活捕来的飞龙剁泥。

头菜不用翅唇参燕,清炖杨妃乳——新从江阴运到的河豚。

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

“那得有炒蒌蒿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

”有有有!

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

素炒蒌蒿薹、素炒豌豆苗、素炒紫芽姜、素炒马兰头、素炒凤尾——只有三片叶子的嫩莴苣尖、素烧黄芽白……铁大人听了菜单(他没有看)说:

“这样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他请金冬心过目,冬心先生说:

“‘一箪食,一瓢饮’,金农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

金冬心尝了尝这一桌非时非地清淡而名贵的菜肴,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把几味家常鱼肉说得天花乱坠,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冷笑。

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寡饮无趣,要行“飞红令”酒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

这令不算苛。

他自己先说了两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下面有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的,也有说“桃花乱落如红雨”的。

有的说不上来,甘愿罚酒。

到了程雪门,他说了一句:

“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了:

“‘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如何是红的?

”“杜撰!

杜撰无疑!

”“罚酒!

罚酒!

程雪门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诌出这样一句不通的诗来,正在满脸紫胀,无地自容,忽听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

“诸位莫吵。

雪翁此诗有出处。

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

”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一听,全都击掌:

“好一个‘柳絮飞来片片红’!

妙!

妙极了!

”“如此尖新,却又合情合理,这定是元人之诗,非唐非宋!

”“到底是冬心先生!

元朝人的诗,我们知道得太少,惭愧惭愧!

”“想不到程雪翁如此博学!

佩服!

佩服!

”程雪门哈哈大笑,连说:

“过奖,过奖!

——菜凉了,河豚要趁热!

铁保珊拈须沉吟:

这是元朝人的诗吗?

……金冬心真是捷才!

出口成章,不动声色。

快,而且,好!

有意境……

第二天一清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

金冬心叫陈聋子告诉瞿家花园,立刻把十盆兰花送来。

陈聋子刚要走,金冬心叫住他:

“把这个——搬走!

”他指的是堆在地上的《随园诗话》。

陈聋子抱起《随园诗话》,走出书斋,听见冬心先生骂道:

“斯文走狗!

陈聋子心想:

他这是骂谁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介绍金农时,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长串名号,以突出金农身份不俗,为下文富商请高官仰慕等情节做铺垫,也是对标题“斯文”的暗扣。

B.金冬心认为袁子才是个“斯文走狗”,对他依附权贵很看不上眼。

他自己在接受扬州大盐商程雪门宴请时等到第三次催请才动身,表现了他名士的清高。

C.铁保珊接受富商宴请时特地要求菜品要清淡,指名要见金冬心,即席提出要行“飞红令”等细节都说明他是一个有修养、懂分寸、能自律的官员。

D.席上行令时,程雪门脱口而出的句子被大家嘲为不通,金冬心学识渊博而有捷才,立马用元人咏平山堂的诗句为他解了围,铁保珊因此对他非常赞赏。

E.小说语言凝练而内蕴丰富,虽然着墨不多,却借一场宴席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清末官场、商界和文化圈的众生相,对名士金冬心的性格刻画尤为丰富复杂。

2.小说中多次提到从未出场的袁子才,这对金冬心形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冬心这个名士在汪曾祺笔下是什么形象?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金冬心骂了句“斯文走狗”,请结合全文分析谁是“斯文走狗”,这一结尾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

戴眼镜的女孩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雪天的纽约。

59号公寓。

我从窗口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对面楼里舞蹈学校上课的情景。

在大块的玻璃窗子后面,我的女儿正在给学生们示范爵士舞动作。

这群孩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

每次开始上课前,她都会摘下眼镜,搁在椅子上,跟我当年一模一样。

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

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

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

“又做什么美梦呢,卡特琳?

”爸爸问我。

“戴上眼镜吧。

”我于是戴上眼镜,整个世界又回复到原来的坚硬、精确,正如它原本的样子,一点不曾被歪曲的样子。

梦境烟消云散了。

我在纽约的一个芭蕾舞团当过几年的演员,之后,就同妈妈一起开办了舞蹈班。

妈妈退休后,我独自经营了一段日子,直到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工作。

其实爸爸也该退休了,只是他还没想好。

这也怪不得他,我至今仍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做哪一行的,所以退休的事也就无从提起。

现在他和妈妈一起住在格林威治的一间小公寓里。

基本上,我们一家子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这样的人纽约多的是。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在巴黎的第十区度过的。

我们当时住在一个类似仓库的房子的楼上。

每天晚上7点爸爸会把一楼仓库的铁门放下。

就像一个乡下火车站的库房一样,那里堆满了箱子和盒子。

每天都有人来寄放和寄发行李。

除此之外,仓库里还有一个秤台很大的磅秤。

有那么几次,当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不在店里的时候,爸爸会一动不动地站在秤台中央,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表盘。

还有几次,爸爸会突然对我说:

“要不要一起来,卡特琳?

于是我上去站在他旁边。

他的手搭着我的肩,似乎是在等着照相。

我拿掉了我的眼镜,爸爸也拿掉了他的。

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醺醺然,时间静止了,感觉十分舒畅。

直到那天爸爸的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撞见我们这一幕。

“你们在干什么?

”他大喝一声。

醺醺然的气氛一扫而空,爸爸和我重新戴上了眼镜。

“你不是看到了吗?

我们在称体重。

”卡斯德拉先生烦躁地走进了玻璃帷幕后头的办公室。

卡斯德拉先生是在妈妈离开后才来和爸爸一起工作的。

妈妈是个美国人,芭蕾舞演员。

她在二十出头的时候随她所在的舞团来到巴黎巡回演出,并在那里邂逅了爸爸。

接着两个人定下终身。

结婚后,妈妈继续在巴黎的音乐厅跳舞。

不过几年后,妈妈思乡成疾,回了纽约。

爸爸答应她,一旦他处理好“生意上的事”,就去美国一家团聚。

每个礼拜,爸爸和我都会各自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航空信。

妈妈在每封信的结尾都写道:

卡特琳我的宝贝,来个紧紧的拥抱吧!

爸爸本来是请卡斯德拉先生来当秘书的,而卡斯德拉先生年轻时曾准备过文学学位考试,就这样成了爸爸的合伙人。

他有事没事就喜欢教训人。

他还喜欢宣布坏消息。

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桌前面慢条斯理地看报纸。

爸爸坐在他对面,摘了眼镜,听他用带着南部口音的腔调念灾难新闻和犯罪报道。

“你有没有在听啊,乔治?

”卡斯德拉先生对爸爸说,“你总是心不在焉,逃避现实,戴上你的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吧!

”“非得这样吗?

”爸爸问。

卡斯德拉先生的另外一个癖好是:

挺着胸脯口授信件。

有好几次,我看见爸爸无可奈何地在打字机上“叮叮当当”地敲着卡斯德拉先生口授的商用信件,却不敢——哪怕委婉地对他说其实这些信一点用处也没有。

不但如此,他对我也不放过,连我的作文他都强迫要念给我听写。

还有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刚从学校回来,卡斯德拉先生硬要看我的成绩单。

到美国之后,有一个傍晚,我和爸爸在纽约中央公园散步时,问起他为什么给卡斯德拉先生那么大的权力,甚至让他干预我们的生活,包括支配我们听写、教训我们道德规范等。

“没法子,”爸爸说,“他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救过我。

”但是他不肯说其中的细节。

我只记得有一回,卡斯德拉先生冲爸爸嚷道:

“乔治,你应该不会忘记,让你免除牢狱之苦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卡斯德拉先生结识爸爸之前,是一所郊区中学的法文老师。

他还借爸爸对他曾经出过几本诗集的敬重,占了点小便宜。

(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梦幻般的叙述,细腻展示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生活中的温馨亲情,而小说温情的气氛中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B.第三段中戴眼镜的小女孩的出现,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引出了“我”对以往生活的回忆。

小女孩摘下眼镜的原因和“我”当年摘下眼镜的原因一样。

C.童年时期,“我”和爸爸生活在巴黎,而妈妈却生活在美国纽约,这使“我”感到很难过,幸好妈妈每个礼拜都会给“我”写信。

D.“我”爸爸摘下眼镜是为了逃避现实,戴上眼镜看清世界的真面目让他无奈,而卡斯德拉先生总要爸爸带上眼镜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E.卡斯德拉先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

6.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简要分析卡斯德拉的形象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的标题是“戴眼镜的女孩”,文章中也多次出现“眼镜”,请结合文本探究“眼镜”的深刻内涵。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

王 嫂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问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

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

梳一饼大大的发髻。

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

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

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

问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衣还是新娘子衣服。

主人说:

“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

”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

“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

”女儿也笑着。

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

王嫂不但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

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钱一个月。

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

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

孩子虽是她唯一的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

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

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

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

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

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

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

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

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

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顺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

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

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大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

看见横蛮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

“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

我打死你!

”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

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

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

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

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

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

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

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

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他一来,王嫂就骂骂,这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他学坏。

B.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外孙不久后也没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小说第三段一方面交代了王嫂的女儿去世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暗示了全文的主题:

小人物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奋力抗争,但无能为力。

E.这篇小说以朴实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10.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王嫂这一人物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25分)

善 人

老 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

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

哪个集会没有她?

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

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

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

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进来回话。

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

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

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

”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

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

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

“去,给他20,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

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

无缘无故地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

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

”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

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苹果酱,一杯加乳咖啡。

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

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20块钱,不算少。

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自由,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