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04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docx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28页word资料

第一章绪论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无)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选择题

1-5:

D,B,D,B,A;6-10:

B,A,B,D,A;

11-15:

C,B,C,A,D;16-18:

D,D,B。

二填空题

1.小,减小谱线干扰,大,提高谱线强度;

2.ICP,火花,ICP;

3.自吸,严重,自蚀;

4.组成与含量,结构信息;

5.激发,稳定性,定量。

三简答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么产生的?

其特点式什么?

答:

原子一般情况下处在最低的能量状态(基态),使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势能为最低。

原子从自身以外获取能量,由基态(或低能态)上升到激发态,如果是热激发或场(电)激发,不产生吸收跃迁,而由此上升到激发态的原子以辐射跃迁形式返回基态或低能态,则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特点:

多元素同时检出能力;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出限低(0.1—1ug/g);用ICP光源时,准确度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样品消耗少。

2何谓分析线、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它们有何联系。

答:

复杂元素的谱线多达数千条,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进行检测,称其为分析线;当试样的浓度逐渐减小时,谱线强度减小直至消失,最后消失的谱线称为最后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强度最大的线,这几个能级间的跃迁最易发生,这样的谱线称为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共振线是指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3试从电极头温度、弧焰温度、稳定性及主要用途比较三种光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火花)的性能。

答:

见下表

光源蒸发温度激发温度/K放电稳定性应用范围

直流高4000~7000稍差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难挥发元素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交流低4000~7000较好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低瞬间10000好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4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优缺点。

答: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

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

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

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光源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

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具有“趋肤效应”,即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影响小,也可有效消除自吸现象,工作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试样消耗少,特别适合于液态样品分析;由于不用电极,因此不会产生样品污染,同时Ar气背景干扰少,信噪比高,在Ar气的保护下,不会产生其它的化学反应,因而对难激发的或易氧化的元素更为适宜。

缺点是:

对非金属测定灵敏度低,仪器价格较贵,操作、维持费用也较高。

5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6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用内标法?

简述其原理。

答:

在光谱定量分析,元素谱线的强度I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C呈下述关系:

I=aCb,在一定条件下,a,b为常数,因此由于logI=loga+blogC,即谱线强度好对数和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由于a,b随北侧原色的含量以及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很难避免,因此要根据普贤强度的绝对值进行定量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所以常采用内标法消除工作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内标法紧系测定是,是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谱线早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他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利用分析线与内标线绝对强度的比值及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7对下列情况,提出AES方法选择光源的方案。

答:

(1)铁矿石定量全分析;(火花)

(2)水源调查中的六种元素定量分析;(ICP)

(3)头发中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交流电弧或ICP)

(4)农作物内元素的定性分析。

(直流电弧)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5D,A,B,A,C;6~10C,C,A,B,D;

11~17A,D,B,B,C,C,C。

二填空题

1.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压力变宽;

2.锐线,样品,背景;连续,试样。

3.干燥、回话、原子化、净化。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原子吸收现象很早就被发现,而原子吸收方法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建立?

答:

(略)建议删去此题

2原子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

答:

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在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状态,整个原子也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基态。

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得到一定的能量(hγ=△E)后,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引起入射光强度的变化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3原子化过程是否存在热激发?

对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有无影响?

答:

原子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试液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离解、电离、化合和还原等反应,它们不仅决定了火焰中试样的原子化效率,而且决定了火焰原子化过程中化学干扰的程度。

原子化过程可能是存在热激发,但对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影响并不重要。

4空心阴极灯发射的是单谱线还是多谱线,为什么原子吸收的分光系统在样品吸收之后?

答:

空心阴极灯发射的是强而窄的谱线。

单色器在火焰与检测器之间。

如果像分光光度计那样,把单色器置于原子化器之前,火焰本身所发射的连续光谱就会直接照射在PMT上,会导致PMT寿命缩短,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5何谓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答: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n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

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6火焰类型对不同元素的原子化过程有什么影响?

答:

火焰的性质很重要,它直接影响试液的原子化程度。

火焰温度过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增多,对定量分析不利。

在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

同种火焰,根据使用的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

化学计量火焰:

也称中性火焰,使用的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符合化学反应配比,产生的火焰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是最常用的火焰类型。

富燃火焰:

也称还原焰,即燃气过量,燃烧不完全,火焰中含有大量碳,温度较化学计量火焰略低,具有还原性,适合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如Mo、Cr及稀土元素。

贫燃火焰:

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

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测定易解离、易电离的元素,如碱金属。

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

如何消除干扰?

答: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效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光谱类干扰和非光谱类干扰。

非光谱类干扰又可分为: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电离干扰。

光谱干扰:

1)谱线重叠干扰:

可通过调小狭缝或另选分析线来抑制或消除这种干扰。

2)光谱通带内存在的非吸收线干扰:

可减小狭缝宽度与灯电流或另选谱线。

3)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干扰:

采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可减免这种干扰。

4)背景干扰(分子吸收与光散射干扰):

氘灯背景扣除法;塞曼背景扣除法:

非光谱干扰:

1)物理干扰主要指的是样品在处理、雾化、蒸发和原子化的过程中,由于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而引起原子吸收信号下降的效应。

消除的方法:

配制与被测样品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标准溶液;不知道试样组成或无法匹配试样时,可采用标准加入法。

若样品溶液浓度过高,还可采用稀释法。

2)化学干扰是指待测元素与共存组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

3)电离干扰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原子发生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生成的离子不产生吸收,因此使吸光度下降。

电离干扰与原子化温度和被测元素的电离电位及浓度有关。

消除的方法:

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8比较火焰原子化法与石墨炉原子化法优缺点。

答:

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缺点:

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

9比较原子吸收分析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异同。

答: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互相联系的两种相反的过程。

它们所使用的仪器和测定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原子的吸收线比发射线数目少得多,由谱线重叠引起光谱干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少且易于克服。

原子吸收法由吸收前后辐射强度的变化来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辐射吸收值与基态原子的数量有关系,在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使得AAS法具有高的灵敏度。

另外在AES法中原子的蒸气与激发过程都在同一能源中完成,而AAS法则分别由原子化器和辐射光源提供。

10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异同。

答: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对光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光学分析法,都遵循朗伯-比尔定律。

但它们的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气相中基态原子对光的吸收,吸收的是空心阴极灯等光源发出的锐线光,是窄频率的线状吸收,吸收波长的半宽度只有1.0×10-3nm,所以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

紫外和可见光吸光光度法则是基于溶液中的分子(或原子团)对光的吸收,可在广泛的波长范围内产生带状吸收光谱,这是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

四计算题

1.解题思路:

已知透过率T,据A=-lgT求出A,又已知其浓度C,

据C0=0.00434Cx/Ax(ug·mL-1·1%)

代入求得特征浓度C0=0.004ug·mL-1·1%

2.解:

设测得矿样中金属元素的浓度为Cx

萃取到有机溶剂中,即最后定容5.00mL

加入标样的浓度C0=5.00/5.00=1.00(ug·mL-1)

(1.00+Cx)/0.37=Cx/0.22

Cx=1.47ug·mL-1

mx=1.47×5=7.33ug

7.33/0.500×100%=14.66ug·g

3.解:

设试液中Pb的浓度为Cx,

加入的Pb标液的浓度为50.0×0.30/50.0=0.30mg·L-1

0.325/Cx=0.670/(0.3+Cx)

Cx=0.28mg·L-1=2.8×10-4g·L-1

4.解:

0.1/0.052=Cx/0.182

Cx=0.35mg·L-1

0.35/10=0.035<0.1

未超标

第四章原子荧光光谱法

一判断正误

1.√;2.×;3.×

二填空题

1.激发态,热助,共振。

2.其他粒子,以热或其他非辐射。

3.激发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吸收,直角(90°)

三简答题

1原子荧光光谱是怎样产生的?

答:

当气态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后被激发到高能态,大约在10-8s内又跃迁回到低能态或基态,同时发射出与入射光波长相同或不同波长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原子荧光。

这是一种光致原子发光现象。

各种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根据原子荧光的特征波长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而根据原子荧光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2简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优点。

答:

(1)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

特别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04ng·cm-3。

现已有20多种元素低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

由于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用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

(2)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采用一些装置,可以制成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

这种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3)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3什么是荧光猝灭,它对定量分析有何影响?

答:

在产生荧光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非辐射去激发的现象。

当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一部分能量以热或其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后回到基态,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荧光的猝灭会使荧光的量子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减弱,是测定结果偏低。

4原子荧光产生的类型有哪些?

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

根据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是否相同,把原子荧光主要分为两大类:

相同的为共振原子荧光,不相同的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1)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即产生共振原子荧光。

由于共振原子荧光的跃迁概率比其它跃迁方式的概率大得多,所以共振原子荧光线得强度最大。

    2)非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即产生非共振原子荧光。

非共振原子荧光包括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及反斯托克斯荧光。

(1)直跃线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至高能态,再由高能态直接跃迁至高于基态的较低能态时所发射的荧光。

产生的荧光波长大于吸收的辐射波长。

    

(2)阶跃线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至高能态,由于与其它粒子发生碰撞作用,以无辐射去激发跃迁至较低能态,再辐射跃迁至基态时所发射的荧光。

产生的荧光波长大于所吸收的辐射波长。

    (3)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荧光气态基态原子激发跃迁到高能级时,其激发能一部分是吸收了辐射能,另一部分是吸收了热能,然后跃迁至低能极时所发射的荧光。

产生的荧光波长小于吸收的辐射波长,这种荧光称为反斯托克斯荧光。

由于原子激发时吸收了一部分热能,所以这种荧光也称为热助反斯托克斯荧光。

5比较原子荧光分析仪、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答:

原子荧光光谱仪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基本相同,也是由激发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及信号处理显示系统组成。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而原子荧光光谱仪中,激发光源与检测器处于直角状态,这是为了避免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进入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影响荧光信号的检测。

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

1~5:

C,B,D,D,D;6~10:

C,C,C,A,C。

二填空

1.石英

2.红移,蓝移,分子骨架结构信息

3.光二极管阵列

4.小,小

三简答题

1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

答:

通过分子内部运动,化合物分子吸收或发射光量子时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分子的内部运动可分为分子内价电子(外层电子)的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三种形式。

当分子吸收足够的能量时(例如用钨灯或氘灯照射)就会发生电子能级的跃迁,从A电子能级跃迁到B电子能级。

在电子能级发生跃迁的同时振动能级也发生了改变,有时转动能级也会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在紫外光谱中电子能级发生跃迁的同时也必定伴随着振-转能级的变化。

所以分子光谱远比原子光谱复杂,它是带状光谱,而原子光谱是线光谱。

紫外吸收曲线都是宽蜂,这是由于电子能级跃迁与振动次能级的变化相叠加所致。

2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这些类型的跃迁各处于什么波长范围?

答:

从化学键的性质考虑,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为:

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p电子以及未共享的或称为非键的n电子。

电子跃迁发生在电子基态分子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或基态原子的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

处于基态的电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的光子之后,可分别发生σ→σ*,σ→p*,p→σ*,n→σ*,p→p*,n→p*等跃迁类型。

p→p*,n→p*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大多落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跃迁类型.四种主要跃迁类型所需能量DE大小顺序为:

n→p*

一般σ→σ*跃迁波长处于远紫外区,<200nm,p→p*,n→σ*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波长大致在150-250nm之间,n→p*跃迁波长近紫外区及可见光区,波长位于250nm-800nm之间.

3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

试举例说明。

答:

助色团的结构特征是具有n非键电子的基团,即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NH2,-NR2,-OH,-OR,-SR,-Cl,-SO3H,-C00H等,这些基团至少有一对能与π电子相互作用的n电子,本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区无吸收,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n电子与Π电子相互作用(相当于增大了共轭体系使π轨道间能级差⊿E变小),所以使发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往长波长位移(红移),并且有时吸收峰的强度增加。

发色团又叫生色团,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能产生π→π*或n→π*跃迁的、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基团,发色团的电子结构特征是具有π电子,如C=C、C=O、C=S、-NO2、-N=N-等。

4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

答:

因为n→π*跃迁的几率小于π→π*跃迁的几率,n→π*吸收带的强度小于π→π*吸收带的强度,所以可通过比较吸收峰的摩尔吸收系数,强带为π→π*跃迁;弱带为n→π*跃迁。

5何渭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

答:

比尔定律表述为: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介质时,光被介质吸收的比例正比于吸收光的分子数目,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A为吸光度或光密度;I。

,I分别为人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T为透过率;ε为样品的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c为样品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l为样品池光程长度(cm)。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带的强度常用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最大值εmax表示。

从上式可以看出,吸光度与试样溶液的浓度和光程长度呈正比。

但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情况,通常可归为两个方面:

1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

严格地说,比尔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通常只有当浓度小于0.01mol·L-1的稀溶液中Lambert-Beer定律才能成立。

在高浓度时吸光度和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偏离了比尔定律。

实验条件的因素,它包括化学偏离和仪器偏离。

化学偏离:

推导Lambert-Beer定律时隐含着测定试液中各组分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假设。

但在某些物质的溶液中,由于分析物质与溶剂发生缔合、离解、及溶剂化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与被分析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出现化学偏离。

仪器偏离:

主要是指由于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严格讲Lambert-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只有采用真正的单色辐射,吸收体系才严格遵守比尔定律。

事实上从连续光源中获得单一波长的辐射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在实际测定中为满足有足够光强的要求,狭缝必须有一定的宽度。

因此由狭缝投射到吸收溶液的光,并不是理论上要求的单色光。

四计算题

1.解:

已知T=0.200~0.650,据A=-lgT求得A,代入A=εbc即可求得浓度范围。

2.解:

A=εbc,代入数据求得c=3.9×10-5mol/L

CVM/m×100%=c=3.9×10-5×0.05×56/0.5=0.02%

稀释一倍后,A=0.430/2=0.215

T=10-0.215=16%

3.解:

C甲/C乙=A甲/A乙=-lg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