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551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docx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9

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H1N1流感”。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1日告诉记者,“甲型”即“A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北美和欧亚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猪流感抗病毒药物达菲对这种毒株有效。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

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

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

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

H是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

即使是同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

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

1918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可分别称之为人H1N1和猪H1N1。

而此次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猪H1N1病毒的关系最为密切。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将这一疾病又称为“甲型H1N1流感”。

B.该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

C.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会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眼睛发红等。

D.传统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型H1N1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是因为该流感病毒与猪H1N1病毒的关系最为密切。

B.流感病毒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都能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

C.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D.在预防方面,除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等之外,还应该不吃或少吃猪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把A(H1N1)型流感称为甲型H1N1流感,二者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对“猪流感”这一说法的取代。

B.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同一种亚型病毒,在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差异不大。

C.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两大类蛋白质,故只有生产出一种既对H,又对N起作用的药物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

D.只要我们接种人流感疫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就能够避免类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的再次暴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

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

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

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

官阶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2)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8.“冻雷惊笋欲抽芽”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三四两联作简要赏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2)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6)我戍未定,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邂逅

  巴西维里西莫

  她发现他对着几瓶进口葡萄酒若有所思地想改变方向,但为时已晚,购物车在他脚边停下了。

他看了她一眼,最初毫无表情,继而露出吃惊的神色,接着显得有点慌乱无措,最后两人微微一笑。

他们做过六年夫妻,一年前分居了。

自从分道扬镳之后,这是第一次邂逅。

两人笑了笑,几乎同时说了话,不过还是他先开口的:

  “你就住在这儿?

  “在爸爸家。

  在爸爸家?

他摇摇头。

他的购物车里装着罐头、饼干,还有许多瓶酒。

他装作在车里整理什么,无非是免得让她看出他那副激动的样子。

  他听说岳父死了,但没有勇气去参加葬礼。

那是在刚刚分居以后,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女人表示礼节性的同情,因为恰恰在一个星期以前,他轻蔑的称她是“母牛”。

他说什么来着?

“你是条没心肝的母牛!

”其实她一点儿也不像母牛,而是个苗条女人,可当时他没有想出别的侮辱人的词儿来。

那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她呢,管他叫“装腔作势的人”。

他想最好别问她妈妈了。

  “你呢?

”她依然挂着笑容问。

  她还是那么俏丽。

  “我在附近这儿有个套间。

”他没有去参加老人的葬礼,他做对了。

第一次见面是这个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超级市场不拘礼节的见面,这样更好。

可天都这么晚了,她在这儿干什么呢?

  “你总是深更半夜买东西?

  “老天,”他想,“她会把我的回话当作讽刺吧?

”这恰恰是他们夫妇的一件麻烦事,他从来不知道她会怎么样理解他所说的话,就因为这个,他竟然叫她“母牛”。

这个侮辱性的词毫无疑问地说明他轻视她。

  “不是,不是,是跟几个朋友在家里聚会,决定做点儿吃的,可家里什么也没有。

  “真是巧极了!

我也有客来访,来买点喝的、肉饼什么的。

  “竟有这么巧的事!

  她刚说的那几个朋友,是他们俩在一起时的什么人吗?

是经常见的那几个人吗?

他可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她向来比他善于交际。

不过谁知道是不是男朋友呢?

她是个漂亮、苗条的女人,当然可能有情人,这条母牛。

  她呢,也在想:

他厌恶凑热闹,厌恶走亲访友。

在他看来,所谓消遣就是到爸爸家里玩纸牌。

可现在竟然请朋友到家做客了。

也许是女朋友吧?

不管怎么说,他还算年轻……大概是让女朋友呆在房间,他来买东西了。

怪不得正买进口葡萄酒呢,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他思量,她不想我。

她家里高朋满座。

看见她时我有点慌乱,她大概觉察到了,以为我怀念着她。

我可不会让她称心如意,不,小姐。

  “我存的酒快喝完了,总有客人来。

”他说。

  “我们家也是接连有聚会。

  “过去你就一向喜欢搞聚会。

  “你可不喜欢。

  “人都在变,是不是?

改变自己的习惯……”

  “当然。

  “如果你再和我一起生活,会认不出我来的。

  她依然笑容可掬的说:

“愿上帝饶了我吧。

  六年期间他们相亲相爱。

一个离开一个,两人谁也不能活。

朋友们说,这两人,如果有谁死了,另一个就会自杀。

可朋友们不知道,他们一直受到误解的威胁。

他们相爱,但互不理解。

好像是爱情有更强大的力量,代替了理解。

他说的话她能理解,可他什么也不愿意说。

  两人一块儿走到收款台。

他没有主动提出为她付账,反正她招待朋友用的是他转给她的抚恤金。

他想问问她母亲怎么样;她呢,想问他感觉如何,尿酸的毛病又犯过没有。

两个人刚要同时开口说话,却又笑了,接着便什么也没有再说就分手了。

  回到家里,她听见妈妈躺在床上嘟哝,说她一定得改改那套半夜三更买东西的习惯,应该交朋友,做点事,不要老是哀叹失去了丈夫。

她一言不发,收好买回的东西就睡了。

  他回到房间,打开一盒肉饼、饼干包和一瓶葡萄牙的葡萄酒,孤零零地吃着,喝着,一直呆到有了睡意,便躺下了。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1)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心口不一,吝啬小气;“她”苗条俏丽,却缺乏细腻温柔的性情。

  B.“他”和“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分居后的生活状况,如对对方热切关心而外表故作冷漠。

  C.“人都在变,是不是?

”一年的分居生活使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D.爱情的消失使“他”和“她”分道扬镳,猜疑使“他”和“她”破镜难圆。

  E.莱辛认为,艺术美在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从情节安排看,本文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

(2)请简要分析小说以“邂逅”为标题的原因和作用。

(6分)

(3)请对文中画线语句从技巧、内容、作用三方面简要赏析。

(6分)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并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记者:

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

于丹:

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

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

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

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

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

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

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

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

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

记者:

所以你的《<论语>心得》是面向草根的?

于丹:

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

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

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

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

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

“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记者:

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

于丹:

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

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

之所以选择“心得”方式,就是从不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从不做字句的训诂,而是做意义的阐释。

训诂学、音韵学这些东西人民大众了解吗?

大众需要了解吗?

“心得”就是“一心所得”,是在外延、感悟上的一种延伸,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记者:

很多观众仍会把你的心得看做是孔子和庄子的本意,对此你怎么看?

于丹:

我出的两本书后面都附了原文,是我对出版社提的要求,读者看了前面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翻原文再想一想。

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导读,我想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我们可以这么快乐、豁达,这不好吗?

“无非是以一种快乐心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你可以进行自己的延伸和感悟。

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论,提供的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针对有人认为于丹的《<论语>心得》讲得出神入化,而《<庄子>心得》误读了经典的争论,对于丹进行了专题采访。

B.于丹面对媒体对她的“心得”的争议,非常冷静,她以如何看待文化的标准来阐述自己的“心得”,强调“文而化之”的流动、生长的生态文化观点。

C.“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的言外之意是:

不要把矛头对准我于丹,希望大家都能够走进《论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D.“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是于丹对“文而不化”的“文化人”的委婉批评,是对自己观点和做法的肯定。

E.于丹采用了避重就轻的策略,从如何看待文化、如何认识经典等方面,比较巧妙、机智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令人叹服不已。

(2)记者从四个方面(角度)对于丹进行了深入访谈,请简要概括。

(每个方面15字以内)(6分)

(3)第三段中有“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一句,结合前文,谈谈用“金字塔”和“草根”来表达有什么含义。

(6分)

(4)本文结尾说:

“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终点。

”请联系文中提到的“准确性”和“本意”问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哈医大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被患者无辜伤害的案件,一些群众以耳代目,错误认定此案是医患纠纷导致的。

B.现年57岁的梁振英政绩突出,左右逢源,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之后,将带领民众探索一条“稳中求变”的道路。

C.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表示,当前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在核安全问题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也不应党同伐异。

D.杜甫故里——巩义市的杜甫管理所所长说,有些家乡人在语文课本上涂鸦,刻意丑化杜甫形象,真是忝列门墙,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B.浙江省监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追究了19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

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15、将下列五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①神态端庄,②头梳螺髻,③双耳垂肩,④脸如满月,⑤身披袈裟,

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高达20多米的弥勒大坐佛。

坐佛高踞于一个马蹄形窟内,________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A.④①②③⑤B.⑤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D.⑤①③④②

16.(原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四个重要词语。

(5分)

在前现代化时期,慢节奏的社会生活还没有将个人推到一个必须快速应对层出不穷之新事物的境地;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则将个体置入到了一个别无选择的必须快速去应对不断出现之新现象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形下,随着新事物不断地被快速消化,人的心理机制逐渐获得了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在本雅明看来,这种能力便是现代人的标志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下图为苏州轨道交通标志,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这一图标的设计意蕴作80字以内的简短说明。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

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郑重其事的说:

“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南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

“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您就是那位盾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C(“眼睛发红”是“有的”人会出现的症状,原答案以偏概全。

2.A(B项中乙型和丙型流感都只感染人类,不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

C项中是“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D项不吃或少吃猪肉与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没有关系,此说法是无中生有。

3.A(B项“差异不大”与原文“出现很大差异”矛盾。

C项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

D项原文“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

4.A(薄:

看不起)

5.B(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6.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7.

(1)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重点词语:

条、切、怪)

(2)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

(重点词语:

暴、过、名)

 8.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

前两联描写了虽然已是二月,但偏远山城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

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于料峭春寒中却依然见出盎然春意,颇然生机。

(3分)

9.第三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听到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2分)”;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抒发了诗人远谪山乡,寂寞苦闷之情。

(2分)第四联由上联的寂寞愁闷一转而为坦然豁达,充满了向上的希望。

(2分)

10.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吾尝跂而望矣

(3)樯橹灰飞烟灭(4)一尊还酹江月

(5)竹杖芒鞋轻胜马(6)靡使归聘

11.

(1)B、E【解析】

(1)A项虽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但解读表面化。

C项由原文可知男女主人公的性情仍如其旧。

D项由原文倒数第6段可以读出,分道扬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