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256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呈现形式有三种,即叙述式、表格式和对话式。

一、叙述式

叙述式是指按照先后顺序有序地叙述各个教学环节,尽可能呈现各个环节“教什么”(教学内容)、“怎样教”(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完成既定目标。

在重点环节附上教师关键性的提问,并对某些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简要说明。

叙述式的教学设计能够比较清晰的表现出设计者的整体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同时,叙述式教学设计比较简洁,为教师课堂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叙述式教学设计比较适合有一定教学经验、课堂调控和驾驭能力较好的教师使用。

例如1: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平图)提问:

你见过它吗?

它叫什么?

有什么作用?

2、简单介绍天平的用法,并请学生上台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实物演示的优势,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表象)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经历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方程

情境1:

天平的左边放入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入一个100克的砝码。

说一说:

天平这时怎么样了?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状态吗?

情境2:

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空杯子,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

(1)说一说:

天平这时候的状态如何?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吗?

(2)往空杯里倒入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说一说:

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

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3)议一议:

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平衡的方案)

情境3:

三本练习本2.4元,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2、引导分类,直观认识方程

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到五个式子:

议一议:

把这5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教师小结: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老师板书课题:

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加深学生对方程的意义的了解,概括出方程的概念。

3、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写方程,然后用展台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讲,说出不是方程的理由)

教师小结:

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是等式;

(2)必须含有未知数。

二者缺一不可。

4、请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情境图中的三个学生写的方程,加深对方程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评讲,理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5、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议一议,你能画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类,自主发现获得对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理解,同时初步渗透教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随堂练习:

1、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进行交流,再组织汇报,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是方程。

2、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3、(课件出示图片)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学生认真看图,小组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弟1、2题。

 

例如2:

《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引入

1.观察无盖长方体纸盒

教师出示无盖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指认长、宽、高,把长方体展开,再指认长、宽、高。

2.学生活动,动手折长方体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四张长方形纸片,长为12厘米,宽为9厘米。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吗?

长、宽、高取整数厘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如下图所示)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思维从平面引向空面,进一步建立和理解体与体积的概念。

环节二:

探索新知

1.看一看,哪一个纸盒的体积最大?

2.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它的体积最大?

3.测一测,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出纸盒的体积。

(学生测量)

活动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一个小纸盒,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出纸盒的体积;把你的数据填入小组表格(表8-1)中,认真观察数据,发挥你的想象,你能发现什么?

表8-1长方体盒子的体积

长方形

每排个数

排数

层数

总个数

体积

(1)

(2)

(3)

(4)

4.说一说,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5.议一议,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比较纸盒大小,再动手操作验证;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操作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发现长方形的体积公式。

环节三:

学以致用

出示火车票铁路旅客乘车须知中的一则:

免费携带物品,成人20千克,儿童10千克。

长、宽、高之和160厘米(动车组130厘米),超过按规定办理托运。

我来设计:

请设计一个动车组列车的随身携带旅行箱,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30厘米。

说一说,你设计的旅行箱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并计算出它的体积?

(取整厘米)。

说一说,通过旅行箱的外部尺寸与体积,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旅行箱,在运用中巩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直接关系;同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环节四:

提升拓展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长方体哪些知识?

作业:

请你用一张A4纸,做出最大体积的纸盒。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体积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表格式

表格式指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各个教学环节。

表格里一一对应地呈现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完成既定目标。

表格式教学设计能够模块化的呈现出教师想做什么(教学设计意图)、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做的(教师活动)和希望学生做什么(学生活动)。

同时,表格式教学设计还有助于评价这三者的对应关系,即判断相应的师生活动是否符合教学设计意图。

表格式教学设计的缺点是结构比较宏观、语言比较平淡,不容易应对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比较适合一般成熟教师使用。

例如:

“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教学重点:

直观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具学具:

平行四边形框架,纸条和图钉若干、橡皮泥、点子图一张、装有11个图形的信封一个。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10分钟左右,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抢答:

迅速说出图形的形状。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抢答: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在本环节中学生同时制作了三种形状的框架:

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在制作与拉动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中边、角的关系,感受图形稳定性方面的特征,体验各图形间的关系。

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使用了很多日常语言来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些语言虽然不够准确,但却是朴素的第一直觉,对学生本人及同伴学习几何知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你能用纸条和图钉制作出这三种形状的框架吗?

四人一组讨论、分工合作。

3.请学生到前面演示。

三名学生分别展示三种框架,其他学生观察,感受稳定性与图形关系,可能会引出“平行四边形”。

4.板书课题,请你说一说在拉动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学生可能的回答:

上下两边靠里了,左右斜着,横的也跟着斜了;形状变了,角度变了;四个边的长度都没变。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歪的;斜着;长方形往那边错了一下;上下平,左右斜着;4个边,两个边尖,突出;上下两横不对齐,左右对齐;4个角,4个边;上下一样长,两边一样长,往右斜。

二、说一说(预计5分钟,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你能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七巧板、积木、数学书、英语书、画画、商店(银联)标志。

学生能想到生活中的许多平行四边形,这是他们理解几何图形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

在这里把想象与观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想象,学生直接和有效地发展了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同时学生也在对平行四边形的想象过程中,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

出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图片。

观察与欣赏。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把这位新朋友记在脑子里。

闭上眼睛想象。

三、认一认(预计8分钟,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你看一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课件逐一出示)。

辨认,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就举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认为3号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只歪了一点。

在前面的教学中,利用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唤起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对这一形状的认识,而此环节就是变换方位,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来突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从而正确地辨认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讨论:

3号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从长方形的特征方面来说明,从而进一步理解,这样“有一点斜”的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四、画一画(预计7分钟,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你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画图。

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学生动手画图可以反映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学生画的过程就是把感受到的特征外显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展示学生画的平行四边形。

观察、判断;

可能出现的错误。

··································

对有错误的图形引导学生修改。

修改并讲明理由。

五、拼一拼(预计10分钟,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

请你先观察信封中的图形(见图一),然后拼一拼,看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拼摆。

对于十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在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拼一拼,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空间观念更易于形成和巩固。

请学生展示。

可能出现的拼法:

1和2、3和5、6和8、7和9、10和11。

请学生欣赏:

平行四边形拼图(课件演示)。

欣赏,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图一

三、对话式

师生对话式是指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呈现各个教学环节,对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回答做出充分地预设,从而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完成既定目标。

一个对话式教学设计,好像一个生动的剧本,生动描绘了一节课的细节。

对话式教学设计生动细致地展示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教学素养和教育实施能力都可以生动的刻画出来。

当然,对话式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教师不可能真正预料到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每个细节。

因此切不可将此教学设计原封不动的搬到数学教学的真实课堂上,希望课堂如同设计中的一样。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新教师和准教师,经常写写对话式教学设计,有利于精炼和精确自己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P62、P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

师:

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

出示天平图片,引入30+20=50

师:

像30+20=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能试着说出几个等式吗?

(强调“互相等于”,动作演示左边等于右边,右边等于左边)

师:

今天,我们将给同学来学习方程,学好方程至关重要,所以,这节课非常重要,我相信大家会认真学习,积极投入的。

师:

来看我们今天的课题“方程”,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你觉得这节课要研究关于方程的什么知识?

(得出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怎么列方程)

二、探究研讨,以书为本

1、读书本例题四幅连环画,领悟方程的意义

师:

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类似的物体吗?

  师:

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

你知道天平是用来称量什么物体的吗?

其实天平也可以称很重的物体。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各种天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就是这种在实验室中用的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

  师:

在学习方程时,编写教材的老师特别编写了一组连环画,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有关联的。

(让学生生说每幅画的意义)

  师:

下面我们来称量这个水杯的重量(课件演示:

先出示一个托盘天平,然后再出示一个水杯)。

我应该把水杯放在哪?

(课件演示:

把水杯放在左盘,而且天平左高右低)然后呢?

(在右盘放砝码)老师在右盘放了100克砝码,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

(一个杯子重100克)

  师:

那么一杯水重多少千克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往杯子里倒水),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

(杯子和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如果老师要想称量这杯水的重量怎么办?

(接着放砝码)请大家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这时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还是不平衡)哪边高?

哪边低?

这说明了什么?

(杯子+水>200克)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板书:

+100>200)

  师:

如果想继续称量怎么办?

(接着放砝码)好,请同学们接着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左高右低了)这说明了什么?

(杯子+水<300克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现象吗?

(板书:

+100<300)

  师:

通过刚才两次称量,你发现了什么?

(杯子和水的质量大于200克,小于300克)你能猜猜杯子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得接着称量。

谁能说一说应该怎样继续称量?

(拿走100克,换上一个小一些的砝码)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看见了什么?

(课件演示:

拿走100克,拿来50克)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吗?

+100=250)

2、认识方程,完善课题

师:

+100=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

师:

我们该给这个课题取个名字,引出课题:

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

认识不等式

+100<300,区分方程与不等式

师:

什么是方程?

你会怎么介绍方程?

(同桌互相说意义)

师:

老师这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

请大家帮老师判断一下

课件出示:

⑴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方程?

想一想为什么?

35+65=100

-14>72

+245

+32=47

28<16+143÷

=1.5

师:

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课件出示: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是等式;②含有未知数。

⑵判断题(课件出示题目)

引导师生圈出重点词语,并区分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提高、突破难点

师: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两大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现在还剩下第二个问题,我们继续研究,现在老师给你一幅图片,大家能不能试着列出方程?

课件出示图片:

①②③

(学生认真看图,先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四、总结拓展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同学们不仅能自己写出喜欢的方程,发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信息,列出了那么多的方程,真了不起!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请同学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让同桌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

五、作业:

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弟1、2题。

附: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找)平衡----------相等30+20=50(等式)

+100>200(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100﹤300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0=250(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