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790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

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2.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

其中利用自然力提高效能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③④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史实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4.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其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城市的经济功能在增强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5、胡适评价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

“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革命家孙中山B.改革者康有为

C.文学家鲁迅D.实业家张謇

6、右图曲线③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

①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

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D.②④

7.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

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8.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阶段划分有的主张划为两个阶段,有的主张三阶段等。

主张两阶段的,有的主张以1956年为界,有的主张以1978年为界。

主张以1956年为界划分为两阶段的标识、依据是()

A.一五计划完成、社会性质

B.三大改造完成、经济体制

C.一届人大召开、经济体制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性质

9.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

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  )

A.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B.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xx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2.下图为国家邮政局于20xx年发行的《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票面是一代名伶谭鑫培在京剧《定军山》中饰演黄忠的剧照。

从该邮票包含的历史信息中可以推断出的合理解读有()

①京剧在清朝末年较为流行

②京剧内容基本取材于历史著作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较为迅速

④20世纪前十年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社会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全球史观

14.新航路开辟后引起所谓“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

①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数量大幅增加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商业经营的方式改变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

世界地理大发现()

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16.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写道:

“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

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

”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17.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18.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

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

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1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

20.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21.读下图,能够正确反映1980~20xx年美国联邦政府收支差额(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变化趋势的是(  )

22.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

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②③

23.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

“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l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

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②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③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25.“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

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罗斯福新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6.“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和政治危机中……2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

”下列关于“2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C.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

D.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7.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

“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

……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28.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

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该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D.戈尔巴乔夫

29.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

下列政府行为的后果以“消极作用”为主的是()

A.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  

B.1949年始德国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C.1963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  

D.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30.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

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

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请您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1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4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

(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之后,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二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

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您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4分)

(2)材料二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

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业领域是如何“退却”?

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5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杜桥中学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

(1分)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4分),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

产生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2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

(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

32.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1)依据材料一,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4分)

(2)材料二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

(2分)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业领域是如何“退却”?

(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