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957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docx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实验部)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卷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7·安徽宣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西周分封时

,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

的比例减少。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2.《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

“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

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强调民本观念    B.强化等级秩序     

C.缓和社会矛盾    D.规范统治行为

3.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

”这说明三代(  )

A.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4.(2017·河南郑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商(朝)人对神灵素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硫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5.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

“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  )

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

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

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

6.“(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

”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7.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

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

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8.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9.“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政务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10.下表是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

银数単位:

万两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B.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11.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中央出版机关刷书衙。

除了印刷一般的书诏、文告、营规、田凭等文件外,还发行宣传小册子,如《天命诏旨书》、《天朝田亩制度》、《三字经》等,这些册子篇幅不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群众阅读。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  )

A.中国完全实现近代化                  B.领导人尝试利用先进文明成果

C.领导人跳出了阶级局限性          D.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普及

12.“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辛丑条约》

13.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4.《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

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  )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16.(201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12)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名称

地点

创刊时间

出版期数

刊期

劳动与妇女

广州

1922

11

周刊

新妇女

上海

1920

25

半月刊

妇女评论

苏州

1920

9

半月刊

解放画报

上海

1920

24

月刊

妇女声

上海

1922

10

半月刊

妇女评论

上海

1923

104

 

妇女周报

上海

1922

189

周刊

妇女与家庭

上海

 1920

 45

日刊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五四运动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国民革命的推动

17.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8.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19.20世纪40年代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地租额迅速上升,其中四川一个县27户佃农的平均上缴租率1941年为53%,1943年为73%,1944年为79%。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西迁          B.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

C.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          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

20.表1中政权名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时间

1931年11月

1937年9月

政权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21.毛泽东在1954年说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

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

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22.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这反映了(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          B.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3.1952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

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

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24.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党和政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原则的重要体现

B.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C.这一制度开始实行于1949年

D.这一制度在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5.1949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逐步打破美国孤立和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              D.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II卷、材料题(50分)

26.(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

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

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

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

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

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

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

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员制度。

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

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

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

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

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

(1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建立起,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应对共产党挑战,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

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从表面上看,一个进步的新的中国似乎正在崛起。

仅在进步的表象之下,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

国民政府占人口80%的农民所处的困苦和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无所作为。

支持国民政府的军阅、将领、官员、商人、高利贷者,也是大土地所有者,他们不希望因改定现状而引起社会混乱。

据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收获粮食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缴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不等)。

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

此外,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沿海省份落入日军之手,导致关税收入丧失,加之军费开支不断增加,财政赤字更加严重。

为此,政府采取增加纸币发行量全的手段。

纸币发行量从1937年抗战爆发时的19亿元法币住付到1945年的10319亿元法币,导政通货膨胀和经济灾难,甚至摧毁了国民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面临的危机。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摆脱统治危机的措施和效果。

(15分)

 

高一历史答案

1.【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得出青铜器依然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用于礼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于礼器的比例减少,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即“礼崩乐坏”,故C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青铜器的变化,并未牵涉铁器的变化,故D项错误。

2.【答案】D【解析】材料中子夏询问孔子为民之父母的方法,孔子认为统治者遵守礼乐之规则,而非强调重民(民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礼乐为统治者遵循,才能为民之父母,并未突出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通过统治者遵循礼乐,为民父母后,可以做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这不是主要的作用,故C项错误;君主、卿大夫遵循礼乐就是对统治者行为的规范,故D项正确。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宗庙位于国都中心”“宗庙为先”说明三代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对祖先的尊崇,可知是宗法制,材料不涉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夏商周朝野的建筑中都突出祖先崇拜,不涉及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

仅从材料“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可以看出百姓重视农业,在国都建筑上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故B项错误;

从祭祀规格、礼仪、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它们之间的差异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利纽带的,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故C项正确;浓厚的“国家同构”的治国理念,同样出现于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可得出,皇帝拥有至高的权势和威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可得出,秦始皇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有关“绝对控制”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秦朝仅是专制集权制度的开创时期,对民众的控制远未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符

合题意;根据材料“……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得出,秦始皇对民众的控制确实达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答案】B【解析】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是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得出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不利于限制君权,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而不是民主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7.【答案】A【解析】材料通篇讲的都是宋代通过分化事权和相互牵制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宋代的监察制度虽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这只是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种措施,故B项错误;“权力制衡”取得成效,同样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故C项错误;我们并不能通过材料判定宋代地方行政的调整是否趋于合理,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

材料中“唐中宗……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得出中书省和门下省对皇权影响,故A项错误;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得以下发,得出皇权大于相权,故B项错误;“改用斜封......改用墨笔”得出中书省和门下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C项正确;“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得出不能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故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从材料“洪武皇帝(明太祖)”“处理国家大事”“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可以看出这些官员是内阁大学士,其职责主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不具有参与决策、执行政令、监察百官的职能,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的库存银数和支出银数可以看出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但A项不能说明新收银数为何会减少,故A项错误;从表格看库存银数、新收银数、实存银数都在减少,尤其是咸丰三年降幅更大,支出银数也就这一年大幅下降,这是受到从咸丰三年(1853年)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清政府一方面要出兵镇压,另一方面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的赋税难以征收,导致表格数据,尤其是1853年的变化,故B项正确;政府投资开办工厂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不能解释表格的新收银数等数据为何先升后降,故D项错误。

11.【答案】B【解析】此时中国尚未实现近代化,故A项错误;天平天国印刷小册子来宣传其政策主张,是借助大众传媒来传播信息,这是吸收西方文明的成果,故B项正确;天平天国领导人是农民阶级的代表,跳不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仅凭小册子无法达到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作用,故D项错误。

12.【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反帝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奇观”说明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因充满着尖锐的斗争与矛盾而进程缓慢,故A项正确;1912年1月民国的建立就标志着立宪体制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内阁更迭频繁,这是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首北洋军阀集团激烈斗争的产物而非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结果,故C项错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近代民主的精髓基本荡然无存,但最基础的民主形式依旧还是存在的,故D项错误。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许多秀才、

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据材料,农村里的“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B项正确;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在材料无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材料中无体现,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15.【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颁布,但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没有发挥维护共和的作用,人民真正获得自由民主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故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各种自由,可知临时约法带有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

是国民的权利,不能反映出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大量的关于妇女的杂志、报纸的出现,这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推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结果,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7.【答案】B【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早于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1921年,中共成立,符合“开天辟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项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符合“渐趋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