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037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修订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常规要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教学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学生技能培养,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二条教学常规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教育基本规律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它既是学校及其职能部门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教学准则和行为要求。

第三条教学常规所确立的工作规范,是学校领导、主管部门、教研组、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全体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工作规范。

在执行教学常规过程中,鼓励学校在执行基本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第四条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具体责任,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由教导(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检查指导。

学校要把教学目标、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教师个人,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第二章课程

第五条按照国家对课程构成的要求,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习俗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第六条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标准,是实施国家课程教学的根本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各学科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第七条 学校要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定课程计划,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第八条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续和补充。

侧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第九条 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16-20%,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的6-8%,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总课时的10-12%,提倡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

以上三类课程课时安排进入课表,课时调整备案及时,不得随意增减或挪用,课时可分散使用,也可集中使用。

第十条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规范开展安全、班团队会、信息技术、书法、国防、法制、廉政、健康(含艾滋病、禁毒、心理等)等教育,所用教学时间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

第十一条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

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

严禁学校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第十二条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严格实施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按时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确保学生在校园内除正常体育课活动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即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扎实上好每节体育课,真正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各中小学每年必须举办一次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并因地制宜,适时召开春、秋、冬季单项运动会,结合实际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运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第十三条 普通高中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开设的,每位学生必须修习。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为拓宽和增强学生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开设的。

除按照国家规定开设选修课外,地方和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也应创造条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

第十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初三年级以外的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一律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活动,不得在“奥数班”等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

第十五条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用中小学教材,严格按照要求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推荐使用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小学教辅公告中的教辅材料。

严禁选用省教育厅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材;严禁让书商小贩进入校园,推销其他教辅材料;严禁学校或教师统一组织征订教辅材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

第三章计划与总结

第十六条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学科备课组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班务工作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情况分析、目标要求、工作要点、具体措施、主要活动进程安排等内容,每学期前制订一次,由主管校长或教导(务)处起草,校务会或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

在开学前印发至所有基层部门及任课教师,村级小学还应上报中心校教导(务)处或校长办备案。

学校应在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安排好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活动总量,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2、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由教研组长拟订,组内教师讨论,经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审批,于开学后一周内印发到本组教师,并交教务(教研)部门存档。

教研组计划包括学期工作目标,教研工作指导思想,教研组情况分析,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教研活动进程安排等。

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备课组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依据,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经教导处(教研室)审批后,于开学初印发到本组教师。

计划内容包括:

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研讨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4、每个任课教师均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并结合备课组计划,在钻研课标,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制订出个人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

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任务与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及达成目标的措施、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

在备课本前面应附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以便在平时教学中落实和学校领导检查。

学校教导处(教研室)要随时跟踪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5、班级是学校和各部门及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每学期初,应依据学校及各部门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班务工作计划。

班务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指导思想、班级情况分析、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进程安排(附周历表)。

班务工作计划由班主任拟定,并经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执行并备案。

班主任是执行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学校要将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集体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计划按学期制订,做到整体具有承前性,目标具有针对性,措施具有操作性,符合课堂教学改革和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要求,特别是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必须体现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十八条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做适当修改或调整,修改和调整前应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请示,经同意后实施,并在教学计划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

 第十九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 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的重要依据。

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存档。

教学工作总结包括:

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第四章备课

第二十一条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

第二十二条教师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均应做到“七备”:

1、备课标。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的表述,明确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备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

同时,要研究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

3、备学生。

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备学法、教法。

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构建中习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品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5、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

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6、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具体环节要完整。

要在导入、感知、训练、掌握、归纳、运用、检测和必要延伸等方面的设计上下功夫,精选预习、学习或复习的活动内容,精心安排活动形式,把握活动的适时、适地、适量和适度性。

7、备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

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及活动主线。

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第二十三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有利于改进学校备课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有二名以上教师任教相同学科的应建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的要求: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有”、“五议”、“六统一”。

“三定”即定地点:

各备课组要有独立的集体备课地点;定时间:

集中备课研讨每周不少于2课时;定人员:

备课组全体成员都要参加。

“四有”即有主题:

集体备课活动前备课组长要严格按照计划提前一周拟定好当次活动的主题;有主讲:

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主讲人;有讨论:

每次活动所有教师都要参与讨论;有补救:

对上一次活动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要提出补救措施。

“五议”:

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

“六统一”:

即备课组内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每节课教学目标,统一每节课教学重难点,统一课堂上提问的主要问题,统一学生作业选题(基本一致),统一同一年级模拟测试等。

2、集体备课程序:

(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备课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

(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传阅;(3)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参考;(4)教师对“备课组教案”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

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以供下轮使用。

第二十四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

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

实验学科的演示实验,备课时必须预先做一次。

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

完整的教案应包括:

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第二十五条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尝试电子备课。

电子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它不仅是文本的电子化,而且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师和学校组建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电子备课要遵循本常规要求第二十二条,并整合网络资源,按照“无中生有、有中求优、优中求精、精益求精”的思路进行备课。

2、要统一电子备课格式。

如,统一文档、字体、纸张、封面、环节等格式。

学校要设计符合实际的电子备课模板,供教师使用。

3、实施电子备课的学校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校和备课室电脑已开通互联网、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要有比较完整的资源支撑,至少有1台管理机,组成局域网,并和校园网连接,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备;教室已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教师个人工龄在五年以上,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Internet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资源,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

现阶段,对于教室尚不具备实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备课后应将电子教案打印出来,供课堂教学使用。

4、加强电子备课过程管理。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电子备课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要定期或不定时按要求对教师电子备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教师电子教案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各自电脑教案共享文件夹和学校主管部门文件夹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和学校备查。

对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无二次备课者视作无教案;对备课不及时或不规范,学校要及时终止其电子备课资格,重新进行手写备课。

第二十六条教案的详略因人制宜,不搞一刀切。

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教材的教师应写详案,重在规范。

中老年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重在创新,可以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主要环节齐全,书写工整。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规定一两门学科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

教案可手写,也可以采用电子教案(网络环境下)。

第二十七条 上课前应熟悉教案,不得无案执教,不用旧教案上课,坚决反对用网上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反对简单分工备课、偷工减料的所谓集体备课的错误做法。

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存教案,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教学需求,合理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

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 原则上学校每期不少于1次,教研组每期不少于2次。

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每次检查做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价,有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提倡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

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教案展评活动,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五章课堂教学

第二十九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是师生知识探究、技能习得、情感交流和价值生成的最重要平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第三十条 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十一点:

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过程清晰。

要清晰地呈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要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构成梯度。

要适当运用内容小结和方法提示,使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结构层次和网络体系,便于识记、整合和运用。

5、师生互动积极。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6、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7、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实验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启示和感受。

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8、课型把握得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①新授课:

新授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复习(或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

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②复习课:

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③讲评课:

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应遵循的流程是:

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研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

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9、教学效度明显。

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的效度,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即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

①有效导入:

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话题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清晰地明确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及重点教学内容。

②有效讲授:

讲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节奏适度。

力求简明透彻,切忌芜杂贪多。

提倡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切勿一讲到底。

③有效提问:

教师的提问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艺术性和启迪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④有效倾听:

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的回应提供及时的精到点评和反馈。

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尤其在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的机智,呵护成长中的心灵。

⑤有效评价:

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应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这种即时反馈评价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充满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和机智,能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⑥有效媒介:

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辅助运用,力求简明扼要、美观大方,有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杜绝无用信息泛滥;教师要重视板书的布局,做到书写端正、内容简明、前后连贯、艺术美观,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再现,切忌随意芜杂。

10、德育渗透明显。

各学科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挖掘学科本身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注意给学生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美术、音乐学科应注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综合实践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

11、教学行为规范。

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教师应准时上课,提倡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不中途擅自离开教室,不早退,不拖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语言规范,板书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带小孩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

第三十一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做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和应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