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964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风电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风电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风电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风电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论文.docx

《风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电论文.docx

风电论文

 

题目:

风力发电技术综述

 

姓名: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19日

 

内容摘要

在严峻的资源形势面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力产业的发展必然选择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蕴藏量巨大,中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有10亿千瓦,其中陆地2.5亿千瓦,现在仅开发了不到0.2%。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但是风电产业还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传统风电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如何实现转型成为了业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外,面对异军突起的千亿级风电运维市场,风电企业纷纷发力,挖掘新的增长点。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近几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迅猛发展,风力发电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由于风力发电使用的一次能源——风能具有能量密度低、波动性大、不能直接储存等特点,风力发电领域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章综述了目前风力发电及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能;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前景

 

1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风力发电是清洁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的优势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风力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仍不具有优势,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还难于同常规能源相竞争,这制约了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

因此,全面地研究我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影响风力发电成本的因素、找到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的途径,对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改进我国能源结构、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国外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从1974年起,美国开始对风能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能源部对风能项目的投资已超过25亿美元[1]。

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参与了风能的研究与开发。

日前,美国有17000多台风力发电机,大部分建在加利福尼亚洲,其发电量占全美发电最的1%左右。

美国最大的棕榈泉风电场.有4000台风机,装机容量为50万kw,相当于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

美国的肯尼技术公司是世界上10大风机制造商之一。

美国制造的风机,其单机容量一般在275~500kw。

丹麦是最早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家,其风电规模居世界第3位,总装机容量达到l450MW,风力发电量占丹麦总发电量的3%左右。

丹麦的风力透平发电机制造水平及制造能力均位于世界前列,全球10大风机制造商中,丹麦有6家。

目前,德国是世界风力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其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已达3000Mw。

德国的风机制造能力强、水平高,全球10大风机制造商中,德国占有2家。

另外,西班牙,印度,意大利,日本等国风力发电的规模也都位于世界前列。

1.2.2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随着“新经济”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词,特别是2016年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以新能源推动新经济发展已成业界共识,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中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风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行业,其持续健康发展,为风电产业链各风电企业创造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风力发电是当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产业。

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初步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新增装机量约为3050万千瓦,累计容量则达到了1.45亿千瓦,分别比2014年增长31.5%与26.6%,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国家《“十三五”风电规划和消纳能力研究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的风电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1.3风力发电的特点

1、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用它发电十分有利。

与火力发电、燃油发电、核电相比它无需购买燃料,也无需支付运费,更无需对发电残渣,大气进行环保治理.风力发电是绿色能源.风力发电是财神爷。

风来、发电、生财。

风是财富。

风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风力发电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站的。

它必須建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即风速大、持续时间长。

风力资源大小与地势、地貌有关,山口、海岛常是优选地址。

如新疆达坂城、年平均风速6.2米/秒,内蒙古辉腾锡勒,年平均风速为7.2米/秒,江西鄱阳湖,年平均风速7.6米/秒,河北张北,年平均风速6.8米/秒,辽宁东港,年平均风速6.7米/秒,广东南澳,年平均风速8.5米/秒,福建平潭岛全县年平均风速8.4米/秒,平潭县海潭岛,年平均风速为8.5米/秒,年可发电风时数为3343小时,为目前中国之冠。

(以上数字引自“全国风力发电信息中心的并网风电场介绍”)。

南海的南沙群岛,该岛一年连续刮六级以上大风有160天。

在我国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许多正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3、风的季节性,决定了風力发电在整个电网中处于“配角”地位。

对它的使用有三种运行方式:

1)能源利用:

风力发电机,机群并网运行。

有风发电,电能送入电网。

无风不发电。

2)无电网的高山,海岛,牧区:

风力发电机与柴油发电机并联运行。

有风时风力发电,无风时柴油发电机发电。

对用户来説时时都有电。

3)同上无电网地区,要求不使用柴油发电,时时有电供应:

采用蓄电池儲能的AC-DC-AC,即交,直,交风力发电系统。

也就是有风时,风力发电机发出交流电,经整流为直流电对蓄电池充电。

再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的“逆变器”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三相恒频恒压的交流电。

这种系统多用在高山雷达站、微波中继站,海洋灯塔,航标灯场合。

2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

2.1按机组容量划分

机组容量为0.1~1kW的为小型机组,1~1000kW为中型机组,1~10Mw为大型机组,10Mw以上的为特大或巨型机组。

2.2根据运行特征和控制方式分

1、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这是20世纪80、90年代常见的一种类型的风力发电系统,机组容量已发展到MW级,具有性能可靠、控制与结构简单的特点。

但这种风电系统,当风速发生变化时,风力机的转速不变,风力机必偏离最佳转速,风能利用率Cp。

值也会偏离最大值,导致输出功率下降,浪费了风力资源,发电效率大大降低。

2、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VSCF风电系统风力机的转速可变化,当风速改变时,可适时地调节风力机转速,使之保持最佳状态,风能利用系数c。

接近或达到最佳,可实现对风能最大限度地捕获,由此优化了机组的运行条件,系统的发电效率也大为提高[3]。

相对CSCF风力发电系统,VSCF风力发电系统转速运行范围较宽,可灵活地调节系统的有功和无功。

目前,国内外已建或新建的大型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尤其是Mw级的大容量风电系统已成为主流的风力发电系统[4]。

2.3根据运行方式分

1、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这是一种以单机独立运行为主的小型风电系统,系统的三相交流输出经整流稳压后,再提供给负载或用户使用,离网型风电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风电为主或缺电地区的广大农户,我国的内蒙古是应用和推广小型离网风力发电最主要和最好的地区。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容量相对较小,较为常见的一般为百瓦级和千瓦级。

目前,独立的风电或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在城乡公路供电中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地应用。

2、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与常规发电模式相同,与大电网并网运行是大规模利用风能的最有效、最经济方式。

目前,国内外建成或新建的大型风电场都采用这种运行方式,成为利用风能发电的主要方式。

2.4按输出功率调节方式分

1、变桨距调节型。

这种类型风力机组加装了叶片桨距调节机构,可使桨距角随风速改变而变化,改善了机组的功率输出特性及启动性能。

运行时,改变桨距角对转速进行调节。

若机组输出功率低于额定功率,桨距角通常维持为0,不进行任何控制;当高于额定功率时,变桨距调节改变桨距角,使输出功率维持恒定,避免风速过大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

变桨距调节可减小桨叶承受的应力,节约叶片制造材料,有效降低机组的重量,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提高了系统运行性能,但使机组结构的复杂性有所增加。

2、定桨距失速调节型。

定桨距失速调节通常用于恒速运行情况,是传统丹麦风电技术的典型代表,这类风电系统将轮毂和桨叶固定相连,桨距角保持不变。

额定风速以上时,利用桨叶翼型失速特性,当气流功角达到失速条件,在桨叶表面紊流的影响下,降低机组的发电效率,以此实现对输出功率的限制。

该方式功率调节简单,但叶片过于沉重,致使其结构及成型工艺复杂,机组受力较大且发电效率较低。

2.5按变换器功率变流技术分

1、交一交变换系统。

交一交变换器无中间直流滤波环节,为四象限变换器,能与电源间进行能量的交换,工作可靠,效率高,在风电系统中有一定的应用。

但这类变换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一般采用自然换流的工作方式,电流谐波含量较大;变换器要吸收大量的无功,导致功率因数较低;元器件数量较多,并且变换器输出侧还需隔离变压器,致使系统结构复杂,这些因素制约了其广泛的应用。

2、交一直一交变换系统。

交一直一交电压源型变换器,也称“背靠背”变换器,是当前各类工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变换器,该类型变换器也可实现能量的双向传递,并且直流滤波环节实现了风电系统和电网间的电磁解耦;该类型变换器通常采用双脉宽调制的工作方式,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小,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因数可调,网侧易于实现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等优点,目前这类变换器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风力发电系统。

3、混合式变换系统。

该类型变换系统共含4个可控变换器——将电压型和电流型2个变换系统并联运行。

电流源变换器为主变换器,电压源变换器为副变换器,具有控制方式灵活,输出电能质量高,便于实现电机矢量调节等优点;但该类型变换器所需的功率器件数量多,拓扑结构复杂,导致硬件成本过高,且控制系统设计困难。

4、矩阵式变换系统。

该类型变换器也属于一种交一交变换器,采用四象限开关拓扑结构,可实现功率双向传送。

与传统变换器相比,它的输出电压、频率和功率因素均可调,具有控制自由度大,结构紧凑,重量轻且效率高等优点。

但换流过程中禁止同一桥臂的2个开关同时处于导通或关闭的状态,实现起来很难;同时由于无中间直流环节,在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侧具有比较强的耦合作用,在风电系统中的应用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5、多电平变换和谐振变换系统。

上述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等级较高,开关损耗明显降低,但变换器拓扑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非常复杂,成本也高,在风力发电领域尚无法广泛应用。

3风力发电机

3.1传统的风力发电机

3.1.1笼型异步发电机

笼型异步发电机是传统风力发电系统广泛采用的发电机[5]。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的功率变换器是指软并网用的双向晶闸管起动装置,箭头指功率P的流动方向。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在高于同步转速附近作恒速运行,采用定桨距失速或主动失速桨叶,单速或双速发电机运行。

由于电机转子整体强度、刚度都比较高,不怕飞逸,比较适合风力发电这种特殊场合,所以笼型异步发电机发展很快,其技术日趋成熟,在世界各大风电场与风力机配套的发电机中,绝大多数是采用笼型异步发电机,但不能有效地利用风能,效率低。

图1笼型异步发电机系统的结构图

3.1.2绕线式异步发电机

绕线式异步发电机由电机转子外接可变电阻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调整转子回路的电阻,从而调节发电机的转差率,发电机的转差率可增大至10%,能实现有限变速运行,提高输出功率,同时采用变桨距调节和转子电流控制,可以提高动态性能,维持输出功率稳定,减小阵风对电网的扰动。

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绕线式异步发电机的系统结构图

3.1.3有刷双馈异步发电机

为了降低异步发电机并网运行中功率变换器的功率,双馈异步发电机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中,通过控制转差频率可实现发电机的双馈调速。

但是此种电机是有刷结构,运行可靠性差,需要经常维护,并且此种结构不适合于运行在环境比较恶劣的风力发电系统中。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双馈异步发电机的系统结构图

3.1.4同步发电机

近年来,采用同步发电机来代替异步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的一个主要技术进步。

此种发电机极数很多,转速较低,径向尺寸较大,轴向尺寸较小,可工作在起动力矩大、频繁起动及换向的场合,并且当与电子功率变换器相连时可以实现变速操作,因此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

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变换器与发电机定子相连,电压源型逆变器的直流侧提供电机转子绕组的激励电流。

通过控制功率变换器的电压来改变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电流,从而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力矩。

通过控制功率变换器的超前、滞后电流来控制整个机组的无功功率及有功功率输出。

此种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噪声低、电网电压闪变小及功率因数高等优点。

图4同步发电机的系统结构图

3.2新型风力发电机

3.2.1开关磁阻发电机

开关磁阻发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过载能力强、动静态性能好、可靠性和效率高的特点[6]。

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作电动机运行时,励磁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使转子动作,改变相绕组通电顺序,电机可处于连续运动的工作状态;作发电机运行时,电机的各个物理量随着转子位置的变化作周期性变化,当电机相电感随转子位置变化减小时,给相绕组通以励磁电流,则在定子侧发生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开关磁阻电机运行在风力发电系统中时,起动转矩大、低速性能好,常被用于小型(<30kW)的风力发电系统中。

图5开关磁阻电机发电系统结构图

3.2.2无刷双馈异步发电机

其基本原理与有刷双馈异步发电机相同,主要区别是取消了电刷,此种电机弥补了标准型双馈电机的不足,兼有笼型、绕线型异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共同优点,功率因数和运行速度可以调节,因此适合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其缺点是增加了电机的体积和成本。

3.2.3永磁无刷直流发电机

永磁无刷直流发电机电枢绕组是直流单波绕组,采用二极管来取代电刷装置,两者连为一体,采用切向永磁体转子励磁,外电枢结构。

此种电机不但具有直流发电机电压波形平稳的优点,也具有永磁同步发电机寿命长,效率高的优点,适合在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

3.2.4永磁同步发电机

永磁同步发电机采用永磁体励磁,无需外加励磁装置,减少了励磁损耗;同时它无需换向装置,因此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当电机转子被风能驱动旋转时,定子与转子产生相对运动,在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

与等功率一般发电机相比,永磁同步发电机在尺寸及重量上仅是它们的1/3或1/5。

由于此种发电机极对数较多,且操作上同时具有同步电机和永磁电机的特点,因此适合于采用发电机与风轮直接相连、无传动机构的并网形式。

3.2.5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结构上完全由永磁体构成、不带任何控制系统,其最大特点是“轻风起动,微风发电”,起动风速为1.5m/s,大大低于传统的3.5m/s。

通过采用磁力传动技术和磁悬浮技术,可克服永磁风力发电机输出特性偏软的缺点。

系统由原动力传送装置、磁力传动调速装置、磁轮、永磁发电机等几部分组成。

其低风速启动技术,对开发国内广大地区的低风速资源,增加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时间有积极意义。

4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由于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的随机变化,风力发电机组切入电网和切出电网、输入功率的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动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

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从定桨距恒速运行至基于变桨距技术的变速运行,已经基本实现了风力发电机组从能够向电网提供电力到理想地向电网提供电力的最终目标。

3.1定桨距失速风力发电技术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风力发电市场,主要解决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问题、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

采用了软并网技术、空气动力刹车技术、偏行与自动解缆技术。

桨叶节距角在安装时已经固定,发电机转速由电网频率限制,输出功率由桨叶本身性能限制。

当风速高于额定转速时,桨叶能够通过失速调节方式自动地将功率限制在额定值附近,其主要依赖于叶片独特的翼型结构,在大风时,流过叶片背风面的气流产生紊流,降低叶片气动效率,影响能量捕获,产生失速。

由于失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气动过程,对于不稳定的风况,很难精确计算出失速效果,所以很少用在MW级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控制上。

3.2变桨距风力发电技术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考虑,当风速过高时,可以通过调整桨叶节距、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从而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使输出功率保持稳定。

采用变桨距调节方式,风机输出功率曲线平滑,在阵风时,塔筒、叶片、基础受到的冲击较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要小很多,可减少材料使用率,降低整机重量。

其缺点是需要一套复杂的变桨距机构,要求其对阵风的响应速度足够快,减小由于风的波动引起的功率脉动。

3.3主动失速/混合失速发电技术

这种技术是前两种技术的组合。

低风速时采用变桨距调节可达到更高的气动效率,当风机达到额定功率后,风机按照变桨距调节时风机调节桨距相反方向改变桨距。

这种调节将引起叶片攻角的变化,从而导致更深层次的失速,使功率输出更加平滑,其综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

3.4变速风力发电技术

变速运行是风机叶轮跟随风速变化改变其旋转速度,保持基本恒定的最佳叶尖速比,风能利用系数最大的运行方式。

与恒速风力发电机组相比,变速风力发电技术具有低风速时能够根据风速变化在运行中保持最佳叶尖速比获得最大风能、高风速时利用风轮转速变化储存的部分能量以提高传动系统的柔性和使输出功率更加平稳、进行动态功率和转矩脉动补偿等优越性。

 

4风力发电系统的智能控制

4.1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表示为语言规则用于控制。

它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能克服非线性因素影响,对被调节对象的参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由于风力发电系统是一个随机性的非线性系统,因此模糊控制非常适合于风力机的控制。

模糊控制在发电机转速跟踪、最大风能捕获、发电机最大功率获取以及风力发电系统鲁棒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笼型异步发电机可采用模糊控制器跟踪发电机转速以实现最大空气动力效率、计算轻载时磁链以实现发电机-逆变器效率优化、实现发电机速度控制的鲁棒性,可根据功率偏差及其变化取得在额定风速以下运行时的最大功率。

变速恒频无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模型,可实现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并且利用模糊控制可实现最大风能捕获并改善系统稳定性[6-9]。

大部分文献采用的是简单模糊控制器,主要缺点是控制精度不高,会出现稳态误差,需要专家知识,缺乏自适应能力。

4.2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可任意逼近任何非线性模型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利用其自学习和自收敛性可作为自适应控制器。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神经网络可以用来根据以往观察风速数据预测风速变化等方面。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中可采用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在线学习并修改Cp-λ特性曲线,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并减小机械负载力矩,根据风速数据和风力发电机动态特性可建立神经网络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10-11]。

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是现代智能技术中的重要方面,研究从观测数据出发寻找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数据或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来对工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这些学习方法包括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在风电系统中,可从运行机组获取大量重要数据,以对机组的动态特性和性能进行研究。

因此,将上述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与风能转换系统的控制相结合,是解决风机控制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风电技术发展迅猛,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发电成本显著降低,逐步接近常规能源发电的水平。

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单机容量持续增大。

目前,Mw级风电机组已成为风电市场中的主流机型。

2005年世界风电市场统计报告表明,1997年以前Mw级风电机组的市场份额还不及1%,2001年则超过一半,2003年已达到70.5%,2005年高达76%。

近年来,近海风能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发展,世界上已运行的最大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已达到5Mw,6Mw风电机组也已研制成功。

 

2、风电机组型式多样化。

并逐步从失速型向变与双馈式风力机不同,此风力机系统的输出功速变桨恒频型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丹麦概念”为特征的失速型风电机组奠定了现代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基础。

当今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流技术是变速变桨技术。

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的风能转换效率更高,能够有效降低风电机组的运行噪声,具有更好的电能质量;主动控制等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风电机组的载荷,使得风电机组功率重量比提高。

 

3、风力发电从陆地向海面拓展。

海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的风能潜力使得风机从陆地移向海面成为一种趋势。

相对于陆上风力发电,海上风力发电优势更为明显:

发展空间几乎没有限制,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海上的风能资源远比陆上丰富,风速更高,发电量将显著提升;风切度小,可有效降低机组塔架高度,海上风电建设成本更低;海平面摩擦力小,作用在机组上的荷载小,机组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噪声、鸟类、景观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对海上风电影响小;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绿色环保[7]。

4、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

(1)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风电场并网技术。

采用VSC—HVDC技术联网具有众多优势[8]:

各VSC可同时对有功和无功分别独立控制,控制方式灵活多变;采用该技术并网,电网间互不干扰,发送端的频率与接收端的相互独立,可靠性高;输电距离远;功率输送容量大且损耗低;黑暗启动能力强;VSC.HVDC采用全控型器件,可工作于无源逆变方式,VSC无需交流侧提供无功功率,甚至能够起到STATCOM的作用,增强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瑞典是最早利用该技术的国家,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为2010年投入运营的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现在丹麦、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了VSC—HVDC风电场并网技术。

中国还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2010年,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已临近尾声,表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项技术即将成功应用。

(2)新型大功率变换器的研究及应用。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提高,对功率变换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电平变换器相对两电平变换器具有很强的优势,具有谐波含量低、电磁干扰小、对输入滤波器要求低等特点;相对于两电平变换器,其开关频率能降低约25%,显著降低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大大提高了转换效率,如高压三电平变换器转换效率可达98%以上。

(3)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

应用储能技术也能起到维持电网频率稳定的作用,目前常见的储能设备包括蓄电池(如铅酸蓄电池、锂电池、镍电池以及锌溴蓄电池)、飞轮、超级电容器、超导以及压缩空气等多种形式。

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将来在电力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联网集中控制与管理。

风电一般大规模并列运行,对多个风电场或风电场中多个机组集中管理与联网控制势在必行。

采用有线网络,布线铺设困难、成本高、占用空间,尤其当风电场规模扩大或改建时更为突出。

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应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能方便实现风电机组究工作,不断提升预测技术水平和精度,大力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以及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5、智能化。

风电系统的智能化对风电机组的控制与检测技术、建模与仿真研究、风功率预测和管理技术、故障诊断及预警系统、风电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等诸多技术指标均提出了新的高要求,是未来风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将先进传感器、传动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叶片技术,可快速适应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