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61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论文00002.docx

绿色建筑论文00002

绿色建筑论文

LT

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

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

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

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4.1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4.2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5.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5.2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5.3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5.4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

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判断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系统息息相关。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既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概念;1963年V.OI-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

建筑大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能、风能、节能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益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轨。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绿色建筑的该娘有不同的表述,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色、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控制和减少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关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在研究上,他对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的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懒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

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结水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

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它是一个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职能型的、可协调的系统。

 

第二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降级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

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

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证实。

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在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根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在发布会上说:

“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

”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2025年将达到59%。

为此,应大力推进低碳城市,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其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

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

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资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是之成为制作大气污染的元凶。

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者改变现行的设计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地能耗方式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来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

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

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对其他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

首先必须注重研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

如在建筑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能发热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

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

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利)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

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

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

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到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

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

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

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炭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另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

如电能来自煤炭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能耗是巨大的。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消耗也越来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

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0.5kg的二氧化碳。

我国的火力发电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KG的二氧化碳,而我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

房屋建造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108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108t二氧化碳。

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能耗的30%。

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

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议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法律文件中。

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系统。

由此,为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提倡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们逐步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

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

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概念

 

绿色人建筑是一个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

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自然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减、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空气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4.1技术上的设计理念

在技术上,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跟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运:

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

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成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叶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在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

4.2形式上的设计理念

在形式上,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

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的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跟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

 

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用多种高新技术,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IN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

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形迹;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

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食用的特征。

但是,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

更主要的是,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有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

即使这样,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

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或者觉得力不从心。

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

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如:

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

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推广就是很重要的环节了!

 

5.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

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好、建造成本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建筑。

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白姓所接受。

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的成本收回来。

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姓相信才容易接受,才容易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如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实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

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高居不下,运行成本很高。

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

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资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

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摇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

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

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

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能辐射造成的室内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

像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建议应规范或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

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时不你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达成,绿色建筑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结论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

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产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者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心得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J}。

中国经济周刊,2005,(9):

11

(3)彭飞,安研。

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

现代经济信息,2009,(23):

268

(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王有为。

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1-4.9

(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2006,32(17):

210.

(8)江泽民。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0)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

5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