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119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2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docx

全国高考10年政治解析

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解析

政治选择部分

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分析:

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2.风险性事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融债劵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分析:

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因此,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最小;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险较大;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

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正确选项为B。

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

分析:

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故正确选项为D。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分析:

试题以我国民族大团结的大好局面立意,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等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的民族关系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①项正确;大好局面的形成得益于我国坚持正确的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此外,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有利于良好民族关系的形成。

故②④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③不选。

本题正确选项为B。

5.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

这表明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分析: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举世关注,试题以此为背景,突出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正确主张,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知识的能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①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②③正确;④与主题无关,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回答6—7题。

6.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分析:

试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6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的理解。

《纲要》的制定过程是我国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A项正确。

“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CD项错误,不选。

第7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的解读能力。

《纲要》的制定过程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④正确。

②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

本题正确选项为C。

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分析:

试题以电影《建国大业》的热播为背景,引导考生提高文艺欣赏品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建国大业》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表明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俗文化;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但不只是形式的创新,①③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D。

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

试题关注时事热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③正确。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④错误。

正确选项为B。

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

试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从漫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

解答漫画类题首先要对漫画正确解读,明确漫画讽刺什么或颂扬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漫画《招聘》意在讽刺某招聘单位不顾自身实际和社会责任,故意提高招聘条件,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故正确选项为D。

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

试题以求真、向善、塑美的价值追求立意,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引导考生积极求真、向善、塑美,提高精神修养。

①侧重求真,②侧重向善,③侧重塑美,④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本题正确选项为A。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7页-第Ⅱ卷8至l6

页。

满300分。

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l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

这说明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不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关系,所以①选项正确。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所以②错误。

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故③正确。

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④选项,使用价值增加,就是商品数量增加,供给量增加,所以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悉价值量相关的正比和反比关系。

25.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①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知识立意。

本题考察了通货膨胀知识点,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难度适中。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①不符合定义错误。

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出现,所以②正确。

③不符合定义错误。

④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购买力降低,故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悉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26.观察图9“重拳出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国家调控房价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

②房地产商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

③房价过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要求

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国家必须及时干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知识点和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宏观调控的主题是国家,不是价值规律的自发性的体现,自发性体现为:

人们追逐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因此①错误。

房地产商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会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房价,故②正确。

价格过高,人们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故③正确。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造成资源浪费,国家必须及时干预,故④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掌握主干知识,排除①选项。

27.2010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颁发了我国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用户只用一条线路就可享受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三网”融合有利于

①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信息化取代工业化,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

③满足人民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④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和第三产业知识点,属于知识立意,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难度不大。

发挥科技的作用,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①正确。

以信息化取代工业化,夸大了信息化的作用,故②错误。

“三网”融合,正确体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③正确。

④符合“三网”融合的积极意义,故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掌握主干知识,排除②选项。

28.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排名第

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

2009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下降32%,我

国下降21.8%,我国占全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2%提高到9.4%。

这说明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重要的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贸易意义、贸易顺差、经济全球化,考查了考生提取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难度不大。

本题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派别的认识,考查了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大。

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A项和D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

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应该是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

30.“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次矛盾关系、整天和部分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理解,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大。

竹竿效应说明,要将竹竿提高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就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一重点论的观点,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以提高整体水平的观点,因此,①③正确。

②项强调了两点论,与题干不符。

题干材料说明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以④不能入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竹竿效应的内涵。

31.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意味着

①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③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④公民对任何国家工作人员都有批评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政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④项有很强的干扰性。

难度适中。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因此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可以保证政府对人民负责,这也是是政府的工作原则,因此①、②正确。

政府行使行政权,让权力的行使接受人民监督,所以③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的是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而政府仅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并不能代表所有国家机关,所以选项④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政府并不代表所有国家机关,只是个行政机关。

32.2009年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等工程。

各级政府共投入民族专项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l7.63%,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l2.4%。

上述事实体现了

①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②国家投入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措施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不大。

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根本动力来自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只靠民族特色不行,只靠国家投入也不行。

因此,①、②错误。

材料说明云南省人民通过各项工程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③、④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正确认识。

33.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

随后,

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

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

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

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

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材料体

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中人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1898年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多大,因此,①、②正确。

③项“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的,人类认识是前进的。

④项否认了认识的任务和目的,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人的认识的相关知识。

34.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且这一承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A.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

B.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D.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试题提供的有关信息、并组织和应用国家利益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较强的干扰性。

难度适中。

本题是一道逆向式选择题:

“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分析题干材料,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原则,说明有不同利益,“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有共同的利益,因此A、B都不入选,中国的承诺说明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处理问题,所以C不能入选。

材料中各国有利益冲突,也有共同利益需要合作,中国的承诺就是合作的表现,因此,“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本题的逆向性特点。

35.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

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善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④低碳生活要导致消费球平的降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知识的理解,考查了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考查考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题目材料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等都是一些消费行为,这些行为对我国低碳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①正确,②项的消费理念是错误的,不能超前消费,③题干材料中的消费习惯于绿色消费,因此正确。

④项是对低碳经济的错误理解,低碳经济会促使人们科学消费,不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所以不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低碳生活的正确感受。

38.(32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

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

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

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

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10分)

答案:

(1)(12分)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